筆靈1·生事如轉蓬

第十八章 以手撫膺坐長歎

第十八章 以手撫膺坐長歎

——出自《全唐詩》卷一百六十二·李白〈蜀道難〉

天下的笑有許多種,有微笑,有媚笑,有甜笑,有假笑,有冷笑,有晏笑,有開懷大笑,有掩嘴輕笑,有滄海一聲笑,有牆外行人牆內佳人笑,可沒有一種笑能夠概括彼得和尚此時的笑容。那是一種混雜了佛性安然和知識分子睿智的笑容,自信而內斂,然而細細品味這笑容,卻讓人感覺如芒在背,油然生出一種被對方完全掌握了的無力感。

所以當彼得和尚衝他一笑的時候,羅中夏頓時大駭,不由得往後退了一步。彼得和尚紋絲不動,原地宣了一聲佛號,問道:「阿彌陀佛,這位先生,請問高姓大名?」

羅中夏剛才見識過他那一踏,非同小可,所以不敢掉以輕心,一邊琢磨著如何使出青蓮遺筆,一邊敷衍答道:「姓羅,羅中夏。」

「哦,羅先生,幸會。我想我們之間,或許有些福緣,不妨借步聊聊如何?」

彼得和尚這番話羅中夏壓根沒聽進去,他一看這三個人都不是善與之輩,心想隻有先發製人一條路了。他經過數次劇鬥,對於青蓮遺筆的秉性也有了些了解,平添了幾分自信,不似在長椿舊貨店那時般懵懂無知。

他嘴唇嚅動了幾下,彼得和尚稍微往前湊了湊,道:「羅先生聲音太小,可否再說一遍?」

「長風幾萬裏,吹渡玉門關。」

羅中夏又重複了一次,彼得和尚一聽,聳然驚覺,已經晚了。隻見長風如瀑,平地而起,化作一條風龍席卷而去——雖無相如淩雲筆的霸氣,卻也聲勢驚人。

彼得和尚就手一合,想故技重演,劃起一道圓盾。沒想到這股風暴吹得如此強勁,他的力量防得住麟角鎖,卻扛不住青蓮筆的風暴,身子一晃,不由得往後足足退了三步。

不料羅中夏不記得下麵的句子,情急之下隨手亂抓了一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黃河天際流。」

風暴陡止,全場氣氛開始凝重低沉。彼得和尚得了喘息的機會,這才停住身形。他不怒反笑,朗聲讚道:「不愧是青蓮筆,果然是大將之風。」

羅中夏看到敵人還有餘力稱讚,有些暗暗起急。這些詩句都是他那天晚上捧著《李太白全集》渾渾噩噩記下來的,記得一鱗半爪,而且詩句之間意境相悖,全無連貫,他本身理解又膚淺,難以構成強大的威力。

看來新不如舊,還是用自己背熟的幾首詩比較好。於是很自然地,他開始施展出〈望廬山瀑布〉來。這首詩氣魄宏大,比喻精奇,容易被青蓮遺筆具象化成戰力。它挫敗過秦宜,實戰經驗應該信得過。

羅中夏一邊將前兩句慢慢吟出來,一邊警惕地望著彼得和尚,腳下劃圓。這首詩前兩句平平而去,隻是鋪墊,無甚能為,實際上卻是為第三、四兩句的突然爆發張目,詩法上叫做「平地波瀾」。羅中夏自然不曉得這些技巧,不過他憑借自己武俠小說裏學來的一點常識,知道一套掌法從頭到尾連環施展出來,威力比起單獨幾招強了數倍。所以他從頭到尾,把整首詩逐句念出,也暗合了詩家心法。

隻見得吟聲到處,紫煙在四周嫋嫋升騰,水聲依稀響起,形成一道奇特的景觀。彼得和尚不知虛實,不敢上前進逼。羅中夏見狀大喜,開口要吟出第三句「飛流直下三千尺」。

此句一出,就算彼得和尚有通天之能,恐怕也抵擋不住。

豈料「直」字還沒出口,一直在旁邊的老太太突然開口,大喊了一聲:「行!」這聲音不大,卻中氣十足,脆亮清楚,宛如銅豆墜在地上,鏗然作響。若是有行家在場,定會擊節叫好,直讚這簡直是增芬再世,玉笙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