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明

第十章 兵部門外的爭吵

第十章 兵部門外的爭吵

張家玉和汪克凡一直聊到深夜,告辭回到自己的住所,乘興鋪開筆墨紙硯,點點刷刷,筆走龍蛇,連著寫了兩封疏文和一份奏本,修改潤色了一遍後又重新謄寫,過了三更天才上床休息,但是腦子裏過度興奮,反複回憶著和汪克凡談話的細節,過了好長時間才迷迷糊糊睡著。

心裏有事睡不沉,早上天剛亮,他立刻就醒了過來,匆匆收拾一番,隨即趕往兵部衙門。

朝廷剛剛重建,條件簡陋,六部衙門還沒有自己的官署,都擠在丁魁楚原來的總督府裏麵,至於六部之外的一些小衙門,比如通政司、詹事府什麽的,連總督府都擠不進去,就在附近占用民房辦公。

雖然天色尚早,來上班的文武官員卻已經很多了,大小九卿,六部長官,侍郎和郎中等等,彼此碰到了都要下轎行禮,官小的站在路邊,等官大的先走,來來往往,熱鬧非常。

張家玉是兵部給事中,按照官場上的規矩,還不到坐轎子的資格,隻能騎馬上下班。他剛剛拐進街口,就不斷碰到熟人長官,見到來往的大佬太多,隻好翻身下馬,把韁繩扔給家人,拱手也站在路旁。

“早知道這個樣子,應該晚點來了。”張家玉心裏有些煩躁,他平日裏不在兵部衙門上班,不了解這裏的情況,今天一大早趕來,就是不想引人注意,悄悄把該辦的事情辦了,不料他早別人也早,反而碰到了上班高峰。

來往的官員都是滿麵紅光,談笑風生,張家玉旁邊還有好幾個低品小官,每次路過一個大佬。他們就會嘀嘀咕咕地議論:某某大佬剛被提拔為禮部侍郎,仁兄肯定會跟著高升,某某大佬即將出任大理寺卿,賢弟八成要換個衙門高就了……

張家玉這才反應過來,朝廷各個衙門都在忙著設置機構,安排官職,難怪大家如此勤勉。

這種事情一向和他無關,張家玉左右看了看,有意向後退了兩步,躲在那幾名小官的後麵。但是。有很多人已經注意到他了,不時向這邊指指點點,互相還低聲說著什麽,臉上的表情各式各樣,但都不怎麽友好。輕蔑、戒備、冷淡、敵視,不一而足。張家玉隻低著頭。一聲不吭……

在曆史上。張家玉是著名的民族英雄,為了抵抗滿清以身殉國,但生前的聲名卻很差,仕途也非常坎坷。

這裏麵的原因,還要從崇禎十七年說起,當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張家玉投降了大順軍,成了仕途上的重大汙點,後來逃到了南方,還因此被關進了大牢。

等到隆武帝上台之後。張家玉被任命為兵部給事中,在江西和揭重熙等人並肩作戰,曾經打敗過金聲桓的部隊,後來在戰場上負傷,回到福建後遭到排擠,被迫告假返回東莞老家。

接下來就是隆武帝汀州遇險,蘇觀生準備擁立唐王,作為蘇觀生的東莞老鄉,張家玉也參與了這件事,後來發現隆武帝沒有死,張家玉的處境更加尷尬。

在南明朝廷裏,投降過大順軍的官員,都是“順案”的罪臣,被所有派係排斥打壓,張家玉又參與擁立唐王,又犯了重大的政治錯誤……他本來把希望放在蘇觀生身上,但是蘇觀生剛剛出任兩廣總督,一切以穩定為主,對廣東官場維持現狀,隻帶了少數親信幕僚上任,張家玉就被徹底晾了起來。

名義上他還是兵部的給事中,但因為請長假,在兵部已經沒有實際的位置,除此之外,他還掛著一個“監督總理”的頭銜,卻不屬於朝廷的正規官職。

所謂“監督總理”,是隆武帝派給他的一個臨時任務,讓他到廣東籌措兵餉,以支援贛州戰役。張家玉也不負重任,奔走於潮汕和惠州地區,招降了好幾萬農民軍,當然,這些農民軍的素質參差不齊,有些是福建江西敗退下來的義兵,更多的則是當地的山賊土匪。

他從這幾萬人裏挑了一萬精壯,操練一番準備支援贛州,不料贛州戰役進展神速,張家玉還沒出兵,就接到了贛州戰役勝利的消息,這一萬義兵如何安置,就成了一個大問題。

贛州戰役既然已經結束,朝廷裏用不到張家玉的義兵了,不願繼續撥發糧餉,張家玉卻在這支部隊身上花了很多心血,舍不得就這樣解散,到處奔走討要糧餉,想帶著這支部隊到抗清前線作戰,但是他的人緣實在太差,處處碰壁,走投無路,最後才求到了汪克凡頭上。

汪克凡對他很熱情——張家玉不僅是著名的民族英雄,而且在政治上比較務實,在軍事上也有一定能力,是十分難得的人才。

在政治上,張家玉對農民軍卻一直很同情,曾經和李自成合作,和江西義兵合作,和廣東義兵合作,在封建士大夫之中,這樣的開明人士非常難得。

在軍事上,明朝大多數文官都一竅不通,但也有個別人會打仗,張家玉就是其中之一。他不僅在江西打敗過金聲桓的部隊,在曆史上還對抗李成棟入侵廣東,帶著一群烏合之眾和清軍奮戰,在局部甚至取得過勝利,最後雖然兵敗生死,也是雖敗猶榮。

張家玉在廣東混不下去,又有誌報國,一心要去前線與清軍作戰,和汪克凡一拍即合。汪克凡對他隻提了一個要求,把一萬義兵裁減到兩千人,擇其精銳獨設一營,就會為他提供將來的糧餉。

兩千人?也行!

張家玉當然明白,從廣東千裏迢迢北上,帶太多的部隊肯定不現實,走精兵路線才是正確的。

說幹就幹!

要帶這兩千人馬北上,還要處理很多具體的事情,比如其他的義兵如何安置,向朝廷討要武器裝備和開拔銀子,再給這支部隊要一個正規編製……,這些東西不要白不要,而且可以接著討要糧餉,士兵傷亡後也能得到較為優厚的撫恤等等,都是關乎軍心士氣的問題,必須解決。

張家玉今天回兵部,就是來辦這些事情的。

好容易等到上班高峰過了,大家陸陸續續向衙門走去,張家玉也不再騎馬,跟在人群後麵進了丁魁楚的總督府。

地方官衙門一般都是辦公居住兩用,丁魁楚的總督府也不例外,前後幾進的院子,被朝廷六部各自瓜分,一個部占一兩個跨院,一間房子上掛個門牌就是一個司,好在六部的人員都沒有湊齊,勉強也能擠下。

兵部在六部中地位居中,但眼下屬於戰爭時期,兵部就比較強勢,獨自占了兩個院子,張家玉前些日子來過幾趟,還算熟門熟路。

他直接找到兵部的文安文侍郎,簡單客套幾句,介紹了一下情況,又拿出一封疏文,請他批閱。

文安是汪克凡派係的人,前些日子才剛剛出任兵部侍郎,和新安縣令陳兆安一樣,都是為了隆武帝移駕桂林,汪克凡派係才突然發力,保舉文安搶到了這個官職,雖然隆武帝已經確定移駕桂林,這個兵部侍郎也不會還給南方派係。

兵部侍郎等於兵部的副部長,一般有兩個,受兵部尚書領導。由於兵部尚書郭維經已經入閣,有更多重要的工作要做,所以不管兵部的日常事務,文安在兵部就能當一半家。

張家玉平常來討要糧餉,文安和他沒什麽關係,當然不會幫忙,現在有汪克凡打招呼,情況就不一樣了……所以張家玉的事情辦得很順利,對他的所有要求,文安都全部同意,除了銀子給的少一點,各種武器裝備都足額調配。

“張給舍(給事中的俗稱),拿了銀子之後,盡快離開廣東,不要讓我難做哦。”大家都是自己人,文安笑嘻嘻地開起了玩笑,但他說的也是實情,兵部是南方派係的地盤,文安剛剛上任,也有他自己的難處。

對文安比較有利的是,花了這筆錢之後,就解決了那一萬義兵的大麻煩,所謂請神容易送神難,對其他人也好解釋。

“下官也想早日離開廣東……”

張家玉剛剛說到一半,突然傳來一陣爭吵的聲音,好幾個人搶著說話,一聲比一聲高,越來越激烈。

怎麽回事?文安和張家玉一起邁步出門,循著聲音找去,卻見兵部的院子外麵圍著一群文官,正堵著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文官大聲吵嚷。

“朱天麟,你這士林敗類,還有臉說這樣的話!”

“是啊!張獻忠火燒鳳陵,是我大明不共戴天的仇敵,豈能招撫?”

“真真是昏了頭!當年又不是沒有招撫過張獻忠,不過是個反複無常的小人罷了,豈能重蹈覆轍……”

這一群文官義憤填膺,好像要把人群中的朱天麟撕碎,朱天麟卻語聲綿軟,溫文爾雅。

“此一時,彼一時,滿清勢大,隻有招撫張獻忠,才能與之相抗……”

朱天麟是蘇州人的代表,外柔內剛,說話一向不急不忙,但認準的道理卻從不會輕易讓步,雖然在幾十個人的圍攻下,也麵無懼色,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

……

ps:張家玉和朱天麟的事跡被曆史掩埋,幾乎已經被人遺忘了,很希望能寫出兩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