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明

第十六章 外強中幹

第十六章 外強中幹

人無完人,有的人在某一方麵造詣很高,但同時有一身的臭毛病,做出的事情往往令人不齒,就比如這個王夫之。

不過那都是將來的事情,王夫之現在隻是個二十幾歲的年輕舉人,初次見麵,他品性如何暫時還看不出來,汪克凡也懶得管那麽多,隨口詢問了幾句他的家世學業,就和其他的舉子說話去了。

這些舉子來見汪克凡,一是出於禮貌,二是為混個臉熟,官場上同鄉之誼是非常重要的紐帶,汪克凡既是封疆大吏,又是湖廣人,既然在半路上碰到,這些湖廣舉子當然要來拜山門……他們馬上要參加會試,如果能躍過龍門,能結識汪克凡這樣的朝廷大員當然是一件好事,如果落第的話,也可以到汪克凡那裏謀個差事,以舉子的身份踏入仕途。

所以在汪克凡麵前,這些舉子都盡量展現自己的能力。

來之前他們就做過功課,知道這位提督操江是武將出身,對八股製藝肯定不感興趣,舉子們就針對時局各抒己見,對湖廣軍政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抨擊。不過他們的觀點都比較偏激,集中在吏治和軍隊管理方麵,似乎隻要搞個廉政風暴,把貪官汙吏殺光就能解決問題。

看他們再說不出什麽新意,汪克凡就把話題拉回即將舉行的恩科,對幾位舉子勉勵一番,又讚助了幾十兩銀子,打發他們走人。

這幾位舉子的見識都比較平庸,或者說隻會玩嘴炮,雖然高談闊論,針砭時弊,卻沒有具體的解決方法,汪克凡對他們不感興趣。

大明的吏治積屙難返。官場上已經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潛規則,隻要是體製中的人,想辦成任何一件事情,都要遵守這套潛規則,否則就會寸步難行……日積月累下來,所有的官員屁股都不幹淨,隻靠殺頭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但是通過這場談話,汪克凡也得到了很多信息,對湖廣的最新情況有了直觀的了解,再結合他掌握的其他情報。汪克凡得出結論,湖廣的形勢比預料中更糟糕。

從崇禎十七年開始,清軍幾次南下都沒有把主攻方向放在湖廣,明軍也因此在湖廣處於優勢,如果能抓住這個機會迅速發展。湖廣本來可以成為一塊堅固的抗清根據地。

但可惜的是,何騰蛟經營湖廣數年。始終忙於弄權。在軍事政治和經濟等方麵都問題多多。

在政治方麵,何騰蛟對隆武朝廷陽奉陰違,和湖北巡撫堵胤錫貌合神離,還熱衷於插手貴州東部,試圖擴大自己的地盤……因此就造成了這樣一種後果,湖廣在南明政權中非常孤立。而湖南湖北之間又有矛盾,官場中派係林立,內鬥不止,對抗清鬥爭的嚴峻性沒有深刻認識。

在軍事方麵。何騰蛟先是大肆收編軍閥,比如劉承胤、黃朝宣、張先壁之流,後來發現這些軍閥不好用,又大力擴編督標營等親信部隊。可惜他對軍事管理一竅不通,手下又缺乏將才,把好幾萬大軍都帶成了一群兵痞,戰鬥力還不如那些軍閥。

在何騰蛟手下的部隊中,以王進才、郝搖旗所部的戰鬥力最強,軍閥劉承胤等部居中,但是這些軍閥之間也矛盾重重,為了爭地盤,搶糧食不時發生摩擦,何騰蛟也彈壓不住。

湖北的軍事力量相對較強,無論李過的忠貞營,還是嶽州府的馬進忠,以及堵胤錫本人的君子營,都是湖廣官軍中的佼佼者。

忠貞營的二十萬大軍占據荊州府和承天府,活躍在長江沿線,壓得勒克德渾不敢出武昌府一步。但可惜的是,忠貞營沒有一塊穩固的後方根據地,僅憑荊州府和承天府養不起這二十萬大軍,部隊的規模始終沒有大的發展,武器裝備也有所不足。

馬進忠本來就不招何騰蛟待見,汪克凡離開湖廣之後,馬進忠也沒了擋風牆,不斷受到嚴重的排擠,隻能被迫向堵胤錫靠攏,經過一番周折後,他的部隊改歸堵胤錫節製,但仍然駐守在嶽州府。

堵胤錫在常德府編練新軍,招募了五千青壯成立了“君子營”,在汪克凡、李過等人的幫助下,君子營的起點很高,訓練嚴格,而且拉到湖北戰場上打過幾仗,真刀真槍和八旗兵較量過,也算一支強軍。

當然,這個“強軍”是相對的,忠貞營、君子營和馬進忠等部還是差了一到兩個檔次,他們二十多萬大軍,才能對武昌府的勒克德渾略占優勢,一旦孔有德的部隊進入湖廣,這種軍事平衡立刻就會被打破。

總的來看,湖廣的明軍全加起來,比孔有德的清軍也差了很多,哪怕再把恭義營加上去,也無法撬動實力對比的天平,而且湖廣明軍內部還不團結,搞不好就會被清軍各個擊破……

政治、軍事都有問題,而在經濟方麵,湖廣也碰上了大麻煩,尤其是湖南已經處在崩潰的邊緣。

這個年代的軍費開支,除了少量武器裝備之外,主要就是用來發軍餉。湖廣的明軍總數將近四十萬,每年需要幾百萬兩銀子的軍餉,而湖廣一年的財政收入隻有幾十萬兩,遠遠不夠用。

何騰蛟為此絞盡腦汁,除了他自己的督標營保證不斷餉外,其他的軍隊能拖則拖,能扣則扣,尤其湖北的部隊更是基本不管,但湖南的官軍也有十好幾萬,還有一百多萬兩軍餉的缺口。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何騰蛟開征“義餉”, 增收租稅,每畝田賦較原額增加五倍多,又寅吃卯糧,提前預征明年的稅賦,雖然如此,收入仍然不敷開支,又預征了後年的稅賦……

如此橫征暴斂,再加上貪官汙吏渾水摸魚,已經超過了百姓能夠承受的極限,因為征收“義餉”家破人亡的事情屢有發生,普通佃戶和自耕戶賣兒賣女,逃亡離開湖南,中小地主也不得不拋售田地,家產急劇縮水。

在明代末期,地主用“田骨”和“田皮”來分割土地的所有權和耕種權,在一般情況下,增加的田賦租稅都會轉嫁到“田皮”上,也就是種田的佃戶和自耕戶身上,對地主士紳的影響不大。

但是由於何騰蛟增收的田賦租稅太多,造成佃戶和自耕戶大量破產逃亡,地主士紳找不到轉嫁對象,也跟著大受損失,因此對何騰蛟極為不滿。

由此又造成了惡性循環,大量的佃戶和自耕戶逃亡之後,湖南官府收不到足夠的錢糧,隻好克扣拖欠部隊的軍餉,讓劉承胤、黃朝宣等軍閥在駐地“就食”,也就是自己想辦法。這些軍閥就恣意劫掠,強取豪奪,從百姓士紳手裏搶錢搶糧,進一步破壞了社會的生產力。

在這種情況下,湖南的社會矛盾急劇激化,老百姓對官府不滿,士紳地主也對官府不滿,各地盜賊叢生,土匪橫行,演變成了一個弱肉強食的叢林社會,大明官府在百姓中已經失去了民心,而王夫之等舉子來告狀,就是這個原因。

得民心者得天下,在清軍即將南下的時候,湖南官府卻失去了百姓和士紳的支持,未戰已呈敗象……

在湖北方麵,情況要稍微好一點。

堵胤錫手下的兵馬不多,百姓的負擔雖重,還勉強能夠承受。

忠貞營則把荊州府和承天府看成自己的地盤,不願對當地造成嚴重的破壞,就沒有過度征斂,在堵胤錫的接濟下硬抗……但這也造成部隊長期欠餉,糧食物資嚴重匱乏,軍心和戰鬥力都在下降,忠貞營雖然都是農民軍出身,比較團結,也出現了溜號和開小差的現象。

總的來說,湖廣內部矛盾重重,外部沒有支援,軍隊的實力不足,缺乏糧餉物資,百姓的支持度也很低,完全就是一個爛攤子!

在朝廷裏和汪克凡的身邊,稍微懂些軍事常識的人,都認為湖廣之戰有敗無勝,比如張家玉就認為,最好的結果就是守住衡州(今衡陽市),在湘南擋住清軍的進攻,如果戰事不順利的話,清軍甚至會攻入廣西和貴州。

但是在文官和民間百姓中,卻有一種盲目樂觀的情緒,認為湖廣明軍大可與清軍一戰。他們的理由很簡單,湖廣的明軍有將近四十萬,占了朝廷官軍總數的一多半,而孔有德加上勒克德渾,總兵力也隻有十幾萬,以四十萬對十幾萬,怎麽也不會輸得太難看。

汪克凡離開廣東之前,對此就已經深有感受,朝廷裏的大多數文官都對湖廣之戰寄予厚望,希望能通過這一仗穩住局勢,甚至連隆武帝都在考慮打敗清軍之後,如何拿掉何騰蛟。

和那幾個年輕舉子談話之後,汪克凡發現湖廣士紳也沒有意識到局勢的嚴重性。

平心而論,何騰蛟在湖南橫征暴斂,雖然有一定的私心,但終歸隻是一種行政措施上的失誤,士紳地主有“田骨”“田皮”的保護,在這場風波中損失最小,大敵當前仍忙著維護自己的利益,人性中自私的一麵充分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