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明

第十二章 點將

第十二章 點將

嶽州營要縮編,譚嘯早有思想準備。

這是有言在先的事情,早在楚軍成立之初,汪克凡就明確宣布,那支部隊打殘了,就必須進行縮編。

騎兵因為作戰方式較為靈活,可以容忍一定的減員缺員,步兵卻要結陣而戰,火槍兵和弓箭手也要通過密集隊形提高命中率,所以步兵營缺員過多的話,在結陣列隊的時候會發生混亂……哪怕勉強完成結陣列隊,也會因為隊形稀疏散亂,導致戰鬥力大幅降低。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步兵傷亡超過一定比例後,必然會發生崩潰。

隻要補位的速度跟不上消耗,陣型就會發生鬆動,陣型鬆動後,戰鬥力也隨之大幅下降,傷亡迅速增加。剛才還是勢均力敵的戰鬥,形勢突然間惡化,哪怕最勇敢的士兵,也會產生“頂不住了”的想法,轉身逃跑。

嶽州營這次傷亡了三千人,已經撐不起三個小營的編製,全營上下都知道要縮編了,沒有出現太大的抵觸情緒……縮編其實不要緊,隻要嶽州營的編製還在,將來打兩個勝仗,再擴編成三個小營也不難。

“雲台不用擔心,隻能升官不能降麽?我的兵還沒那麽嬌貴,再說我這次都降成了副將,他們沒人敢發牢騷的。”譚嘯輕輕歎口氣,說道:“這其實是一件好事,嶽州營是該好好錘煉一下,我把他們慣得不像樣啦……”

“慈不掌兵,帶兵要記著恩威並施。先威而後恩……你骨子裏是個豪爽仗義的性情中人,細節上就失於嚴謹,對平常人來說這也不算什麽毛病。領兵為將卻是大忌,到什麽山上唱什麽歌……”

譚嘯這種性格,在生活中是個很好的朋友,作為一軍主將卻不太合適,汪克凡推心置腹,對他的缺點毫不諱言。吃一塹長一智,嶽州營這次吃了大虧。對譚嘯的觸動很大,這個跟頭不會白摔。

不隻是譚嘯,楚軍其他高級將領的身上。都有這樣那樣的缺點。

汪晟穩重細致,卻稍欠才華,加入楚軍這幾年來,軍事指揮能力一點點提高。暫時隻能算中上水平。長於治軍管理,短於奇謀應變……他的性格注定就是一個大器晚成的人,假以時日應該會成為一代名將,但在這之前,必須有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

周國棟治軍嚴格,作戰勇猛,卻性格外露,清高自傲。還有一股書生氣的偏執。將為兵之魂,他的通山營也非常驕傲。恭義營老大,他們通山營就是老二,和其他部隊的矛盾最多。

呂仁青打仗會動腦子,指揮作戰的時候,經常有一些驚豔的神來之筆,他因為出身貧寒,能和士兵同甘共苦,深受蒲圻營官兵愛戴,但他心眼有點小,缺乏全局觀念,有時候還愛衝動,不夠沉穩和深刻。

滕雙林人情練達,考慮問題比較全麵,算是楚軍中的第一智將,最擅長抓敵人的弱點,打仗的時候從來不吃虧,隻是算盤打得過精,在關鍵時刻少了一股子衝勁,少了一股拚命的狠勁,通城營這支部隊,總覺得韌性有些不足。

張家玉文武全才,經文、詩詞、書畫、劍擊等等,君子六藝樣樣精通,中過進士,又結交廣闊,江湖草莽無不敬服,在廣東拉起一支一萬多人的義兵,充分說明了他的組織能力和人格魅力。但是加入楚軍後,東莞營一直沒有打過獨立的硬仗,張家玉的軍事經驗還嫌不足,實戰指揮能力也有待提高。

王鼎出身官宦世家,早年中過舉人,經過這幾年在軍旅中的戎馬生涯,他說話辦事都變得粗獷了很多,但是骨子裏仍然是個傳統的儒家知識分子,以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在楚軍的高級將領中,王鼎的軍事水平相對最差,主要負責吉安營的管理,指揮作戰的時候基本上都依賴顧宗福。

顧宗福是九邊老將,經驗豐富,打仗的時候完全可以獨當一麵,有什麽任務交給他都能放心。但是他在大明官軍裏呆的久了,身上沾染了不少軍閥習氣,加上他是一個天生的臭嘴巴,在楚軍高級將領中人緣很不好,隻有豪爽仗義的譚嘯和他的關係還不錯。

總的來說,楚軍老八營的高級將領中,步兵營的幾位主將還缺乏經驗,顯得有些稚嫩,身上的缺點和優點同樣明顯,反倒是兩個騎兵營的主將好一些……帖兆榮長期擔任中低層軍官,加入楚軍後心態擺得很正,汪猛年紀雖輕,但也是農民軍裏久經沙場的驍將,他們兩個,把西騎營和江騎營都帶的不錯。

譚嘯和周國棟等人也知道自己缺乏經驗,一直比較努力,一直在成長和提高,但是楚軍發展的速度實在太快,不斷出現新的挑戰,他們成長的速度有點跟不上,在長期和高強度的壓力下,身上有什麽缺點,都被成倍的放大出來。

這是沒辦法的事情,汪克凡起兵的時候條件有限,就像樣板戲《沙家浜》裏的胡傳魁,“老子的隊伍剛開張,十幾個人,七八條槍。”手下沒有現成的高素質人才,隻能拉起這樣一套班底……汪晟他們幾個原本都不懂軍事,半路出家,秀才帶兵,雖然經過四五年的鍛煉,他們的能力水平提高了不少,但和真正的良將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

借著南昌會戰的教訓,汪克凡和他們幾個一一談心。

談心是開放式的,除了上下級之間的溝通之外,還有戰友、朋友之間誠摯的交流,話題涉及的範圍很廣,往往隨興所至,氣氛親切而真誠。除了部隊建設等軍事問題,當前抗清形勢、國計民生,朝廷政局、“土改”新政、人物風評、乃至於他們的個人問題……都在談話範圍之內。

對於他們的缺點,汪克凡無不諄諄告誡,務必加以改正。

作為獨當一麵的大將,不一定是驚世絕豔的軍事天才,綜合素質才最重要,情商智商和各方麵能力都不能有明顯的短板。和闖營的將領相比,他們雖然還嫩了些,但是可塑性更強,成長提高的空間更大。

討論國計民生等政治問題,是為了統一思想。

人和人之間發生矛盾的時候,性格上的衝突比較低端,容易解決,利益上的衝突相對複雜,但也可以進行協調,互諒互讓,唯有政治理念和價值觀上的衝突無法調和,一旦發生矛盾,就必然出現決裂。

汪克凡不是什麽忠臣孝子,而且已經越走越遠,楚軍是他最大的依仗和根本,尤其是嫡係的楚軍老八營,必須對他絕對忠誠……隨著楚軍和楚勳集團的發展,楚軍高級將領的地位越來越高,權力越來越大,除了恩威並施的禦下之道,汪克凡還要盡量統一他們的思想觀念,大家誌同道合,為共同的目標奮鬥,才能結成一個牢不可破的集體。

除了公事以為,汪克凡對他們的個人問題也非常關心。

滕雙林的母親剛剛去世,呂仁青的父母也年老多病,汪猛過年的時候才成親,其他人大多數還是光棍……

楚軍這幾年南征北戰,各營主將一年到頭難得回家幾次,基本上還沒成親,都是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在這個年代卻是標準的大齡青年……不僅是譚嘯這些高級將領,楚軍中的老兵也都存在這個問題,楚軍老八營四萬多人,有三萬人還在打光棍。

好幾萬士兵暫時顧不上,譚嘯他們幾個卻必須關心一下……

談的最多的,還是近在眼前的東征。

這次東征雖然是機不可失,但也存在著顯而易見的困難。

楚軍連打了幾場大仗,雖然有兩個多月的休整期,但是剛補充的新兵還沒有形成戰鬥力,各種軍械物資也不太夠,再留下一部分部隊看家,就不能全軍出動。

兵力不足還在其次,最麻煩的是後勤補給問題。進攻戰和防禦戰完全不同,離開自己的主場後,籌集軍糧的難度大了許多,傷兵安置也是一個大麻煩,按照汪克凡的計劃,楚軍要轉戰南直隸和浙江,千裏奔襲杭州,漫長的補給線隨時可能被敵人切斷。

地形不熟,交通不便,也是必須考慮到的困難。和到處都是山區的江西不同,南直隸和浙江北部基本上都是平原水鄉,楚軍沒有太多進退騰挪的餘地,萬一打個敗仗,被堵在長江和太湖之間的水網地區裏,楚軍哪怕戰鬥力再強,也會出現一定的風險。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進入清軍占領區後,執行何種敵我政策,如何對待占領區的百姓士紳,如何處置漢奸和戰俘……

經過一場場討論和研究,楚軍的作戰計劃終於成型,汪克凡以東征提督的名義,召集金聲桓、萬元吉和湖廣、廣東方麵的代表,做戰前部署會議。

隆武朝廷也派來了兩支部隊助戰,一支是陳邦傅的一萬廣西兵,另一支是趙印選和胡一清的五千滇軍,隆武帝還派來一位重臣,原任廣東巡撫湯來賀,擔任東征作戰的監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