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窮人

外卷之三雄13

這九阿哥胤禟別的不說,這賺錢的本事絕對是一等一的。先是什麽ròu罐頭、而後沙發,白糖、海貿,哪樣都夠他賺的盆滿缽滿。而現在又能製造看起來比西洋人的座鍾還要jīng巧的座鍾,再加上有些消息靈通的大臣又聽說經過六年多的反複改良,他已經試驗出了一種耐寒的水稻。並已經在他名下的其中兩千多畝田中試種,結果平均畝產可以到達3擔以上,最高畝產達到了5擔。現在江南的水稻好田畝產也不過四擔左右。雖然聽說,這種水稻在遼東種植隻能一年一季,但有這樣的成績也算不錯了。畢竟遼東乃至整個東北地廣人稀,如果朝廷有意在東北開墾的話,要不了幾年,朝廷就會多一個大糧倉。

不過可惜了這位聰明的阿哥也不知道哪點觸怒了康熙,被康熙放逐了。

雖然康熙僅僅把自鳴鍾表看作是有趣和jīng巧的玩意兒,並且隻是把它們作為外觀華麗、造型奇特的裝飾品,用以陳列和使用,而沒有將科技看成可以推動社會的根本力量之一。但依然不妨礙康熙個人對西方科學抱有的極大熱忱。康熙還在養心殿的造辦處增設了修理及製造自鳴鍾的作坊。這個作坊的建立還是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它大大推動了機械鍾表在清朝的流行和製造。

因此康熙看到了這件自鳴鍾後也很是高興。於是立刻準備讓胤禟派遣一、兩個鍾表匠來造辦處的作坊。

正好此時,朝鮮災荒。上月朝鮮國王李焞就上疏請於中江貿易米糧,康熙已經答應了此事。於是康熙決定派遣上書房大臣、英武殿大學士馬齊運三萬石米往朝鮮,以一萬石賑濟,二萬石平糶。本來,康熙是準備從山東調米的。不過,馬齊上奏說:據說最近兩年,登州方麵所需米糧大多都是由遼東金州港海運而來。可見遼東的糧食是豐裕充足的。不如就近從遼東運糧往朝鮮。

康熙這才想起,好像胤禟身邊的侍衛穆哈、豪格都曾經有過密奏:胤禟運往日本日本的商品以白糖、ròu罐頭以及各類皮貨為主。每趟還攜帶不少書籍。主要是各類佛經、儒家的四書五經以及唐詩宋詞元曲和各種民間的白話xiǎo說。此外聽說從兩年前開始,胤禟開辦了一個紡織廠。因為康熙規定紡織廠的規模不得超過五百張織機。他的那家紡織廠的織機正好就是五百張,隻不過所用的原料非棉非麻也非蠶繭,而是羊máo。在牧民們的眼中,羊máo基本上是無用的垃圾無異。胤禟開辦羊máo紡織廠倒也又算是為蒙古各部落創收了一個財源。隻不過,他的紡織廠規模不大,所需要的羊máo也有限。因此據說因為胤禟每年從蒙古各部落購買不少ròu罐頭,因此羊máo基本上就等於是白送。還有就是聽說胤禟的羊máo作坊成品全部運往日本,銷路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據穆哈、豪格猜測應該不會太好,否則胤禟不至於始終不增加產量。

而胤禟從日本運回來商品和其他的海商不同。銀銅極少,以糧食為主,還有一些海鮮幹貨。

康熙對此非但也沒有什麽意見,反而很高興。因為糧食是生存之本。包括康熙在內的曆代清朝皇帝都對糧食從國內運出基本持嚴禁態度,而對從海外運糧回國則基本持鼓勵態度。隻不過,最近十來年,中原逐漸平定下來,朝廷儲備的糧食日益增多,雖然還沒有出現穀賤傷農的事情,但是從海外運糧到回國的確是利潤太薄卻是事實。但是至少現在看來無論在何種情況下,康熙都不會嫌糧食有多。

三萬石數目有些大,但康熙估計一萬石,胤禟應該沒有什麽問題。於是最後決定從山東海運兩萬石、遼東征集一萬石,而這一萬石則落在胤禟身上。具體事務則有馬齊去主理。

隻是康熙和馬齊都沒有想到的是,此時的胤禟正身處茫茫大洋之上。

………………

南中國海。

已經是早上九點了,太陽卻仿佛是罷工了一般,並沒有露出他那可愛的笑臉。而皎潔月亮卻勤奮過了頭。好像不願意回家睡覺一般,仍然高高的掛在天空中。

胤禟正躺在網**,心情有些煩躁。荷蘭人還是不肯賣炮。

三年多來,胤禟感覺充實了不少。三年前,xiǎo黑山島最終以每年繳納朝鮮租金六千兩,租期為十年的價格敲定了。當然了,為了酬謝閔妃的幫助,他們還一次付給她倆萬兩銀子的謝禮,以後每年chūn節之前,還將送給她三千兩白銀的謝禮。代價不算低,不過好在事情總算順利的辦下來了。而且閔妃一口答應,十年中,如果不經他們一方的允許,朝鮮朝廷決不會派人上島。

很快,造船廠就在xiǎo黑山島上破土動工。胤禟通過各種渠道從江浙和朝鮮總共雇傭了上百名船匠,其中有二、三十名都是造船的老師傅。又從日本的出島上雇傭了一名西班牙人艾米利奧。這個叫艾米利奧.馬丁內斯的三十三歲的西班牙人自稱是造船世家。因為受貴族迫害,無法在國內生存,所以來到亞洲。幾經輾轉他到了荷蘭人控製的巴達維亞)。可惜生活依然不如意,於是他就決定隨荷蘭人的商船到日本去碰碰運氣。結果,讓他異常沮喪的是包括荷蘭人在內的歐洲人在日本的地位極其底下。而且日本人基本上不允許白人離開出島。正在他近乎絕望的時候,遇上了xiǎo安子帶人在出島上招工。

原本按照胤禟的意思,xiǎo安子到出島上最想招募的歐洲人是鐵匠。因為他已經迫切的感受到中國的科技之所以從這個時代越來越落後於歐洲,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之一就是中國的冶煉鋼鐵的技術已經大大落後於歐洲。當然了,客觀原因也是有的,畢竟中國沒有高品位的鐵礦是一個殘酷的事實。但是不管怎麽樣,還是得想辦法迎頭趕上,就算煉不出同時代歐洲的高質量的鋼,至少也不要相差太多。在這一點上,即便花費的成本要比歐洲人高的多,也決不能放棄。隻要冶金技術沒有問題,那麽等到將來有了高質量的鐵礦石,才能夠煉出高質量的鋼鐵,才能造出高xìng能的機械,才能造出高威力的槍炮,才能擁有高速的鐵甲艦……。因此,胤禟心目中早就有了三個高品位鐵礦的目標安南、印度、澳大利亞。

結果沒想到的是鐵匠一個沒招到。不過xiǎo安子倒也沒有空手而回。而是按照胤禟的次一級招募目標醫生、各類工匠。但是胤禟也特別jiāo待,如果不是特殊情況,傳教士就敬謝不敏了。結果最後醫生也沒招到。而由因為不招傳教士的限製隻招到了三個人。一個是西班牙人艾米利奧.馬丁內斯,三十三歲,自稱是造船世家。不過看起來更像一個破落的流làng漢。一個是來自米蘭的二十八歲的安德魯.魯菲尼,自稱是一名玻璃工匠,聲稱是受到了貴族的政治迫害,才含淚離開米蘭。不過據說他是因為讓某伯爵夫人懷上了他的後代,才被追殺,不得不流落到此。最後一個來自英格蘭的三十五歲的約翰.史密斯。這位姓史密斯的家夥很可惜他的爺爺是鐵匠,而他自稱是一名造炮師(英國人在很長一都時間都隻有名沒有姓,普通百姓很多到了十六世界才有了姓氏。其中有些姓氏來自某些身份或職業Smith

史密斯即鐵匠)。據他自己說他是受到了新教的迫害才離開英格蘭來到亞洲。不過據別人說這位約翰乃是一個爛賭的賭棍,因為欠下巨債,不得不逃之夭夭。

不過可惜的是荷蘭人不肯出售火炮。理由也很簡單,他們不想得罪亞洲的霸主——大清帝國,因此除非是滿清需要購買,否則他們不會把任何火炮出售給中國人。如果隻是需要火槍他們倒是可以考慮一下,隻是價格要高一些。

xiǎo安子隻好悵然而歸。

不過他沒想到的是三個歐洲人的來到,給了胤禟不xiǎo的幫助。

艾米利奧是不是西班牙的造船世家無可考證,不過他的確設計出了典型西班牙風格的大桅帆戰船。船身趨於狹長,在吃水線上方有個較低的撞角,用來衝撞敵船。戰船上有三個桅杆,上麵裝有橫帆。船頭船尾建有船樓,水線以上的船體裝有多mén輕型加農炮。在主船體上則可安裝一排大型加農炮。這種西班牙大桅帆戰船,具有遠距離海上航行的適航能力。而且因為它裝有橫帆,且索具上安裝了便捷的滑輪組,所以在風力不是很巨大的情況下,它可以逆風而行。

這種設計也體現了這個時代的西班牙人對海戰的理解。在遠距離先用輕型加農炮對敵艦shè擊,主要作用為殺傷敵艦的作戰人員。等距離接近時,用大型加農炮對敵船進行摧毀。又因為此時使用的還是黑火yào作發shèyào,而重炮的炮彈基本都是實心彈,所以威力有限,通常很難直接使敵艦的船體破裂,因此主要目標為敵方的桅杆。等到目標繼續接近,再伺機用撞角撞擊敵船。同時隨船士兵們cào起長矛或短劍利用纜繩等登上敵船,進行一場短兵相接的搏鬥。

因為此時的火炮的威力以及準確度都非常有限,因此西班牙人戰船的設計可以說是基本代表了歐洲人豐富海戰經驗的體現。這種設計也得到了歐洲其他各國的認同和效仿。唯一與西班牙戰艦有不同的就隻有英國。英國人更重視舷側炮,認為舷炮的應用可以徹底改變海軍戰術,因此越來越重視發展適合裝備遠shè程炮的戰船而不再注重攻占敵船的這種曆史傳統作戰方法了。也因此,英國戰船位於戰船頭尾的船樓變得越來越矮。不久,船頭上的撞角徹底取消了,而戰船中重型炮的比例則在不斷的穩步增長。

當然,單以西班牙和英國的戰船設計來說,實在不好說誰優誰劣。甚至公平的說西班牙人的戰船設計更符合這個時代的武器特點。但是英國的海軍還有一樣秘密武器。那就是齊shè。

在同西班牙進行的海戰中,英國海軍將領正是創造xìng地運用了海軍戰船齊shè這一戰術而打敗了對手。令人奇怪的是,英國的所有對手,甚至包括深受其苦的西班牙和聰明能幹的荷蘭,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都沒有充分認識到英國取勝的秘密在於強大的舷側炮火力齊shè這一海軍戰術。

當時無論是西班牙還是荷蘭都很重視炮手的培養訓練。因為當時的滑膛炮工藝水平等等的限製,使得一名經過五、六年苦練的優秀炮手在四、五百米的距離之內,海上炮擊的準確率也很難達到百分之五。如果風làng大一些,則這個數據還要大打折扣。

當時英國的炮手素質普遍比不上西班牙和荷蘭等老牌海上強國。但是英國海軍發明了齊shè戰術。他的基本戰術是以五艘艦為一組,每次隻有一艘戰船用舷側炮向敵艦shè擊,其餘各艦忙著裝填彈yào。一艘艦shè擊完畢後第二艘shè擊,一艘接一艘依次進行。這樣的戰術實際上使火力提高到原來的五倍左右。而最重要的是因為英國戰船是齊shè,所以火炮乃是覆蓋shè擊。這樣的命中率無疑大大高於各mén火炮各自單獨shè擊的效果。

雖然胤禟的軍事知識隻是眼高手低的水平。但倒也不妨礙他做出正確的選擇。那就是堅決放棄了撞角。同時要求盡可能得將戰船頭尾的船樓設計的矮一些。因為在他看來高船樓那簡直就是個醒目的巨大的標靶。而撞角的用處實際上並沒有設計師想象中的那麽大,而且隻要將來能夠穩定的得到高質量的鋼鐵。那麽他相信就能讓火炮的威力翻著倍的提高,到那個時候撞角就是個多餘。

艾米利奧雖然不解,這些中國人怎麽和英國人一樣異想天開,但誰讓他是個打工仔呢?隻能服從了。不過,之後在船上安裝的火炮複位器讓他不得不內心裏承認這些中國人也是有高智慧的。而在第一艘一萬石的戰船勝利號將下水之前,胤禟視察了幾遍之後。忽然腦子裏又多出了點想法。當然其實隻是回憶出了兩個想法。一就是用纜繩將舵柄(就是從船舵伸到船內的一根大杠杆,用它對船舵來進行cào縱)與裝在後甲板上的舵輪連接起來。這一連接看起來簡單,但卻大大方便了艦船的駕駛。使得艦船轉向所需的時間大大減少,使得船的安全係數大大提高了。其二就是將艦的水下部分覆蓋上一層薄銅,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防止藤壺(附在船底的甲殼動物)和可怕的鑿船蟲(一種咬齧木頭的蠕蟲)對木船底的侵蝕。以更好的保護船殼,此舉將大大延長船的是壽命。

胤禟的兩個想法讓艾米利奧不得不在心裏翹起大拇指稱讚:中國人也是有天才的。之所以是在心理,那是因為他的臉上無論何時當著中國人的麵總是堆積著笑容。當然他想不到的是,胤禟在提出第二個想法的時候一度想著用銅或者鐵將整個船體包裹起來,這樣船的防禦能力必將大大提高。當然了,這也隻能是一閃而過的幻想而已,在風帆船的時代,這種鐵殼或者銅殼木船的速度肯定會讓駕駛它的船長和所有船員們氣的吐血。

約翰這個賭棍即便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仍然很快就在xiǎo黑山島上欠債累累。不過不得不說他的造炮技術雖然算不得高超,但總算沒有他的賭術那樣爛。

雖然說清朝早就能獨立造炮,而戴梓又基本可以算得上是當時大清最優秀的火炮設計師,甚至在火炮的許多方麵要超過包括南懷仁在內的許多耶穌會傳教士。但是這些耶穌會傳教士雖然很多人jīng通物理和數學,但基本上沒有人是真正的鑄炮專業人士。所以火炮雖然能鑄出來,但即使除去材質的問題僅工藝水平也要比同時代的歐洲差上不少。

英國是當時歐洲最重視鐵炮的國家。因此約翰對於如何製造鐵炮還是很有經驗的。但是因為大清沒有高質量的鋼鐵,所以胤禟還是決定先鑄造銅炮。

其實當時歐洲和清朝鑄炮的技術沒有什麽本質的不同。大型火炮的鑄造技術都是來自於鑄鍾技術。最初很多的鑄炮師都是幹的鑄鍾的活。鑄銅炮的過程就是將銅的熔液注入一個事先做好的粘土模子而成。粘土模子由模蕊和橫殼構成。粘土模型放在一個凹坑裏,熔化銅的熔爐有一出口使得銅水流進模子。當鑄件冷卻後,便打碎模子,再取出鑄件。這樣鑄成的每一mén炮就象一件雕塑製品一樣都是各自獨立的產品,上麵的jīng細飾紋也是相同的。銅炮和鐵炮的製造過程大致都是如此。而火炮質量的優劣則取決於工匠們澆鑄技藝的高低。

戴梓雖然知道如何製炮,但是鑄造過程中許多的工藝卻也僅僅隻是知道,真正鑄炮依靠的還是下麵工匠們的技藝。而鑄炮過程中的許多工藝手段還有很多具體的竅mén並沒有從歐洲傳過來,隻能依靠清朝的工匠們自己摸索。現在有了約翰,製造出來的銅炮工藝水準大有提高。因為許多工藝水平的提高隻需要輕輕的捅破那一層薄薄的紙。

而更珍貴的是約翰提出了用鏜床來進行炮管內壁的加工。

要說當時清朝和歐洲各國鑄炮的工藝最大的差距就在於是否使用了膛床。在打碎模子取出炮的鑄件máo坯後,歐洲各國基本都采用用鏜床來進行膛孔的加工。因為此時的鏜床還很簡陋,所以鏜孔常常不能做到很jīng確。因此由於鏜孔工序的問題,模子上原有的誤差並不能再糾正。所以鏜孔後還要進行火炮的測試,包括目測,和不停的用鐵錘敲打,進行逐步加大火yào量的發shè,測試中最後一次發shè的火yào量基本要與彈丸重量要相等。如果試驗合格,這mén炮才可jiāo付使用。

而清朝的火炮則缺少了這一步工藝。因為泥模表麵處理不過關,相當粗糙,所以導致鑄造好的大炮炮管的內膛上布滿了蜂窩狀的氣孔。這種劣質的火炮在發shè時,一旦裝yào量過大,或發shè次數一多,就極易炸膛。因此為了解決炮身加固的問題,清朝工匠們就在炮管上加套鐵箍,常常是密密麻麻一圈又一圈,但因為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效果一般。

根據約翰的描述,戴梓和黃履莊很快就製造出他在英國時使用的膛床。這個時代的膛床實際上還很簡陋,不過是一根裝在長軸上的鑽頭。隻是英國人利用了水車作動力。這也難不了戴、黃二人。

有了膛床。製造出來的青銅炮無論是威力還是準度以及使用壽命都得到了不xiǎo的提高。對於機械,胤禟的了解實在不多,但他卻對炮彈的設計提出了不少的想法。

…………

胤禟對於炮彈的第一個想法就是改變炮彈的外形。此時的炮彈無論是用於摧毀建築物和艦船的實心彈還是主要用於殺傷人的榴霰彈都是球形。也不是沒有人想過用其他的形狀,但是其他形狀的炮彈飛出炮口後,總是東倒西歪,甚至還會翻跟頭,不但shè程短,而且shè擊jīng度誤差太大。要知道這個時代最好的火炮800米jīng度shè擊隻有1\8,也就是說每800米最大偏差可達到100米。這還是球形炮彈,其他形狀的炮彈偏差更大,基本沒有實用價值。

這個問題對於來自後世的胤禟來說自然不是問題。對於提高炮彈的飛行穩定度和shè擊jīng度,後世有兩個方法,一是改用線膛炮,使用旋轉穩定。二是采尾翼穩定技術。對於第一個方法,胤禟覺得對於現在的他所掌握的技術力量來說還有一定的困難。這第二個方法在他看來相對來說應該更有把握一些。要說這尾翼穩定技術,說起來原理倒也並不複雜,就是和箭隻一樣,依靠尾部的羽máo來達到穩定飛行的目的。而炮彈當然不能用羽máo,而必須用金屬。

胤禟的想法很快得到了戴梓、黃履莊、約翰共同的認可。在胤禟看來這個發明應該算不了什麽,因為畢竟弓箭這種武器早已經被各大洲的人類廣泛使用。可是在戴梓等人看來,意義卻又相當大的不同,因為許多偉大的發明看起來似乎都隻是見簡單的觸類旁通,但它的意義卻是非凡的。世界上的許多東西實際上都是如此,看起來似乎十分神秘,但是往往說穿了不過是隔著一層薄薄的窗戶紙。

尾翼製造出來之後,炮彈就變成了長圓形的。很快,戴梓等人就發現了這種新式炮彈的好處,首先是shè程得到了提高,當然這一點對於基本隻進行近距離直瞄的艦炮來說沒有太大的重要意義。但是如果陸上火炮也采用此種炮彈,意義就非凡。其次是就是shè擊jīng度大大提高了,當時胤禟的屬下有二十多人準備被培養成炮手。這些人當時沒有一個是熟練炮手。但是他們的jīng度shè擊基本在0。也就是說一般情況下,使用這種新式炮彈每10米的最大偏差在1米左右。這樣的shè擊jīng度已經超過了這個時代所有的火炮。

這讓戴梓、黃履莊和約翰都欣喜不已。隻有胤禟並不怎麽高興。盡管他知道炮手的熟練程度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而火炮和炮彈的製作工藝必定還可以進行xiǎo幅度的提高,這樣地話火炮的shè擊jīng度還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在他看來,這樣的偏差還是太大,並不足以徹底改變海戰基本最後還需登船ròu搏的戰鬥模式。

此外,胤禟還提出了兩種炮彈。這倆種炮彈一種是內裝縱火劑的燃燒彈,此彈在15世紀的歐洲已經發明。這種炮彈內部大部分為空心,內部裝滿易燃劑。炮彈發shè之後,易燃劑在炮彈內部燃燒,火焰通過三、四個孔迸shè出來,燃燒時間一般為8分鍾至10分鍾,通常很難將火焰撲滅。不過,這種燃燒彈並沒有廣泛使用。原因嘛,胤禟覺得大概還是這個時代的技術還太過落後。易燃劑的成本太高而且達不到後世燃燒彈的效果,其次火焰燃燒的時間不能jīng確掌握,再次這樣的炮彈在運輸和儲存過程中對於這個時代來說太過危險,很有可能還沒有傷敵就先傷了自己。當然最大的沒有被廣泛推廣的原因在胤禟看來估計還是shè擊jīng度的問題。這個時代普通炮彈的shè擊jīng度本來就不高。可以想象內部裝有流動的易燃劑的炮彈jīng度就更成問題。

而另外一種炮彈則是熾熱的實心彈。胤禟記憶中好像最早出現於的美國獨立戰爭時期。據說實心彈被加熱後就具有了縱火能力,命中目標後極易燃燒,與過去效果沒有把握的漂浮式火攻船和火攻筏相比,的確是一項很大的改進。而且這種實心彈與普通的炮彈相比並沒有什麽太大的不同,shè擊jīng度也沒有什麽兩樣,而且製造成本基本也沒有什麽增加。所以它一出現就徹底淘汰了內裝縱火劑的燃燒彈。使用這種炮彈唯一的要xiǎo心的就是必須避免加熱的炮彈和發shèyào直接接觸。以防止炙熱的炮彈過早的引燃了發shèyào。當然使用這種炮彈也是有弊病的,而最大的弊病就是將一定程度的縮短炮管的壽命。

當然了,其實胤禟最想製造的還是現代的炮彈,但是在黃sè炸yào沒有製造出來之前,這隻能是奢想。而現階段隻能大力的推廣第二種炮彈,至於第一種燃燒彈,可以列入研究。畢竟後世的凝固汽油彈的威力太深入人心了。

胤禟將熾熱彈的設想提出來後,戴梓等人先是進行了試驗。得出了威力果然不同凡響的結論,並且一致認為熾熱彈絕對是海戰中威力最大最恐怖的武器。

不過,隨之黃履莊又提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熾熱彈的威力大是大,但是發shè卻很不方便。當然主要還是炮彈如何加熱的問題。如果是在裝入炮管以前加熱,那麽把熾熱彈放入炮管就是個不xiǎo的麻煩。如果將炮彈裝入炮管以後再加熱,同樣是個不xiǎo的麻煩。

最終同樣是他提出了兩個解決方案,一個是熾熱彈不作成實心的,內部裝入部分易燃劑同時也加裝火繩。發shè火炮時,分別點燃發shèyào的火繩和炮彈上的火繩,炮彈發shè之後,易燃劑也在炮彈內部燃燒完成加熱過程。另一個方法則是製作一個炮彈架子。炮彈在發shè之前放在架子裏先行加熱,然後通過cào縱炮彈架子將熾熱彈裝入炮管,最後卸開架子,點燃火繩,發shè熾熱彈。兩個方案各有優缺點。第一個方案實際上就是內裝縱火劑的燃燒彈的改良。聽起來不錯,不過技術上能不能夠做到,而且這種炮彈的shè擊jīng度能達到什麽樣子都還不可知。此外,就是成本會不會太過高昂。第二個方案,相對來說技術簡單。隻是炮手的cào作過程要更麻煩一些。

胤禟不知道曆史上熾熱彈是如何發shè的,不過他還是選擇了第二種方案。畢竟這是一個立刻就可以實施的方案。至於第一個方案也用不著完全放棄,反正燃燒彈還是要研究的。那是一個長遠研究的課題。

來自米蘭的玻璃工匠安德魯.魯菲尼的到來,讓胤禟心目中一直想要興建的玻璃廠終於成了可能。雖然胤禟知道玻璃的主要原料是沙子,而且此時的大清已經有作坊能製出玻璃,但想要製造出無sè的透明清晰度很高的玻璃在大清依然是件相當困難的事情。經過了整整兩年多無數次的失敗,安德魯終於在他三十歲生日過去不久,製造出了透明清晰度頗高的無sè玻璃。並且很快磨製出了三十倍的單筒望遠鏡。

而胤禟得知這個消息之後,作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讓安德魯在火炮上加裝瞄準鏡。雖然這個時代的艦船上火炮shè擊一般都在五百米以內直瞄,加上火炮的工藝差使得jīng度誤差很大,加裝瞄準鏡後炮手們所提高的準度表現的並沒有十分明顯,但是胤禟依然固執的命令必須在每一mén火炮上都加裝瞄準鏡。

經過了這一係列的改進,三年過去後,胤禟已經擁有了一大批熟練的炮手。他們在使用了加裝瞄準鏡的自製青銅炮上發shè迫擊炮彈(當戴梓等人讓他為新型炮彈取名時,他脫口說出:迫擊炮彈),在八百米內的jīng度shè擊大多能達到。這樣的shè擊jīng度可以說已經領先了整個世界至少一個世紀。

唯一讓胤禟感到非常遺憾的是,經過作了非常多的努力但是到現在為止,高質量的鋼鐵依然沒有穩定的獲得渠道。雖然大致的原理他知道一點點,無非就是鋼中的含碳比例問題,但畢竟他不是學冶煉的。所以也隻能望洋興歎,更不要說就現在的技術手段和客觀條件就是來一個現代冶金專家也未必就能在短期內在鋼鐵上搞出個大躍進來。也因此,他的所有火炮隻能均為青銅炮。雖然冶煉技術得到了提高,雖然發shè迫擊炮彈比發shè圓形炮彈對炮管的損害要xiǎo一些,但青銅炮基本在發shè了兩百四十多次以後,準度就將降低許多。而如果發shè熾熱彈,青銅炮管使用的壽命更是很難突破兩百次。即使三年來,火炮的用途基本上隻是訓練,但耗費的金錢依然讓日進鬥金的胤禟感到壓力巨大。因此,這次胤禟希望能從荷蘭人手上購買鐵炮。

…………

康熙二十七年重開海禁後之後,荷蘭東印度公司派文森特?巴茲出使清朝,請求以五年一貢為期,清廷許之。荷蘭人認為廣東路近而泊地險,福建路遠而泊地穩,因此請求改由福建省入貢。荷蘭人其實是想和清廷展開全方位的自由貿易,用這個請求探一探路。但是清朝的答複是:荷蘭國貿易處所隻許在廣東、福建兩省。這意味著不久荷蘭東印度公司意圖在中國大陸建立有利可圖的商館的努力徹底失敗。

不久荷蘭東印度公司事會認為公司商船直航中國的代價太高,效益太低,且不穩定,因而決定繼續采取優惠政策,吸引中國商船前往巴達維亞,努力保持與中國的航遠貿易關係。至此荷蘭東印度公司與清朝的直接貿易jiāo往基本中斷了,荷蘭船舶從此很少再駛往清朝海岸進行貿易。倒是每年都有許多廣東、福建、浙江沿海省份的商船來自同澳mén葡萄牙商船貿易的清朝商人來到巴達維亞與荷蘭進行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