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唐中興

第911章 契丹的擔憂(一)

第911章 契丹的擔憂(一)

“都督,渤海人撤軍了。”

安市州城外,李文忠本來想集中全力攻打安市州,結果便得到了這個消息。

於是李文忠率領大軍輕鬆便攻占了安市州。

“看來是渤海人服軟了。”

李文忠知道在他出兵遼東的時候,鍾傳帶著使團去了渤海國。現在渤海國軍隊退出安市州,意味著渤海國並不想跟大唐因為遼東開戰,選擇了退避。

在攻占了安市州後,李文忠並沒有繼續進攻,而是留兩千兵馬駐紮在安市州,其主力退回了建安州。

因為出兵遼東以來,他的軍隊已經進行了一個月的征戰,無論是士兵,還是戰馬都有些疲乏了。

而且因為戰線太長,新近占領的城池都需要兵力防守,不適合再繼續進攻。

退到建安州後,李文忠便把自己的都督府設在了建安州。

別看渤海國退兵,但李文忠其實並未收複安東都護府故地。

安東都護府最強大的時候,下轄九都督府四十二州,而李文忠隻收複了積利州、建安州和安市州三州而已。

其他各州分別在渤海國、契丹以及遼東高句麗各勢力手中。

由於遼東形勢複雜,李文忠也不敢冒進,而且三州之地差不多是大半個遼南地區了。

在停止進攻中,李文忠便上奏朝廷,成立了下都督府建安州都督府,從禁軍中選了一名將領擔任都督。

積利州刺史由王華擔任,而安市州刺史由楊愷擔任,也算是給遼南的這些城主一個甜頭,拉攏他們為朝廷所用。

接下來的時候,李文忠便是整合遼南三州各勢力,便於朝廷對於三州的掌控。

積利州全境的兵力被控製了在了一萬兩千人,包括都裏守捉、青泥守捉的兵力控製在了一千五百人以內,對於地理位置較為重要的吳姑城、白雲城等,則由朝廷的將領擔任守軍將領。

建安州駐紮的兵力較多,達到了兩萬人,主力是李文忠帶來的朝廷軍隊,另整合一部分都裏鎮、青泥浦和其他唐人城池降軍的軍隊。

其中屬於遼南都督府直屬部隊有一萬人,建安州本身的軍隊隻有一萬人。這一萬又分為建安州都督府直屬軍隊和建安州的軍隊。

安市州的軍隊較少,隻有八千人。

這三州,實際上積利州實力最強。

不過原來僅都裏鎮、青泥浦和卑沙三城就有一萬多軍隊,李文忠也不可能過於削弱。

加上其他城池也有不少唐人勢力的軍隊投降,這才造成了積利州在三州中實力最強。

不過重要的幾座山城和積利州的一些官員都是從朝廷派來的,倒也不擔心這些地方勢力會反叛。

在消化勝利果實的同時,李文忠也在籌謀如何攻打大行城,然後占領泊汋城,打通跟平壤都督府的聯係。

而在平壤都督府那邊,隨著渤海國軍隊退出遼東,楊師厚也帶著軍隊從渤海國南京撤軍了。

不過撤之前,楊師厚搬空了渤海國南京庫房的糧食、軍械和財物這些。

雖說他要撤軍,但不代表就不搬這些。

對於唐軍的強盜行為,大玄明憤恨不已,但好在唐軍撤退了。

至於讓朝廷出兵跟唐軍作戰?

還是別想了。

現在自家陛下,一門心思想跟大唐聯合攻打契丹,唐軍退出渤海國就行了,至於搬空財物的事,跟大瑋瑎也沒關。

畢竟南海府自從大瑋瑎登基後,就沒有上繳過賦稅。

名義上南海府是渤海國的南京所在地,但實際上跟一個割據王國沒啥區別。

。。。。。。

契丹,可汗牙帳所在地。

一處高大威嚴的帳篷在位於契丹可汗居住的王庭不遠處,可見這帳篷的主人身份並不一般。

自然不一般,因為這帳篷的主人是契丹的於越---耶律阿保機,也就是整個契丹八部的軍事首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