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科技狂人

第三十八章 父子談心

張智化來北京果然是有另外的目的,李建住在信達賓館,張智化卻去了另外的地方,按照李建了解,那應該是後世被稱為駐京辦的江州駐北京辦事處吧。

李建回去的時候,也同樣不是空手而歸,拿著譚永勝轉交的一紙紅頭文件,李紅軍承包的晨光收錄機廠被國家體改委試點組選為體製改革試點,允許李紅軍對晨光收錄機廠進行股份製重組。

而且李建還得到一個好消息,股份製重組,國家並沒有對晨光收錄機廠以土地廠房等固定資產折股的時候要占百分之五十一的股權,也就是說,李紅軍私人可以絕對控股。

一日一夜的火車在紅頭文件鼓勵之下,李建覺得根本沒什麽影響,他拙劣的表演看在老人眼裏,其實就是為了這一個政策,至於李建知識的來路,居然從研究所的研究員到郵政部的譚永勝,沒有一個人來問,這才是李建最擔心自己圓不了的謊啊。

看來多學政治是有好處的,黑貓白貓理論在這兒絕對試用,隻要對國家發展有好處,李建又不是敵國特務,就算是知識來路成迷,也被忽略不計了。

“兒啊,你那個女同學給你送獎狀來了,之後又來了兩次,好像找你有事兒,你要是沒事的時候去學校看看。”

剛踏進家門,李紅軍就告訴李建,林曉丹來了,至於李建和林曉丹的關係,李紅軍還希望自己猜的沒錯,可是事實看起來好像沒那麽回事。

“學校,算了吧,我上學不是為了去上大學,我是為了去上大學而上學,哎,老爸,我說不明白,咱去廠裏看看吧,最近馬糞紙箱子不好做了吧,咱縣裏甚至整個江州市的小廠子基本沒了活,那些有生意的大廠從造紙廠就訂貨了,根本沒咱的事兒。”

李建本想告訴李紅軍,他上大學,為的是人脈,國人向來有一句話形容知識分子,文人相輕,因為古時候的知識分子就可以用文人來代替了。

文人相輕,也就是互相瞧不起,同時也從另外一個側麵反映了,文人之間的論資排輩,你一個三本畢業的學生,在清華北大的學生麵前,很難找到什麽自尊,除非學術上的成就讓他們無法企及,可即便是這樣,也難保他們心裏不腹誹幾句,一個破爛學校出來的……

李建,要的就是一個名分,和一個平等交流時候,他們能認真聽你表述的機會。

“前一陣子連軸轉都忙不過來,這幾天好了,幹半天歇半天,幸虧有印刷廠那批新聞紙撐著,要是光造馬糞紙,咱就差不多幹一天歇五天了。”

李紅軍指著那邊還在幹活的工人,有些躊躇,開工才能賺錢,上個月這些跟著他幹活的老夥計都小小的賺了一大筆錢,當然這一大筆是相對於他們以前的工資來算的,卻也讓他們興奮了許久。

可是掙多少錢,肯定是由幹多少活兒來決定的,目前整個春江,甚至整個江州,整個江淮省的中小企業都是開工不足的狀態,甚至停工待產,他一個小企業主有什麽辦法呢。

“爸,我看咱的木頭和竹子都沒有多少了,怎麽不多買點,現在這個時候不備貨,過一陣子咱需求量大了,就漲價了啊。”

李建沒去看工人,而是看向了備貨用的小倉庫,裏麵空空的基本上沒什麽存貨,這那是長時間幹生意的樣子啊。

李紅軍歎了一口氣,

“進那麽多貨幹啥,馬上就是雨季,弄不好再爛了長出木耳來。”

他這純粹是氣話了,李建知道李紅軍這是從生意忙不過來到沒有活可幹的心理沒調整過來,

“爸,進貨,大批量的進貨,然後造三十乘以三十,高十五的紙箱子,買一台塑膜機,最外麵的瓦楞紙上塑膜……”

李建隨手抽過來一根木棍在地上畫了起來,儼然就是後世那種電話機的包裝箱。

裝電話機的小包裝紙箱說好了,李建又按照比例,每二十七個小箱子裝一個大箱子的規格,定製好了大紙箱,同時又每一個箱子同比例造三張8開的白紙。

而且李建一做,就要做三萬個。

這下李紅軍愣住了,生意是來了,可是他不放心啊,李建這是要幹什麽。

“兒啊,這是誰定的貨啊,給定金了麽,三萬個可不少呢,萬一跑了……”

李紅軍話沒說完,李建接茬。

“爸,這是咱自己的電話機廠要定的,三萬個隻是第一批,以後你這個造紙廠,專門給咱的電話機做包裝箱,就夠了。”

李建想說的是,還有電冰箱,洗衣機,電風扇,任何家用電器無論白電黑電,沒有用不到包裝紙箱的,記得國內不就有一家造紙企業的老板還榮登過富豪榜榜首麽。

“三萬個,咱的電話機廠,一天才能造幾十個出來,這得用幾年啊,而且咱的電話機也比這個尺寸大上不少來著,不一定能裝進去吧。”

李建早就把造紙廠裏的電話換成了無繩電話,所以李紅軍當然知道無繩電話的尺寸,但是他知道的產量,卻是前一陣何超沒有進行技術改造時候的產量了。

李建耐心的把電話機廠的現產量跟即將的出口計劃跟李紅軍說完,李紅軍不喜反怒。

“你個狗崽子,你準備造更好的電話機,又小又漂亮又先進的賣到國外去,卻賣給我們國家政府這種低檔貨,一個還賣這麽貴,你的心裏怎麽想的。”

原本李建把電話機定價定的這麽高,李紅軍雖然有點意見,但是覺得這既然是高科技,最好的東西,賣這麽高的價格,也就忍了,可沒想到李建明明有更好的東西,卻不賣給我們自己的國內,反而賣給大鼻子,他的火氣就起來了。

至於外匯不外匯,國內科技能不能達到,原材料是否能供應,他還沒想那麽多,也不是他一個造紙廠工人能夠想明白的。

“爸,你說的這是什麽話啊,我問你,原來咱的目的是什麽,是拯救收錄機廠那三十多個人吃飯的問題,三十多家生活的問題,所以咱就要給收錄機廠找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