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科技狂人

第一一一章 人才

說話的時候,李建指著激光發射器說道,

“我剛才開的是多波段光源,所以才有這個效果,如果單獨的隻使用一種光源,那麽最多就是衰減達到0.15db/km而已,絕對達不到0.1的極限值。”

薑思成看向李建的眼神更複雜了,

李建果然懂的,這些都是他腦子裏早就想好了的東西,大一新生,嗬嗬,恐怕在國內沒有幾個人能比他在光傳導技術方麵的理解更深入了,安南普頓,看到沒有,我可以用自己的論文摔倒你們臉上了,雖然不是我自己獨立做出來的成果,可李建,他一天是我的學生,又是在我的實驗室裏做出來的成果,那我就是當之無二的第二作者。

嗯?這些實驗設備是強華提供的,如果有強華參與的話,專利要歸強華,幸虧強華科技的工程師還沒有來,薑思成想到這裏,看向李建的目光又柔和了一些。

“人才,真的是人才,幸虧今天讓我發現了你,要不然等兩天強華的人來了,把你給拐到強華去,這筆專利費就賺不到了,等幾天,哼哼,怎麽也得讓他們出點血,給我們換一台好一點的多波段激光器,換……”

“被膜容器要用一次性的。”

“要一個高溫加熱容器,還要一台空調,要不然看爐子太熱了。”

看著把強華當成肥羊準備宰的同學,李建緩緩轉過了身子,他在猜測如果這個時候自己公布身份,會不會被群毆,所以還是隱藏起來的好。

“都吃過飯了吧?給我整理數據,魏剛,把剛才的工藝步驟給我寫下來,所有的數據都複原一邊,明天重新按照流程再做一邊檢測。另外注意保密,參與的人都要注意,保密,除了目前你們已經知道的。跟誰也不能說,尤其是在強華的人到來之後誰也不準說出去。”

一瞬間,薑思成從哪個技術宅男變成了惡狠狠的大漢,李建心說這都是讓錢逼得啊,回頭是不是先給他點甜頭,要不然理想破滅的打擊這位學術大牛能受得了麽。

接下來李建需要做的就是在魏剛拿不準的地方進行指點,把整個工藝流程又重新捋順,然後就沒他的什麽事情了,學術大牛薑思成一邊看著魏剛整理好的工藝流程,一邊思索著其中的原理。雖然明知道問李建更簡單,可是學術大牛畢竟還是有自己的尊嚴的,所以他拿著筆,又從實驗室找了基本關於稀土族鑭係元素的書出來,一本一本的翻看。

“李建。李雲聰不是跟你一起到光傳導組去了麽?怎麽就你一個人回來了?”

回到宿舍,李建把自己摔倒被子上,準備等會兒再去洗漱,鍾自強看到他一個人,好奇的問了一句。

“他是學術狂人,在搞研究呢,我沒什麽事兒就先回來了。對了,你是哪個組的?”

想鯉魚打挺發現自己的身體不好支撐,李建轉了個身,從**爬起來,

“我是數據傳輸接收組的,搞的是蜂窩數據傳輸。難道你今天去光數據傳輸覺得不大適合。那到我們組來吧,我跟你說,強華在這方麵是專家,他們那個女老總說的強華正在生產數字尋呼機,要比國外的模擬尋呼機強一個檔次。而且準備跟我們合作開發小型基站。”

鍾自強說話的時候頗為自豪,好像他是這個項目組的負責人一樣,而且對項目組的未來的展望比李建還有信心。

“好啊,明天跟你去,看看我們鍾總工程師在蜂窩數據方麵有什麽建樹。”

李建隨口應道,蜂窩技術也就是未來的移動電話,現在國內跟國外起步基本相同,隻不過國外是商業化公司投入,為的是生產和銷售,而國內則是理論研究,即便研究出來了,從理論到生產,依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蜂窩通信技術其實是第二代通信技術,第一代的模擬通信技術正在國內使用,也就是電話機使用的通信技術,而模擬移動通信,現在國外已經開始應用到商業之上,國內大概要等到兩年之後才會由在東南沿海的東廣省正式引進並建設,所以第二代的蜂窩通信技術,短時間內根本沒有實現的土壤。

現在發展蜂窩技術,會不會提前中止模擬移動電話的生命,造成技術上的浪費?

李建一邊洗漱刷牙一邊琢磨,應該不會,原本的模擬移動通信技術在國內就隻是一些先富起來的人才能夠實用,即便到了後期,價格也動輒一萬元以上,通話質量更是差的要命,往往一句話沒說完就掉了線,跟gsm根本沒辦法比。

gsm的手機,摩托拉羅當時的8810之流雖然也是體積巨大笨重,但是價格已經從當初的大哥大那種兩三萬降到了幾千塊,通話費用也降低到原本的一半左右。

“李建,論文我已經寫好了,第一作者是你,我就占個便宜當第二作者,魏剛第三作者,你覺得怎麽樣?”

薑思成到不用擔心自己是第幾作者,在圈子裏麵誰都知道他的地位,而李建現在已經逃不脫薑思成學生這樣一個身份,讓自己的學生當第一作者,傳出去之後不但不會有損他的名聲,反而會給人留下謙虛禮讓,照顧學生的美名。

“薑老師您隨意處置,我今天來就是跟您請假的,這邊整理後續的資料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我手頭沒什麽活兒,想去數據傳輸接收組學習學習。”

薑思成當然立即同意,笑話,他不同意也得行啊,現在看起來李建的學術水平起碼不在他之下,總不能繼續讓李建充當刷瓶子的學生吧,隻希望數據傳輸組的老李能別像自己這麽吃癟。

當然,這種吃癟,薑思成不僅沒有覺得委屈,而且還很欣慰,甚至希望每天都能來上一次兩次,可是他也知道,僅僅這麽一次,就足夠他的光傳導組這麽多人,從他到這些學生,在一起忙活幾個月。

從理論到實驗品成功出現不是說幾句那麽簡單,其中要做的大量工作,基礎性工作,往往會耗盡好多人的熱情,這也是無數天才的想法最終並沒有實現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