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顛覆三國

第10章 農民的習性

第十章 農民的習性

萬全扛著把鐵叉,腰裏掛著弓箭、箭壺,完全是一副獵人裝伴。他每年冬天都要去山裏打獵,對這一帶的地形了如指掌。

一路上,孟良和他說說笑笑,看見兔子、鳥兒就用彈弓打,前段時間,獨自在山裏無聊,用牛筋做了把彈弓,從不離手,現在越來越有準頭,而萬全的弓箭則是自製的骨矢,反而還沒他打得準。丹丹跟前跟後,一看有獵物跑的飛快。好幾次都是它先發現草叢中的兔子,把它攆起來讓他們打,然後又不辭辛苦的將獵物叼回來。萬全於狩獵之道很有經驗,能根據動物的糞便、足跡來追蹤野獸,沿路挖了好幾個陷阱。

他給萬全描述了磁鐵礦、赤鐵礦、褐鐵礦、菱鐵礦、螢石、石英石等礦物形狀,萬全恍然大悟,說道:“你說的螢石、石英石我不知道。我看過一座山上有一些閃閃發光的石頭,不知道是不是你所說的,上次我還帶了一些回去給孩子們玩,一會我帶你去看看。不過你說的鐵礦我們這兒到處都有啊,武原縣城北山上有好幾個鐵礦洞,是城裏幾家大戶開的,還有冶煉坊,聽人說,我們彭城出的鐵器都銷到鮮卑人那邊了。”

孟良這才想起,東漢時代,中原有兩大冶煉中心,一個在南陽,還有一個想不起來了,原來就在彭城啊。這下,倒勾起他開鐵礦冶煉的想法。

邊走便查看山上的植被情況,邊記錄下來,有幾種植物如紫蘇、茜草、地黃是可以用來做染料的;還有幾種塊狀蕨類植物,可以做澱粉類的替代品;馬鈴薯、山芋要到明朝萬曆年間才從國外傳來,可惜現在找不到這種高產作物的替代物。他想,如果現在有了這種高產量的作物,黃巾大起義還會有這麽多人卷入嗎,也許,一種作物的提前出現就可以改變曆史。

這種想法在他腦子裏根深蒂固,到後期,他屢屢派出船隊遠涉重洋,不是為珠寶香料,而是尋找這小小的山芋種苗。

不過,他有了個欣喜的發現,他在山上找到了野山椒。穿越過來之後,作料裏就是胡椒還有些辛辣味,這讓他經常地懷念吃辣椒的感覺。

幾天下來,不僅找到石英砂、長石、赤鐵礦石、錳礦石,還意外在一條河邊的沙灘上發現了高品質的富鐵礦沙,下次可用磁鐵做成工具來吸沙,比開采鐵礦方便多了。

孟良在礦物地點都做了標記,帶了兩袋石英砂回來了。

回到窯場,萬虎已經帶著大家燒出了第一窯磚瓦,而萬一連則帶了一幫人沿著指定地方用大片石一溜煙的砌了八間房的房基。這時代沒水泥,都是用粘土混上碎草作為縫隙之間的填充物。

一邊讓叫李疙瘩和二狗子等人把帶回來的石英砂粉碎摻進高嶺土開始燒製耐火磚,另外讓萬全、萬二叔牽著馬去繼續裝運。就一匹馬,大部分的運輸還得靠人工。以後等瓷器燒出來,首先得買幾匹馬增加運輸能力。

耐火磚燒成之後,孟良指導工人們按照回風窯的原理建了一座一次可燒製五百件左右瓷窯,窯壁、窯底全用耐火磚鋪設,中間用糯米汁兌石灰汁勾縫。

趁工人們建窯的時間,他親自動手做了一批碗、碟、盆、勺的泥範,這樣萬晴他們隻要把加工好的高嶺土灌進去就可生產出成品,這樣做不僅是為了提高生產效率,關鍵是保證了大小一致。工人們把半成品拿出,隻要修補平整就可以入爐燒製了。

瓷窯建好,先用鬆枝入爐烘幹爐壁,然後采用疊燒法燒製。疊燒法是在燒製的器物之間充填燃料,保證火力均勻。

第一爐燒好,火力現在是沒問題了,1200度很容易就達到了。但是沒控製好火候,成品率隻有20%左右,其餘的不是裂開就是變形,這個成品率讓孟良已經很滿意了。叫來萬一連,讓他在開始燒的時候,慢慢加火,盡量焙幹瓷器後再加大火力,此外窯門也要密封好。

連續幾爐燒出來,成品率慢慢的上升到40%左右。孟良認為在目前的條件下,對爐溫控製不好,這已經是極限了。要想進一步提高,隻有靠長期的經驗積累了。

兩個月不到,糜家定製的四百套瓷器全部完工。

這時發生了一件事,二狗子在丟棄的殘次品種中選了幾十隻碗碟挑運回家讓老婆拿到集市上去賣,萬虎感覺不妥,但又說不出道理來。就和二狗子爭執了起來。

孟良知道了,把大家召集起來開了個會,給大家分析說:“現在印有我孟良印記的瓷器,在市場上是七百文一套,為什麽賣這麽高的價格,因為質量好,我們一窯燒五百套,能合格不過一百套左右。其他的四百套能用不能用,大部分是可以用的,那麽我們把這些次品都賣出去,我們的正品還能賣到七百文一套嗎?當然不能。別人如果把次品再當正品賣,別人一看,七百文一套的東西就這樣,我們的牌子就砸了。以後也就不會再有人花大價錢訂我們的東西了。這道理大家明白嗎?”

大家都點點頭,二狗子也悶在那裏不說話。

“這次事情的發生也怪我事先沒跟大家說清楚,所以,這次二狗子就不辭退回家了,但前提是你必須把這些次品全都收回來,一件都不能少。另外,二狗子不服從萬虎管理,扣半個月的薪水。今後無論是誰,在發生類似事情,不問原因,一律開除。大家有意見嗎?”

孟良知道,中國農民有吃苦耐勞的優良傳統,但自由散漫也是特性,所以故意借此機會立威,讓生產的各環節都認真負責起來。

孟良平時都是很和善的,但是當他一本正經的說出這些道理來的時候,大家第一次感到了他的威嚴,隻不過這威嚴和一個十二三歲的少年有些不符。

備注:辣椒原產中美洲,由哥倫布帶到歐洲後傳向世界,後人認為辣椒於明末傳到中國,中國本身並不產辣椒,依據是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未記載。有人從詩經裏找到依據:有椒其馨,胡考之寧。認為中國原產就有辣椒。但也有人認證此椒為胡椒。作者傾向於中國原產野山椒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