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顛覆三國

第111章 賈詡橫空出世

第一百一十一章 賈詡橫空出世

???高順率本部人馬乘著黑夜悄然離去。這事由呂布報知董卓,董卓並未在意。高順隻是並州軍的一個小小的校尉,所部人馬不過七百餘眾。

董卓此時收編了並州軍,接管了西園校尉部,又將何進的弟弟何苗所部的軍隊都招降了,如此,董卓部已經達到十萬餘眾。七百人對於十萬部隊來說,根本算不了什麽。

那董卓正是用人之時,不僅沒有怪責呂布,反而安慰道:“我將河東一地劃著你的征兵範圍,你可令手下得力之人前去招募士卒,補充兵源。”

一邊的謀士李儒卻對此事件警覺起來。

他知道,董卓除了西涼人馬,大都是新收編的,人心不穩。自己鼓動董卓廢帝,現在看來操之過急了,這明顯是一步臭棋。各路諸侯現在就以此為借口興兵討伐。現在各路諸侯環視於外,朝廷大臣不合作於內,正是內憂外患之時。

如果諸侯、大臣暗地裏煽動新降的將領士卒響應諸侯的討伐號令,都如高順一般作為內應,那虎牢關、汜水關以及洛陽城皆危在旦夕。

這李儒一麵加緊讓人將洛陽城裏的財富、人口往長安運送,一麵加強了暗地的巡查。

這一日,李儒來到了汜水關。這汜水關現由董卓的心腹將領李傕鎮守。

李儒見李傕帳內燈火通明,隱隱有人聲,便潛在帳外,側耳竊聽。

隻聽的帳內有一武威口音的人正在勸說李傕:“將軍乃董太師心腹將領,應該犯言直諫,董太師自然會明白將軍的忠心。目前董太師遷都之舉實在是自取滅亡之道,長安自赤眉之後殘破不堪,遷都則要耗費大量的財力物力,這且不論它。洛陽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它是控製原一個樞紐。占據洛陽,有虎牢關、汜水關為屏蔽,地形占優,易守難攻。更重要的是可以此為據點,俯視原,威逼幽冀二州。得洛陽,則原在握,難道太師竟會把原大好的地帶拱手讓與各路諸侯?”

那李傕頻頻點頭深以為然,正要接話,忽見帳門撩起,李儒一步跨了進來,叫道:“好個賈和,想不到你竟然在這裏,我派人到處打聽你的行蹤,為何不來見我?”

賈詡見是李儒,站起來笑著說道:“你現在是太師麵前的大紅人,豈是我等小小校尉說見就能見的。我剛從並州押運糧草回來,正和李將軍議論遷都之舉的利弊呢。”

李儒也笑道:“你我同窗數載,就不用來這套假斯了。走,跟我去見太師,把你剛才說的話跟董太師再複述一遍。我都在帳外聽到了,你所言大有道理。若非巧遇,險鑄大錯。”

賈詡答道:“我乃一小小的平津校尉,現在去見太師不合適吧。”

李儒上前一把抓住賈詡的手,說道:“和兄,董太師是惜才之人,況且有我衛護擔待。走走,太師此刻定然還未安睡。”

賈和拗不過李儒,跟隨他來到董卓帳外。

李儒讓他在外等候,先行進去通報:“太師,恭喜太師,我為太師找到了一個高才。”

那董卓奇道:“何人讓你如此推崇?”

“此人為我同窗,現任平津校尉,滿腹韜略,算無遺策,若用此人,太師大事諧矣。”

董卓問道:“此人計謀比你如何?”

“十倍於我,其人才情可比張良、陳平。這是大相士閻忠當年給他的評語。”

“哦,此人現在何處?”

“正在帳外恭候。”

“快快有請,不,我親自去接。”

賈詡進門,以下屬之禮參加董卓,董卓則碘著大肚拉著他的手讓到坐席上。李儒一邊說道:“和兄,太師雅量,你有話不妨直說。”

董卓也用親熱的口氣說道:“對對,言者無罪。”

賈詡再鞠一躬,說道:“如此,我便直說了。請問太師,為何要遷都長安?”

董卓道:“高祖在西都長安建漢,是十二位皇帝;光武旺於東都洛陽,算來也正好十二位帝。洛陽此地氣數已衰,當天道輪回,所以遷往長安。再者,諸侯蜂起,可以長安崤函之險以避之。”

“地氣乃無妄之說,豈可輕言信之。以無妄之地氣而動國家之根本,丟棄原之地,退縮長安殘破之城,豈是王者所為。”

董卓聽的此話,怒氣橫生,緊盯著他的眼睛厲聲道:“莫不是三公卿心懷異誌之人派你來坐說客的吧?”

賈詡的目光不避不讓,坦然道:“屬下剛從並州來,城裏的大臣實無交往。屬下此番言語乃是為自己考慮,如此下去,太師危矣。覆巢之下豈無完卵,我也是這個巢裏的卵之一。”

董卓與他對視了一會,忽然笑了:“我就這脾氣,易怒,你勿怪,繼續往下說。就算地氣之說無妄,那十八路諸侯壓境又該如何應對?”

“十八路諸侯此番在虎牢關下,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其心散矣。我觀眾諸侯皆心無大誌,乃是沽名釣譽之徒。有雄關在手,何懼此等宵小。假以時日,這聯軍必將土崩瓦解。”

這番話出,董卓、李儒皆頻頻點頭。

賈詡接著說下去:“此番危機,我看不在關外諸侯,而在朝堂之上,這才是心腹之患。”

“此話怎講?”

“太師廢帝之舉操之過急,本意是為了樹立權威,卻離散了眾位大臣之心,現在能和太師同舟共濟者寥寥可數。太師要完成王霸之業,得從根本上扭轉局勢,首先得收複眾位大臣之心。”

“那又該如何?”賈詡這話正說到董卓心裏,不合作的大臣實在太多。

“太師要演一場戲給大臣們看。首先要奉天為尊,以漢家天來號令群臣。大臣們最反對的事也是廢帝之舉,須得在這上麵做做章。太師可借天之口下一個罪詔,斥責太師獨斷專行,恣意妄為,然後太師自貶自己為太尉,依次來化解群臣的怨氣。”

賈詡看董卓、李儒皆張大了口,那董卓更是怒目戟指,正待發作。

賈詡不管不顧繼續說下去:“奉天為尊,然後假天之名來號令群臣、諸侯。各位大臣各路諸侯反的是太師,卻不敢反漢家天。然後,太師以天之名下詔,在各諸侯間製造矛盾,令他們相互爭鬥,則彼消此長,諸侯的力量皆耗於內鬥。再若不從,則令一上將以朝廷之名出兵討伐,師出有名,可堵眾人之口,諸侯之患可解。”

見董卓臉色和緩下來,又繞到朝堂之上:“黨錮之禍涉及的名流儒生眾多,太師可下令解除黨錮,為冤死者平反,以此收天下儒生之心。待天下平定,再重開太學,將天下名流都招致帝都,則有人才可用。太師可用偷梁換柱之策挑選忠心之人逐步替換掉心懷二誌之人。這就是我獻給太師的策略,概括起來為奉天,開太學,收人心。假以時日,太師興廢之間,隻是唾手可得,天下想姓什麽,那還是太師的一句話。”

李儒聽的賈詡此話,茅塞頓開,對董卓說道:“這才是真正的王道啊,望太師納之。”

見董卓沉吟不語,賈詡繼續補充道:“比如諸侯之間,現在都自命什麽刺史、州牧、將軍。太師可以以天之名給他們名正言順的官爵。比如可以將袁術封為徐州刺史,孟良封為揚州刺史。袁術要去上任,那孟良自然不幹,兩家裏必然以武力相鬥,太師則可坐山觀虎鬥。然後派一大臣持節調解,雙方必然都要依靠朝廷,都希望朝廷站在自己一邊。到那時,太師再說話就有分量了。再比如取消黨錮之後,可以天之名征召名士來帝都就職,這對在位的三公卿也是一種威脅,你不幹有人幹,而且幹得不比你差。那些大臣們自然會投效太師,唯太師馬首是瞻。”

李儒也跟著補充:“命令各將嚴肅軍紀,不得擅行殺戮,恢複國家法度;將何太後和弘農王送往長安監視居住,派一心腹之人鎮守長安,以免有人心懷不軌;修繕漢家陵墓,四時進貢,以堵眾人之口;太師平素對大臣們采用懷柔之策,以收其心。”

董卓此番才真正下了決心,下令道:“來人,傳我命令。封賈詡賈和為睿智將軍,武威侯,拜尚書令。李儒薦才有功,封臨洮侯。兩位,這就隨我進宮麵見天。”

賈詡嘿嘿一笑,說道:“謝太師,無功受祿朝堂又會有人說話了,我暫且領尚書令,待諸侯退兵之後再行封賞吧。現今之事還有兩件急辦,讓人去關下散布謠言,或黃巾又起,或爭搶地盤,讓他們首鼠兩端;其二,征調民夫修築洛陽城牆,給洛陽臣民吃顆定心丸。”

數日之後,一切大亂,曆史徹底的改變了軌跡。

先是漢獻帝親臨虎牢關口,對下麵的各路諸侯宣讀旨意:太師董卓位高權重,獨斷專行,行為不檢,念其救援及時、擁戴有功,降職為太尉。廢止其讚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的特權。各路諸侯心存高義,皆有功於社稷。封袁紹為冀州刺史,原刺史韓馥調任京都另有任用;孫堅為豫州刺史;公孫瓚封易侯,總督邊塞軍事;袁術為徐州牧;孟良為揚州牧;曹操為兗州刺史。各位即刻回到封地,各行其是,不得有誤。

虎牢關下眾位諸侯麵麵相覷,隻得領旨,都聚集在袁紹的大帳裏議論紛紛。那劉岱、孔伷更是雷霆之怒,自己好端端的刺史卻被別人鳩占鵲巢。

第二日,孫堅帶頭將部隊開拔,到豫州刺史職位上任去了。原來的刺史孔伷經營豫州多年,根基深厚,自然不願讓出。孫堅攻打豫州未果,糧草又出現問題,隻得率軍回江東去了。時隔不久,袁紹以豫州刺史空缺為名,派人來接任,又是一番惡戰。袁紹取了豫州,任命了自己的刺史,孫堅從此便與袁紹為敵。

那袁術被任命為徐州牧,自己卻跑到揚州之地招兵買馬,口口聲聲讓孟良讓出徐州。那孟良反而發出驅逐令,讓袁術即刻離開揚州之地。

原來兗州刺史劉岱在諸侯們陸續撤離虎牢關的時候,問東郡太守橋瑁借糧,橋瑁不借,劉岱率眾突入橋瑁營,殺了橋瑁。跟著下了道命令,著曹操接任東郡太守。此刻曹操手兵寡糧少,隻得屈從,卻時刻對劉岱虎視眈眈。

公孫瓚本是北平太守,劉虞的部下,此番朝廷卻讓他總督邊陲軍事,回去後不久就與劉虞刀兵相見,一直爭鬥不息。後來袁紹以盟主的身份支持劉虞,和公孫瓚之間又是一場混戰。

獻帝宣諭之後,接著又簽發了《赦免令》解除黨錮,《征召令》征召全國二百多位名士。陳寔父三人、鄭玄、蔡邕、荀爽等人都名列其。

三公裏,除了董卓為太尉外,楊彪任司徒,袁隗為司空。董卓一改以往咄咄逼人的態度,主動和三公卿拉關係,凡事先和楊彪、袁隗商量之後在奏報天。

孟良穿越而來接手徐州,高順感其恩德主動來投,李儒為防止董卓新收的降卒人心不穩,時常暗地查探,結果,引出了一個若幹年後才會露麵的大謀士賈詡,賈詡的一番話徹底的改變了董卓。這是孟良這隻蝴蝶產生的聯動效應。

這個情況是遠在滎陽的孟良根本沒想到的。而曹操卻截了何太後和廢帝隱匿在陳留,更是顛覆了曆史。

誰都無法預測曆史的軌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