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穿越時代

二石器時代的瘸腿文明

二、石器時代的瘸腿文明

二、石器時代的瘸腿文明

不管這個頭部嚴重畸形,五官扭曲詭異、渾身滿是刺青和“插件”,還長著鬥雞眼的瑪雅貴族,看上去有多麽的奇葩,但對於想要進入蒂卡爾城一遊的穿越者來說,依然是一個絕好的導遊和領路人……

於是,你就走上去和這位瑪雅貴族進行攀談,不管是冒充外國使節也好,或者直接打著“神使”的幌子也好,還是直接用了催眠術也好,總之就要忽悠得他相信你是一位非常不得了的貴賓,必須鄭重款待。

所以,這位瑪雅貴族就很恭敬跳下轎子行禮,說他代表這座城市的全體玉米人,向你表示熱烈歡迎。

你正想微笑著回禮,突然感覺似乎有點不對……玉米人?誒?難道他們不是瑪雅人嗎?

……這個……怎麽說呢?眼前的這座蒂卡爾城,是一座由瑪雅人修築的城邦,這一點是絕對沒有疑問的。但問題是,那年頭的瑪雅人,還真不知道自己會被叫做瑪雅人……

——我們如今所說的“瑪雅”這個名詞,最早來自於哥倫布的航海日記,而起源則是一個尷尬的誤會。

那是在公元1502年,哥倫布最後一次遠航美洲,距離他第一次發現“新大陸”恰好10年。他的探險船隊在洪都拉斯灣靠岸之後,於當地市集裏看到一隻非常精美的陶盆,哥倫布對此感到很好奇。那位土著商販就告訴他,這隻漂亮的陶盆來自“瑪雅”……從此,這個神奇的名字第一次傳入了歐洲人的耳朵。

接下來,西班牙殖民者在征服尤卡坦半島的過程之中,發現了許多被廢棄的巨石都市,還有衰落到已經快要斷絕的神廟,便認為這就是所謂的“瑪雅”,並且把這一地區的土著居民統稱為“瑪雅人”。

但事實上,當時那位土著商販回答哥倫布的“瑪雅”一詞,並不是指代我們今天認知的整個瑪雅文明,而僅僅是在形容一座名叫“瑪雅潘”的城邦(當時該城已廢棄,但地名保留了下來),也就是陶盆的產地。

至於瑪雅人在稱呼自身民族的時候,由於他們最早培育出了玉米,並且以此為主食,故而一般都喜歡自稱為“玉米人”……之所以如今會有瑪雅人、瑪雅文明、瑪雅預言這些說法,完全是後世學者強行把一座城市的名稱,扣到了整個地區和民族之上,聽起來感覺就像是用廣州人來稱呼全體中國人一樣別扭。

因此,在從公元三世紀到九世紀的瑪雅文明古典時期,瑪雅人要麽自稱某某城邦的人,要麽自稱“玉米人”,就是沒有自稱瑪雅人的——還要再過幾百年之後,瑪雅潘這座城邦才會被建立起來!

事實上,差不多同樣的誤會,在中國也發生過——當十六世紀初的葡萄牙航海家在澳門登陸,並且詢問當地人這是什麽地方的時候,當地漁民誤以為這些紅毛鬼是在問海邊的媽祖廟,就說這地方是“媽閣”……於是,澳門的英文名字就成了“Macao”(發音近似於“媽閣”),跟它的漢語發音一點兒都不像。

在古代文明史上,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說,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開創了人類最古老文明的蘇美爾人,當時就自稱“黑頭人”。如果你穿越到那會兒的中東,絕對找不到一個自稱蘇美爾人的民族。

不管怎麽樣,這個錯誤暫時已經沒法糾正了,在本文之中,還是讓我們繼續稱呼他們為“瑪雅人”吧!

總之,在一番交流之後,這位自稱玉米人的瑪雅貴族開始很熱情地給你帶路,介紹蒂卡爾城的風貌。

雖然瑪雅文明是城邦文明,但跟習慣於依靠航海貿易吃飯的希臘人不同,孤獨的瑪雅人找不到可以進口糧食的地方,所以必須自己種田養活自己。在蒂卡爾城的四周,一眼望去盡是鬱鬱蔥蔥的玉米地,中間也點綴著一些其它作物,例如辣椒、南瓜、棉花、可可豆和龍舌蘭,還有不少休耕的土地處於拋荒狀態。

——直到現代,瑪雅人依然在采用“米爾帕耕作法”,通俗地說就是刀耕火種,先放一把大火清理出一塊地方,撒下種子之後就靠天吃飯,收完玉米後再轉移陣地到另一個地方去放火……由於瑪雅人不懂得施肥,土壤肥力喪失得太快,熱帶雨林的土壤又很貧瘠,所以不休耕上三到六年的話,根本別想再有收成。

再繼續往前走,就來到了瑪雅農夫聚居的小村莊,可以看到一些芭蕉葉和茅草搭成的圓形尖頂小屋,成群的火雞,汪汪低吠的狗兒,洗衣服和做飯的瑪雅婦女,背著沉重籮筐的小商販,商品主要是貝殼、鹽塊、可可豆、鸚鵡、骨製裝飾品、色彩鮮豔的鳥羽等等……此外,偶爾還能看見頭上插著豔麗羽毛,臉上塗了各種油彩,肩上披著棉布披風,手裏拿著標槍和圓盾的瑪雅武士。

總的來說,雖然生活環境的氣候同樣炎熱,但瑪雅人要比古埃及人“羞澀”一些,一般不太會**出門閑逛。瑪雅婦女通常穿一種四方如麻袋的白色直筒裙,用刺繡、掛墜、貝殼等進行裝飾,出門還要再披上一條圍巾,衣服的色彩總的來說比較單調。隻有身份較高的貴族婦女,才能使用絢麗的染色布料。

至於古代瑪雅男子的標準穿戴,則一律是纏腰布、披肩、涼鞋和頭飾。隻是在裝飾物和刺繡圖案方麵,根據各人地位差異而有所不同。

和古代中國一樣,瑪雅人無論男女都留長發,男子一般都梳朝天辮,於頭頂紮成一束,女子則有很多種造型的發髻。此外,瑪雅人幾乎人人都刺青紋身,地位越高的人,身上的刺青也就越多。

初看上去,這一切似乎跟我國古代的西南山寨相差無幾,但仔細分辨的話,就會發現一處明顯的差異:

那就是找不到任何的金屬!

——玉米地裏的瑪雅農夫們,普遍用木器、石器和骨器進行勞作;偶爾出現的瑪雅武士,也隻是在標槍上綁著磨尖的燧石。即使是在瑪雅貴族的身上,同樣找不到任何金銀飾品,而是隻有一些鮮豔的羽毛、精致的骨器和華貴的玉石首飾。他們隨身佩戴的鋒利匕首,也是用骨頭磨製出來的。

沒辦法,古典時期的瑪雅人在文化昌盛之餘,技術上卻仍然處於石器時代,金銀銅鐵一概俱無。

——或許是因為上天的苛待,瑪雅人雖然開創了輝煌的文明,但在他們統治的地盤上,卻實在找不到什麽金屬礦產。距離蒂卡爾城最近的銅礦、金礦和銀礦,全都遠在千裏之外的墨西哥高原上,並且要到九世紀才逐漸有人進行開采……至於冶鐵技術,更是直到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也沒有哪個美洲民族發明出來。

截止到21世紀初,在古典時期的所有瑪雅遺址中,考古學家也僅僅從科潘城遺址裏發現了一件金屬製品,具體來說就是一尊殘缺的小銅像,而且還是從南美洲販運來的舶來貨,並非由瑪雅人自行打造。

即使是在瑪雅文明末期,西班牙人即將抵達的時候,瑪雅人的金、銀、銅製品也完全依靠從遠方進口,數量稀少而又昂貴,隻能用來製造一些鈴鐺、耳環之類的裝飾品,沒法用在實際的生產和生活之中。

所以,古典期的瑪雅文明雖然已經建立了宏偉的城市,卻還處於原始得不能再原始的石器時代。

由於沒有金銀可用,石器時代的瑪雅貴族就隻能選擇羽毛和玉石來裝飾身體,從而給後世留下了無數的精美玉器——所謂的“玉石文化”,實際上是石器時代文化的終極體現。

類似瑪雅人這樣的情況,在中國的早期文明遺址中也曾出現過——遠古的中華先民們,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誕生了農業文明,有了富餘的生產力。但由於不會使用金屬,先民們隻能把精力放到琢磨玉石上,使得我們如今在江南的良渚文化、塞外的紅山文化等遺址上,都發掘出了無數極為精美的玉器。

這一喜好玉石的習俗,在中華土地上從遠古一直流傳到現代,最終形成了堪稱登峰造極的東方玉石文化,並因此讓人產生出在華夏文明與美洲文明之間,似乎有著某種傳承關係的錯覺。

除了沒有金屬之外,瑪雅人還缺乏大型牲畜,沒有牛、羊、馬、豬和驢,也沒有可以抓老鼠的貓咪。瑪雅人手裏唯一稱得上家畜的哺乳動物,就隻有狗而已。問題是,狗兒的體型就隻有這麽大,就算再怎麽馴化,也沒法讓它變得能夠當馬騎,或者可以代替牛來耕地,就是下鍋煮了也會嫌肉太少。

此外,由於缺乏大型牲畜和良好的道路,瑪雅人也就沒有發明出車輪,交通運輸要麽靠獨木舟,要麽靠兩條腿。那些宏偉的金字塔,都是瑪雅人拿著石頭工具靠肩扛手推給弄起來的,實在是非常的不容易。

最後,古典期的瑪雅人也沒有發明弓箭,唯一的遠程武器隻有標槍。日後在他們手裏出現的弓箭,是在九世紀之後從墨西哥高原上傳播過來的,而且相當粗陋,一撇就斷,論威力還不如標槍好使。

總之,被現代影視媒體賦予了無數神秘色彩的瑪雅文明,其實從本質上講就是一個石器時代的瘸腿文明,大致上跟我國的良渚文化屬於同一個檔次,請大家不要把它想象得太美好了。

《大穿越時代》最新章節由雲起書院首發,最新最火最快網絡小說首發地!(本站提供:傳統翻頁、瀑布閱讀兩種模式,可在設置中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