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穿越時代

第139章 烈火烹油(上)

第三卷 節操滿滿的學園默... 第448章 、烈火烹油(上)

北京,紫禁城

紅牆明瓦、飛簷鬥拱,重樓疊宇、雕梁畫棟。

看不夠的金碧輝煌,說不盡的帝王氣派,道不完的富貴尊榮。

去年的大明帝王之居,已經變成了今年的大清八旗皇城。

而那些在不久前剛剛搬出遼東盛京那個苦寒之地,遷入北京紫禁城的大清後妃們,則立刻就被這座東方最大的宮殿給迷花了眼——與之相比,盛京那個充其量不過是地主大院等級的皇宮,真的是有點不夠看。

雖然在曆經了二百年的風雨滄桑之後,這座宮殿已經留下了不少歲月的痕跡。但在出身於蒙古草原和白山黑水的蠻夷女子們眼中,這依然是實打實的的瓊樓玉宇、天上宮闕!

“……姐姐!這屋子真是好大啊!明國的皇帝就是住在這裏麵嗎?”

“……如今咱們每個姐妹都能有一間大殿住了嗎?先前在盛京的時候,真是想都不敢想呢?”

“……是啊!這回真是享福了呢!誒?姑姑,你手裏的這麵小鏡子是從哪兒來的?好漂亮啊!”

“……哦,這個啊!不過是底下那些奴才孝敬上來的新鮮玩意兒,聽說是從南方海外來的洋貨。在如今的北京市麵上多得是,不算稀罕。下次也給你們弄幾個!對了,上次給你們的香皂,用得怎麽樣?”

——通過去年秋天的渤海岸邊,曾經被華盟艦隊盤踞的大沽口“貿易市場”,除了女真八旗官方組織的大規模“人口換糧食”交易之外,其它許多各式各樣的零碎小商品,也隨之進入了剛剛易主的北京城中。

“……呃,用是用了,挺香的,但還是不太習慣——我那小閨女還把它當成了糕點,一個不留神就差點吃進了肚子裏,嚇得我跟什麽似的……說起明國的東西,我還是更喜歡絲綢,最近剛做了條新裙子……”

“……嘻嘻!我可是聽說了哦!姐姐你竟然拿人家宮殿裏掛的絲綢窗簾做衣裳!丟不丟人啊!”

“……有什麽好丟人的,你又不是不知道,在咱們科爾沁草原上,這一匹絲綢能換多少頭羊啊?”

……

伴隨著嘰嘰喳喳的閑聊聲,女真之主皇太極後妃之中最尊貴也最得寵的姑侄三人,哲哲皇後、布木布泰(即大玉兒,未來的孝莊太後)和去年才新娶的海蘭珠,這三位同樣出身蒙古科爾沁部落博爾濟吉特氏族的高貴妃子,正徜徉在北京紫禁城的一間間宮殿之中,好奇而又欣喜地看著這一片高低錯落的巨大建築,還有羅列其中的無數琳琅滿目的“奢華之物”,不時發出嘖嘖的稱讚聲。

——雖然崇禎帝在出逃之前,就卷走了宮中大半的金銀細軟;陝西流寇攻入北京的時候,又把紫禁城搜刮了一遍。接下來,為了從盤踞大沽口的穿越者商船隊那裏,購買到急需的糧食和布匹等生活物資,皇太極再一次把紫禁城搜了個底朝天,連殿上的銅龜和金絲楠木柱子都被卸下來賣掉……但光是宮裏剩下的一點東西,還有諸位奴才最近奉獻上來的孝敬禮物,也足以讓她們這些窮慣了的異族女子感到異常興奮了。

另一邊,在禦花園的涼亭裏,諸位玩累了的小格格們坐在鋪了織錦墊子的石凳上,正對著宮女太監們進獻上來的各種精美糕點發起進攻,猶如一隻隻腮幫子鼓鼓的花栗鼠一般,興高采烈地大快朵頤……

總而言之,隨著八旗權貴的家眷,陸續從盛京遷入北京,並且分別入住各處宮殿和府邸。一時間,在權貴雲集的北京內城裏,到處都是絲竹之聲飄揚,酒菜香氣彌漫,歡聲笑語不斷。諸位從白山黑水苦寒之地熬出來的八旗貴人們,全都在盡情享受著豐碩的勝利果實,在北京的每一天,都過得宛如天堂一般。

然而,就在這一派歡聲笑語、豐衣足食的外麵,在貧民居住的外城街巷之間,卻是充斥著難以想象的蕭瑟與破敗——原先的百萬市民中,已經有超過七十萬人或死於兵火、或流落在外,或者被當豬仔賣到了海外,剩下的人多半也沒了生計。為求能夠吃上一口飯,不得不削尖了腦袋求著讓八旗大爺們使喚。

確實,跟隻知燒殺劫掠的流寇相比,皇太極的政治手腕和統治策略要高明得多,在進北京之後便聲稱“急行征聘,先收人望,乃本朝第一急務也”。隨即,這位蓋世雄主就立刻開始了收買人心的動作,先是“大張榜示,與諸朝紳蕩滌前穢”“令在京內閣、六部、都察院等衙門官員,俱以原官同八旗官員一體辦事”“凡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若能歸服我朝,仍準錄用。”——也就是直接招納崇禎朝廷的官吏,統統官複原職!

於是立刻就讓北京城內得了大清官爵的文武眾臣瞬間歸心,對皇太極這位天命之主歌功頌德不已。

然後,由於要把北京作為日後的大清都城來經營,不能糟蹋壞了,皇太極又在北京城內嚴厲約束軍紀,禁止隨意劫掠市井。除了少數不識時務的明朝勳貴和宗室之外,多數世家大戶的產業宅邸都得到了保護。

不過,清廷的這些安撫措施,都是針對縉紳世家的。對於尋常的貧賤百姓,皇太極就沒有那麽客氣了——為了從穿越者艦隊在大沽口開辦的戰地集市上,買到足夠數量的糧食,皇太極直接出動軍隊,將之前聚集在京師內外的數十萬流民,往天津方向驅趕,一路伏屍無數,按照成年男女每人八鬥麥或等值的土豆等“粗糧”,老人孩童每人五鬥麥,美貌婦人單獨另算的價格,向大沽口的“海商”進行傾銷。

如此一來,皇太極既獲得了大批軍糧,又減小了京畿地區發生民亂的風險,可謂兩全其美,隻有那些被剝奪發言權的流民倒了黴。不過,即使沒有這碼事兒,在這等戰亂災荒交加,人命卑賤如草的年頭,他們的下場也同樣是死路一條,能被當成豬仔賣了的。還算是幸運兒呢!

而京師本地的尋常百姓,這大半年來同樣過得很慘。之前是接連鬧兵災,成千上萬地被殺。然後八旗大兵進了北京,總算是不怎麽亂殺人了,卻又鬧起了饑饉,升鬥小民依然是惶惶不可終日——盡管通過跟穿越者的“人口換糧食”交易,剛剛在北京建立政權的大清王朝獲得了至少五百萬石以上的各類糧食,但皇太極卻絲毫沒有放糧賑濟的打算,而是把這些交易得來的糧米全部充作軍需,用於繼續攻略中原各地。

所以,此時的北京城內,依然是一派殘破蕭瑟到了極點的頹廢景象:堆滿垃圾的肮髒街道、搖搖欲墜的破爛房屋,還有那些麵黃肌瘦的病弱市民,宛如一幫奄奄待斃的行屍走肉,正在饑餓與病痛中掙紮……各處街坊胡同都冒出了許多強顏歡笑的站街女,而各種偷竊和搶劫的犯罪行為也極為猖獗。不過在清廷頒布的宵禁令和格殺令,尤其是城門外那一堆堆人頭的震懾下,倒是沒多少小賊敢把主意打到旗人大爺頭上。

然而,北京城裏的局麵,還遠遠算不得是最糟糕的——這裏畢竟是帝王都城,有著非同尋常的政治意義,無論是八旗大爺還是關寧叛軍,在此地通常還要稍微收斂一些凶性,至少不會當街肆意屠戮百姓。

而在大清辮子兵們刀鋒所向的各處戰場上,則是早已遍地的橫屍枕藉、血海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