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穿越時代

第178章 今年中國盛產皇帝(四)

第487章 、今年中國盛產皇帝(四)

崇禎七年六月,湖廣行省,襄陽府

前不久才掛上了“闖王府”牌匾的大明襄王府銀安殿內,此時還沒有變成獨眼龍的新任“闖王”李自成,正頭戴一頂新打造的金冠,大模大樣地踞坐於龍椅之上,眯眼環顧著殿內的闖營諸將。

而在銀安殿的中央,則跪著一個身穿儒衫,頭戴方巾的老書生,正手捧一本折子,顫巍巍地誦讀著一篇拗口晦澀的文章:“……臣聞天生蒸民,樹之以君,所以對越天地,司牧黎元。聖帝明王鑒其若此。知天地不可以乏饗,故屈其身以奉之;知黎元不可以無主,故不得已而臨之。社稷時難,則戚籓定其傾;郊廟或替,則宗哲纂其祀。是以弘振遐風,式固萬世,三五以降,靡不由之。

伏睹闖王陛下,自登位以來,德布四方,仁及萬物。越古超今,雖唐、虞無以過此。群賢會議,皆言朱明國祚已終。臣聞昏明迭用,否泰相濟,天命未改,曆數有歸,或多難以固邦國,或殷憂以啟聖明。齊有無知之禍,而小白為五伯之長;晉有驪姬之難,而重耳主諸侯之盟……

臣聞尊位不可久虛,萬機不可久曠。虛之一日,則尊位以殆;曠之浹辰,則萬機以亂。方今踵百王之季,當陽九之會,狡寇窺窬,伺國瑕隙,黎元波蕩,無所係心,安可廢而不恤哉?願陛下存舜禹至公之情,狹由巢抗矯之節;以社稷為務,不以小行為先;以黔首為憂,不以克讓為事;上慰宗廟乃顧之懷,下釋普天傾首之勤。則所謂生繁華於枯荑,育豐肌於朽骨,神人獲安,無不幸甚。

臣聞尊位有德者居之,今仰瞻天象,俯察民心,朱明之數既終,行運在乎李氏。玄德通於神明,聖姿合於兩儀,應命世之期,紹千載之運。符瑞之表,天人有征;中興之兆,圖讖垂典。陛下明並日月,無幽不燭,深謀遠慮,出自胸懷,不勝犬馬憂國之情,遲睹人神開泰之路。是以今有湖廣生員xxx、xxx……等三十四人共奏,望闖王以江山社稷為重,早登九五大位,禦極天下,以安黎庶之心……謹上!”

如此艱深晦澀、拗口倒牙的辭藻,顯然並非李自成麾下那些大字不識幾個的農民軍將領,能夠聽得懂的。所以這位儒生剛剛抑揚頓挫地念了幾句話,在場的闖營諸將就已經有人哈欠連天,眼皮子直打架了。

直到那位儒生一口氣念完這道精心寫成的勸進表,跪在地上將折子雙手舉過頭頂。殿內諸將才趕緊打起來精神,準備應付下麵排演過多次的重頭戲——隻見闖王李自成又故作矜持地坐了一會兒,才緩緩起身,接過那份勸進表,輕描淡寫地丟到一邊,“……先生有心了,隻是我闖營眼下才據有襄陽、南陽、承天、德安這四府之地,疆域有限,根基未穩,貿然行此大事,不過徒惹人笑而已,此事還是日後再說吧!”

“……闖王,您可不能妄自菲薄,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若無大義名分,我等又如何該治理地方呢?”

麵對李自成這番假惺惺的推辭,立刻就有“忠臣”上前爭辯道,“……那蠻酋多爾袞才有兩府之地,就敢稱帝!如今陛下手握闖營精兵,又深得百姓擁戴,隻需身登大寶,振臂一呼,天下群雄定會雲集響應啊!”

而下麵擺了好久姿勢的闖營諸將,也是一起跪倒高呼:“……請闖王速登帝位!率領我等掃平天下!”

雖然眾人都是一片熱誠,但李自成還是按照古代的禮法,進行了三辭三讓,這才接受了諸位將領的一片拳拳之意,宣布登基稱帝,定都襄陽。本來以闖營的名頭,自然應該以“闖”字為國號,然而“大闖國”這個名號實在太難聽,就連闖營諸將都覺得受不了,於是改為大順——至此,又一個大順皇帝新鮮出爐了!

接下來,隨著李自成的悍然稱帝,散布在湖廣和中原等地的其餘各路流寇,也是深受刺激,紛紛起了稱孤道寡的念頭。隻是其中不少流寇首領手下的兵馬不多,實力弱小,地盤又跟闖營離得近,不敢悖逆了這個強鄰,於是隻得在名義上接受了大順皇帝李自成頒發的公侯封號,對這位草莽天子跪拜稱臣。

而另一些麾下兵強馬壯、實力雄厚的流寇首領,則自然生出了另起爐灶的心思——比如別號“曹操”的羅汝才,此時剛剛攻下長沙,手下的兵馬和地盤不比李自成差多少,聽說李自成這家夥都當了皇帝,自然也不甘示弱,當即就綁來一群節操匱乏的老儒生,煞有介事地炮製了一些祥瑞。接著又偽造了一份血統高貴的家譜,最終。羅汝才同樣在很有範兒地“三辭三讓”之後,於長沙舉行了一場盛大的祭天典禮,正式登基為帝,建立大楚國,定都長沙,同時冊封了一大堆的公侯將相,儼然與李自成的大順朝分庭抗禮。

再接下來,盤踞江西南昌的張獻忠,也開始有樣學樣地搞起了稱帝的準備工作——某位剛剛被張獻忠任命為欽天監官員的西洋傳教士,突然發現了宇宙之間的巨大變化,尤其是在星宿運動方麵的奇異活動;隨後又有在鄱陽湖畔發現了巨大的果樹;然後更有人在張獻忠的中軍大帳上空,看到了金龍飛翔的神奇景象……總之就是各種稀奇古怪又充滿吉祥意味的靈異傳聞紛遝而來,其數目之多,簡直不勝枚舉。

麵對如此眾多的吉兆,張獻忠的部下們自然是一片歡呼雀躍,各種文體的勸進表如雪片般飛來,甚至還有人殺了老母雞弄了封血書上奏。而張獻忠自然也不負眾望地宣布登基稱帝,在南昌建都開國。

對於張獻忠和李自成相繼稱帝的消息,這陣子一直住在杭州鳳凰山莊的王秋同學表示很感興趣。其中,李自成無論在西安還是在襄陽建立大順國,聽上去似乎都還過得去。但原本曆史上的“大西皇帝”張獻忠,要是在江西而不是四川建立“大西國”,就感覺有些怪怪的了——雖然江西也帶著個“西”字,但從地圖上看,明顯是位於中國的東南部,在這邊立國還叫“大西”的話,就怎麽看都有些不合適了。

然後,王秋便愕然得知,張獻忠同誌給自己選了一個非常具有想象力和超現實意味的國號:

“……大萌國?張獻忠怎麽會想出這樣的名字?!這家夥分明一點都不萌好不好?!!”

麵對著王秋的驚呼,趙引弓倒是很淡定,“……放心,我可以確認這個張獻忠應該不是穿越者,這個國號也跟我們那個時代的萌文化根本沒啥關係,不過是遵循元末天完國的舊例,往大明頭上種草罷了……”

——所謂的“天完國”,乃是元末農民大起義之時,其中一支起義軍首領徐壽輝在湖廣地區建立的政權。“天完”這麽奇特的國號,是怎麽來的呢?這其實是一個拆字遊戲——天完,如果去掉天上麵的一橫即為大,去掉完上麵的寶蓋頭即為元,也就是說我天完國一定能勝過大元國,因為我已經在字麵上鎮住了你。

但是在現代人看來,天完天完,卻怎麽看都像是“過兩天就完蛋”的意思。

不過這天完國的名字雖然晦氣,生命力卻還算頑強,居然在元末亂世之中足足撐了九年時間才滅亡。

言歸正傳,如今張獻忠自立為帝,想要取代大明執掌天下,便也對“大明”這兩個字玩起了疊字遊戲,最初準備定國號為“天萌”。但他的義子,讀過幾年私塾,肚皮裏稍微有點墨水的孫可望卻勸諫說,自古以來,兩個字的國號不如一個字的國號尊貴,於是張獻忠就從善如流地改國號為“大萌”,自封“萌皇”……

總之,這一年的七月中旬,在臨時掛上了明黃綢幔的南昌滕王閣,所有高級將領齊聚一堂。身上沒有半點萌元素的“萌皇”張獻忠高坐於龍椅之上,微笑的看著他的部下們行禮: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此時張獻忠的地盤其實很小,隻有從九江到南昌的一小塊地方,但是排場卻很大。所以自從登上皇位之後,“萌皇”張獻忠就忙了起來:首先是頒布年號為“天萌”——雖然國號用不上這兩個字,但改成年號似乎也不錯。其次自然是大肆封賞部下,頒發出了一大堆太師、丞相、國公的頭銜。然後是模仿明朝的官僚機構設置了n多的衙門,什麽內閣、五軍都督府、中央六部、國子監……凡是大明朝廷有的衙門,“萌皇”張獻忠陛下也都要搞一套,真不知他怎麽安排的人手,居然還能騰出人手來出去打仗?

至此,當北方出現了大乘、大周、大晉、大元四國爭霸之勢的時候,南中國的長江中遊地區,也上演起了大順、大楚、大萌的三足鼎立大戲……而各種未稱帝的細小割據勢力,更是多如牛毛,不勝枚舉。

另一邊,眼看著各路粗鄙蠻夷、流賊草寇,都一個個沐猴而冠地設壇祭天,相繼當上了各式名號的皇帝,那些朱明王朝正牌的龍子龍孫們也坐不住了,同樣相繼加入了這一場愈發熱鬧的稱帝風潮之中。

第一個跳出來的是桂王朱常瀛,他是萬曆皇帝的第七個兒子,封於湖南衡州(現代的衡陽),乃是崇禎皇帝和天啟皇帝的叔伯長輩。在確認了崇禎皇帝的死訊之後,這位眼高手低的桂王朱常瀛,就在一幹落魄書生的慫恿之下,公然跳了出來,以“國家有難,須立長君”為由,宣稱要從小輩們的肩膀上接過大明天子的重擔,還號稱要“北抗流寇,東逐韃虜,南平髡賊”,恢複祖宗江山,各種不要錢的嘴炮放得山響。

然而,這位桂王殿下的運氣實在不佳,因為他的地盤衡州正好被夾在流寇和髡賊中間,結果他剛剛在封地衡州的王府裏宣布要稱帝即位,連登基大典都還沒來得及舉辦,羅汝才就率領著幾萬流寇離開長沙,氣勢洶洶殺奔衡州而來。此時才發現自己手無寸兵的桂王朱常瀛,隻得倉皇撤離衡州,逃到了廣西桂林。

然後,在廣西明朝官府的擁戴下,朱常瀛總算是在桂林順利祭天登基,正式繼承大明帝國皇位,頒布新年號為永曆。可惜這位永曆天子的黴運似乎還沒完,就在他登基稱帝的次日,初步清理完畢了廣東占領區的“澳洲髡賊”,就起兵四萬,號稱十萬,沿著西江水陸並進,發動了聲勢浩大的廣西攻略!

短短一個月之內,這些膚色各異、旗號繁雜的短發大兵,就攻入廣西境內數百裏,連破梧州、潯州,柳州等一係列名城大邑,連領兵禦敵的明朝廣西巡撫都在柳州戰敗身亡。雖然桂林似乎距離髡賊的兵鋒尚遠,但已經成了驚弓之鳥的永曆皇帝還是趕緊拔腳開溜,帶著整個小朝廷翻山越嶺,一路輾轉逃到了貴陽。

然而,正當這位新鮮出爐的永曆天子,好不容易逃到貴陽城內稍事喘息,準備依靠大明西南殘存的雲貴川三省,繼續與髡賊和流寇展開周旋的時候,卻突然從北麵收到了一條猶如晴天霹靂般的噩耗:就在他於桂林稱帝即位的第二個月,蜀王朱至澍也在四川文武官員的擁立之下,於成都蜀王府登基稱帝了!

這一下,內部矛盾立刻壓倒了外部矛盾,貴陽和成都的兩位大明天子互相斥責對方是偽帝,彼此大放嘴炮,同時又竭力拉攏世襲坐鎮雲南的沐王府,從而上演起了一出“西南三國誌”……然而,由於蜀王和桂王手裏都沒多少兵馬,又有千山萬水的阻隔,誰也沒法討伐誰,所以這場對峙估計還將持續很久。

與此同時,在遙遠的西北邊疆,大明王朝的肅王朱識鋐,也在甘肅地區那些殘餘明朝文武官員的擁戴之下,於蘭州登基監國,又在數月之後正式稱帝,建立起了一個小小的割據政權。

除此之外,封地在西安的大明秦王,原本似乎也有繼承大明皇位的心思。然而,陝西距離幾家強鄰太近,他還沒來得及說服陝西的文武官吏,大周帝國皇太子吳三桂率領的關寧鐵騎就已經攻破了西安城。倒黴的末代秦王在城破之時逃亡失敗,淪為俘虜,然後被吳三桂命人用弓弦勒死在了自家的王府裏……

隨著桂王、蜀王、肅王這些大明藩王的相繼稱帝,崇禎七年的中華大地頓時變得愈發熱鬧,光是明朝陣營就有了六個皇帝同時並立,新興的國家更是一口氣就已經有了大元、大清、大金、大乘、大周、大晉、大順、大楚、大萌,合計九個之多!一時之間,稱孤道寡之事,仿佛已經在中國蔚然成風。

截止到目前為止,對於崇禎七年中華大地上這場的稱帝大流行,諸位現代中國穿越者們還都隻是置身事外,抱著看熱鬧的態度。但是再接下來,王秋卻突然得知,他們也要冊封一位皇帝登基了!

——而且還是一位未成年的女皇帝……或者說動漫裏很常見,現實中很罕見的蘿莉女皇?!

“……嗯,關於上麵為什麽同意冊封這位女皇帝的理由,我基本上已經明白了,反正咱們是共和體製,對皇帝這個頭銜也無所謂……不過……我記得那隻小蘿莉如今似乎就住在花果山上吧!嗬嗬,花果山的女皇帝?這聽起來總是讓人聯想到母猴子啊!感覺似乎蠻有意思的,要不就讓我去一趟吧……”

於是,在王秋的自告請纓之下,有關方麵給他準備了一套華麗得好像舞台劇戲服的衣裳,還有一份國家主席親筆書寫的“冊封聖旨”,然後便打發他前往花果山,主持某隻小蘿莉的稱帝登基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