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穿越時代

第103章 新月旗墜落(上)

第一百零三章、新月旗墜落 上

土耳其共和國,伊斯坦布爾

這座東羅馬帝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都城,坐落在歐洲與亞洲的分界點,黑海和地中海的交匯處。

自從古羅馬帝國晚期的君士坦丁大帝,在這裏定都建立君士坦丁堡以來,這座城市就成為了帝國、霸權、威嚴和光榮的象征,引得西方世界無數野心家如癡如醉。在之後的上千年曆史之中,上帝和真主的信徒都猶如飛蛾撲火一般,為爭奪這座偉大的城市而先後發動了無數的戰爭,幾乎為此流幹了最後一滴血。

而原本隻是一個偏遠落後的突厥部落的奧斯曼土耳其人,也是因為在1453年攻陷了君士坦丁堡,才真正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衣缽,從此脫胎換骨、一飛衝天,以西方第一大帝國的身姿,所向披靡,橫掃地中海和黑海無敵手,席卷巴爾幹和北非,兵臨維也納,飲馬多瑙河,讓歐洲基督徒足足做了兩個多世紀的噩夢。

雖然之後的土耳其帝國漸漸腐朽衰落,版圖大幅度收縮,但隻要他們依然掌握著這座偉大的城市,以及連接黑海和地中海的海峽要道,就依然有著在國際舞台上叫板的本錢。

時隔將近五個世紀之後,又一場同樣殘酷的攻防戰,降臨在了這座曾經被稱作君士坦丁堡的名城之上。

隻不過,跟1453年那場終結了拜占庭國祚的君士坦丁堡攻防戰相比,這一次的攻守雙方陣營,卻是很微妙地互相換了位置……唯一相同的是,守城者都是同樣的勢單力薄、孤立無助和前途黯淡。

作為相互之間打了足足十一場俄土戰爭,前後血腥廝殺了三百年的生死宿敵,土耳其和俄羅斯之間的仇恨可謂是刻骨銘心,比天高比海深。因為土耳其地處歐亞大陸交匯點,把守著關鍵的戰略要道。所以在二戰剛剛開始的時候,各國使節就蜂擁而至,希望用各種陰謀詭計動搖這個年輕共和國的中立立場。

然而,土耳其共和國盡管對俄國一直懷有刻骨的仇恨,但同樣也並不相信“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在上一次世界大戰之中,奧斯曼土耳其就是因為仇恨俄國而不幸站錯了隊,才導致了龐大帝國的土崩瓦解,以及奧斯曼家族的皇冠落地……如果不是大英雄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爾克,在最危急的關頭站出來力挽狂瀾,那麽根據喪權辱國的《色佛爾條約》,土耳其人恐怕得從此跟愛琴海和伊斯坦布爾說再見,隻能在安納托利亞高原北部最貧瘠荒涼的一隅之地苟延殘喘,連現在的這麽點兒版圖都保不住。

鑒於上述的慘痛教訓,土耳其共和國在二戰之中的策略非常保守,甚至可以說是懦弱,完全沒有了恢複昔日帝國鼎盛時代版圖的雄心壯誌,僅僅是跟交戰雙方同樣簽署了貿易協議,換來雙方對自己中立地位的承認。整個戰爭期間,土耳其同時向德國和英國出口礦石等資源,換回武器來保衛自己,並尋機索要各種好處,比如要求德國幫助土耳其建設公路和鐵路,要求英國幫助土耳其建設機場和港口,怎麽看都是一副小家子氣。

依靠這樣的牆頭草政策,土耳其共和國利用自己的鉻鐵礦和銅礦石,從國外換回了一些武器,組建了一支八十萬人的陸軍,但基本都是輕步兵,火力和戰鬥力大約跟民國年間的北洋軍相似按照當時英國外交官對土耳其軍隊的形容:“……他們沒有任何一種現代化武器,而自1940年5月起這些現代化武器就證明是起決定性作用的。空軍也極為落後脆弱得可憐。他們既沒有坦克或裝甲車輛,又沒有製造和供應武器的軍火工廠,更缺乏訓練有素的人員和官兵使用這些武器。他們幾乎沒有任何高射炮或反坦克炮。他們的報警係統也十分落後,對雷達一竅不通。他們也缺乏包括接受所有這些現代發展的能力的軍事素養……”

沒辦法,土耳其這個“西亞病夫”的頭銜,可不是白叫的。雖然身處於東地中海,幾乎是在家門口看著歐洲工業革命的爆發。但由於宗教因素的妨礙,土耳其人對現代工業和科學的接受程度,甚至比同時代的日本人和中國人還要差一些。任何最微小程度的技術引進和改革,都要仔細考慮是否符合一千多年前的教義,然後引發一場全民大辯論,甚至是導致流血衝突。舉例來說,像印刷術這麽基本的技術,在土耳其居然一直被禁用到了十九世紀。而廁紙這種東西,更是一直到二十一世紀都還在理論上被禁用(因為工人必須用手擦屁股,所以生產的清真食品肯定細菌超標,衛生不合格)。清末的中國無論如何糟糕,好歹已經有了自己的鋼鐵廠、造船廠、紡織廠和自行建設的鐵路。而同期的奧斯曼土耳其,卻是一個比清朝還要更純粹的農業國,連麵粉、糖和布匹都基本全靠進口,請德國人援建的鐵路也是莫名其妙地修成了斷頭路……

這麽撲街的帝國,在列強爭霸的西方世界顯然是混不下去的。在一戰的時候,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還可以憑著遼闊的版圖和龐大的體量,以及德國提供的軍火,硬著頭皮跟英國殖民地三流雜牌軍(印度人為主)周旋一二。到了二戰時期,土耳其共和國的版圖隻剩下了八十萬平方公裏,人口隻剩下了不到兩千萬,工業建設方麵雖然經過凱末爾改革,略有起色,但卻是以紡織之類的輕工業為主,重工業的規模極其可憐,海軍艦隊在建國初期全滅過一次,到此時依舊幾乎跟沒有差不多,陸軍的槍械彈藥在相當程度上也得依賴於進口。

跟歐洲列強相比,土耳其共和國不僅在工業上不如人,在海軍和空軍上慘不忍睹,陸軍同樣也無法應付一場機械化戰爭,甚至連人口都僅僅隻相當於法國的一半,德國的四分之一(此時的土耳其還沒有完全開始人口大爆炸,在封建時代,其本民族人口長期保持在一千萬左右),哪怕想要拚人頭都根本拚不過。

按照當時國際上的排行榜,土耳其共和國的軍事實力,甚至還在比利時、葡萄牙和希臘之下!

看著手裏的這麽一副爛牌,時任土耳其總統的穆斯塔法.伊斯麥特.伊諾努閣下自然沒膽量貿然加入世界大戰的擂台,一直當牆頭草左右搖擺到了納粹德國覆滅的兩個月之前,才在口頭上勉強對德宣戰。

之後,當英國人在整個歐洲到處拉攏盟友對抗蘇聯布爾什維克的時候,土耳其共和國也是嚴守中立,拒絕美英盟軍入境,萬萬不敢給自己招災……但問題是,在這個弱肉強食的殘酷世界上,不是你縮了頭就能不挨打的。更何況,以俄國和土耳其之間積累幾百年的傳統仇恨,想要開打都根本不需要什麽理由!

於是,隨著蘇聯紅軍的鐵甲洪流在歐洲大陸上節節勝利,土耳其共和國的命運也日漸黯淡。

等到蘇聯、保加利亞和紅色希臘三國的六十萬東歐聯軍,在馬裏查河畔的色雷斯平原(斯巴達克斯的老家)上集結,另外六十萬蘇軍陳兵格魯吉亞和亞美尼亞之時,土耳其人才如夢初醒,慌忙向自家的歐洲領土增派兵力,在邊境重鎮埃迪爾內部署重兵集團,與對麵的敵人對峙,同時對國內發布戰爭動員的命令,緊急擴充陸軍,並且向此時依然駐紮於中東地區的美軍和英軍求援……然而,這一切備戰措施都已經太遲了!

麵對已經席卷了整個歐洲的俄國人,土耳其共和國僅有的這點兒家底,真心連是一個星期都扛不住!

而早已自身難保的美軍和英軍,在這個節骨眼上也沒法給土耳其人提供任何實質意義上的軍事援助。

在戰爭正式爆發之後,蘇聯依然是用原子彈開路,派遣龐大的戰略轟炸機群從格魯吉亞和亞美尼亞出發,突破土耳其人幾乎不存在的空中防線,對土耳其首都安卡拉,還有布爾薩、安塔利亞、埃斯基謝希爾和科尼亞等主要城市先後投擲了二十枚原子彈,幾乎要把土耳其的安納托利亞高原腹地炸成一片廢土。順便還把土耳其共和國的整個中央政府給炸上了天在這個時代,連歐美列強都還不知道該怎樣打一場核戰爭,隻能在戰爭中慢慢摸索,而作為落後國家的土耳其,就更不可能知道該怎樣挖防核彈的地下掩體指揮部了。

與此同時,蘇聯黑海艦隊也是大舉出動,直接沿著黑海南岸的土耳其港口挨個兒點名,很快將逗留在黑海的土耳其海軍艦隊掃蕩一空,殘餘艦艇不得不逃到馬爾馬拉海和愛琴海,躲避蘇聯艦隊的追殺。

再接下來,盤踞在土耳其西南內陸的庫爾德人,也拿著蘇聯人之前幾個月陸續援助的武器,公然豎旗造反,從背後到處攻打土耳其軍隊和警察,宣布要建立屬於自己的“庫爾德斯坦共和國”!

兩麵夾擊,海陸齊攻,核彈轟頂,內鬼作亂,外加斬首戰術……這樣一套招招致命的複合拳打下來,哪怕是窮兵黷武的納粹德國,隻怕也得瞬間半身不遂,更何況是素稱“西亞病夫”的土耳其呢?

理所當然的,在開戰之後僅僅二十四小時,以蘇聯為首的東歐聯軍就突破了土耳其的邊境重鎮,扼守土耳其、希臘、保加利亞三國交界處,舊稱阿德裏安堡的埃迪爾內,把駐守此地的二十萬土耳其軍隊碾得粉碎。與此同時,蘇聯海軍陸戰隊也在黑海南岸的特拉布宗登陸,配合陸軍從背後擊穿了土耳其的高加索防線。

而此時的土耳其中央政府和軍事指揮機構都已經在核爆中灰飛煙滅,各地軍隊既收不到命令,也得不到增援,甚至領不到給養,全靠自發作戰,兵力又處於絕對劣勢,自然是一場潰敗連著下一場潰敗。

就這樣,到了開戰第三天的時候,蘇聯紅軍的坦克部隊已經出現在了伊斯坦布爾的郊外,激起了城內市民的極大恐慌,並且引發了一場規模浩大的難民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