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輕工

第54章 明天會更好

第54章 明天會更好

所有人都覺得很奇怪,這個楊經理拿兩隻鞋出來幹嘛?而且看模樣還是高檔貨!

一時間,眾人又開始議論起來,都猜猜測楊立民的目的是啥。

當然,作為一家製鞋廠的工人家屬,不少人也是猜到了楊立民的想法,那就是生產這兩款鞋。

但是隨即便被他們否定了。

其實也很簡單,這樣高檔的尖頭高跟皮鞋,別說他們就算是他們在愛民廠那邊工作的親人恐怕也做不出來啊。

如果讓他們這些連正式工都不算的臨時工去做,那還不笑掉別人的大牙?

總之,在眾人鬧鬧哄哄的議論了一陣子之後,都不約而同的將目光放在了楊立民的身上。

見眾人議論的差不多了,楊立民才拿著鞋說道:“剛才聽大家夥在議論,說我拿出這兩隻鞋到底是想幹嘛?有人說拿出來是為了學習,有的人說是咱們去進貨,然後擺地攤....不過還是有一部分的同誌猜出了我的想法。那就是咱們自己做這兩款產品!”

“啊!咱們自己做?”

“這麽高檔的皮鞋,咱們能做嗎?”

“要是真能做,咱們那可就發財了。我在城裏看到一款類似的皮鞋,好像要七八十塊錢呢!”

楊立民的話語不驚人死不休,先前才因為工資的問題說的人心裏發涼,可是這會兒又冒出來自己做尖頭女鞋,就如同再一次在人群裏丟下了一顆深水炸彈,炸的人群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這簡直就是開玩笑,怎麽可能啊!

很快,楊立民就打消了他們的疑問。

楊立民道:“也許大家還不相信,覺得我們沒有技術也沒有能力做出如此美觀的產品。但是恰恰相反,你們知道這兩隻鞋是在什麽樣的情況下做出的嗎?告訴你們,這兩隻鞋其實就在愛民廠的技轉科板房裏做出來的。你們也別不信,剛做出來需要拋光打磨我還帶著這兩隻鞋去了包裝車間那邊借用打磨機呢!整個包裝車間的工人都可以給我作證!”

楊立民說的是實話。

技轉科板房並沒有打磨機,他隻能去包裝車間借用。當時,當他拿著這兩隻鞋去包裝車間的時候還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不過當時現場隻有工人,還以為這是楊立民買來送馬瑩的禮物。

畢竟楊立民和馬瑩這段時間似乎走的有些近,被人誤解也就不奇怪了。

“可是,我們做不來這樣的鞋啊!”

當下,就有一位中年婦女問楊立民。

正如她所說的那樣,整個愛民廠的人都沒有做過,而她們顯然更不可能做過。

無知無畏,說的是二愣子。

真正稍微有點兒頭腦的卻是無知而感到恐懼。

因為無知,就代表著不懂,既然不懂,誰又敢輕易下手呢?

有著這樣想法的人占了絕大多數,不過他們卻從心底升起了一絲希望。

因為大家都知道一個道理,那就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既然大家都不會做,那麽這才顯得珍貴嘛。如此一來,利潤自然就可觀的多。

相比於楊立民剛剛說的帶著大家吃肉,現在想一想還真的有幾分可信度。

不過他們卻沒喲表態,依舊看著楊立民,看看楊立民接下來的安排。

“誰說的你們不會做鞋?”楊立民笑了笑,然後用一種開玩笑的口氣對著眾人道:“就在前幾天,我還專門去了市場一趟。湊巧,剛好碰到一位同事在哪兒擺攤,賣的正是咱們廠裏家屬們利用業餘時間做出來的布鞋。當時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幾雙鞋剛擺在攤位上立馬就被搶購一空。嗬嗬,你們還覺得你們不會做鞋嗎?”

“我們那時做的布鞋,怎麽能和你這鞋比?上次我就聽我家那口子說皮料是按照什麽英尺計算的,巴掌那麽一點兒大就要好幾塊錢呢!”

那位中年婦女還是覺得有些擔憂,又問道:“而且我們做的布鞋用的都是一些邊角料,也不值錢,做壞了就做壞了。可你這鞋....看上去好高檔的樣子,要是做壞了可怎麽辦?”

這也是眾人的擔憂。

利用廠裏的廢料做鞋,產生了廢品,大家沒有心理負擔。想著本來就是廢品,再作廢也不過是它們的原本歸屬罷了。

可是皮鞋可不是布鞋,光是從原材料上兩者就有著很大的區別。

皮鞋之所以叫做皮鞋,因為其本身的原材料就是諸如牛皮、羊皮之類的皮料。

而且這些皮料可不是像布料一樣按米數或者碼數計算,而是按照平方英尺計算。哪怕是在這個物價極低的年代,一平方英尺的牛皮也需要大約三塊錢。

這樣貴的材料,誰敢輕易下手?

一雙鞋哪怕是用料最少的單鞋也需要大約3.4平方英尺的皮料,換算過來不算鞋跟、大底,光是皮料這塊的成本就需要足足十來塊錢。

要是一個不小心,這大半個月的工資科就沒了,要說心裏不慌絕對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們才需要培訓嘛!”楊立民淡淡道:“因此我決定咱們按照這兩款鞋用布料做一批先練練手,等大家熟悉了之後咱們再改用皮料,這樣一來我相信大家應該就不會有什麽心理負擔了吧!”

早在楊立民剛剛得到廠裏通知,讓他擔任勞動服務公司經理的時候,楊立民就已經想過了這個問題。

更何況勞動服務公司這邊還主要靠著愛民廠那邊的補貼發工資,顯然生產產品購買材料這些也就不太現實了。不過楊立民卻在馬向前那兒了解到一個消息,那就是在愛民廠的庫房裏還有著不少近年來生產產品遺留下來的庫存材料。

這也就是說有了這批庫存的遺留材料勞動服務公司這邊就有了起步的本錢。等這批原材料做成了產品,銷售過後,那時候勞動服務公司就自然想做什麽就做什麽了。

當然,楊立民不會和這些工人們說出自己的計劃,他現在最重要的不是生產,而是在眼前的一百二十名工人的心中建立起一股無比強大的自信心,讓他們相信明天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