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工業革命

第420章 有人要割裂國土

大明的工業革命

禦道上。

闖賊使者遠遠的看見了一位披掛甲胄的老者,擋在了皇極殿門口子,不用看清那人的長相也知道誰是。

偌大一個大明,也就那位老者敢為了大明的尊嚴,披甲佩刀。

闖賊使者雖然很敬佩孫承宗,但為了闖王的基業,他今天必須走進那座朝堂。

來到丹陛下方。

麵前是刻著龍鳳、祥雲、壽山等圖案的丹陛,丹陛兩側是文武百官上朝的台階,隻要走上台階就能來到大殿門口。

闖賊使者抬頭看了過去,看著那名白發老者,即便是身處不同的陣營,也感到了一股子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英雄氣概。

以及心酸。

孫承宗身後,是一座號稱是滿朝君子的朝堂,國難臨頭,竟然是一名白發老者擋在門口。

闖賊使者敬重歸敬重,但他還有自己的使命,為了保證性命完成闖王的囑托,就站在丹陛下方高聲道:“闖王在潼關衛聚集了二十萬大軍,而朝廷的官兵還不到八千人。”

“學生在來的路上,聽聞孫傳庭為了爭權在這種緊要關頭竟然是清洗了東林黨派係,潼關衛隻剩下了五千秦兵。”

“闖王崛起於青萍之末,最開始手裏不過有七八個兄弟,到現在坐擁二十萬大軍,可謂當今天下第一帥才。”

“孫傳庭不過一介書生,從來沒聽說他有什麽拿得出手的戰績。”

“雙方又有二十萬和五千的兵力差距,這場潼關大戰的結局已經成為定局了,相信要不了多久就會傳來闖王攻克潼關衛的消息。”

“隻要大明天子承認闖王的王號,闖王就會為皇上守著西北,甚至出兵攻打蒙古韃子和建奴。”

“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崇禎對於當前的情況早就做好了心裏準備,也找了很多理由來平複自己的情緒,當他真正要麵對這個問題,第一次有了吃人的念頭。

不顧天子的威嚴,恨不得當場咬斷這個闖賊使者的喉嚨。

守著西北?

這是要把大明西北的數千裏疆土拱手讓人,他崇禎就是最大的賣國賊。

分裂了國土。

還是把整個西北數省割讓給了亂臣賊子。

西北的每一寸國土都浸染了無數將士們的鮮血,就這麽割讓給亂臣賊子,崇禎有何顏麵麵對列祖列宗,更沒臉麵對天下的黎民百姓。

想到這裏,崇禎差點拍著龍椅站起來,從大漢將軍手裏奪過來一把刀,把那名闖賊使者砍成肉醬。

這個念頭充滿了崇禎的腦子,幾次想要從龍椅上站起來。

但隻能是臆想,隻能眼睜睜看著闖賊使者在那叫囂,不能做出半點鏟除奸佞的行為。

崇禎可是大明天子,沒人能夠管得了他,做事也不用顧忌任何人。

今天卻連殺一個亂臣賊子的能力都沒有,崇禎渾身出現了一種無力感,藏在龍袍裏的雙手,綿軟無力。

崇禎麵無表情的看向了這滿朝的重臣,東林黨還是悠哉悠哉的站在朝堂上,想著怎麽瓜分西北的利益。

對於割裂國土四字,沒有半點的恥辱和憤慨。

滿朝的君子們才不在乎國土會不會分裂,西北國土浸染了多少將士的鮮血,隻要有銀子拿,別說是把西北國土割讓給闖王。

就算是把遼東割讓給大清國,也是可以的,前提條件是大清國的皇帝皇太極能給他們足夠的利益。

崇禎八年的朝堂已經出現了這種聲音,不少東林黨官員提議把曹文詔從大淩河堡撤回來。

現在又不打仗,養著大淩河堡的軍隊有什麽用,每年隻會白白消耗國庫裏的銀子。

還不如直接撤銷了大淩河堡,不就是七百裏的國土,讓給大清國就讓了。

反正大明要了山海關到大淩河堡之間的七百裏國土也沒用,又種不了糧食。

人數很少的工業派官員卻不一樣,全都像是見了殺父仇人,咬牙切齒盯著闖賊使者,險些衝出朝堂毆死那名要割裂大明國土的闖賊使者。

一寸山河一寸血。

在工業派官員的心裏,大明的國土一寸也不能讓。

何況是把西北數省的國土全部割讓給亂臣賊子。

工業派領頭人孫元化從見到大明帝師一人坐在門檻上,心裏就憋著一肚子火氣,聽到闖賊使者叫囂著要分裂大明的國土,差點從旁邊大漢校尉手裏搶走一口腰刀,親手宰了這個闖賊使者。

但他不能,正像闖賊使者所說的那樣,一介書生孫傳庭憑借區區幾千人馬哪裏是二十萬闖賊的對手。

闖賊想必早就已經攻克潼關衛了,這名闖賊能夠成為這件事的使者,一定是闖賊的親信。

萬一激怒了闖賊,二十萬闖賊大軍從殽函之險殺向京城,建奴也已經在邊關聚集了大量的八旗兵,到那時就要亡國了。

所以這名闖賊使者才這麽的有恃無恐,才敢站在紫禁城內大言不慚的要求分裂大明國土。

這是在讓大明做出一個選擇,是用一個西北換取大明其他的國土,還是大家一拍兩散。

東廠督公王承恩心裏也是從來沒有那麽大的殺意,低眉順眼的他,突然抬頭,眯著眼睛看著那名闖賊使者在那裏叫囂。

隻要渡過了這一次的難關,必定把這人秘密抓進東廠的私獄,讓他知曉什麽是生不如死。

現在有再多的怒火,也隻能眼睜睜看著這名闖賊使者在那裏叫嚷的分裂國土。

過了很長時間,朝堂裏沒有任何反應。

闖賊使者決定再加一把火,這樣才更有把握的完成封王,威脅道:“皇上想必已經得到了遼東的急報,大清國已經派遣八旗兵駐紮在長城附近了。”

“等到闖王攻克了潼關衛,立即調遣大軍殺向京畿,皇上覺得還能保住多少國土?”

“想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