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工業革命

第517章 人才輩出的陸軍講武堂

第五百一十七章 人才輩出的陸軍講武堂

這位上將之才作為陸軍講武堂三期炮兵科班長,很清楚火炮最大優勢在於據險而守,要想真正發揮火炮的威力一定要把火炮安置在險要地勢上。

來聘對於整個北方邊疆的山川地理形勢這麽的了如指掌,隻要借助那些險要地勢,不過幾十斤的虎蹲炮就真的可以在他手裏發揮出五百斤斤野戰炮,甚至是上千斤要塞炮的威力。

正如來聘所說的那樣,三條進入大明的道路為何一定要選擇有著重兵把守的山海關,原因就在於輜重的馱運。

在其他兩條山路裏行軍都十分的困難,更不要說是馱運糧食還有火炮這些輜重了。

虎蹲炮就不一樣了,虎蹲炮的重量最多不會超過五十斤,以大明軍火公司最新研究出來的內模灌水冷卻法,完全可以把虎蹲炮的重量減輕到四十斤甚至是三十斤。

三十斤的虎蹲炮就可以脫離對於後勤的依賴了,軍士們完全可以背著行軍,這也就意味著炮兵可以在燕山山脈那些險峻的山道上像個步兵一樣行軍了。

雖說虎蹲炮的威力比較小,但是配上來聘對於各處險要地勢的了如指掌,那就大大的不一樣了。

隻要把這些便於攜帶的虎蹲炮擺放在險要地勢,那些隻是攜帶刀槍徒步前行的滿清八旗兵,連一匹馬都沒有。

要想越過這些險要地勢就得付出五倍甚至十倍的代價,才能攻克擺放著虎蹲炮的險要地勢。

大明與滿清八旗兵捉對廝殺,正常是十個換一個!

但是攻克了這一處,還有下一處,這種借助虎蹲炮和險要地勢的節節抵抗,都能把那些驍勇善戰的滿清八旗兵憋屈到吐血。

太子朱慈烺很清楚戰場上最為忌諱的就是將校不和,趁著這個機會,解除了陸軍講武堂學員們對來聘的誤解:“過去,來聘離開陸軍講武堂是孤的安排。”

“他不是回到家裏享樂去了,相反去了北方邊塞,在那綿延的燕山山脈裏艱難的行萬裏路。”

“勘察他從汗牛充棟的書籍裏一點一點找出來的險要地勢,力求真實。”

“從崇禎二年滿清奇襲京城那件事來看,滿清將領們對於北方山脈裏的山路很是熟悉。”

“隻有比他們知道的更多,更加了解燕山山脈裏麵的險要地勢,才能做到據險而守。”

陸軍講武堂的很多學員聽到太子朱慈烺的這番話,心裏頓時感到一陣的愧疚。

那些曾經激進的要求驅逐來聘的學員們倒也幹脆,全部站起來拳頭對著心髒,朝著來聘鄭重行了一個軍禮。

來聘對別人狠對自己更狠,一句行萬裏路說來簡單,做起來千難萬難。

先不說沒有吃喝在荒山野嶺待上一兩個月,就是呆上三四天一般人也是承受不住。

沒有吃喝也就算了,還要時刻擔心虎豹這些猛獸的襲擊,尤其是無處不在的毒蛇隨時都可能要了性命。

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一旦迷失了方向,就會在絕望中活活的困死在裏麵。

來聘吃了這麽大的苦頭,都不能說是吃苦了,是拿著自己的小命去勘察那些隱蔽險要,還被陸軍講武堂的同窗們所誤解。

卻還能一聲不吭的堅持自己要做的行萬裏路,他所展現出來的堅定信念,才是最讓太子朱慈烺所看重的。

甚至在心裏把他的位置擺在了和鄭成功同等的高度上。

來聘能有這麽堅定的信念,隻是為了一件事。

摧毀以東林黨為首的官僚鄉紳階層,建立一個新大明。

太子朱慈烺以太子之尊為他辯解,甚至是把罪過主動攔在了自己身上,來聘極其的感動,越發堅定了自己的信念。

再造一個人人有地種,人人有衣穿的新大明。

接下來,本應該是鄭成功第二個開始闡述自己的戰術思想,也不知是為了壓箱底還是別的原因。

他沒有第二個站起來,讓給了已經迫不及待的滿丹臣。

滿丹臣的嘴笨不怎麽會說話,做事向來都是多幹少說,便拉著乙邦才來了一場軍事沙盤推演。

一句話不說幹巴巴在那進行戰爭沙盤推演,哪裏會有聲情並茂的闡述戰術思想,能給太子朱慈烺留下的印象深刻。

從剛才太子朱慈烺以堂堂太子之尊,為了洗去來聘的汙點,主動往自己身上潑髒水就可以看得出來。

太子朱慈烺對於大明和滿清之間的這場戰爭推演極為重視,重視到都把先生朱舜請來了。

今天這樣的機會可不多,但乙邦才不愧是重情重義第一人,二話沒說直接陪著滿丹臣進行了沙盤推演,放棄了這個在太子朱慈烺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千載難逢機會。

太子朱慈烺麾下的勢力還處於草創時期,陸軍講武堂又是人才輩出,也在不停的招募學員。

如果不能盡快的簡在帝心,幾年後就會淹沒在人才輩出的陸軍講武堂學員裏。

太子朱慈烺平時的事務十分繁忙,能夠記住的名字有限,記住一個名字就會少一個。

能不能簡在帝心,等到太子登基以後這其中的差距大到驚人,三邊總督和普通總兵之間的差距。

一個是邊關三大總督之一,達到了武官的頂點,另一個官位也不低畢竟是堂堂的總兵,卻隻是眾多總兵中的一位。

乙邦才不像鄭成功和滿丹臣那般家世顯赫,自身又是難得一見的將帥之才,未來必然能夠成就一番功業。

同樣是貧寒出身,同樣是三期學員,還同為班長的來聘已經證明了自己的能力。

就剩下億邦年一個人了,他卻是什麽話都沒有說,直接站起來和滿丹臣進行了一場戰爭沙盤推演。

顯然是放棄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時機,重情重義的乙邦才無怨無悔,甚至沒有半點在意。

乙邦才不知道的是,正是他這份義薄雲天的重情重義,讓太子朱慈烺牢牢的記住了他。

在這個貪官多如牛毛遍地小人的大明,乙邦才的品性實在是難得可貴,幾乎可以說是吉光片羽。

人才難得,關羽嶽飛那般的忠義更是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