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名相徐階傳

第13回 徐階守製襄助忠烈之後楊琬出家坐臥青燈古佛1

第二部 崛起下僚 第十三回 徐階守製襄助忠烈之後 楊琬出家坐臥青燈古佛(1)

徐階離京,隨嶽鴻回鬆江奔喪。進得家門,仆役奉上早已準備好的麻衣、麻巾、白麻鞋。徐階急不可耐地披上麻衣,把麻巾胡亂地纏在頭上,穿上麻鞋,便直奔靈堂。早見母親顧夫人、大哥徐隆、妻子可久,兩個弟弟徐陳、徐陟、姐姐妹妹和楊琬一色重孝跪在靈前啼哭。徐階撲上靈床,見父親雙目緊閉,麵色蠟黃,兩頰下陷,靜臥著。徐階撲在父親身上,便號啕大哭。徐階直哭了一個時辰,才在眾人的勸阻下止歇。徐階回過神來走近母親,發覺母親也老了許多,臉色憔悴,便安慰了母親幾句,跪下守靈。

聞說徐階已回,鬆江郡守、華亭縣令聶豹等,再次前來吊唁,囑徐階以國事為重,節哀順變。徐階唯唯,心中卻想,國事?國事不可為矣,一言難盡,不可為矣。

徐階和大哥徐隆一起為父親操辦喪事,直到將父親靈柩葬入蔣涇南塋祖墳近旁,便在家守製。

守製三年,重孝在身,徐階足不出戶,倒也清靜。日間在靈堂悶坐,夜間與可久談談京中變故,不免長歎連連。

徐階雖不出門訪友,同窗們卻來訪不絕。一天,王白穀來訪,奉茶以後談及前朝的公案,引發了徐階的義憤。

那是建文末年的公案。惠帝朱允炆,是太祖朱元璋的長孫,繼位以後,改元建文。這建文帝很年輕,他服膺儒學,崇尚儒術,重用方孝孺一班儒臣,推行仁政。但是,他的幾位叔父都被太祖封在各地為王,勢力很大,對這個侄兒皇帝,虎視眈眈。其中太祖皇帝第四子,被封為燕王的朱棣更具威脅。為幫助建文帝坐穩江山,方孝孺等重臣謀劃了個削藩的策略,從此引發了叔侄間的矛盾,矛盾激化一發而不可收。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在北平起兵南下,進攻南京。朱棣這次叛亂,起了個很動聽的名目,叫靖難。意思就是,侄兒建文帝繼位後,用了一批奸臣,國家有難,所以發兵平這國難。這一場叔侄間的戰爭,打了四年,因建文帝太仁,失去了好幾次機會,終於敗北。而朱棣就奪了皇位,成為曆史上所謂的成祖。

說起來,建文帝的仁近乎有點兒迂。“兵,詭道也”,戰場是需運用陰謀詭計的地方。麵對嗜血成性的四叔,麵對為奪皇位無所不用其極的燕王,建文帝竟對出征的老將耿尚文、大將李景隆說:“古之仁人說:‘一門之內,自極兵威,不祥之甚。’今爾將士與燕王對壘,務體朕意,毋使朕有殺叔父名。”不許傷害燕王!燕王聞此大喜,每戰必親自出陣,幾次瀕危,都因明軍將士手軟,才倉皇脫逃。朱棣則毫無人性,拚命殺戮,致雙方軍士血流成河,終於在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攻入南京,建文帝見大勢已去,縱火焚燒宮殿,馬皇後也縱身入火殉難。建文帝不知所終,也有傳言說建文帝得太祖遺下的密封鐵匣,取出盒內剃刀,剃盡煩惱絲,著盒內預留的僧服,取出度牒(和尚身份的證明),就和編修程濟、禦史葉希賢等四十餘臣,從地道出逃了。

朱棣進南京,為的自然不是所謂靖難,而是要奪帝位。即位是要詔告天下的,這詔書將載入史冊,流傳千古,自然要由大儒撰寫。方孝孺就是當時首屈一指的大儒。說起方孝孺,朱棣印象頗深。四年前起兵時,首席謀士、俗名姚廣孝的道衍和尚有一不請之請——靖難功成,不可誅殺方孝孺。殺了他,天下的讀書種子就沒了。朱棣想起此言,就想好好安撫方孝孺,使之為己所用。

歡迎您轉載分享並保留本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