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名相徐階傳

第15回 任延平一府六縣小推官理案獄明察暗訪老獄吏5

第二部 崛起下僚 第十五回 任延平一府六縣小推官 理案獄明察暗訪老獄吏(5)

就這樣,徐階不僅化解了阻力,而且變阻力為助力。不消半月,積案全部得到審理。三百餘人當堂釋放,囹圄一空。上任伊始三把火,破疑案,拘胡、戚,清結案,徐階贏得了聲譽,站穩了腳跟。至於胡嵐、戚和,則因自行退贓,且於獄中全力協助案情的審理有功,功罪相抵,不予判罰。

沒曾想,剛鬆了口氣,永安縣的命案呈上來了。徐階複審範文殺害欒傑夫婦案,發現範文殺人事證據確鑿,判死刑引用的律條適當,無懈可擊。根據卷宗,範文係永安縣生員,其家與死者欒傑梯田相鄰,曾因引水灌溉之事,發生嚴重衝突。此後不久,欒傑夫婦在家中被害,鮮血印跡點點滴滴延至範文家門,且門框處也有血跡。死者係致仕七品官,沒有子女。告發者為欒傑之妾丁氏和欒府管家張寅。

一個秀才,竟為爭水之事連喪兩命,如此殘忍,真是斯文掃地。徐階倒想見見範文。

不過也有疑惑,範文縱然殺人,何以粗心到一路血跡從作案現場滴至自家家門,且門框上的血跡也不擦掉?也不逃匿,坐在家中束手待擒?

徐階壓下此案,叫上胡嵐、戚和,一齊去永安複核此案。

永安縣在延平西南三百裏處。西出延安門,過南平、沙縣,南渡大江,便能到達。徐階他們,出延安門外,隻見重巒疊嶂。其中一山,峰巒秀麗,奇峭插天,謂之文筆山。到了一處,名曰大岩裏。奇峰怪石,隨處可見。過一大岩之下,其岩中空,日光傾瀉,仰首可以觀天,稱做天井岩。經過天竺裏道旁,胡嵐、戚和請徐階下轎歇息。徐階感到嗓子冒煙,便命衙役取水,衙役道:“大人不必取自攜之水,此地泉水可飲。”便取缽引岩壁泉水,幾口下肚,覺其泉甘洌,神清氣爽。問其原委,胡嵐說:“此地俗稱聖泉岩,此處泉水,不僅甘洌,而且歲旱不涸。”戚和也湊近說:“相傳金姓僧人過此口渴,鑿一穴而取水,所以又稱金泉岩。”

總之,這一路上是有山有水,有岩有潭,有灘有池,有峰有穀,加以樹木蒼鬱,河津浩爽,可說美不勝收。但也有苦惱之處,那就是過一山峰,有一種方言,實在難懂,幸有胡、戚二人當譯員,才能順利與居民交流。

好不容易遠遠望見了藍天下的永安縣城,但見城牆不高。進得城來,街道也窄,夾街房屋低矮。徐階感歎這裏百姓生存不易。縣署也不寬敞,隻有五間屋子。縣令徐勳在縣署門口親迎。當晚安排接風,席間晤談,覺得徐知縣的語音很有些糯,便請教仙鄉,方知乃長洲(今蘇州)人氏。蘇鬆兩府是緊鄰,兩人自然產生一種親切感。徐勳說,這永安縣是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割沙縣二十四都、三十四都,尤溪縣四都設置的。設置原因是民間貧窮,導致盜賊出沒,兼以此地溪深岩險,盜賊據深山難以剿滅,而沙縣、尤溪官府因離得太遠又鞭長莫及,加以永安地處延平府的上遊。永安不安則鄰縣皆愁,盜寇不興而民安,民安則鄰縣安,官府也安,上下相安,才能保統治之永久,所以定縣名為永安。今永安,共十三坊,全境凡十二都,下轄二十九圖(從元朝起,都是縣以下最大的行政區劃名,大致相當於鄉。大明當年縣以下的區劃是鄉、保、圖。這裏說都,大概是沿用的元代舊名,也未可知)。

徐勳接著說:徐大人此來,諒必是為欒傑案吧。凶手範文和死者“欒傑夫婦,就住城南坊。”既被點穿,徐階也就直言相告:“徐大人真是洞若觀火。某此來貴縣,實為此案。”莫非還有疑竇?”疑竇不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