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名相徐階傳

後記

第四部 晚年風波 後記

後記

閑坐說徐階

世界上有些事情,常常是出於偶然,成於因緣巧合。我與沈依雲寫《大明名相徐階傳》,也是如此。

記得2007年4月,我去《鬆江報》閑坐,正品茗閑聊,總編輯吳紀盛君忽然說:“我看我們鬆江曆史上,徐階倒是個人物,他或許是鬆江以至上海曆史上地位最高的官員。他當首輔,一舉一動,牽動全國,影響比鬆江以至上海曆史上的所有人物都大,扳倒嚴嵩,撥亂反正,也很得民心。你是研究明史的,不妨寫一寫徐階,供我們連載怎麽樣? ”

我漫應之曰:“可以的。”

但真要動起手寫徐階,難度就大了。說實在的,徐階的史料實在太少,也太難找。徐家的族譜手頭沒有,徐階的年譜據說我國台灣地區曾出版過,惜未見到。就拿近幾年來說,《明朝那些事兒》紅極一時,總以為會找到些徐階的史料吧,殊不料也少得可憐,鼓搗來鼓搗去盡是些大路貨,專門寫徐階的,也付諸闕如。比如說中國華僑出版社的《明朝二十四臣》就沒有徐階的影子,中華書局的《正說明朝十六臣》,也沒徐階,《中國曆史上十大相權之爭》不載徐階與嚴嵩之爭,華藝出版社《大明三百年》,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中國曆史大講堂·明朝大事本末》,關於徐階都略而不書。誠如趙令揚先生所言:“徐階是嘉(靖)隆(慶史研究中被忽視的人物,為一前一後兩個熱點人物——嚴嵩和張居正的研究所淹沒。滿心想查《明實錄》,上海圖書館倒有,天天往返查閱,也實在苦煞人。

找不到族譜,就連徐階家中有幾個家庭成員都搞不清楚,不要說世係了。沒有翔實的資料,就沒有底氣,不敢貿然動手。胡編亂造,或者戲說,我們沒這個本事,“拳頭”加“枕頭”,我們也不屑為之。所以將近一年的時間,我們就用來讀書、看書、搜集資料。磨刀不誤砍柴工,慢慢地,徐階這個曆史人物的形象漸漸清晰了。

於是決定以明王朝的政治大背景為寬闊的舞台,以徐階的足跡為經,以他所經曆的曆史事件為緯,演繹徐階的一生。全書描述了正德末、嘉靖、隆慶時期政壇的風雲變幻,目的是求解當時政局成敗利鈍的緣由,力求做一些哲理的思辨,以史為鑒,有補於時。雖沒有能力照原樣複製,也盡量近似吧。

尋找史料,也找到一些趣事,那就是徐階的兩位夫人,對徐階從政幫助是很大的。第一任夫人是沈仲恒,字可久,是鬆江秀才沈錫的千金,勸說徐階萬事謹慎,養成了徐階嚴謹的性格,敦促徐階,注重名節,不貪錢。可惜紅顏薄命,可久二十六歲就死了,就在失去可久幾天後,徐階倔性子犯了,當場頂撞朝中炙手可熱的張璁,把張璁駁得一愣一愣,招架不住,徐階也就從翰林院編修的位子上被攆走,發配到福建延平當推官。徐階在《沈恭人遷葬祭文》裏“汝沒未幾,我狂失官”,就是對此事的記載。第二任夫人張氏,是鬆江大老張鎣的孫女,也很有學問,幫助徐階解決疑難,應對嘉靖皇帝的啞謎,博得嘉靖的歡心,穩住了徐階的地位。

徐階扳倒嚴嵩,鬆江同鄉楊豫孫出謀劃策,起了決定性的作用。這公案很少有人知曉。《青浦縣誌·卷十八·人物二》載,楊豫孫是廣富林人,楊樞的兒子,字幼殷,號朋石,官至湖廣巡撫,也算是封疆大吏了。楊豫孫在當京官時,“徐階當國,雅重豫孫”,有事經常找他商量,“嚴世蕃之伏法,蓋豫孫讚決為多”。楊豫孫可算是個決策智囊。楊豫孫的妻子張氏,也“博學能文”。可見,當時鬆江閨閣裏,好學的風氣也很濃,才女也不少,隻可惜重男輕女陋習,導致記載不詳,巾幗的事跡被埋沒了。

走近徐階,終於發覺徐階一生,可圈可點的事很多。徐階恪守陽明心學,為政強調務實,嗬護善類,扳倒嚴嵩,施行“三語政綱”,草擬嘉靖遺詔,撥亂反正,功不可沒。當然他也有性格缺陷,那就是有時太過謹慎,少了點剛性和衝天豪氣;他“隱忍求濟”,甚至委曲求全。但他畢竟幹了幾件大事:堅持抗倭、保護正直大臣、扳倒嚴嵩。嘉靖死後,撥亂反正,開創新局麵,世稱名相。

總之,紀盛君一句“閑話”,我的一句“漫應之”,偶然成了一本《大明名相徐階傳》;而許平女士,勞神費心,精心編輯,在她主編的《華亭風》上予以連載;素未謀麵的北嶽文藝出版社策劃編輯呂繪元女士慧眼獨具,邀約出版,又得社長王靈善,總編胡曉青全力讚襄,《大明名相徐階傳》才得以麵世。而鬆江曆史文化研究會秘書長錢明光,區地方史誌編纂委員會編審歐粵,鬆江圖書館前館長於慎中,現副館長陳春雲,家學淵源的王正,作家劉保生,小友吳文利,攝影家朱佩文女士,都給我們以幫助,鬆江新城文友會的朋友也對我們勉勵有加,在此一並深表謝意!

更感欣慰的是原中央黨校副校長、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李君如先生欣然為之題寫書名,丁錫滿先生慨允為之作序,這無疑是對我們埋頭碼字的鼓勵。在此深表謝忱!

沈敖大 沈依雲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