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王侯

第170章

第170章

魏翼與徐子先相識多年,還是頭一回看到這位好兄弟處於這麽多達官貴人的正中心,不僅如此,還是每人均含笑看向徐子先,眼神不乏好奇,仰慕,甚至是討好。

他心生感慨,往後退了兩步,心裏想著可惜徐應賓看不到,徐子先和徐應賓父子應該是以這件事最為遺憾。

“這位是陳正心,大理司評事,權知泉州南安縣。”

“陳正誼,左正言,汀州長汀縣知縣。”

“陳正賓,符寶郎,澎湖縣知縣。”

“陳耀宗,殿中侍禦史,建州觀軍容使。”

“陳德道,建州州同。”

“陳篤名,你十一叔,集英殿修撰,這一次從京師請假回福州探親,正巧遇上了。”

“陳篤中,東藩上寨知寨,防禦使。”

“陳篤務,左諫議大夫,福建路轉運副使。”

“這位是張子清,日後稱二姑父,中書舍人,興化軍宣撫副使。”

“劉寶瑞,四姑父,中書舍人,邵武軍宣撫使。”

“嗯,這位是李明宇,大姐夫,殿中侍禦史,福建路觀風使,閩清知縣,

“楊複,二姐夫,興化軍掌書記。”

徐子先感覺自己臉快笑僵了,點頭抱拳不停,幾乎比打仗還要累。

怪不得趙王在自己前世汲汲求陳文珺為兒媳,哪怕是陳文珺與徐子文夫妻失和,趙王也從未為難過陳文珺一星半點,眼前被介紹到的都是近支親戚,不管是昌文侯陳家的人,還是姻親,都是相當親近的關係。

稍遠一些的遠宗,還有一些較遠的姻親,今天這種場合都沒的機會上前,可能就是在成親的酒宴上介紹了。

一旦成婚,昌文侯府掌握的這麽龐大的直係官僚勢力,不能說為徐子先所用,但最少會是相當大的助力。

也怪不得這個世家大府,成為福建路排名第一的文官世家!

朝廷對這樣的世家倒不是很忌憚,就算陳家沒有封爵,這樣的書香世家隻要大魏不亡,肯定會有大量的子弟入仕為官,這是顯然易見的事。

江南一帶,這種從前朝到本朝的書香世家,一個家族幾十個當官的,幾百個舉人秀才,這是相當尋常的事。

不尋常的,也是徐子先詫異的就是大魏並不強迫文武官員到異地為官,考中進士後當然不會隨意讓官員挑選職位,很多進士會在京師任半年左右的觀風進士,學習諸監,寺,六部,三司,兩府的政務推進的過程,了解京師的官場,半年之後,留京的多半是科考排名靠前的,大魏雖努力推行中樞和地方並重的政務製度,但幾百上千年的傳統難破,仍然是京官為重,朝官以留京為榮。

新進士留京,一般任從七品,正八品或從八品的職務,如果離京外放,一般來說吏部會將新科進士,不分文武,均放回本路為官,如果本路沒有實缺,或是本人自願,那就會放到外路。

這是太祖立國之時的理念,本鄉本土為官,不存在語言不通,難以施政的弊病。將北方人放到福建,兩廣,怕是聽懂方言都得花半年一年的時間。而百姓不懂雅言,不會說雅言的是多數人,地方官員不懂方言,如何施政親民,如何判斷刑案,料理錢糧,兵穀諸事?

隻有到知府,知軍州,或是軍都統製,還有安撫使,巡按使,轉運使,提刑使等高職時,大魏才一般以外地官員為高職。

中低官員本土人任職親民官,可以迅速掌握地方,不太容易被吏員,豪強,宗族所製。中樞施政,容易得到貫徹。

大魏的財賦,軍事,律法,基本上在這近三百年的時間裏,能在地方得到有力的推行,和這個政策並非沒有關係。

異地為官之策,起源於漢,原意就是漢的官員自治權力極大,太守為兩千石大吏,在地方上掌控軍隊,行政,司法等諸多權力,能自己征辟官吏,對治下官員和百姓幾乎生殺予奪。縣令也是有極大的權力,若不加以製約,使外來的強梁官吏與本地豪強對立,而在本地選取官吏,那麽很容易造成失控的局麵。

這種地方官員權力太大,造成了東漢的諸侯林立的局麵,自東漢之後,中樞逐漸收權,甚至地方官員俱要加中樞官職為榮譽,京官重於地方,地方軍,政,財包括司法權逐漸上移,而且官員分別製衡,大魏亦是如此,哪怕貴為一路安撫使,也沒有權力任命自己的屬官,隻能上奏知聞,由天子和兩府決斷。

這樣的情形下,異地為官的意義並不是很大,就算造就出昌文侯府這樣的地方巨族,隻要其不掌握軍隊,哪怕官吏再多,分別製衡,也無法造成地方離心自立的格局。

當然這是正常的朝綱之下,若是中樞失去力量,地方也能迅速自立,崇德十四年之後,諸路紛紛離心離德,到十七年後,各路已經形同自立,這怕也是大魏太祖想象不到的事。

其實國政到了崇德十四年之後的情形,就算地方官員異地為官,意義也是不大了。

陳篤光本人倒是並無實職,隻是在侯府幫著陳篤敬料理宗族家務,算是陳篤敬這個族長的副手。

能接納徐子先進入昌文侯府,陳篤光等人也是親赴南安,實地考察了一番。

得出的結果雖是滿意,陳家也不會貿然和南安侯府結親,一直到徐子先在江灘大勝之後,陳家諸人才真的下定了決心。

陳家除了寥寥幾個任知軍寨,防禦使的武職官,多半勢力還是在文官體係,而且朝廷經製之師的武官,本身掌握的力量得看在軍中的聲望人脈,文官世家出身的人,想掌握軍隊就要相對困難的多,就算是武臣世家,掌握禁軍,廂軍,也得用巧妙的手段,並不能為所欲為。

而徐子先的團練就不同了,從創建到指揮,全部由徐子先一手操持,團練上下武官,不是由朝廷任命,而是徐子先任命之後向朝廷舉薦,所以指揮如意,上下一心。

這也是團練逐漸收緊的原因所在,畢竟這種地方武裝非經製之師,朝廷難製控製,一旦落入世家和宗族豪強之手,很可能會帶來不可測的麻煩。

徐子先是齊王一力支持,且本身是宗室,加上福建駐軍太少,防盜太難,開辦團練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大魏中樞實力不足,方有南安團練,並且可想而知的是日後的團練會逐漸放開,不象此前管束的那般嚴格。

對昌文侯府來說,自家的文官人脈已經相當充足,雖然家族子弟多半是中下層的官員,但彼此聲氣相連,對地方政務的控製可以不動聲色的完成。

商業上陳家也是福建路的巨富,僅次於蒲家這樣的龐然大物。

再有徐子先掌握一支強兵加入,彼此算是合作的關係,昌文陳家在福建路的地位更是不可搖動,連改朝換代都不必擔心,這樣的地方實力派,新朝也會安撫拉攏,隻要選對了,成為千年世家也不足為奇。

唐開科舉之前,很多河北的世家,崔盧王鄭之類,都是從先秦兩漢就開始經營家族,真的是曆經千年不倒,昌文侯府,當然也希望能效法先賢。

對徐子先來說,與陳家的聯姻一方麵是感情因素,這個很重要,另一方麵是陳家可以在官場人脈和商務上給他不小的助力。

至於他的南安團練,當然隻能為自己所用,絕不會給旁人當打手,這一層意思,他也會與陳篤敬說明,如果真的到了亂世,應該是陳家依附他,而不是他依附於陳家。

相信真到了那個時候,陳家的人也會明白時勢不同帶來的變化,現在且不必著急。

陳篤光一一介紹完畢,徐子先上前與眾人再見禮問好,也虧他記性極佳,介紹的那麽多人,幾乎是順著方向一個個叫著稱呼和尊稱行禮過來,眾人都有些詫異,一直以為徐子先隻是宗室中擅長領兵和練兵的強悍武夫,從身形體態也看的出來,徐子先身上的武人氣息相當濃厚,卻是沒有想到其有這樣的一麵。

眾人詫異之餘,倒是想起徐子先能作文章的事來,一時間有些隔閡的心思,也是拋到九霄雲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