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王侯

第232章

第232章

唯有徐夏商麵露苦笑,未來一兩年內,天子怕是不會放他歸老。

朝政盡托付於韓鍾,天子當然不會放心,朝中得有徐夏商這樣的老臣鎮守,才不會使韓鍾的權勢膨脹到令天子睡夢難安的地步。

“朝廷宜安靜,”天子神色難看的對韓鍾道:“北伐之事要緊,朝廷之力不可內耗太過。”

“請陛下放心。”韓鍾道:“劉知遠黨羽除少數拿捕外,出外即可。北伐大計,臣會急速主持進行,不會令陛下失望。”

天子能留韓鍾,不欲使朝堂決裂,最大的原因還是要完成北伐的功業。

這般事涉大魏是否能夠中興,能擺脫東胡人的入侵襲擾,這才是天子最掛心,也最著緊的大事。

韓鍾有此保證,天子麵色果然好看的多,說道:“左相老成持國,在卿主持之下,北伐必能見功。”

韓鍾肅然道:“臣此前反對北伐,是不欲此大事被劉知遠主持,今陛下信重,臣必竭盡所能,錢糧,兵穀,將帥,士卒,必一一詳備,隨時向陛下奏明。”

“善。”天子沒有再多說什麽,當前人心未定,不是詳細談軍國大政的時候。

天子無話,宰執們便躬身行禮退出,其後如何收拾殘局,那便是韓鍾的事情了。

宰執退出後不久,一個內使從內東門而出,打馬往劉知遠府邸去了,顯然是去賜死吳國公徐子誠。

徐子誠不僅身死,還定然會被剝奪爵位,同時也會殃及其諸子,吳國公多半能保留,應該是從徐子誠的兄弟子侄中選取一人。

畢竟文宗諸子,出一個犯逆奪爵的後人,天家臉麵上也不好看,徐子誠必死無疑,其子多半被剝奪宗室身份流放,再從吳國公一脈中選人繼承爵位,這事也就算完了。

“這妄人真是憑白丟了性命……”韓鍾眯著眼看著飛馳而去的內使,感慨一句,倒是想到自己,若無徐子先,王直,怕是現在自己屍骨已涼。

當下冷眼看了不遠處的何獾一眼,這個樞密副使當然是第一輪被洗涮出京,宰執貴重,已經死了一個劉知遠,把何獾放出去,放個上等軍州,加上節度使頭銜,叫他提前養老去就是了,不必要再興大獄。

倒是有一些中下層的將領,加上貪墨罪名,免官一批,關起來一批,再放一些中下層官員出外,也就差不多了。

韓鍾叫住不遠處的李國瑞,用不加掩飾的欣賞口吻說道:“存中的文才武略,仆一向敬佩,劉知遠雖死,北伐猶要進行,主帥之職,舍存中尚能有何人任此職?”

李國瑞道:“若相公以為在下可用,當然義不容辭。”

李國瑞沒有在此事上謙虛的打算,國家有事,以其性格當然不會願置身事外。而且一旦北伐,除了京營出兵外,主力定然是河北禁軍,是以河北東路和薊州鎮駐軍為主,這些兵馬多半是李國瑞使出來的老部下,李國瑞也不會放心叫別人帶去浪戰虛擲,一般的主帥任用將帥,使用將士,多半是保存自己老部下的實力,叫別人的部曲去打硬仗,如果李國瑞謙虛,派了別的主帥,他多年積攢下來的在軍中的部下,恐怕就所剩無已了。

但不論如何,當然還是以國事為重的姿態,這就已經足夠了。

第一百八十六 太尉

韓鍾一臉滿意,此刻也不能細說,有李國瑞的表態對韓鍾來說也是夠了。

留著此人,當作北伐的得力助手,這樣最好不過。

韓鍾旁突然有人低語:“官家召翰林學士入內了?”

翰林學士負責草擬詔書,待書完之後交政事堂用印,如果詔命不妥,會有中書舍人封還詔書,甚至宰相將詔書奉還的事,也不是一兩樁。

現在這個時候,卻不知道天子召翰林入內,是要草詔何事?

消息很快便是傳了出來。

“李健,嶽峙,鄧名,李恩茂等俱拜太尉?”張廣恩適才沒有說話,此時麵色也是變得難看起來。

京營諸廂都指揮被稱為管軍,日常的京營將士歸這些管軍大將所管。

在其之下是諸環衛官,再下是防禦使等武職,然後是各郎衛官,禁軍的軍乃至營一層級的武官。

樞密院有發兵權無管兵權,管兵大將有管名權而無發兵權。

管兵諸將,在品階之上比樞使相差極遠,在樞密使,副使麵前,形同屬下,可以隨意進退,指揮起來相當順暢。

太尉則不同,這是武職官的頂點,正二品,太尉在京則領京營諸管軍,在外則領諸廂都使,照例兼任一鎮或兩鎮節度,上柱國,輔國或鎮國大將軍,這般職位當然不會輕授,太尉全部封滿也就是四人。

在此之前,天子忌憚太尉職位易養成位高權重的武夫,所以除了早年間前朝遺留下來的幾個老太尉外,這幾年都沒有遞補,這等小心思反而為韓鍾等人所笑。

真是笑話,人心在魏,天下安然,內有郎衛,外有宰執,還有內侍監軍,文官的巡察使,觀軍容使,沒有名目軍令,太尉又怎樣?就算有一些私軍勢力,又能如何?沒有大義,敢帶兵謀反,不要天子,宰相登麗正門一呼,三軍當場就瓦解了。

京營將士,世代居於京師之內,也可以為權臣所用,但多半隻遵守朝廷的旨意,說白了就是隻聽天子之令。

幾個太尉,能成什麽大事?

現在卻是不同了,一下子大拜四太尉,說是要酬嶽峙等人的功勞,其實心思也是相當明顯了。

這是要牽製韓鍾,特別是與韓鍾一體的張廣恩,其下四太尉,想在京營伸手,那就比此前困難的多了。

武人中以能成就太尉功業為最高的榮耀,一般是功高和積年的大將才有機會。

四太尉中,李健不過是天子的守門犬,威望和功勞都不足。李恩茂是天子給韓鍾麵子,德才也是一般。

鄧名則是禁軍老將,已經是滿頭白發的老人,如果不是天子忌憚,數年前就該拜太尉,現在隻是天子彌補前過,鄧名為太尉,禁軍上下都會感覺高興。

嶽峙則是純粹的以功勞見賞,這十餘年來,東胡多次入境,禁軍都是勉強防禦,多次慘敗,損失極為慘重。

隻有崇德十三年一戰,在李國瑞,嶽峙,李友德三人的努力下,東胡人在河北東路算是吃了一次大虧,雖然禁軍一樣損失慘重,好歹也是一次不折不扣的勝利。

有此大功,嶽峙也早就是大魏名將,受拜太尉,並不算過份,可能會有人心生嫉妒,畢竟四十餘歲的太尉相當罕見,也就是太祖年間大批三四十歲的太尉,至崇德年間,年齡低於五十歲的太尉嶽峙還是頭一個。

“嶽峙理所應得,鄧名亦是理當如此。”韓鍾冷哼一聲,對張廣恩道:“李恩茂,算是天子看我的人情,李健,守門忠犬,當然要酬其功。說來說去,天子還是小心思多。”

張廣恩點頭道:“北伐要緊,天子也有激勵將士的用心。”

“為了叫天子滿意,少不得要叫將士們北上一遭。”韓鍾無所謂的道:“李國瑞,嶽峙,受恩深重,當然責無旁貸。”

張廣恩這才明白,韓鍾支持北伐,一是上慰天子,不使天子因此事還要執意換相,最少贏得緩衝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