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王侯

第359章

第359章

至於米麵糧油和葷腥不斷,這是隱形的福利,比廂軍一直吃黴爛的糙米飯要強的多。

加上養濟院,慈幼局和對戰死將士的撫恤,傷者的治療和對殘疾士兵的供養,這些一整套的福利加起來,才是武卒們真正歸心,視南安侯為主上,將南安侯府視為家的原因所在。

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沒有無原無故的忠誠,也不要無原無故去考驗部下的忠誠,始終給部下最好的,哪怕是畫大餅也要給人希望和對未來的期待,這是徐子先的理念,眼下的情形,也是證明了其理論相是相當的正確。

在和武卒們揮了下手之後,徐子先就麵帶微笑,與執旗手一起帶隊,率先跑動起來。

秦東陽等武官則分別在隊列之中,也是與武卒們一起行動。

天光大亮之後,整個南安侯府別院所在的區域,便是十分鮮活的出現在徐子先的眼前。

李儀與孔和,還有林九四等人,包括昌文侯府的陳篤光等人在內,在早前開辟棉田,設計別院,軍營,工廠區,生活區,港口,船場區的時候,就是按徐子先的規劃,沿著海灘建港口和船場,深入內陸裏許就是倉儲區,大片的磚、製房舍矗立著。

再往內部,便是磚廠和小高爐,大片的生胚磚塊被特製的工具壓製出來,正放在空地的晾幹。生磚泥胚要曬幹之後再出爐燒製,速度很快,一個爐一個月能燒十幾萬塊磚,隻要磚胚足夠便可以不停的燒製。

高爐有好幾個,用工數百人,一個月幾十萬乃至上百萬的磚都燒的出來,徐子先看過去的時候,黑煙正飄向半空,爐口不停的噴出火星,這幾座高爐便是建築的基礎。

倉房那裏,有十幾輛大車停著,有人不停的從庫房內領出鋤,鏟,叉,耙等工具,有吏員在門前登記造冊,將領了工具的民戶記錄在案。

沿著大道往內行,便是大片的民宅區,東西南北劃成成片的區域,每一片都有過百間房舍。

其實農田和牧區未來會很大,住在這一片區域對將來百姓們下地做活不是太方便,但考慮到土著,海盜等未來的威脅,徐子先還是感覺先在聚居點居住較為妥當。

就算將來要分散居住,也是要建造的盡量密集,外圍用防禦木柵或是土夯的牆壁,外圍放上哨樓和箭樓,這樣才能放心。

高山土著的威脅,很多人考慮的是一勞永逸的解決麻煩,以徐子先的後世記憶,這根本是辦不到的事。

整個東藩,近三萬六千平方公裏的土地,南北長八百裏,東西也長近三百裏,除了徐子先立足的台南平原外,東藩隻有台北等處還有小塊的平原地方。大半區域都是由低到高的山地,三分之二的地塊是丘陵到山地地貌,中心的主峰高達近四千米,近三萬公裏的土地是丘陵和山地區域,這其中現在最少生活著十幾到二十幾萬人的山民土著,不要說以現在的兵力和裝備,就算幾百年後以火器為主的近代軍隊,想要完全征服這一大片山地,都得付出幾萬士兵傷亡的代價才能辦的到。

徐子先有後世的經驗,當然不會蠢到試圖剿滅高山土著,逼迫他們徹底離開平原,在外圍警備,打擊那些敢於來犯的部落,給他們嚴厲的教訓,時間長久了,則自然雙方兩安。

一切得等經濟發展到一定地步,將土著吸引到平原耕作或為工人,慢慢的影響,滲透,這才是長治久安之策。

任何試圖武力征服,或是單純的用經濟贖買的辦法,都是極為愚蠢和不自量力的行為。

成片的民居都是排列的相當整齊,每一戶俱是三間兩配的蓋法,三間正房,兩間廂房,每戶用院牆拉起一個小院,每五戶中間有一條南北通道,還有一條東西通道。

在院門對麵的通道前是豬圈和茅房,對麵的小院前也是相同的格局。

和福建路的農家小院相比,這邊的建築要更密集,彼此相鄰的距離要近的多。

這便於防禦,對治安和衛生來說,管理起來也更方便。

對普通的流民來說,到了東藩不僅有分配下來的土地,官戶身份,還有這青磚碧瓦的小院可住,很多人都是有難以置信的感覺。

這是昌文侯陳篤敬給女兒的嫁妝之一,相當豐厚,徐子先有時候都有一種感覺,娶妻真是一筆好買賣,這裏的一千多戶需要一千多幢這樣的小院,每幢的成本價也得近三十貫,未來會在修路之後,延伸到花溪地界,拆除原本的舊土屋,也一律建起這種密集的,類似後世小區格局的定居點。

街巷暢通,雞犬之聲相聞,並且在強力的壓製之下,不會出現什麽盜賊,拐子,騙子,拍花子的惡徒,當然更不會有閑漢,流氓,地痞無賴和上門敲詐勒索的衙役,對很多流民來說,這裏是毫無疑問的地上天堂。

徐子先對這些房舍也較為滿意,就算是後世的改善農民住房的聚居區,也差不多就是把平房改樓房,還有電器一類的東西,拋開這些,未必比眼前的定居點強什麽。

青磚黑瓦加白色的院牆,一幢接一幢,幾百上千幢出現在眼前之後,給人的視覺衝擊感相當強烈。

每處大規模的定居點外圍都有隔離的木柵欄,還有尖銳的向外防禦的鹿角,有高高的箭樓和哨樓,有這些防禦設施和被組織起來,發給兵器的壯丁,就算是過來上萬海盜,麵對的是憤怒的要保護自己家庭與財產的壯年男子,就算沒有軍隊,海盜都未必能討得了好。

在定居點的外圍,道路兩側有過千畝的空地,種植著一些蔬菜之類的作物,南安溪就在菜田北側流淌而過,一些水渠被開辟出來,龍骨水車將水流引入主渠,然後分流進入各條支渠,清水不斷湧入田地,一些丁壯正在菜田裏忙碌著,用工具疏浚渠道,將水不斷的引入分流到菜田的各個地塊裏去。

在溪流的方向,明顯的聽到有大片的鴨群發出的聲響。

放養鴨群是南安時期就有的優良傳統,在東藩這裏當然更是不可能放棄。

除了鴨群外,往東數裏之外還殘留著大麵積的草皮和灌木,在那裏放養著幾百頭山羊,未來在牧場確定範圍之後,還會有更多的羊群從澎湖運過來。

羊群也不會太大,隻是自用方便就好,更多的羊肉需求澎湖就能滿足,幾十個島最少放牧著過十萬頭羊,這簡直是相當奇詭的一件事情。

居民區還有豬欄,雞舍,一切都井井有條,早晨天亮之後已經有不少婦人割滿了成筐的豬草,正在配著泔水給豬喂食,在武卒們跑過的時候,能明顯的聽到豬尖銳的叫聲和滿足的哼哼聲。

這些豬欄和雞舍也是官配,隻是分配各家戶來養,如果養死了或是瘦了,養殖戶要賠償豬苗錢,平時的喂養公中並不去管,最後出肉的時候返還豬苗錢就可以了。

房舍和配套的設施也是分配到各家各戶,未來從棉花收成裏扣除就可以了。

當然還有工具,也是要從未來的收益裏扣除。

這相當公平合理,包括棉田的棉花收入,也是徐子先事前規劃的那樣,各家各戶以自家的棉花收入抵扣此前的投入,然後以市價收購他們剩餘的收獲。

對很多流民和移民來說,他們此前住在窩棚或泥土屋裏,生活的環境相當惡劣,要繳納諸多的苛捐雜稅,要被各種各樣的強勢人物騷擾和欺壓。

到了這裏,真的宛如天堂,對房舍和棉田投入的抵扣,徐子先也是采用相當緩和的辦法,扣除的時間很長,也沒有多收利息,這已經是相當合理,並且叫所有人感激不盡的方案了。

在往東北和東南方向,是軍營區和工廠區,大片的營區和廠區建造的相當牢固和宏偉,在兩邊廠區的正中,保留了林地,種植了大量花木的別院,正處於其中。

在沿著各個區域修造了環型跑道,總長是十公裏左右,也是正好將所有的房舍建築區域都包括在內。

在徐子先跑過時,很多百姓都是長揖而拜,起身時向他叉手致意。

有一些人,長久的躬著身體,徐子先跑過去很遠時,這些人還是沒有將腰身直起來。

這種尊重,敬佩,愛戴的感覺幾乎是每個移民和流民家庭的共同情感,對徐子先和南安侯府的認同感,在東藩這裏已經達到了頂峰。

事實上在這些人未抵達之前,他們真的沒有想到,南安侯會花費巨資建造這麽多房舍,會有這麽多牧畜,會有這麽多合手的精良工具,會有成片的農田燒荒,會有大型水車,水井……一切都是如在夢中,但每天清早醒來的時候,每個人都在自家的院落裏深呼吸時,看到一戶戶宅邸中住著的是一起流落多年的親朋好友時,就算已經過了多日,很多流民還是會情不自禁的流下淚水。

他們對南安侯徐子先的感激,深入肺腑,如果可以用百分製來給這些人的忠誠打分,應該都已經是滿分。

徐子先也是相當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