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王侯

第362章

第362章

“在下沒有意見。”孔和卻是第一個表示讚同的,他沉聲道:“下官為吏時,嚐歎息很多農人百姓大字不識幾個,無法熟習本朝律令法條,乃為奸吏所蒙騙欺侮,甚至識字者操控輿論,影響法司,吏員則世代為吏,上下溝結漁肉鄉裏,很多巧立名目的苛捐雜稅,若百姓知道律令和朝廷詔敕,則地方官員和滑吏根本無從收取。君侯雖然要花費不少,但這件事做得對,在下完全讚同。”

李儀點頭道:“若人人識字,能讀書明禮,熟知律令,邸抄,可以看報,則世間要少很多莫名其妙之人,多一些守禮,懂法,知恥的君子,是以花費再多,也是值得。”

陳佐才等人亦是發言讚同,秦東陽等人當然也無話可說。

徐子先倒是沒有想到,成立學房搞免費教育居然這麽容易被眾人讚同和支持。

雖然他的威望和在侯府說一不二的權勢完全可以強勢推動,但如果有部下的讚同和真心支持,做起事來當然是事半功倍,不支持和支持,肯定是不同的效果和結果。

在頗感欣慰的同時,徐子先也是由衷感慨,可能放眼天下,也就是大魏,其實也就是華夏曆來最重教育。

此時的歐洲和阿伯拉,知識應該還是被貴族和富商們把持著,在印涮術廣為流傳,造紙術推廣,活字印涮出現之後,教會,貴族,富商對知識的掌控才逐漸放鬆和失控,人們能看書,學習,思索,這樣社會才出現活力,出現不同的雜音,這樣才能推動學識的流通和傳遞,才會有更多的人才加入到科學的體係當中。

技術隻是科學的載體,哲學才是科學出現的土壤。

所謂文藝複興,就是民間出現了更多的聲音,人們從盲信趨於理性,所有人都希望獲得更多,希望能改變更多,在這種基礎上,才會有出海的航海家,更多的財富,更多的機會,需要更多的技術改良和革新,然後才會有全球貿易與軍事革命,接下來工業革命才會順理成章的出現。

華夏有重學識的傳統,但華夏和中世紀的歐洲一樣走了歪路。

中世紀是學術控製在教會手中,而華夏則是從漢之後,明儒暗法,儒家的學識和法家治民的手段為集權製的皇朝效力,儒家學說用來維係人心,法家集權和馭民術用來做實際的統治基礎。

徐子先現在認為,大魏太祖很多事做的都很對,否則大魏不能抗擊巔峰期的蒙古和契丹,黨項等異族。

但太祖做的不對的就是沒有改變集權皇朝的本質,沒有提供更多的思路,沒有改變外儒內法的本質。

所以天子還會集權,時間久了,大魏還是會成為一個扁平化的集權王朝,中樞會越來越腐敗無能,地方會越來越窮困乏力。

當外敵衰弱時,王朝還能維持。

當外敵強勢時,中央集權的王朝走到中後期時,就會難以維持,不管是宋或是明,都是一樣的結果。

第二百九十三章 自薦

“至於審計,”徐子先笑道:“也是玄平所說,支出浩繁,人員雜蕪,以後凡公帳開銷,按月,季度,按年進行上報計錄,然後由審計人員複核,調查,不管是工程,或是銷售,采購,日常使費,都要有賬簿,包括軍費開銷在內,計房分民和軍兩塊,分別對侯府的民用和軍用開銷支出收入,進行審計。收入這一塊,便是全歸稅房統一計算納入。”

孔和相當敏銳的道:“如果是君侯的單獨的私人收益,就算撥付過來,我們也要入帳的吧?”

“要入帳。”徐子先接著道:“秘書閣是公,我打算成立一個司從曹,專門對我負責,傳令,記錄,隨扈,日常的開銷收入,支出,審計,還有靖安諸司,也歸司從曹之下。”

徐子先說的坦然,隨意,但很明顯,侯府民政大權歸秘書閣,包括日常的建設,稅收,吏治,工商業等等,俱是秘書閣所管。

然後就是侍從一職,將治安,情報,日常護衛,侯府內收入等等俱是收入囊中,等於是一個小秘書閣,這形成了一個內外相製的平衡格局。

徐子先對此沒有什麽可慚愧的,事實上在場的人都覺得這樣的設製才相對合理。

就算是幾百年後的現代社會,民選的首腦也是對情報,治安,還有少數的內衛部隊有直接管轄權,在緊急狀態之下,民選首腦可以優先指揮的也是這些要害部門。

宣布至此,對內的工商農學吏兵刑樞機各房和各司基本確立,內政算是重新梳理了一次,不象此前,各官員都掛著團練的官位,名不正而言不順。

至於朝廷的認可,徐子先不覺得會有什麽問題和麻煩。

侯府原本就可以任免一批官員,特別是治理萬戶以上的地盤,徐子先有任命民政官員的理由和底氣!

徐子先又看向秦東陽,說道:“不管是團練,廂軍,日後都稱南安侯府的府軍,當然,對外還是稱廂軍或團練,府軍隻在內部文檔和稱呼上用。”

秦東陽抱拳道:“下官明白,理當如此。”

劉益咧嘴一笑,金抱一則是和少年牙將們一樣,個個臉上都顯露出興奮之色。

開府,這是相當罕見的榮譽和擁有實際權力的開始。

朝廷是絕對不會同意南安侯開府,就算是國公,親王,想獲得開府權也是沒有可能。

隻有國初時,太祖一人難以管理百萬之軍,有幾位重臣大將獲得了開府權。

製官,設吏,拜將,有開府權的重臣可以做這些事,可以管理劃定範圍內的軍民政務,不分文武,三品以上知會朝廷,三品之下,賞罰處置皆由開府決斷。

此權太重,開國之後,宣宗之前那些開府大臣陸續離世,然後開府大權被收回,到宣宗之後,再無皇帝賜大臣或宗室開府之權。

哪怕是齊王這樣的國之重臣,以親王之尊,也隻是任大都督府大都督,禁軍,民政,司法,轉運,常平,皆不得過問,所領者隻是廂軍,戰時可以兼管禁軍,如此而已。

徐子先以南安侯的爵位和從五品的官職,距離開府遙遙無期,就算他成了親王和從一品大都督,想開府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以東藩的情形,稱麾下將士為南安府軍,又會有多少人跳出來多事?

怕是沒有。

正式的行文中杜絕這種麻煩便是,對現在的朝廷來說,東藩這裏天大的事也隻是小事,隻要徐子先不觸及底線便好。

“年內我們會有十八個營,”徐子先對諸將道:“營的編製暫且不變,每四營一軍,改為每六營一個軍,所以暫設三個軍。”

眾人一下恍然,武將們的心一下子都提了起來。

三個軍,每軍三千人,任何領一軍的當然是南安府軍的重將,擁有一般將領和文官們都難以企及的地位。

這也是南安侯府的現狀,民政工商稅收都十分要緊,是侯府的根基所在,而真正最要緊的,卻還是軍隊。

農業工商為根基,根基的發展,卻是為了軍隊的壯大,這才是最為根本的要緊大事!

“秦兄領第一軍。”徐子先沉聲道:“葛大領第二軍。第三軍是水師,正好六個營,但現在我還沒有考慮到水師的領軍由誰去合適……”

一聽說是領水營一軍,原本熱切的目光還是黯淡了一些。

眼前這些家夥,陸戰俱是豪傑好漢,水戰精通的卻是不多,秦東陽的陸戰戰陣已經十分嫻熟老練,亂軍從中陣列不亂,可以用最小的代價獲得戰場上的勝利。

劉益的風格則是刀出偏鋒,銳利無比,其在衝陣之時,豪邁壯烈,令人熱血沸騰,情不自禁的便是跟著他衝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