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王侯

第421章

第421章

武士也是不少,很多武士係著倭刀,長短不一,還有很多武士舉著比長矟還要長的長刀,有點類似大魏的紋眉刀,但更窄和更長一些。

長矟,長刀,太刀,野太刀,打刀,各式各樣,林林總總。

陳道堅總的感覺是,倭人重武,看到武士過來,不管是商人,平民,水手,力夫,或是那些官吏樣的人,還有僧人們,都是避讓開道路,由武士們按著倭刀經過。

這些小矮子,普遍的個頭還沒有到五尺二的曾經的禁軍最低標準,就算現在南安府軍大規模的招兵時,五尺二以下的身高基本上是不會被招募的。

個子過高的,耐力可能會差,但勁力一般不小,也會相當的武勇。

五尺七的身高就是一米八以上,這個身高標準是騎兵和弩手的標準,五尺四,一米七二以上,這是一般府軍的標準,到五尺二,就是一米六五以上,這是最低檔次的標準線,低於這個身高,也就是成年男子在一米六五以下,隻能說明從小到大營養不良,這樣的身體無法負荷鐵甲,不能堅持長途行軍,經曆艱苦的戰事,事實上個頭矮小的也可能出武勇之士,但比例比大個頭們就小的多了。

倭人武士們普遍矮小,看的出來這些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是缺乏營養。

有人告訴陳道堅,倭人信佛的很多,不吃肉的不光是百姓,武士和公卿也有很多素食者,或是隻吃海魚,肉類,包括豬肉和羊肉,在倭國都不太受歡迎。

陳道堅感覺這是一種輿論上的洗腦,事實上還是因為貧弱。

倭國在發覺大銀山後,民間和公卿武士的財富都大有增長,在此之前他們始終是一個赤貧的海島居民,在唐時倭人派遣遣唐使至中國,學習中國的禮儀文化,從文學典章到朝廷製度,包括衣著,陳道堅在上島之後,發覺除了發式,他們的衣袍格式,鞠躬的樣子,都隱隱有唐風。

第三百三十六章 上國天使

大唐可是沒有食素的流行文化,隻能說明在此之前倭人實在是太窮困了。

海魚也不是整條的吃,隻是分食魚塊,加上醬煮的蘿卜,都用小碟裝上,看起來很精美,也使得大魏瓷器供不應求,但份量少就是份量少,所以在倭國見不到胖子,也沒有幾個大個子。

除了倭人之外,海外諸國的人到處都是。

留著短發的呂宋人,有不少還是華商,移居呂宋已經超過二百年了,連發式也是和呂宋人相差不多。

留著散發的三佛齊人,手持念珠走過,他們膚色黝黑,個頭也是偏矮,深目扁鼻,看起來相當怪異。

不管是東洋還是西洋,倭人或是呂宋,還是三佛齊,滿刺加,或是真臘人,暹羅人,幾乎所有各國的人都能見得到。

但陳道堅發現一件事,所有的各國人中大商人較少,多半是船員,水手,或是伴當護衛之類的身份。

很多各國的商船,主事的還是魏人,君侯,商人,船主,十個裏頭有七個是魏人,不管是現在的大魏人,還是曾經的唐人,這些人的身份一眼就叫人看的出來,那種氣質哪怕在海外百年,仍然相當明顯。

用南安侯的話來說,華人在海外,東亞東南亞地方都是掌握著當地的經濟命脈,當初陳道堅不是太理解,現在他隱隱明白過來了。

聽說有一些大家族,在暹羅,三佛齊,甚至滿刺加的華人家族,都是富可敵國,隱隱能影響到諸國的走向,這些年來,滿刺加正式列入天方屬國之一,連國主都改號為蘇丹,回想大魏盛時,三代滿刺加國王都曾經入大魏京師朝拜,久住不歸,甚至兩任國主死在京師,當時的宣宗皇帝令在京師外替他們起山陵,兩國之間的交誼不可謂不深。

現在卻是完全不同了,華人世家在滿刺加受到打壓,就算歸信天方教仍然被列國不可信的防範對象,想如蘭芳那樣由華人的世家大族建國,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徐子先還隱隱表示過擔心,滿刺加的華人很多,在現在的狀態下是最為提防的一群人,很可能會招來不可測的大禍。

陳道堅很注意一些滿刺加來的華商,和天方人一樣,他們也穿著白袍,戴著頭巾,雖然一看就知道是華商,但他們盡可能的把自己裝飾的如天方人一樣。

最令人驚奇的就是天方人和泰西人。

泰西人現在到倭國來的還是極少數,他們多半到滿刺加和三佛齊就被攔住了,隻能往真臘和莫臥兒那邊去,聽說泰西人航海能力極強,他們甚至能從呂宋海的另一麵過來,現在在呂宋已經有一些西班牙人在聚居,常年駐在呂宋,接收從他們在海外送過來的土產,同時把呂宋的貨物帶回到那邊去。

現在的東西方貿易,應該是屬於被卡著脖子的時代,並沒有暢通,按照正常的時空發展,現在是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搶占了大半的南美,荷蘭人在北美的紐約興建了港口和初步的定居點,或許還沒有,應該是初步開始搶占南美的地盤。

南美的白銀,黃金,各種香料物產被運回歐洲,同時他們發現了從南美到呂宋的航線,然後從呂宋到中國,中國的貨物經這條航線運到南美,再到歐洲,後來直接從馬六甲往歐洲的航線開辟出來,然後就是南美的白銀湧中國,中國的貨物和黃金從馬六甲進入歐洲,同時還有錫蘭的香料,各國的特產紛湧而出。

可以說,在那個時候是全球貿易的發端,和現在的情形略有不同。

現在也是全球貿易的開始,但更艱難,更初級,更粗糙,也更有機遇。

……

南安侯府在港內有自己的駐地辦事處,在將來,可想而知南安侯府會成立自己的貿易組織,叫商行,公司,無關大雅,重

要的就是島上的產業隻能官辦商業,不可能交給民間組織。

在東藩是不存在民間商貿發展的空間,地盤太小,所有的利潤點都被侯府抓在手裏,不象在福建路,浙江,廣州,憑官府吃不下所有的利益,也沒有辦法將所有的對外貿易全部官辦官營。

南安這裏就不同了。

不光是重要的資源都被侯府掌握,私商隻能是大陸商人采用合作的辦法與侯府建立關係,更重要的,也是徐子先對心腹重臣們吐露過的。

興產殖業,創辦大規模的海軍,建立海外殖民圈,這都是未來這個官辦公司要做的事。

純粹的官方組織會太“官方”,受製於國內的律法和很多規矩限製,商行,公司,沒那麽官方,當然也沒有那麽多規矩。

大魏或南安侯府的府軍,到海外搶掠別國的商船,道義上被指責怎麽辦?

搶占殖民地,燒殺搶掠,總不能說是南安侯的官兵去做這種事?

公司就不同了,半官方,大股東就是南安侯本人,但具體做事的人又沒有真正的官方身份,相當的方便,靈活,還易於控製。

一聲傳召,就能把公司總督叫回來訓斥,或是換人,按幾年一界換一個總督,配屬的官員,將領,軍隊,經理,還有文員們,殖民地的官員屬吏,還有那些外圍的勢力都是由官方配給,不怕他們會想著獨立,因為大半的核心權力在母國政權手中。

這就是公司開辟的好處,荷蘭,英國,都成立過向海外開拓的公司,比起各自的國公和大貴族們親自下場要強的多。

辦事處的主事者是一位二等吏員,這也是徐子先在侯府規劃上的一次小小的變革。

整個南安侯府現在的吏員人數是五百多人,已經相當龐大。

這是因為徐子先采用了比大魏更精細,更具活力的管製體係,盡管大魏不是那種皇權不下鄉的粗疏管理,但相較而言,官吏係統還是繁瑣龐雜而缺乏效率,甚至可以說是相當的混亂。

這是改製未成功的後遺症,徐子先隻是要將其再次梳理一次就可以了。

徐子先將吏員分為幾個大體係,一種是軍吏,軍中的司法人員叫軍法吏,普通的軍中司書校書人員稱為軍吏,他們將為未來的軍隊管理體係打造牢固的基石。

軍政,軍法,軍謀,後勤管理體係,這些體係的建立需要大量的軍吏,相比較大魏的軍事管理體係,這樣的劃分更專業,更細致,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