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王侯

第481章

第481章

徐演仁之子徐行偉尚在燕京,也有可能到薊州或平州一帶,甚至跟隨大軍出征,又有消息說其在平島征調監督海盜自海上運糧運兵,所以也有可能在平島。

徐行偉考武進士試,名次在前,已經授給營統製,致果校尉,雲騎尉,在本朝武官序列中也並不算低職。

其在北伐役中,若有功勳,至遊騎將軍,遊擊將軍,亦有可能。

徐演仁現在不過是宣威將軍,這是出五服的宗室又有功績的慣常官職,沒有什麽實權,隻是給予俸祿,可能再加上守備宮觀的實職,便於這些出了五服的宗室過日子,免得有一些宗室家族,不事生產,不擅經營,一旦失了世職官戶,很快就陷入到窮困潦倒的困境中去。

按太祖設製宗室製度之初的想法,就是皇室並不一定封爵,有的皇子可能連侯爵也混不上,隻領一份將軍俸祿,不使饑寒便可。

天長日久,普通的宗室也將不再受供養,需得自謀出路。

這是很正確的思路,宗室也可以考試,充任行伍,任官吏,經商,甚至種地。

現在的親王公侯,基本上很難找到文宗之前的皇帝苗裔了,在漫長的歲月中,他們從宗室親王公侯,降封為將軍,防禦使,奉節郎,最終出五服之後,革除宗室身份,與普通的百姓沒有任何區別。

但對任何一個宗室來說,能夠立下大功,被重新賜給宗室身份,這是毫無疑問的巨大成功,能將家廟再入宗室,奉祀祖先香火,對任何一個徐姓宗親來說,都是一生一世都想要實現的目標。

徐演仁便是這麽一個,他已經年近五十,少年時以勇武聞名,曾在齊王麾下為將,屢立功勳,官職也曾經做到軍都副統製,對一個已經出宗室的普通人來說,這幾乎就是一生拚搏奮鬥的頂點了。

但徐演仁並沒有得到滿足,軍都副統製,宣威將軍,對普通人來說這足夠了,對想回歸宗室的目標來說,還差的太遠。

回歸宗室隻有一個硬性標準,立軍功,封侯。

隻要能封侯,這一支的宗譜會被重新列入宗室之內,歸大宗人府管轄,而侯府被允許承襲的這一段期間,嫡脈都算是宗室。

這個目標,徐演仁隻能寄望到兒子身上了。

趙王府的徐子威,在徐演仁眼中是無能庸祿之輩,其仗著親王父親,天子兄長,向來以勇武自詡,結果在平州就不敢繼續前行,灰溜溜的從遼東折返福州。

因為身份特殊,天子和兩府也沒有責罰,徐子威失去的隻是期門令這個官職而已。

其兩子還被送往京師,在宮外教養,儼然就是在等著年歲稍長就進入宮中,拜封團練使或防禦使,成為天子儲君。

這世間就沒有公平二字可言。

徐演仁不會將內心的這些話告訴別人,但他寫了書信給兒子,此番不立軍功,絕不允許返回福州。

隻有一個條件,若東藩有機遇,徐演仁允許徐行偉返回東藩,在徐演仁的判斷之下,徐子先是更有機會做更大事業的近支宗室,在徐演仁的看法中,做大事,首要是要交結對人,跟隨對的貴人,徐子先便是這個相當明顯的人選。

趙王,林鬥耀之流,跟隨過齊王的徐演仁是看不上眼。

“吾弟來了。”徐演仁先和徐演達打了個招呼,接著便向魏九如,魏九真二人長揖,三人互相行禮致意,彼此都是相當熟悉的老朋友,行禮過後,徐演仁麵色沉重的道:“東藩看來是真的危險了。”

魏九如沉穩點頭,答道:“是的,我們也是這樣看。”

魏家兄弟都是身材勻稱高大,但偏於瘦弱,兩人的文人氣息也較為濃重,俱是戴軟腳襆頭,穿交領長袍,腰懸玉帶,一眼看過去,便是知道是那種家世富貴,但又世代讀書的官紳世家,和徐演仁,徐演達這種壯實,擁有強悍武夫氣息的兄弟,正好是硬幣的正反麵。

徐,魏兩家原本就是世代交好,兩家的家風俱是深沉內斂,不將子弟培養成無能的紈絝子弟,徐行偉和魏翼就是這般相識,後來兩人又識得徐子先,兄弟三人建立了不淺的交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