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男醫生官場筆記

第1946章

第1946章

正說著,老爺子就回來了,他說道:“都別走。老太婆已經開始在做飯了。你們兩位的駕駛員我讓他們先回去了。這麽小一座城市,幹嘛非得要坐車呢?你們長期坐辦公室,應該多走走路,鍛煉鍛煉身體。”

吳部長頓時就笑,“老爺子,真有您的!”隨即他看著我笑,“馮市長,那我們一會兒就走回去吧。”

我也笑,“行。我們就聽老爺子的,走走路對身體有好處。”

其實我是知道的,老爺子話裏麵還有另外一層批評我們的意思:出行都帶上駕駛員和車,官員習氣太重。不過既然他沒有明白地講出來,我們也就打著“哈哈”敷衍過去了。

隨即老爺子就開始講關於那座寺廟的事情了。

“根據我查閱的資料分析,那座寺廟其實是在永樂年間被焚毀的。而不是什麽明朝末年。”他的第一句話這樣說道。

我很是詫異,“老爺子,我今天可是看了一些資料的,那些資料都說是在明朝末年被張獻忠的一位部下焚毀的啊?”

他搖頭道:“這其實是兩種傳說。你說的是一種,這個傳說講的是張獻忠的部下抽了一支下下簽,於是在大怒之下焚毀了寺廟,還殺害了寺廟裏麵的所有人。這中說法來源於曆史上關於張獻忠殘暴的傳言。我已經研究過這個傳言的相關問題了。目前,民間傳說和很多史料記載上都說張獻忠是殺人魔,率大西起義軍在四川期間殺了幾千萬人,導致了清朝時期的湖廣填四川。不過我在研究後卻發現,這些史料多半出自於清朝時期的官方正史,有嚴重的汙蔑傾向。”

我點頭,“雖然我沒有研究過這方麵的問題,但是也覺得這樣的傳言不合乎邏輯。殺人總要有動機吧?一個那麽嗜殺的人怎麽可能被那麽多人擁護呢?”

他點頭,“小馮,你的這個分析很有道理。其實我們現在看到的關於張獻忠屠四川的資料都是清朝借‘文字獄’塗改了的曆史真相,我經過多年的查閱資料和分析後認為,張獻忠沒有屠四川,而屠四川的是清軍。”

吳部長頓時失聲地道:“真是這樣的嗎?”

老爺子點頭道:“我們可以從清軍平定四川的過程中發現許多矛盾之處。1646年,也就是滿清入關後的第三個年頭,張獻忠在西充縣鳳凰山多寶寺前太陽河畔遭清軍突襲,中箭身亡後,滿清立即宣布四川平定。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事實是,直到張獻忠死後十三年的一六五九年,清軍才攻陷重慶。也就是說在這十三年中,張獻忠餘部以及四川人民和清軍展開了殊死搏鬥。

對四川人民的這種頑強不屈的抵抗,清軍必然采取了屠殺的辦法來征服。這一點很容易就讓我們聯想到著名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而且1649年清軍還貼出了一個告示:民、賊相混,玉石難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可見對四川以及成都人民的屠殺清軍同樣有份。中國有一句俗話叫做‘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清朝統治的兩百多年,戰敗一方的記錄早就被毀滅或被篡改,留下的隻是有利於自己的記錄和當時的宣傳。這樣的曆史代代相傳,兩百年後的百姓也就很自然地信了。”

我點頭,“有道理。這樣才合乎邏輯啊。”

老爺子繼續地道:“如果不是如此,在張獻忠大屠下僥幸活下來的老百姓對他應該是恨之入骨,那麽對前來剿滅他的清軍肯定早就有敞開大門,欣喜若狂地迎接清兵。就像清兵擊敗李自成進入北京城時受到北京民眾歡迎的那樣。何來抵抗之說?千裏無人煙的四川,何需清軍花費十多年時間去平定?早就被張獻忠殺光的四川,何能抵抗十多年?早就被張獻中殺完了的部下、士兵還能在四川各地重創清軍?

再次,從張獻忠的主觀意圖來看,主張張獻忠極其誇張地殺人也值得懷疑。倘若張獻忠起事當初,果真濫殺無辜,又如何能召集軍隊來反叛明朝?如果其軍紀不嚴,如果不受老百姓支持,如何能長期與明朝政府大軍對抗?張獻忠入川的本意是要奪取四川作為根據地攻可出漢中定西北,下長江定江南。重演隆中對的策劃。退則可割據一方,天下有事則坐山觀虎鬥,天下無事則舉蜀而降,也可以封王封侯。”

我和吳部長都在點頭。

他繼續地道:“1644年,張獻忠好不容易攻進成都,建立了自己的國家,當然是想經營四川,可是如果剛建國就在自己的國內部開始滅絕性的大屠殺的話,又如何經營他自己的國家?其實張獻忠建國之後就拚命招攬四川的人才。並發布了‘三年不征錢糧’的命令作為政治號召。很難想象他一邊建國,一邊又大肆屠殺而自毀長城。因為若真把百姓全殺了的話,恐怕連他自己的軍隊的兵源補充和給養都成了大問題。作為大西國王的他,這一點不會想不到。

而且,清廷在1646年正月就已發出征討張獻忠的詔書並派兵入川。在大軍壓境,自己的生存都難有保障的情形下,他不去抗擊清軍,反倒有時間去屠殺散居在四川各地的平民百姓,這可能嗎?況且張獻忠在同年十一月在與清兵的戰鬥中即被殺。連他本人都親自上陣且戰死,可見他和他的部隊都是在全力防止清兵入侵而不是全力在殺百姓。此外,我們現在已經發現在梓潼七曲山大廟內,有一座張獻忠家廟。那裏的百姓稱張獻忠是為明末農民戰爭傑出的領袖。

據廟內石碑記載,崇禎年間,張獻忠帶領部隊經過梓潼,率眾到此祭祖,指著文昌大帝說:‘此吾祖也,吾祖助我’,‘你姓張,咱老子也姓張,咱們聯個宗吧。如果我能夠獲勝,就當為你重修廟宇。’後來張獻中攻陷成都,建立了大西政權。於是,發銀五萬兩,役夫數千,興修大廟,金碧輝煌,題為‘天聖神祠’;立詩碑,張獻忠親題詩刻石。增塑張亞子及其全家像,追尊文昌為太祖高皇帝,遂以文昌廟為張獻忠家廟。大西王張獻忠死後,當地人為寄托懷念之情,於七曲山風洞樓上,為他塑像,綠袍金臉,甚為威武,香火不絕三百餘年。

後來,乾隆初年此廟曾經遭地方官毀像,其後,又有人重塑張獻忠像,但又被官方搗毀。幾經反複,先今的塑像,是近年才重塑的。梓潼人出於對大西王的崇敬,稱七曲山張獻忠家廟曰太廟,為遮避耳目,又稱大廟。梓潼人曾於清初組成叫‘國嚕子’的農民起義隊伍,年年假借神會,聚集拜謁張獻忠像,祈求冥佑,實際效法張獻忠為榜樣造反,形成川楚白蓮教農民起義的一支。

據說,清代兩百多年中,川北農民起義綿延不絕,根源之一竟然是出於張獻忠形象鼓舞。人們對張獻忠的英雄崇拜可見一斑。所以,讀曆史書不能完全相信曆史書,話是人說的,書是人寫的。人有立場、有感情,說的話和寫的書自然也有立場和感情。清朝的史書會說張獻忠的好話嗎?不能。

清朝統治者能承認是清軍屠戮四川嗎?不能!那,張獻忠自然就成了替罪羊。一個農民起義軍的領袖,一個抗清民族英雄,直到現在還被很多人誤解。這真是令人可歎啊。”

他講得非常是生動,而且論據充分,我和吳部長聽了後都不住歎息。

老爺子又道:“我還查閱過資料,那些資料充分顯示了一點,那就是傳說中的張獻忠的那位部下根本就不曾到過我們江南省。所以,這個傳言也應該是清朝統治者的謠言無疑了。”

我點頭道:“那,您的意思是說,這座寺廟首先是存在的,隻不過不是在明末而是在明初的時候就被焚毀的。是這樣吧?”

他說道:“?是這樣。不過這座寺廟的衰落卻有很長的一個過程。以至於到了現在那地方才變得毫無痕跡。”

我頓時再次升起興趣來,“那麽,您覺得這座寺廟最可能是因為什麽原因被焚毀的呢?”

他回答道:“朱元璋死後,傳位給了他的皇太孫朱允炆,也就是曆史上記載的建文帝。後來朱允炆的叔叔朱棣起兵造反成功,朱允炆下落不明......”

我似乎一下子就明白了,“您的意思是說,這座廟其實是朱允炆的藏身住處?可朱允炆的下落問題直到現在都還是個迷,而且據史書記載,這座廟當時的香火非常的旺盛,這可不大合乎邏輯。”

他說道:“根據穀應泰在《明史紀事本末》的記載:燕軍破城而入時,朱允炆欲拔刀自盡,少監王鉞在側攔住說:陛下不可輕生,從前太祖駕崩前曾留有一個箱子,並說‘子孫若有大難,可開箱一視,自有方法’。

朱允炆即命王鉞取箱,片刻後有太監四人扛一箱入殿,箱子的四圍俱用鐵皮包裹,連鎖心內也灌生鐵。王鉞取了鐵錐,將箱敲開,裏麵藏著度牒三張,以及袈裟僧帽僧鞋等物,並有剃刀一柄,白銀十錠,及一張紙,紙中寫著:允炆從鬼門出,餘人從水關禦溝出行,薄暮可會集神樂觀西房。朱允炆歎息道:天命如此,還有什麽可說的?太監立即取出剃刀,給朱允炆剃發。

朱允炆脫了衣冠,披上袈裟,藏好度牒;一麵命縱火焚宮。頓時火光熊熊,把金碧輝煌的皇宮,燒為灰燼。皇後馬氏,投火自盡,妃嬪多半焚死。朱允炆痛哭一場,麾衣出走。鬼門在太平門內,是內城一矮門,僅容一人出入,外通水道。朱允炆佝僂先出,其餘亦魚貫出門。門外正好有一艘小船,船中有一道士,呼朱允炆乘舟,並叩首稱萬歲。

道士說:昨夜夢見高皇帝,命臣來此守候。流亡諸人遂乘舟而去。這是個十分離奇的傳說,流傳很廣。如今,在西南數省留有不少有關朱允炆的遺址和傳說。據說是朱允炆避難貴州金竺時,也就是現今的貴州廣順,還作了一首詩:風塵一夕忽南侵,天命潛移四海心。鳳返丹山紅日遠,龍歸滄海碧雲深。紫微有象星還拱,玉漏無聲水自沉。遙想禁城今夜月,六宮猶望翠華臨。我認為這首詩頗為符合朱允炆身份。

雖然無法證實朱允炆是否真的流亡道西南一帶,但其下落終成為一件懸案,誰也不能肯定他是否真的被燒死了。後來朱棣在大火中找到了兩具屍體,當作是朱允炆與皇後馬氏下葬,但其實他內心深處,也對朱允炆的死很懷疑。朱棣曾經派戶科給事中胡濙,配上認識朱允炆麵貌的內侍朱祥,以尋訪武當道士張三豐的名義,從陸路遍訪各州、郡、鄉、邑,打探朱允炆的下落。”

我說道:“是不是因為這座廟的名字引起了官府的注意呢?龍隱寺,意思就是皇帝隱藏在這地方嘛。”

老爺子卻搖頭道:“那倒不是。這座廟以前叫懸崖寺。被焚毀多年後有人重建了它,那時候才取名叫龍隱寺的。這也說明了重建寺廟的人知道當時住在裏麵的人是誰。不過建文帝的事情畢竟是明朝各代皇帝非常忌諱的一件事,所以這座廟也就慢慢地衰落下去了,或者說是被官府強製性拆除了。也正因為如此,現在我們才看不到那裏有任何的蹤跡。”

吳部長說道:“老爺子,您說的這些聽起來好像都合乎邏輯,但畢竟沒有任何的證據表明那就是建文帝曾經住過的地方啊?”

老爺子點頭道:“是啊。所以我為此發表了好幾篇論文,結果都沒有引起重視。我回到上江來好幾年了,一直都在研究這件事情,但是直到現在卻依然沒有一點的進展。”

我笑道:“這就已經足夠了。謝謝您,老爺子。我們會想辦法把這座寺廟重建起來的,您今天告訴我們的這個故事也會成為這座寺廟未來非常重要的宣傳點。”

老爺子愕然地看著我,“重建?這樣做有什麽意義?”

我笑著說道:“如今很多地方的旅遊都在打古人這塊招牌。湖北省是三國文化為主,山東省是水滸文化,我們上江市為什麽不能打建文帝這塊招牌呢?”

老爺子更是愕然,“可是,這些事情並沒有被證實,僅僅是傳說罷了。”

我笑道:“《三國演義》僅僅是小說,裏麵很多的故事都是杜撰的。《水滸傳》就更不用說了。隻要人們熟悉那段曆史就行了。傳說雖然不是真實的事情,但是在這些傳說裏麵包含的中國文化的東西卻是非常深厚的。我們的戲劇、電影裏麵的故事又有多少是真實的呢?裏麵傳達出的精神才是最重要的。老爺子,您說是嗎?”

他頓時撫掌而笑,“有道理!我們上江市今後終於有一處文化名勝了。”

吳部長歎息著說道:“馮市長,今後我還真的要多向你學習才是。原來你的目的在這裏。這真是一張好牌啊。”

我說道:“吳部長,接下來我會盡快去與省文物局銜接,請他們派出考古隊對那地方進行挖掘考察。然後再著手考慮重建的事情。這一塊是你在管,後麵的事情就是你的了。”

他問我道:“要是考古隊挖掘後什麽都沒有發現呢?還有,重建的錢從哪裏來?市裏麵拿不出這筆錢吧?”

我笑著回答道:“萬一有發現呢?即使沒有任何發現,史料記載的總能說明問題吧?首先,這座寺廟曾經是存在的,而且香火旺盛。其次還有老爺子考證的故事。這就已經足夠了。重建的事情不需要我們出資,我會想辦法找人投資,到時候收益按照你們和對方談判的比例分成就是了。吳部長,這下你放心了吧?”

老爺子指著我笑,“小馮,你這哪裏像一位市長?簡直就是奸商嘛。”

我和吳部長都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