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侯

191、第一百九十一章

第一百九十一章

趙嘉置屋不久, 就在城郊市得五百畝薄田。

京畿之地, 人口達到數十萬, 兼有大量授田, 將良田價推得極高。在長安郊外買一畝中田, 花費的錢布可抵邊郡五、六上畝。

趙嘉不缺錢布,考慮到今後的計劃,仍是要精打細算。

他市田不為耕種,主要為建設農莊, 豢養牲畜雞鴨。田地肥沃與否,對他關係不大。

商隊西行得來紫苜蓿種子, 在沙陵試種過, 對地力要求不高。而且薄田可以進行改良, 隻要肯下功-夫, 花費一定時間, 縱然比不得上田, 提高地力實無多大問題。

清點過手中錢絹,趙嘉一度想買荒地。

親自到郊外走過,又至官署詢問, 才知長安附近的荒地不是那麽好買, 其中條條框框竟然比買田還麻煩。

衡量之後, 趙嘉終於拍板, 在林苑附近市五百畝薄田。見地裏已出穀苗,允許田主將這一季穀子種完。

未承想,田主無意繼續耕種, 欲將田裏的穀子一並市出,當場開出價錢,希望能多得一筆錢布,在城內租間臨街的商鋪,做些小本買賣。

聽到對方要求的錢數,趙嘉沒有開口,隨行的衛青和趙破奴幾個都在皺眉。

少年們長在畜場,耕種放牧都是好手。看到地裏的穀子長勢,就能斷定秋後收獲不會太好。如果田主開價合理,他們不會說話。可對方分明是漫天要價。

畝產俱能四石?林苑中那幾位長者尚不敢如此斷言。他們可是出身農家,采用良種,種的還都是上田!

見少年們麵色不善,田主心中也有點打鼓。

他知道自己要價太高,可過了這村沒這店,堅持一下,說不定對方就點頭答應了?

最重要的是,趙嘉市田時沒有亮出身份,更未佩戴官印綬帶。錯以為他是商人子,田主不但要高價,話中還隱有幾分威脅。

“家祖曾為柏至侯家將,閭裏頗有情誼。君不同我市田,想在附近市五百畝田,且連成一片,實非易事。”

聽到這番話,趙嘉嘴角微翹,橫臂攔住衝動的公孫敖和趙破奴,道:“大概是我說得不清楚,畝數未必要五百,也無需連在一起。”

話落,不理會田主愕然的神情,轉身就要離開。

如果價格在合理範圍,他不介意讓對方多賺一些。然而,這位明擺著獅子大開口,準備宰肥羊,趙嘉錢布再多,也無意做冤大頭。

見趙嘉不是作態,而是真的要走,田主終於急了,忙上前攔住。

“君且慢!”

他早有市田之意,奈何買家不是挑三揀四,就是將價格壓得極低。

長安附近田價雖高,也要看區域和地力。如這五百畝薄田,如果不是要建農莊,趙嘉也不會買。

“大膽!”

見田主竟然攔住去路,趙破奴怒氣更甚,幸虧被趙嘉攔住,才沒有當場動手。

以為趙嘉好說話,田主厚著臉皮,繼續開始糾纏。

眼見父親如此作為,田主的兒子不能直言不對,幹脆悄不做聲的回到家中,將事情告知大父大母。

兩位老人性情厚道,知曉長子所為,皆麵現怒色。

“安敢如此!”

老翁年逾古稀,須發皆白,身體還十分硬朗。每歲節日,長安內史都會遣人送來粟米和羊肉,他見到兩千石的官員都無需行禮。

得朝廷優待,受到鄉人敬仰,老人更知立身立德的重要性。

他忠厚待人一輩子,不想兒子竟如此貪婪。讓人知曉他家如此市田,好名聲都將毀於一旦。

想到這裏,老翁再也坐不住,將懷裏的小曾孫放下,抄起身邊的木杖,一路疾行如風,就要去“教育”兒子。

一個七八歲的少年背著藤筐走進家門,見曾祖怒氣衝衝,手中還握著木杖,匆忙側身讓到一旁,看向緊跟在曾祖身後的父親,疑惑道:“阿翁,出了何事?”

“莫要問,留在家中看顧,待我回來再說。”

“諾!”

目送曾祖和父親離開,少年放下藤筐,關上院門。見曾祖母帶著幼弟安坐屋內,母親和兩姊忙著織布,便自己往灶下點火燒水。

老翁一路疾行,到地頭時,見兒子正攔住一名青年和幾名少年,青年微微皺眉,幾名少年麵露不善,很是不耐煩。

料定情況如長孫所言,老翁二話不說,掄起木杖就衝了上去:“逆子!”

聽到老父的聲音,田主大吃一驚。回身見到熟悉的木杖,當下打了個激靈。愣神的功-夫,大腿就挨上一記。疼得直吸氣,硬是不敢閃躲,生怕老父木杖掄空,站不穩閃了腰。

結結實實挨過三下,田主方才彎腰扶住老翁,小心道:“阿翁怎會來此?”

“我若是不來,你要將家中名聲毀個徹底!”老翁氣得瞪眼,到底年歲已大,氣力有限,換做早年,他豈會三下就停手,“市田之事你莫要再管,交給我孫。城內的鋪子你也莫要插手,專心看顧家中五十畝上田就是。”

話落,老翁不再理會兒子,邁步走向趙嘉,誠懇道:“我子貪婪,請君莫怪。”

老翁通情達理,趙嘉也無意為難,仍市下五百畝田,田價沒有改動,穀子以種價再加兩成,不讓對方吃虧。

“君高義!”老翁歎道。

交換過契券,趙嘉見老翁欲言又止,知對方所想,當下開口,田主之事天知地知,終於雙方,不會有第三方知曉。

“多謝君!”

感念趙嘉大度,五百畝薄田之外,老翁又贈趙嘉兩畝林地。林中木材均已長成,建屋造圍欄均可用。

趙嘉要付錢,老者硬是不收。若是趙嘉強給,他扔掉木杖,作勢就要彎腰。

沒辦法,趙嘉隻得收下林地。隨後就吩咐家僮,市一頭牛,五扇羊,再加些布和粟,送到老翁家中。

錢布交割完畢,辦下田契,立下田封,五百畝薄田和兩畝林地盡歸趙嘉所有。

因他常要留在軍營,家仆尚未抵達,不想繼續麻煩曹時,幹脆從北市雇來傭耕。並額外付出一筆傭金,照顧穀子的同時,讓他們在田頭搭建木屋。

至虎伯一行抵達,木屋已搭建完成,清掃之後就能入住。

聽過趙嘉介紹,虎伯將帶來的健仆和仆婦分為兩撥,一撥人數較多,負責往郊外建起圍欄,照顧帶來的牲畜;另一撥驅趕大車隨趙嘉入城。

“郎君,車上有五箱金。”

繼從蘢城脫身,衛青蛾又去過一次草原,借熟悉的羌部遮掩身份,轉道西行一段距離。

途中遇見極西來的商隊,雙方連說帶比劃,一頓討價還價,衛青蛾攜帶的絹帛和飴糖全部售罄,更市出高價。買家背過身去,興奮的神情同樣掩飾不住。

達成這筆生意,雙方都很滿意。

衛青蛾帶回黃金、寶石和兩大塊玉石,將一袋精鹽和半車伊麵留給羌部,還用一車布換取皮毛,將羌部上下打點得甚是妥當。

從首領到普通牧民,都對這支商隊倍生好感,對他們的到來愈發歡迎。

祭師的目光本帶著懷疑,在衛青蛾送出半盒凝固的高湯塊,衛秋煮熟一鍋伊麵,誘人的香氣充滿帳篷後,部落中最後的“難關”被迅速攻克。

離開草原時,衛青蛾手中多出一枚代表拓跋羌部的鷹雕。隻要手持這枚鷹雕,遇到任何拓跋羌部,都會被盛情款待。

“仆動身前,衛女郎特地送來一箱金,兩箱藥材。匈奴有意遣使的消息,亦是女郎從別部聽聞,傳回郡內。”

聽完虎伯的講述,想起今日的衛青蛾,對比昔日坐在地爐邊,言要招贅的少女,趙嘉不禁心生感慨。

時間最能改變人。

當時的阿姊不會料到,能夠走出今日之路。

自己也是一樣。

原本立誌發展畜牧業,做個農場主,是如何走到今天?

偶爾午夜夢回,他仍能看到匈奴圍攻畜場,鶴老率鄉人來援;半大的少年騎上戰馬,揮舞著兵器同敵人死戰。

大火燒灼空氣,濃煙滾滾,似張開的巨口,要吞噬一切。

年老的巫念誦更古老的祭詞,眾人立在火堆前,從黑夜守至天明,直至最後一縷青煙消散。

時代的殘酷,催生強悍的民族。

凶狠貪婪的敵人盤踞在側,漢家兒郎必須拿起武器,跨上戰馬,用生命捍衛國土,用敵人的血染紅刀鋒。

號角吹響,漢旗獵獵。

經曆過戰場上的血與火,哪怕身在長安,趙嘉仍時常記起邊郡的號角。號角聲中,是邊軍衝向敵人的怒吼。

漢宮宴上,耳邊是靡靡雅樂,他所想的卻是戰馬嘶鳴,刀劍交鋒,一片用血染紅的世界。

“郎君?”

虎伯的聲音將趙嘉從沉思中驚醒。

轉過頭,看到老仆擔憂的神情,趙嘉安慰地笑了笑。

“我無事。家中僮仆俱為平陽侯借出,讓眾人熟悉兩日,也好讓其歸還。”

“諾!”

車隊進到城南,停在趙嘉府前。

健仆和仆婦陸續躍下車欄,動作利落地解開繩子,將運來的箱籠搬入府內。

衛絹和一名婦人合力提起藤筐,回身時,見到耳尖微紅的公孫敖,不由得展顏輕笑,皓齒明眸,娟好靜秀。

少女的笑容映入眼底,公孫敖不隻耳朵紅,臉和脖子也紅得徹底,引來趙破奴一陣大笑。

見到這一幕,趙嘉也不免失笑。

《禮記》有載,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孟子他老人家也說過,人少則慕父母,知好-色則慕少艾。

公孫敖這樣的表現,方為少年心性。

回想與他同歲時的自己,趙嘉莫名覺得有點虧。或許該去找魏三公子秉燭長談,彌補一二?

虎伯一行安置妥當,見家中無需多少人手,留下十名健仆和仆婦,餘者盡往城郊,抓緊時間起地基造排屋,畜欄禽舍更要先一步建好。

虎伯和長伯查看過所有田畝,請示趙嘉,清除百畝穀苗,搶種一批牧草。

“地力薄弱,畝產委實有限,且天有少雨之相,秋後恐收不到一石。不如改種牧草。”

趙嘉沒有提出異議,長伯立刻帶人動手。

之前雇的傭耕沒有離開,跟著健仆一同勞作。盡管對鏟除穀苗大感可惜,但主人家吩咐,自己拿工錢出力,何必多嘴惹人厭惡。

傭耕此時的疑惑,很快將變為感歎。

如長伯所料,從五月到六月,再到七月,長安附近滴雨未落,穀子不知枯死多少。等到秋收時,收得的糧食不及往年三分之一。縱然朝廷免去一年糧賦,各家也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反觀趙嘉的農莊,因改種牧草,並在附近開鑿水渠,挖掘水井,保證灌溉所需,牛羊長得肥壯,雞鴨未有損失,閹割的小豚也開始長膘。

到農莊走過一圈,魏悅和李當戶迅速買下附近田畝,準備和趙嘉搭夥。曹時同樣心動,用在長安附近的良田,換下緊挨著農莊的數百畝中田。

消息瞞不住,不少城南貴人等著看笑話。劉徹聽人奏報,同樣心生好奇,特地詢問韓嫣。

曹時壓根不理城內流言,該怎麽做就怎麽做,心下打定主意,等他賺錢的時候,讓這些看笑話的後悔去吧!

現如今,趙嘉的農莊剛剛起步,效果尚未顯現。

虎伯等人忙碌時,雇來的傭耕都心懷疑慮,更不用說長安貴人。哪怕聽過趙嘉的名頭,也不會跟風仿效。倒是挖井抗旱被人學去,不到半月時間,貴人的田地附近,陸續有人開渠掘井,漸成一片忙碌景象。

虎伯一行抵達半月,邊郡終有飛騎抵京,帶來匈奴遣使的消息。

此前僅是草原上的傳言,邊郡大佬們隻在軍報中綴上幾句,並未正式寫成奏疏。這一次,匈奴正式遞送國書,來人已至漢邊,正等待進-入邊郡。

奏疏中詳述主使身份,使團規模,更寫出對方意圖。

“和親?”

放下奏疏,劉徹表情不善。

當他不知道草原正亂,還敢張虎皮扯大旗,準備占漢家便宜,簡直異想天開!

思及此,劉徹立即召丞相衛綰、大將軍竇嬰入宣室,君臣商議一番,又往長樂宮請安,征詢竇太後意見。其後連續三日朝會,群臣主議此事,趙嘉、魏悅、李當戶和曹時奉命入朝,位在兩千石官員之後。

匈奴使臣行在途中,尚不知草原情況早被漢室摸清,右賢王和右穀蠡王的打算根本不可能成功。

年輕的漢家天子正在長安蓄力,以“先帝絕和親”為基調,堅拒匈奴和親之策,並當著群臣的麵表示,如果匈奴膽敢以發兵威脅,那就調動大軍來一場,徹底滅掉對方的囂張氣焰!

想和親,做你的春秋大夢!

若是繼續囂張,就兩個字,揍你!再加一個字,揍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