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侯

204、第兩百零四章

第兩百零四章

建元三年, 四月

槐夏之期, 邊地氣候轉暖。

馬邑大戰餘波未盡, 邊民已恢複往日生活。

田間地頭常見扶著犁具、肩扛鋤頭的農人, 偶爾三兩聚在一起, 話中多議今歲天候。此前對匈奴取得一場大勝,期望天公同能做美,今歲能夠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廣闊的草場上, 散落大群牛羊。

半大的少年騎在馬背上,手中揮舞長鞭, 偶爾吹響木哨。坐騎周圍常會跟隨幾條大犬, 隨著尖銳的哨音奔跑吠叫, 驅趕走散的牛羊, 將畜群趕回圍欄。

偶爾有犬隻脫離隊伍, 找到趴在草叢裏的羊羔, 大聲發出訊號。少年們立刻下馬,長鞭纏在腰上,將瑟瑟發抖的羊羔抱進懷中。

軍臣單於敗退草原, 歸降胡人見證漢軍之威, 死心塌地給漢天子做腿部掛件。邊郡大佬們抓住機會, 再次聯合行動, 收回被攻下的要塞,將邊界線向北推進數裏。

新占下的草場,隻允許邊民和歸降胡部放牧, 餘者盡數被驅趕。甭管匈奴、羌、鮮卑、烏桓還是丁零,隻要附庸匈奴,頂著別部標簽,一概不許在漢邊出現。

和之前的規矩一樣,初次遇到,多是警告驅散。

膽敢不聽警告,試圖鑽空子,必然會麵對漢軍的刀箭。多數時候無需漢軍動手,歸降胡人會爭相表現,先一步持刀上馬,將過界的部落利落殺回去。

趙嘉和魏悅忙著招兵時,雲中郡和定襄郡連續數次向草原派出騎兵,並征召役夫,大規模修建要塞、烽燧台和駐兵點。

要塞進度稍慢,索性先建烽燧台和駐兵點。

為盡可能多的占據草場,有的駐兵點僅是個簡陋的草亭,周圍立起幾個帳篷,駐紮一什漢兵,卻能威懾超過數百人的胡部。

十名漢軍並排而立,弓箭張開,胡部就要乖乖北返,硬是不敢正麵衝鋒。哪怕憑借人數,能將駐兵點踏平也是一樣。

這樣的威懾力,除數年積累,更要仰賴馬邑大捷。

一戰死傷近十萬大軍,大單於和王庭四角險些翻船,徹底打破匈奴無敵神話。消息風傳草原,各部落不禁對漢軍產生畏懼,而且一日甚於一日。

歸根結底,匈奴的戰鬥力讓別部望塵莫及。

能將匈奴打得狼狽敗逃,跑回蘢城之後,連再次召集各部勇士,立即南下報仇的勇氣都沒有,足見漢軍強大到何等地步。

馬邑一戰,不隻提升漢軍士氣,更動搖匈奴在草原的威望。

表麵上,草原各部仍服從匈奴,不敢有半點異心。樓蘭等國遇匈奴來人,仍會老實送上糧食、牲畜和絹帛,恭敬一如既往,不見任何改變。

私下裏卻是截然不同。

陸續有別部派人往漢邊,同歸降的羌、鮮卑和烏桓各部接觸。漢商西行則會清楚發現,樓蘭等國守城的士兵和城內官吏,見到做漢人打扮的商隊,態度和之前截然不同,客氣何止十分。

草原素來以強者為尊。

換做以往,沒人敢對匈奴陽奉陰違。

現如今,漢朝處於上升期,匈奴大單於親自出征,沒能討到半點好處,差點連命都丟掉,孰強孰弱,跟著誰才能有好處,各部首領祭師皆有思量。

進入五月,集結雁門的邊軍陸續拔營,各自返還本郡。新營也完成招兵,準備啟程返回長安。

可惜的是,補充兵員十分順利,提拔令丞卻遇上難處。四營校尉商議之後,決定暫將此事擱置,待回到長安再議。

公孫賀動身之前透出消息,天子有意秋狩。

身為天子親兵,秋狩之時必當拱衛禦前。加之新兵需要操練磨合,武器鎧甲俱要重新配備,時間委實不夠用,必須盡速啟程。

為縮短時間,減少不必要的耗費,趙嘉再次扛起後勤工作。

鑒於之前經驗,他同曹時打過招呼,將彭修暫借過來。兩人分攤任務,各自帶領書佐文吏忙得腳不沾地,熬油費火。

連續數日,每天最多能睡兩個時辰。

等一切戰備妥當,大軍即將啟程,趙嘉和彭修四目相對,都掛著兩隻黑眼圈,哈欠連連。

太過於困倦,馬上坐不穩,兩人唯有改乘馬車。車門一關就呼呼大睡,對外界諸事一概不理。

出發前一日,衛青蛾又送來一批物資,其中有大量通過胡商搜集的種子。今天大軍拔營,衛青蛾未再來送,而是帶著衛夏衛秋巡視田地,注意力全放在夏種之上。

魏武和公孫敖吹響號角,四營將兵陸續上馬,打起漢旗,匯聚成黑色長龍,離開雁門郡,一路向長安疾馳而去。

趙嘉躺在車內,隨車廂晃動,睡得更沉。

途中歇息時,魏悅打開車門,試著將他喚醒。

趙嘉坐起來,眼睛始終半睜半閉,不時還要打個哈欠。迷迷糊糊中,差點把筷子杵到臉上。

“阿多。”

魏悅握住趙嘉的手腕,將他手中的筷子取下。自己坐到趙嘉身邊,撕開一塊蒸餅,遞到趙嘉嘴邊。

食物的香氣躥進鼻端,趙嘉本能張嘴,咀嚼,咽下。

一餐飯,兩人一個吃,一個喂,意外的“默契”。

飲下整碗熱湯,困意再次湧上,趙嘉很想躺倒繼續睡。

“阿多,先下車走一走。”

魏悅拉住趙嘉,硬是將他拽出馬車。

趙嘉不想動,魏三公子表示,他願意代勞,抱趙嘉下去。

“我自己走。”

知曉魏悅鐵了心,自己沒法繼續去會周公,趙嘉隻得改變主意,打起精神走下馬車,在臨時駐紮的營盤繞過兩圈,才被魏悅放行,重新回到馬車。

躺在車廂裏,趙嘉仰視車頂,突然失去睡意。

睡不著又不想起身,索性繼續躺著,回想衛青蛾提及的西行諸事。

樓蘭的位置很重要,恰好卡在連接漢朝和西域的關鍵點。繼續被匈奴掌控,對漢朝十分不利。這次回到長安,有機會覲見天子,該將事情提上一提。

是先禮後兵,還是先兵後禮;是令樓蘭附庸,還是直接納入版圖,有朝中大佬去製定戰略,自己提出建議即可,更多時間還是專於練兵。

趙嘉打了個哈欠,單手搭在額前,閉上雙眼。

還有嶺南。

兩漢時期,南方一直未得到有力開發,加上以粟為主食,極少有人會注意到,被視為蠻荒的地界,實際上土地肥沃,氣候適宜,極適合種植稻米。

現如今,當地不少百姓還采用刀耕火種,什麽曲轅犁,什麽牛耕,聽都沒聽說過。

這樣粗獷的耕種方式,注定收獲一般。偏偏當地得天獨厚,一年兩熟甚至三熟。稻米的口味如何暫且不論,吃飽肚子絕不成問題。

趙佗占據嶺南,能穩坐王位,一口氣活到百餘歲,除了地方偏僻,漢朝無法隨時調遣大軍,和當地的糧食產量也脫不開關係。

想起邊郡百姓辛苦一年,田中出產至多兩石,再想想南邊那些分明能夠高產,卻無法利用的土地,趙嘉騰地坐起身,繼西域商路之後,又開始思量南拓計劃。

思來想去,正要翻出簡牘刀筆,動作又突然停住。

計劃再好,時機不到也是白搭。

匈奴還沒徹底拿下,貿然南進,實在不是個好主意。

縱然能兩麵用兵,朝廷財政也是支撐,但對北方的士兵來說,南進最大的危險不是敵軍,而是迥異的氣候、有毒的動植物以及彌漫的瘴氣。

打仗勢必會出現死傷,開拓疆域無法不流血。

對敵作戰沒什麽可說,因不熟悉環境造成損失,在趙嘉看來實在太虧。

“需得慢慢來。”

趙嘉有許多想法,有的可以付諸實踐,有的隻能壓在心裏,非到時機,輕易不能對人提及。

大規模開發暫時不成,組織幾支商隊,往南探一探路應無問題。

因地理位置關係,長沙國同趙佗曾有交戰,對這位南越王最為熟悉。搜集情報,派遣商隊,通過長沙國最為便宜。

現任的長沙王是哪位?

趙嘉背靠車廂,單手撐著腦袋,回憶林苑演武時走過麵前的一眾老中青帥哥。實在想不出來,隻能另擇他法,決定問一問韓嫣,如今在位的長沙王是誰,同長安的關係如何。

建元三年,六月,趙嘉一行抵達長安。

獲悉親軍歸來,劉徹很是欣喜,本想親赴林苑,不巧遇上長沙王和中山王來朝,實在-分--身-乏術,隻能讓公孫賀代自己前往。除戰功應得的賞賜,額外賜給將兵數車絹帛銅錢,並賞下酒食,許營內暢飲三日。

“謝陛下!”

四營校尉接旨謝恩。

韓嫣另接旨意,隨公孫賀往未央宮覲見。曹時見到家中來人,本不想理睬,被韓嫣拉到一旁提點幾句,到底皺眉離營。

排定輪崗的軍伍,酒食盡數發到營內,酒香和炙肉的香氣迅速彌漫,氣氛瞬間升騰。

“酒好,可惜不夠烈。”飲下一盞酒,李當戶開口道。

趙嘉沒說話,吃下一塊炙肉,舉盞敬魏悅和李當戶。

魏悅轉過頭,看向神情放鬆,更帶有幾分愜意的趙嘉,嘴角微翹,修長的手指端起酒盞,燈光之下,眼角微染暈紅,莫名讓人移不開雙眼。

長安城內,韓嫣奉旨覲見,對劉徹講述馬邑一戰的經過。

知曉韓嫣留宿宮內,料定劉徹不會至-後-宮,陳嬌離開椒房殿,往長樂宮陪伴竇太後。

“將許良人一起叫來。”陳嬌站起身,長袖微微振動,帶起一陣香風,“整日悶在屋內未免無聊。樂人做新曲,讓她一起來聽聽。”

“敬諾。”

宮人退下,陳嬌邁步走出殿門。行到途中,果見許良人奉召前來。

比起剛進宮時,許良人的身形略顯得消瘦,不過氣色尚好,走到陳嬌近前,規矩行禮,眸光低垂,不敢同她對視。

“隨我去長樂宮。”陳嬌轉過身,示意許良人跟上,態度未見多熱絡,卻也沒有敵意。

“侍醫說過,整日動也不動,於你和胎兒皆無益。永巷不好走動,就來椒房殿。”說到這裏,陳嬌腳步頓住,側頭看向許良人,道,“你足夠聰慧,應能明白我的意思。”

“諾。”

許良人垂首應諾,跟在陳嬌身後,規行矩步,姿態愈發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