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逍遙傲世錄

第三卷洪荒破碎人族大興 五帝皆出得帝師名

帝嚳有一子,名堯,姓尹祁,號放勳。因封於唐,故稱“唐堯”。白衣也是奉了趙無涯的命令,將堯收為弟子。怎麽說紫衣已經得了一人皇弟子,這次自然得由她來收了。

帝嚳在位七十年,天下大治,人民安居樂業。帝嚳飛升火雲洞後,便將帝王之位傳給了堯的長兄摯繼承。本來依著紫衣的性格,應該直接就讓唐堯接任的,但白衣也是聽從了老師的安排,並未多說什麽,隻要順其自然就好。

果然放勳在十五歲時被封為唐侯,他在唐地與百姓同甘共苦,發展農業,妥善處理各類政務,把唐地治理得井井有條,不僅受到百姓的擁戴,而且得到不少部族首領的讚許。帝摯與唐堯相比,卻沒什麽突出的政績,各部族首領也就親放勳而疏遠帝摯。

帝摯九年,摯親率官員到唐將帝位禪讓於放勳,放勳即帝位,帝號堯,因初封於唐,即以唐為朝代號,這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朝代號,後人稱其為唐堯。

唐堯即位後,順應了人類文明的發展,為政勤慎儉樸,根據日月星辰運行等天象和自然物候來推定時日,測定了四季,又以月亮一周期為一月,太陽一周期為一年,一年定為三百六十 六天。這是有記載的我國最早的曆法,奠定了我國農曆的基礎。

堯當政後生活依然非常儉樸,住茅草屋,喝野菜湯,穿用葛藤織就的粗布衣。時刻注意傾聽百姓們的意見,在簡陋的宮門前設了 一張“欲諫之鼓”, 誰要是對他或國家提什麽意見或建議,隨時 可以擊打這麵鼓,堯聽到鼓聲,立刻接見,認真聽取來人的意見。為方便民眾找到朝廷,他還讓人在交通要道設立“誹謗之木”,即埋上一根木柱,木柱旁有人看守,民眾有意見,可以向看守人陳述,如來人願去朝廷,看守人會給予指引。由於能及時聽到民眾的意見,堯對百姓的疾苦就非常了解。

堯執政初期,還沒有基本的國家製度,國家隻是部落聯合體,非常鬆散,不利於國家的統一管理,所以在堯積累了一定的施政經驗後,開始建立國家政治製度,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按各種政務任命官員,在我國曆史上第一次建立較為係統的政治製度,為奴隸製國家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舜帝,姓姚,傳說目有雙瞳而取名“重華”,號有虞氏,故稱虞舜。孔宣與六耳也是得了趙無涯的消息,將虞舜收入門下,成為了他倆的入室弟子。

堯感覺自身功德已滿,為找到繼任的賢者,便把四方部落首領找來商量,要大家推薦。到會的一致推薦舜,說明舜至孝,對迫害他的父親、繼母仍孝順無二心,與鄰裏相處和睦。

堯便把自己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以考察舜的品行。然後堯又設置了許多的考驗,舜也逐一的通過了,堯便放心地把國君之位讓給了舜,沒有將帝位傳給兒子丹朱,成為曆代賢君之美談。

堯帝飛升火雲洞後,舜帝便接過了人族共主之位。舜帝也是一位勤勞、儉樸之人,他跟老百姓一樣勞動,受到大家的信任。舜帝還想把部落聯盟首領的位子讓給堯的兒子丹朱,不過大家都不讚成,舜帝才正式成為了人族的帝王。

《堯典》所記舜的主要事跡有:命後稷按時播植百穀;挖溝開渠以利灌溉;疏通河道,治理洪水;公布五刑,除去四凶族。舜知人善任選用能人,如舜任命了許多官職:命禹作司空,主平水土;命棄作後稷,主管農業;命契作司徒,主管五教;命皋陶管理五刑等等。

舜帝感覺自身功德圓滿,也很想找一個品德高尚、聰明仁愛的繼承人。這時,曾經向堯舉薦過舜的四方首領又來稟告,認為大禹乃德才兼備之人,可以作為他的繼任者。

舜想了想便問道:“莫非就是那個治水無功被我殺死的鯀的兒子嗎?”

“不錯”,一首領坦言道:“大王切不可根據父親來評價兒子,這個禹的確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果他能夠繼承大王的王位,對於人族將是一件好事情。”

舜帝笑了笑道:“也好,我懂得你的意思。倘若禹真是一位賢德之輩,這個帝王之位將會是他的。”

不久,舜不避前嫌,啟用禹子承父業去治理洪水,也想借此驗證一下四方首領的話,也好考驗考驗禹的品德。

禹,姒姓,名文命,夏後氏首領,也是黃帝的後代。

大禹由於其父親之事,深感舜的信任,力圖報答,因而治理洪水時不辭勞苦,兢克業業。他又招來了益和後稷一起,召集百姓前來協助。大禹經過長期實地考察,確認僅用父親堵決口的辦法根本不行,而必須以疏導為主。他就率領人民開山通澤,疏浚河道,不僅消除了洪災,大致確定了九州的區劃,更使各州恢複了生產,人民安居樂業。

大禹帶領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據標杆,逢山開山,遇窪築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禹為了治水,費盡腦筋,不怕勞苦,從來不敢休息。他與塗山氏之女女嬌新婚不久,就離開妻子,重又踏上治水的道路。後來,他路過家門口,聽到妻子生產,兒子呱呱墜地的聲音,都咬著牙沒有進家門。第三次經過的時候,他的兒子啟正抱在母親懷裏,他已經懂得叫爸爸,揮動小手,和禹打招呼,禹隻是向妻兒揮了揮手,表示自己看到他們了,還是沒有停下來。禹三過家門不入, 正是他勞心勞力治水的最好證明。

趙無涯見大禹治水甚是努力,為了方便他治水便也特意打造了一柄神兵,便是後世著名的如意金箍棒(定海神針)。他派了六耳給大禹送來,希望由此定海,免得海中之龍族來幹擾人族的事情。

大禹得知是聖父的弟子前來,也是急忙見禮。雙方客氣了一番後,六耳便將定海神針安置於東海之中,然後便返回牛首山了。他也是難得出來一趟,正好去看看黃衣師兄與青衣師姐。

大禹將水患處理好後,舜帝很高興,便效法堯帝,將帝位禪讓給了禹。禹推辭不肯繼任,於是舜就暫緩傳位,卻讓禹開始主掌百官,管理國事,雖無帝王之名而行帝王之實。

舜帝飛升後,大禹也就接過了人族共主的地位。

至此,人族三皇五帝中的最後三位帝王也都全都飛升到了三十三天外的火雲洞中。趙無涯、女媧、老子,紫衣,白衣,孔宣與六耳也都分得了各自的功德,至此人族的三皇五帝也是全都齊全了,人族代替妖、巫正式矗立於地仙界中,就算妖、巫想重新來過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況且就算他們想重新回來獨霸,也得問問那八位聖人答不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