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世家

第195 安排

第195 安排

在蘇門六學士中,李廌年紀最小,二十剛出頭,沒有經過科舉的磨練,起碼在這個時候,他並不適合當官,尤其是親民官。

詩言誌,歌詠言。

秦觀這個人,在蘇門六學士中,傳聞不少,名聲也僅次於蘇軾。可是,作為蘇東坡的弟子,一代豪放派詞人宗師,他的學生也就是秦觀本人卻是婉約派詞人的大家。

從秦觀的詞中,幾乎無處不是‘淮海秦郎天下士,一生懷抱百憂中’。蔡道覺得,這個人就適合和柳永一樣,奉旨填詞就行了,當然,比起品性來,秦觀還是比柳永略強一些,讓他當個國子監教授也挺不錯。

至不濟讓他當幾任知縣,唯獨就是不能讓他當更大官職的親民官。

山抹微雲,這首詞雖然比不上蘇軾那些極為出名的詞作,可是,比較那是一代詞宗。秦觀的這首《滿庭芳》相較於其他人的作品來說,實在是太出名了。

宋神宗又怎麽會不知道這‘山抹微雲’君呢?

對於蔡道剛才故意沒有提起的這剩下兩個人,此時的宋神宗和小趙傭在心中都還是認同的。所以,並沒有繼續在追問下去。

“陛下,您既然沒有其他什麽事情了,貧道這就告退了。”蔡道見眾人都不說話,便請示道。

這已經是第三次要離開,前兩次都被人攪了局,蔡道現在非常想要離開這座讓人壓抑的宮殿。

“嗯!你們都下去吧!”宋神宗揮揮手,有些疲憊地說了一聲,又低聲吩咐石得一,道:“去,查一查。”

“諾!”石得一聞言,唱了一個諾,就立即轉身匆匆離開了勤政殿。

查什麽,宋神宗雖然並沒有說得太明白,可石得一跟得時間久了,他自然明白官家的意思。

查,黃庭堅的官聲,

查,張耒,特別是這個張耒。

為什麽這麽一個勤勤懇懇、清廉自守的有才之士,卻一直隻能在縣尉和縣丞的位置上兜兜轉轉,始終都升不上去。這還是在宋神宗熙寧年內親取的進士。

如果真是這官做得差,還情有可原,就是罷官免職,別人也沒有什麽話可說。可是,這麽一個官員,如果真像蔡道所言的那樣,到目前為止居然連一任知縣都沒有能夠當上。

事實上,一個為官清廉的官員,他即便沒有什麽治政能力,他就是一個好官。這其中要是沒有黨爭的原因,說出來,恐怕當朝的執政們和吏部尚書自己都不會相信有這樣的事情。

晁補之,這可是他宋神宗親自看好的人,元豐二年的進士,三年過去了,現如今也的確是到了該給他升值的時候了。一個司戶參軍,官名雖長,權柄也不小。可這個官說穿了就是個輔官,做得好,沒有什麽功勞;做得不好,罪責就是他的。七品的官職不低了,卻還是比不上一任八九品的縣令。

還有就是這個陳師道。

曾鞏那是什麽人,宋神宗能把編纂國史的這個重任交給他,可見官家是多麽的器重。能夠同時得到兩位大學者的青睞,足可見他本人的絕對是學識卓著。而且,他還是官宦之後,即便家道中落,也應該給他一個蔭補的機會。就在去年,怎麽就連一個小小的編纂國史的屬員,都沒有給他呢?

蔡道說得情況並不難查。

石得一很快就從吏部和皇城司的存檔那裏獲取了有關於這幾個人的一些情況。

從黃庭堅這裏,開始的時候,就出了岔子。

從吏部存檔中可知,黃庭堅在太和縣的官聲並沒有蔡道說得那麽好。上級給他的考評一直都很一般。

不過,皇城司的存檔裏卻記載了不少有關於這個黃庭堅不同尋常的情報。

其中有一條信息,十分有意思,這引起了石得一的主意。也正是這條信息讓這位大太監心中對於這個黃庭堅有了很大的改觀。

近幾年,在王安石兩次罷相之後,宋神宗又重新重用變法派官員,呂惠卿、蔡確和章敦等官員先後頒布了不少新法,在執行征收鹽稅的政策過程中,潁州所屬其他各縣都爭著占多數,而唯獨黃庭堅所執掌的太和縣並沒有這樣做。

既然沒有了豐厚的鹽利,上交的賦稅也自然會減少。他的上司,他的同僚能給黃庭堅什麽考評?如果這考評能好了,那才是真見鬼了。

這樣一個官員,頂住了執政的壓力,能夠平易治縣。在如今的大環境下,就是頂風作案,消極應對變法,的確是很難升官的。

看到這條信息,石得一就動了一點小心思。

既然官方都給了差評,而蔡道又首先舉薦的是他,那麽不如就把他調到開封府,擔任雍丘縣的知縣,近距離觀察一段時間。

什麽是一個好的地方官,不同的皇帝和宰相都有不同的理解。

石得一,自然是一個窮苦人家出身的孩子,他也有自己不同的理解。變法固然不錯,但如果官員沒有能力認真執行的話,那還不如一動不如一靜呢?

並且,石得一,他本人就是開封雍丘人,這也算是為鄉裏鄉親的謀一些福利罷了。何況,黃庭堅是江南西路洪州人,基於大宋朝官員的回避製原則,他並不能到江南西路任何州縣當官,就更別說金溪縣的知縣了。

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石得一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他罕見的在每個人的抄錄的資料最後,又讓人客觀的寫下了評語,以及建議。

這麽做得話,既能隱藏自己的小心思,即便宋神宗發現了他這點小心思,也能免去宋神宗的猜忌。

張耒,這個人的確如同蔡道說得那樣,真得混得很慘。時間說得並不準確,他在縣尉和縣丞的位置上兜兜轉轉了整整九年的時間。

整整熬了九年的時間啊!

一個有才華的人,寒窗苦讀十年,二十多歲中進士,虛度了九年的光陰,就在各地各種小官職中轉悠。

在這個位置的官員,從來就不會有人關心他們做得好壞與否。不過,為人清廉倒的確是真的,過往那些上司和同僚們也沒有一個敢站出來說這個人不清廉。

這種事,都不用出汴梁城,隻要隨便派個人到下去一查便知。

他當了這麽多年的副手,汴梁城裏,在職的官員中有不少是他曾經的上司或者同僚,如今都已經官升數級了。可還是有不少人敢於說真話。

他們對於張耒這個人的品性都是讚不絕口。

張耒,無疑就是金溪縣知縣最適合的人選。

至於晁補之和陳師道,他們二人都是資曆太淺,可以暫時調入京師,安排一些差事先幹著。等三年之後的科舉之後,再給個官職,試一試他們的能力。

這就是石得一對於這六個人,給出的不同意見。

宋神宗看到資料和評論後,的確是有些詫異,但是,宋神宗經過仔細的閱讀之後,也基本認可了麵前這些資料上的判斷。

前麵四個才子,也許文學上的成就很大,但是,從他們過往的執政經過來看,的確是比不上那個宗澤和張叔夜。

其實,如果不是西夏經常犯邊,如果不是二人資曆太淺,如今還沒有中進士,如果不是關中地區的屯田工作實在是太過於重要了,宋神宗此時此刻就恨不能把他們二人調入京師,供自己任用。

為什麽要說基本呢?

因為在金溪縣知縣的人選上,有了變化。

宋神宗畢竟是皇帝,他有自己對這些人的判斷,也有自己的考慮。

張耒的確是金溪縣最合適的人選,可是,宋神宗還是覺得太過於虧欠這清廉自守的好官了。他準備先把張耒急召入京,再和他深談一次,看一看他的執政理念。

作為蘇軾的弟子,想來他也是同樣不會讚成自己的全麵變法。如果和孫覺、蘇軾持持同樣的政治主張,能夠接受小蔡道的建議,在關中地區實施屯田計劃,那麽,宋神宗準備直接任命張耒為鳳翔府的知府。也算是補償這位清官這麽些年來的堅持。

至於,金溪縣知縣的人選,宋神宗決定就選陳師道。就像蔡道說得那樣,既然能夠同時得到蘇軾和曾鞏二人的賞識,又是曾鞏的弟子,他無論如何也要給這位親信大臣一個薄麵。富弼當初在二十六歲的時候,就是通過製科,舉茂才異等,才步入仕途的。

想到這裏,宋神宗決定立刻重開製科,讓那些飽學之士都推薦自己的弟子參與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