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世家

第203 三年1

第203 三年1

曹虎在這裏呆的這麽有趣,根本就不想回家。就是知道了這次的行動,也根本不會參與其中的。

對於這次的行動,蔡道早有耳聞,可他應對的方法非常簡單粗暴。凡是參與鬧事的孩子,全都攆出了保育院,即便沒有趙泌在這裏,他也會將參與暴動的孩子全都趕出去。

這一次,凡是被趕出去的孩子,誰來求情也不管用,而且,蔡道這次的處理結果也極為公正,他連自己的堂弟蔡翛趕出去了,其他人又能如何。

蔡道對聽聞消息之後探訪他的曹國舅和趙宗正明言,人可以繼續往這裏送,他是來著不拒,可是,凡是從這裏被趕出去的孩子,保育院一概不再予以接收。

有人就是不信邪,將孩子改變了裝束,想要蒙混過關。可惜,他連大門口的進不去,就被蔡道手下那個對人麵孔過目不忘的孩子認了出來。最後,這大人被一群侍衛亂棍打了出去。

試驗田的工作非常緊急,因為蔡道此次回來的時候有些晚了,幾乎耽誤了種植冬小麥的時間,所以,他這次才會趕得這麽緊。

不過,在經過一段磨合和熟練之後,大家夥幹活的時候,動作越來越純熟,分工協作的能力也是越來越強。

終於趕在冬耕期結束之前,蔡道帶領著一幫孩子和小太監完成了這項艱巨而意義重大的任務。

……

冬去春來,夏末秋盡。

時間來到宋神宗元豐八年,這一年也是宋神宗,這位改革意誌並不堅定皇帝史實中生命中的最後一個年頭。

幾乎是這段曆史文盲的蔡道並不知道這一點,不過,宋神宗原本還算健康的身體漸漸不支,宮內外甚至有傳言,官家眼看著就要命不久矣了。

這是一個大家都知道的不是秘密的秘密。

當然,這個傳言在第一時間就被開封府衙役、禁軍和皇城司三方麵壓製了下來。

這三年之中,無論是朝堂內外,遠在八閩大地的家鄉,還是倭國九州島的那三個小國的土地上,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整個大宋國,發生了三件大事。

第一、元豐六年,司馬光修完了《資治通鑒》,上呈給朝廷。

第二、還是元豐六年,本來因為元豐五年的大勝,宋神宗重新生出了在自己的任內覆滅西夏的想法,因為一個書生誤國,導致戰事大敗。這也是宋神宗病情加重的根本原因。

第三、就是蔡道的冬小麥種植法在整個中原取得了重大的成功。

經過事實的證明,在充足的肥料和水分的支持下,那些凡是密植冬小麥的土地,都獲得了超乎想像的豐收,最高一畝地居然收獲了近五石糧食。

這和蔡道種植水稻的時候,當然沒有辦法相比較。可是,這次的試驗對於整個北方的農業發展意義非常大。如果北方的農民都嚴格按照蔡道的方法種植冬小麥的話,肯定會大大地解決一直都困擾著大宋朝的一個難題——北方糧食供應不足。

整整三年的時間,中原雖然偶有旱澇災害,卻無法抹殺這種種植方法帶來的巨大收益。而與此同時,蔡道的‘藏富於民’計劃也得以順利的實施,來自大遼國的耕牛如今已經幾乎充斥了整個中原。

相反,如今的國庫之中並沒有留下多少糧食。多出來的糧食都被蔡道收購下來,釀酒換了遼國的特產了。

而有關蔡道也發生了三件事情。

首先,在蔡道的慫恿之下,保育院最終在第二年秋收之後就搬出了內城。

艮嶽這塊‘大肥肉’終於還是被建成了皇家園林。這也是蔡道‘藏富於民’計劃中的另外一條計策。

經過變法派的努力,宋神宗自登基之後,從國庫和內庫的空空如野,如今那些空著的倉庫早已經被填滿了。

可是,蔡道還是知道之後的事態具體的發展。為了在宋神宗過世之後,不給保守派留下太多的積蓄,讓他們一直罵著變法派的人,卻用著變法派積攢下來的東西,勉強維持大宋國。

這個‘藏富於民’計劃,就是勢在必行。

一方麵,蔡道在明麵上進諫宋神宗,用國庫中多餘的物資和遼國交易,隻交易一種貨物——耕牛。接下來,由蔡道派人借用他的名義,出麵將所有的耕牛全都買下來,再以較低的價格賣或者租給中原那些願意相信他這個‘運財童子’的老百姓。

另外一方麵,蔡道在暗中慫恿宋神宗,讓他把內庫中的錢財也都花出去,作為一個在文治和武功上都有建樹的皇帝,沒有一個遊玩的皇家園林,實在是不合時宜。

於是,蔡道才會把艮嶽和保育院那塊地都讓給了宋神宗。由皇家的內庫自己出錢,蔡道在汴梁城的外城東北角,圈占了一大片的土地。在第二年秋收之前,早就破土動工。

最終留在保育院的世家子和宗室子總共也沒有超過五十人,這其中就包括曹虎、蔡攸,狄明和狄亮,這四個孩子經過近一年的磨練,身體變得更加壯實了。

其餘並沒有出現什麽驚才豔豔的孩子,不過,能夠堅持下來的多是一些性格堅韌之人

而蔡攸更是做出一個驚人的決定,他沒進過蔡京的允許,在曹國舅的主持下,和趙泌一起出家入道,成為了蔡道的師弟。

第二年,秋收的時候,試驗田取得了空前巨大的成功。這也引起了很多有誌之士和那些注重家族利益的世家的極大的關注。

首批被吸引來或者說是被強迫來學習經驗的人,就是蔡道向宋神宗舉薦的蘇大胡子的弟子——蘇門六學士。

蘇門六學士,其中有三個是進士出身,且官職在身,陡然俱被招入京師。

這件事本身在朝野之中就掀起了巨大的轟動。隻要是在文壇混得不錯的,就沒有不知道這六個俊彥都和蘇軾有關聯,其中五個人都是蘇軾的弟子。

可是,讓人猜疑不定的是,自從他們入京之後,宋神宗卻一直沒有給他們立刻的官職,他隻是跟每個人都深談了一次,便把人扔進了保育院之中。

對於這幾個俊彥的感官,宋神宗覺得這六個人的文學才能的確是很強。特別是黃庭堅,這個人雖說是蘇軾的弟子,可他的字、他的詩詞、他的文章一點都不比蘇大胡子遜色,唯一欠缺的就是他的詞作之中並沒有多少十分出彩的作品。當然,這是相較於蘇軾和秦觀的作品而言的。

而談論到做官的本事和見解,張耒無疑是其中的翹楚。即便他如今的官職還是比不上黃庭堅和晁補之的大,可要論起執政的經驗,他們兩個人是拍馬也趕不上張耒的。

而且,經過石得一手下的皇城司的一番查探。

蔡道對他的評價完全屬實,甚至是略有不足。

張耒的確是受到了當朝執政們的打壓,這才一直在縣尉和縣丞的位置上兜兜轉轉呆了整整九年的時間。並且,他也的的確確是一個非常清廉的官員。當官九年,卻仍然一貧如洗,卻又甘之如飴。當時,張耒進京覲見皇帝的時候,身上穿得是家裏那件‘最新’的官服,也是補丁摞著補丁。

同樣是為趙家打工,宋神宗看到這樣的官員,對於他的遭遇,如何能夠釋懷呢?

看看滿朝吃的腦滿腸肥的宰輔們,再看看又黑又瘦的張耒,宋神宗第一次有了心痛的感覺。

其他三個人相較於黃庭堅和張耒來說,實在還是稚嫩了一些。

所以,宋神宗並沒有急於授予他們官職,在休息了幾天之後,反而把他們先後都派到了保育院。

就是想讓他們幾個先和蔡道接觸一下,觀察一下這五個人的執政理念。

如果他們幾個能夠和孫覺一樣,接受蔡道那一套種田的理論,並且準備在自己任職的地方加以實踐的話,宋神宗並不會吝惜官職,甚至還會給予他們更大的擔子。

可是,他們幾個如果也和保守派一樣,對於一切和變法的事物都持反對的意見,更加不會接受蔡道這個小孩子的意見的話。

宋神宗頂多也就是給黃庭堅和張耒略微提升一下官職,晁補之調回京畿附近的屬縣在感觸啊一番。

而那兩位沒有進士出身的——陳師道和秦觀。就得等到明年了,製科開始的時候,這二人必須拿出自己的真才實學,去和天下的才子們爭取這次蔡道替所有人爭取來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