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世家

第359 下了七個月的連綿大雪4

第359 下了七個月的連綿大雪4

臉麵,相比於司馬光,這二位人老成精的宰輔對於這樣東西看得並不是太重,可是,接下來,他們就得肉痛了。

得到鄭俠的奏報之後,他們兩個想到的更多,如今可是秋收時節,河東路下起了如此大的雪,即便河東路的百姓們拚著命把地裏麵的糧食收割上來一部分,那也是杯水車薪。大麵積的糧食絕收已經成為了定居,而河東路的大雪多多少少會蔓延到周邊的地區。

西北諸路,在孫覺那個老東西的治理之下,即便今年遭遇同樣的大雪,百姓們忍忍還是能忍過去的。不過,這個時候孫覺已經辭官歸鄉去了,他們原本是想把孫覺部下那幾個得力的手下,全都調離關中地區,如今看來卻是暫時不能動他們幾個了。

而更為可慮的卻是河北諸路,那裏在全國一片向好的時候,連年遭遇遼國蔓延過來的蝗災,百姓已經死了不少了。其實,他們兩個心裏麵也清楚,保甲叛亂說起來既不是狄諮等那些勾當保甲們的錯,也不是鄭俠的錯,實際上就是河北這些世家大族和當地官員互相勾結,私吞了常平倉和鄭俠帶去的救災糧而引發的。

這裏麵,相州韓家做得尤為過份。

如果,這一次的大雪災要是蔓延到了河北的話,緊鄰遼國幽州的河北肯定會陷入大亂之中。而且,河東路緊挨著的就是汴梁城,這裏可是大宋國的都城啊!

這裏那就更需要糧食了,相比於河東路,汴梁城肯定是首先要保障目標,其次是河北,那裏已經元氣大傷了,自然需要糧食穩定局勢和元氣,而且南方來的糧食也易於運輸到河北。

相反,河東路如今雪下得那麽大,即便汴梁城有充足的糧食,但是想要把這麽多的糧食運進去,也是一件讓人非常頭疼的問題。

困難始終都在那裏,不會以任何人的意誌為轉移。

文彥博和呂公著一直都知道這一點,他們便召集自己的手下一起商議,首先就是要摸清楚這些地方的糧食儲備問題,而且,這個鍋如今卻已經無法甩到蔡確和章敦的身上,原因也很簡單,李憲和原先那個太原府知府正是他們兩個為了迎合太皇太後高滔滔的意願這才上奏把他們兩個拿下的。

如今,出了事,自然不能是太皇太後的錯,更何況,這個鄭俠也是他們自己舉薦的人。

所以,保證河東路、河北諸路,以及京畿地區的穩定,他們不得不立刻派出自己的心腹到這三處地方嚴格盤查當地官府、以及常平倉裏的糧食的實際數字,並且,在第一時間之內,派當地的軍隊將這些倉庫封閉起來。嚴防有人趁機倒賣其中的糧食,發這次大雪災的國難財。

文彥博和呂公著當政那麽多年,手底下的人也算是精幹,沒用十天的功夫就盤查完了這三處地方的糧食儲備情況。

總體來說,情況尚好。

其實,也是蔡道十分了解河北諸路和河東路的情況,知道那裏的情況非常的不好,這才沒有對這兩處地方的糧食儲備動手而已。

藏富於民計劃,在元豐六年中原大熟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實施了。有關於這一點,宋神宗自己都是心知肚明,也是大力支持的。畢竟,付出也隻是豐收的糧食造出來的烈酒而已,而得到的卻是從遼國換來的大批牛羊,這些牲畜也在第一時間被低價賣給了百姓。

當然,這個所謂的低價也不是尋常百姓就能夠買的起。用蔡道貢獻的秘方釀出來的烈酒,從大遼國換來的牛羊,其中百分之八十的數量還是落到了北方那些世家大族、地方豪紳的手中。而落在底層百姓手中的耕牛,基本上也就是十分之一左右。剩下的一成,自然被那些好吃的世家大族子弟祭了自己的五髒廟了。

而蔡道的那個碩鼠計劃,是自己宋神宗駕崩之後,才開始正式實施的。隻不過,在蔡道發布執行這一計劃的同時,又下達了一個禁令——元豐八年這一年,任何人都暫時不得觸碰京畿地區的糧食儲備。

原因有三點:

一是為了保住宋神宗這位先皇的顏麵,

二是為了麻痹保守派大臣,同時,蔡京那個時候還是開封府尹,如果京畿地區的糧食儲備真得出了問題,他也是難辭其咎的。

三是,因為宋神宗駕崩,要嚴防遼國和西夏國趁機進攻邊境。為了保證大宋朝的穩定,糧食自然是重中之重,內部穩定尤為重要。

不過,對於蔡京的擔心,以及對於最後一點的憂慮,蔡道顯然有些想多了。

蔡道也沒有想到,蔡京居然沒有投入以司馬光為首保守派的懷抱。

同時,遼國這個時候,是著名的昏君遼道宗耶律洪基當政,這位比宋仁宗當政的時間更長,內部也就更混亂,整日裏隻顧著遊獵的他,又怎麽可能顧得上其他呢?

而西夏國因為司馬光的原因,暫時也會偃旗息鼓。到了年末,兄妹兩個戰爭狂人相繼死去,這也就給了宋夏雙方停戰的理由和機遇。

因此,京畿地區的府庫還是比較充足的,當然,如果和曆史上沒有蔡道這個穿越者的同期相比較的話,京畿地區府庫中的糧食至少少了接近三成,而內庫同樣是如此。

太皇太後高滔滔雖然非常信任這兩位重臣,可她還是把內庫交給了自己親信的太監監管,並沒有交給保守派的大臣。

河北諸路的府庫還是向以往那樣的空虛,可曆經數年的蝗災之後,人少了,需要補充的糧食自然也就少了。還有好消息,就是河北諸路,除了靠近太行山周邊五裏範圍之內,其他地方目前為止並未下雪。

不過,那裏也不是沒有任何的隱患,狄詠這個草包到現在都沒有徹底清剿完參與叛亂的保甲。所以,文彥博和呂公著接連發下命令,嚴厲指責狄詠無能的行為,並且,下達了期限,讓狄詠在限期內徹底剿滅那些散兵遊勇,盡快率領出征的禁軍還朝。

從元豐八年年初,這些大軍就滯留在河北諸路,而且,一直被狄詠所把控。雖然他們兩個也不曾懷疑狄詠的忠心,可是,大宋朝文官們的尿性,一直保持猜忌武將那是司空見慣的。

如今,軍隊還一直留在狄詠的手裏,始終是個隱患,為了防患於未然。他們還奏請了高滔滔,向狄詠的部隊裏又派出了監軍,督促狄詠盡快完成任務。

張商英看到自己所上的奏折最終成真了,便立即上書皇上,彈劾文彥博和呂公著。可是,他如今是個白身,而蔡確和章敦被貶的事情已經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他們如今已經自身難保了,有怎麽會在意這小攪屎棍的意見呢。

張商英辭官之後,之所以一直賴在汴梁城外不走,並不是因為他是個無賴,而是因為他受了蘇轍的囑。他本是蜀人,和蘇軾兄弟倆關係不是太近,可同鄉的身份放在那裏,自然是比一般人要近一些。

蘇軾就任杭州,而蘇轍因為生病,暫時被免了官職,所以,蘇轍隻能拜托張商英先暫時留在汴梁城外,將蔡道買下的那處莊園照管起來。

一等到病愈之後,蘇轍再進京,按照蔡道之前的請求和曾鞏的囑托,主持開辦一座新的書院。

這座新書院的名字,蔡道也已經想好了,就叫‘無類書院’。

有教無類,對於這個名字,曾鞏、蘇軾和蘇轍都非常讚同。

光從書院的名字,就明白這間書院將會向蔡道之前開辦的那個蔡氏學堂一樣,本著有教無類的宗旨,將會大量招收窮人家的孩子。其中,大多數的孩子也隻是學一些養家糊口的技能。人數多了,蘇轍肯定能夠在其中找到那些未經雕琢的

璞玉的。

文彥博和呂公著草擬的文書中,對於狄詠的行為切責甚厲,幾乎是指著他的鼻子再說,狄詠這麽長時間還不不搬兵還朝,根本就是在養寇自重。

之前,張龍在河北諸路聯絡剩餘還未被剿滅的保甲一事,進展的並不是太順利,他人雖然到了河北,卻找不到一個能夠主事的人,那些有名有姓叛亂的保甲都已經被狄詠給殺了。況且,剩下的那些散兵遊勇們也都進入不了太行山。

這是因為,狄詠在剿滅大股叛亂的保甲之後,就一直派手下的禁軍嚴密封鎖了河北諸路通往太行山各個道路,他就是怕這些散兵遊勇逃進太行山,和山中的山賊合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