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世家

第365 抉擇

第365 抉擇

可是宜陽縣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相對於風陵渡,這裏隔著新安縣,所以,他們被擊潰的消息傳遞的應該並不快,他們這個時候去的話,完全就可以趕在壞消息傳進縣城之前就騙開城門。

其他人猶豫再三,最後還是打成了一致意見,全都讚成了那個小校的建議。如今,洛陽府內全部廂軍都已經出了城,還不是被對方陡然出現的騎兵嚇得不戰自潰。

這些軍官對於形勢自然非常清楚。如今,即便他們努力收攏剩餘的廂軍,最終得到的人數也隻有不到四千人。人數更少了,對方卻還是那些騎兵,根本就沒有戰勝這些未知敵人的可能。

為今之計,這些軍官和剩餘的廂軍隻能全盤采取那個小校的建議,至於接下來遭劫的宜陽縣,這個鍋完全可以扔到那些饑民的身上。

到那個時候,那位宜陽縣的知縣不出麵尚好,一旦他親自出麵,這些軍官一點也不會介意就此殺掉那個縣令。

這些原本洛陽城裏的敗軍之將這一次做事倒是雷厲風行,他們商議之後,便理解收攏好已經跑散了的隊伍,迅速整隊向宜陽縣進發。

可惜的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快。

等到他們趕到宜陽縣縣城之外的時候,時值正午,可是任憑他們喊破了喉嚨,別說給他們開城門了,城投之上連個鬼影子都看不到。

有個弟兄藝高人膽大,想要用撓勾勾住城牆爬上去,可是,他剛想要走近城牆邊,城頭之上就飛下來一隻羽箭,把這個名兄弟射了個對穿,直接從哽嗓咽喉處紮了進去,連聲慘叫都沒有能夠及時喊出聲,便死在了眾人的麵前。可這些人居然連都沒有看清楚,這支羽箭到底是從哪裏射出來的。

見此情景,剩下的那些將領們一個個都傻了眼,不是說宜陽縣不知道情況嗎?怎麽現在連問都不問一句,直接就開打了呢?

原來,這件事還是他們自己的人走漏了消息。

這些廂軍潰散之後,有不少人不敢回洛陽城,又覺得新安縣離著風陵渡太近,所以,不少人直接越過了新安縣,直奔宜陽縣而來。

最近,那些河東路過了黃河的饑民們雖然都是直奔汴梁城,可洛陽城附近的屬縣大小官員又都不是傻子,他們或多說少都知道一些消息,自然的就會吩咐手下的人嚴把城門,堅決不能讓一個饑民進入自己的縣城。

宜陽縣的縣令做得更是徹底,一方麵他命令縣尉親自帶領宜陽縣的廂軍把守北門,另外一方麵,他向縣下的各鄉鎮發了告示,招募獵人和射手進縣城。

這位縣令也是個有識之士,他已經從當朝的這些執政們一貫的作風看出,未來事態的發展。他已經預料到,那些當場的宰輔們不管出於什麽樣的原因,肯定不會像王安石那樣傻乎乎的看著饑民們相伴進入汴梁城就食,所以,一定會派出禁軍攔阻他們。

那些一路從河東路逃難而來的饑民們一旦被禁軍攔阻住去路,當這些人前進無路、覺得生存都沒有辦法保障的時候,而朝廷派來的人處置不當的話,比如那個鄭俠當初到河北處置蝗災時的所作所為,這一次很有可能會爆發出比河北更大規模的騷亂,甚至是叛亂。

要知道,禁軍們這一次所麵對的百姓可不是以往那些被他們隨意驅趕的綿羊,而是一個個憤怒的火yao桶,王安石的保甲法執行的效果非常差,卻讓這些窮途末路上的百姓們都有了一定的自保能力。

保甲法推行的地方,可不光是河北諸路,西北諸路,以及河東路更是保甲法實施時的重中之重。

保甲,即為鄉兵是也。

由於王安石在推行保甲法的時候,過於操切且又固執己見。所以,在實施的過程中,‘徒足以困百姓,而實無益於軍實’,這是那個時代有識之士對於保甲法最實事求是的評價。

可是,有一點,實施新法的人和反對新法的人其實都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實。西北、河東和河北這三個地區的保甲,雖然殘害了無數的百姓,卻也讓這幾個地區的老百姓掌握了一定自保的能力。特別是河北滄州等地區,明朝的時候,這裏便是著名的武術之鄉,究其原因,這裏麵也有王安石保甲法的一些功勞。

所以,一旦這些饑民們為了求得自己生存的機會,肯定會奮起反擊的,那麽,發生叛亂就成了他們最終也是必然的選擇。而洛陽府周邊這些屬縣以及汴梁西部的京畿屬縣,也就會成為這些將要叛亂饑民們的首選目標了。

可是,這位縣令深知,這話說出去,誰又會信他們這個芝麻綠豆大小官的危言聳聽呢?如果,他把自己的這些猜測上奏個朝廷的話,在事情真得如他預測的那樣爆發了大規模的叛亂之前,當朝的執政們肯定不會重視自己的奏報,而叛亂一旦發生了,那麽,自己的奏報非但得不到任何的獎勵,反而會成為他的罪證。

田豐是怎麽死得,凡是讀過三國誌的人都清楚。

外寬內忌這個缺點,可不是隻有袁紹一個人有,真正能聽取下屬意見、或者在事後真心承認自己錯誤的君主或者官員,其實是少之又少。

忠言一向逆耳,良藥也一向都是苦口的。

這個時候,這位知縣能做的,也是他必須做得,就是完成好自己宜陽縣知縣的職責,能在這場浩劫之中,保護好一縣的百姓,就已經非常難能可貴了。

於是,那些三三兩兩、倉惶逃到宜陽縣的敗軍剛一進入宜陽縣,就被一直守在宜陽縣城門內,親自帥廂軍壓陣的縣尉給逮了起來。

那個時候,除了汴梁城裏的禁軍之外,其他的軍隊根本就沒有統一的服裝,何況,這些廂軍混得連奴仆都不如,可是,這位縣尉還是從他們的言行舉止看出了他們的身份。更何況,這些人雖然是來投奔親戚的,畢竟是異鄉人,那些把守城門的老油子,別的本事不強,可讓他們分辨這些人是不是那些周邊經常來縣城來販賣東西的農民,那還是一逮一個準的。

在得到洛陽城廂軍潰敗的消息之後,這位縣令立刻就在全縣的範圍內發布了戒嚴令,所以,這些想要過來騙開城門的廂軍才會遭遇到他們麵前的這副場景。

宜陽縣的知縣已經下了死命令,這個時候,誰來也不能給他們開城門的。有人膽敢靠近城牆,隻要有爬上城牆的企圖或者工具的話,一律格殺勿論。

這些廂軍在叫門的時候,縣尉便壓著被抓捕起來的廂軍隱蔽在城頭指認城門前的人,這當然是一認一個準了。一聽說城下的這些人是洛陽城裏那些被饑民們嚇得潰散的廂軍,撇開縣尉和知縣不談,就是他們手下守城的這些招募來的弓手和獵人都知道,這些人比那些饑民更可怕。

一旦讓他們進城,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這些人連招呼都不打,一箭就射死了那個手拿撓勾的廂軍。

就在這些廂軍將領們束手無策的時候,之前獻計的那個小校又一次站了出來,他說道:“諸位,眼見得宜陽縣如此作態,他們肯定是有了防備,據我猜想,這是之前的逃兵把咱們的身份暴露了。如此看來,想要拿下宜陽縣,無異於癡人說夢了。”

“那我們該怎麽辦?”

“是呀,沒武器、沒糧食,在這麽下去的話,咱們這些人連手下的兄弟們都要留不住了。”

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他們好不容易聚集起來的廂軍,一旦看到他們無計可施,過了今天,僅存的幹糧就會吃完,一旦到了明日,人心也就散了。

人心散了,隊伍也就不好帶了。這些人肯定會再次逃散,真到了那個時候,他們這些中低級的將領也就成了光杆司令了。

“騙不成的話,咱們隻有來硬的了!”那個小校陰沉沉地說道。

“你這話是什麽意思?”有個別比較天真的武官問道。

“哼!什麽意思,你還不明白嗎?他就說咱們這些人如今隻剩下攻城一條路了。”

“什麽,先不說這麽做根本就等於是造反,如今,宜陽縣城都已經有了防備,咱們這些人手中又沒有武器,就這麽攻城根本就是去送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