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世家

第427 皇朝更迭的原因

第427 皇朝更迭的原因

蔡道接著說道:“陛下,當時的情況,全天下的富豪都是爭相隱匿自己家的財產,寧願自家的糧食爛在倉庫裏,卻也不願意幫助朝廷共度難關。這和當今天下的形勢何其的相似啊!”

“陛下,這還不僅僅是地方上的富商和豪紳,還有,您那些股肱大臣們。文彥博,就是一個非常顯著的例子,仁宗皇帝半夜餓了,想吃點東西,都怕浪費而作罷。可這位丞相,一直告誡宋仁宗要例行節約,可他自己在家中食梁肉,納美妾,觀歌舞。

還有,範仲淹清廉了大半生,可他在臨終前的幾年之內,卻在家鄉置辦了數千畝的土地,美其名曰範氏義莊。先不問這位清廉自守的範大人從那裏弄來的購買這數千畝土地銀錢,陛下,貧道隻問您一句話,這個範氏義莊,自它建立之後,向大宋朝廷繳納過一文錢或者一粒糧食嗎?

這位範大人原來就是這麽的高風亮節啊!他就是這麽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啊!陛下,如果您的大臣個個都跟他一樣,致仕的時候都置辦了上千畝土地。陛下,恐怕用不了多少年,這趙宋的天下能夠用來收取賦稅的田地還能給您和您的子孫剩下多少呢?”

“諸葛亮臨終前,也隻是給家中留下了數百畝橘園,那都是山林之地,並不占據耕地。可範仲淹卻公然為其整個家族牟取福利,逃避賦稅。這牽扯的不是範公的幾個兒子,而是整個範氏家族。所以說,負天下之譽,可他也不過是個凡夫俗子罷了。我大宋文官之中真正的典範是包拯,而不是這位範公。即便做不到清廉自守,隻要向寇準和呂夷簡那樣也行,可文彥博、範仲淹、富弼和呂公著之流與這兩位相公可是差之千裏啊!”

聽了這麽多,範仲淹這個官中的典範已經在趙煦的心中崩坍了,不過,那些人除了文彥博以外都已經是死人了,所以,趙煦不想再多說他們,便問道:“好了,不說他們了。你說說你的第一個方法吧!蔡道,朕的疆域裏有卜式這樣的人嗎?”

“陛下,您且放心,這樣的人自然是有的。您要是有這個膽魄的話,不妨發明詔,也就是求取卜式這樣的賢才。貧道相信,不出三日,就會有人自投羅網的。”蔡道信心十足地回答道。

蔡道給出了肯定的答案,可他卻發現趙煦似乎還是不很滿意,似乎有什麽話想說,卻又說不出口的樣子。轉念一想,他就立刻明白了。趙煦倒是有這個膽量,可問題是,一旦詔書一下,前來捐錢求官的人肯定會不少,可這些人捐的又不多。

真要是出了這種情況,趙煦可就尷尬了。

不過,蔡道並沒有戳破趙煦的憂慮,卻說了另外一番話:“陛下,您不要忘了,當年卜式主動向朝廷捐家財的時候,漢武帝可是拒絕了。後來,是地方上有困難,卜式將錢捐給了河南府,漢武帝在捐款人的名單上看到了他的名字,這才加封他為郎中的。你也可以完全照此辦理。如果有人想要混水摸魚,直接打發走便是了。”

原來如此,趙煦還是聽出了蔡道的言外之意,也知道對方已經看破了他的那點小心思,便不再糾結。如今,糧食的事情大過天,就是章惇這個剛上任的三司使這些天也正在為了籌集足夠的糧食而頭疼呢?

所以,趙煦一點也不敢耽誤時間,喚來梁師成,將寫好的聖旨交給他,讓他立即交與韓縝頒行天下。

心中的一件大事已了,趙煦又問道:“蔡道,你為什麽自作主張,非得讓朕要整個呂家遷居到惠州去,朕可不一定會這麽做啊。”

蔡道並沒有直接回答趙煦的問題,而是問了一個看似不太相關的問題:“陛下,貧道考校您一下。這天下大事,基本上每過上兩三百年,都要經曆一次大的朝代更迭。除了秦朝、西晉和隋朝以外,其他的皇朝覆滅,具體的原因都有那些呢?”

趙煦想了想,正色地回答道:“君昏臣貪,自然災害不斷,農民起義,太監、外戚和權臣。漢唐這幾個皇朝,基本上都是這些原因混合在一起,所引發的朝代更迭。”

“不錯,您總結的非常好。陛下,在您想來,我大宋,現在雖然也麵對一些困境,但那隻是暫時的。一旦度過了今年的這場危機,我大宋肯定會蒸蒸日上的。您肯定不是昏君,而這些年各地雖有小規模的農民占山為王,可真正舉旗造反的卻並不多見。文官秉政,也在一定程度上杜絕了太監、外戚和權臣顛覆皇朝的可能性。

可是,陛下,您真得就因為隻是這樣,您的江山就萬事無憂了嗎?”說道最後一句話的時候,蔡道陡然提高了說話的聲音。

趙煦聞言麵色一黑,他就知道這個羅鍋子肯定不會有好話,便問道:“蔡道,朕說得這些,有遺漏的地方嗎?”

“自然是有得,而且不知一個。貧道就先說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蔡道一邊說著,一邊豎起了右手的食指,道:“土地!朝代的更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土地。一個新的皇朝建立之後,因為經過了一些列的統一戰爭,天下的百姓十去六七、甚至是七八都已經死在了戰亂之中。

那麽,新皇帝奪取天下之後,為了穩住那些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從龍之臣們,勢必就要大肆地分封土地和爵位給他們。由於皇朝初立,地廣人稀,而地方上的豪紳並不是太多,所以,這個時候,土地的矛盾並沒有被激化。

可是,到了一個皇朝的中後期,土地的兼並日益嚴重,疆域之內可供種植的土地都已經被文武官員、勳貴世家,以及地方豪族所占據。貧苦的百姓越來越多,卻沒有半點立足之地和抵抗天災的能力。一旦遇到大的災荒,農民造反就勢在必行了。

因為,這些貧苦的百姓,不造反是死,造反還是死,可是,他們造反之後,起碼還能夠吃上頓飽飯啊。這些在死亡線上苦苦掙紮的老百姓,在臨死之前,起碼不會在做一個餓死鬼了。陛下,您真正體會過饑餓的感覺嗎?”

說到這裏,蔡道停了下來,認真的看著趙煦。

“沒有!”趙煦仔細回想了一番,回答道。

“陛下,貧道籍此總結了一句話,皇朝更迭,無非就是將天下的耕地重新換了一個主人罷了。皇帝就是大地主,而他的那些從龍之臣就是中等地主,而他們手下的士兵就是小地主。經過時代的變遷,土地會漸漸地集中在少數人的手中。到最後,無非就是兩個結果,一是皇朝被農民起義推翻,二是權臣或者地方豪族利用手中的錢財市恩,籍此來推翻皇朝。趙國時期的田氏代齊就是最好的例證。

還有陛下,您真得就以為後漢的桓靈二帝是昏君嗎?其實,不然。漢桓帝之所以寵信太監,那是因為助他奪取政權的,不是那些文人儒生,而是他手下那些無根的太監。梁太後臨朝聽政,梁冀專橫跋扈,幾度廢立漢家的天子,更是毒死了漢質帝。

那個時候,又有幾個大臣站出來替劉氏奪回皇權呢?如果不是漢桓帝的話,誰又能夠知道梁氏就不會出現又一個王莽嗎?

漢靈帝所麵對的局麵也是一樣的。竇武和竇太後相表裏,世人都說竇武是賢臣。可王莽沒有篡位之前,也是譽滿天下的大賢臣啊!何況,竇武還姓竇,如果他叫馬武,而當朝的太後姓馬的話,也許漢靈帝就不會誅殺竇武了。

至於桓靈二帝賣官鬻爵的事情。陛下,其根源其實還在漢光武帝的身上。他大肆分封功成,造成了天下各郡縣處處都有世家豪族,弘農楊氏、汝南袁氏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逐漸發展成為後漢當中的頂級世家的。那個時候,天下的土地都集中在這些豪強的手中,各地的賦稅收不上來,朝廷的財政情況入不敷出,日漸惡化。他們如果不賣官鬻爵的話,拿什麽去維持朝廷的正常運轉呢。

那些太監極其親屬雖然貪鄙,可他們起碼還會將貪汙的財物送一些給皇帝。可那些世家豪強們卻在鄉間大肆建立磐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