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世家

第442 點燃的火焰

第442 點燃的火焰

如今,蔡道已經讓宗正、以及皇族的代表們開闊了自己的眼界,又讓他們這些人終於有了一次徹底掙脫個人身上,以及整個家族身上的重重枷鎖的機會。

蔡道剛才在武將世家們商談的時候,這些人已經得知了樓下的消息,宗正和那些皇族的代表們甚至沒有讓蔡道和他們的子侄們見麵,便直接在四樓就和蔡道直接商議起來。

對方表麵上表現得比較矜持,可蔡道卻從他們急迫的眼神當中,看到了希望的火焰,他知道,這一次,汴梁城中大部分皇族心中的火焰已經徹底被他點燃了。

……

因為蔡道,而被點燃火焰的,不僅僅是狄詠、宗正、武將世家的各位家主,以及皇族們的重要代表,還有汴梁城中的文官世家們,他們的心中也被燃起了熊熊的大火。

火勢可比武將世家和皇族心中的火勢大多了,不過,文臣世家心中燃起的火焰,並不是什麽希望之火,而是憤怒之火。

直接點燃這堆火的人就是呂嘉問。

這個被呂家和外人稱為家賊的聰明人,卻終於敵不過家族和親情的束縛,將蔡道交代給他的條件告訴的了自己的父親。

呂嘉問祖父是許國公呂夷簡的長子呂公綽,其聲名比不上自己的二弟和三弟,而他的兒子也都是無名之輩,自然不是什麽明白人。

於是,呂嘉問的父親立即派人將這件事告知了其他幾個家人。消息就這樣,在一天之內,傳到了京中各個文官世家家主的耳中。

這個驚人的消息正在以幾何級數的速度,從汴梁城朝著周邊各路州府縣傳播。這個時候,宮中的向太後自然也得知了這個消息。

要知道,向太後可不比仁宗曹皇後和英宗高皇後,她們兩個都是開國武將的後人,而她卻是真宗朝丞相向敏中的曾孫女,根正苗紅的文官世家後人。

可是,向太後這一次卻犯了愁,之前,有太皇太後高滔滔擋在前麵,向太後自然是事事附合。可她也知道,這八年裏,將小皇帝壓製得太厲害了。

呂大防他們三個待罪,章惇、蔡氏兄弟等人還京,向太後在汴梁城裏的奧援出於最為虛弱的時候。況且,趙煦罷免呂大防他們相位的理由也完全挑不出毛病來。

連續幾個月的大雨,造成了黃河和淮河大範圍的洪澇災害,總要有人背鍋吧!如果之前,章惇一回京就接任丞相的話,別人還能將他牽扯進來。可偏偏就在這個時候,章惇、蔡氏兄弟先後都被那個羅鍋子用計調出了京城。

想到這裏,向太後猛然驚醒,趙煦親政以來的種種行為,肯定是衝著恢複先帝的新法而去的。不過,在她的眼裏,這些行動都是有跡可循的。可是,自從那個羅鍋子入京之後,官家的行為突然就變得天馬行空、讓人不可捉摸起來。

難道,這一切,都是那個羅鍋子的主意嗎?

可是,心高氣傲的小皇帝又怎麽會聽這個他一向都不是太喜歡的人的主意呢?

就在向太後召集手下思考對策、汴梁城中的文臣世家準備齊心協力抗爭到底,抱團取暖的時候,一個更加驚人的消息從宮中迅速傳遍了整個汴梁城。

之前,趙煦準備收回呂家田產的消息,之所以傳播的那麽快,是個文臣世家們推波助瀾的結果。可這一次,根本不需要任何人在背後助力,趙煦正式下詔,即日起,正式改年號,定為紹聖,並且,廢除元佑三年和元佑六年科舉考試的結果。

明年,科舉考試公布結果的時候,會補足這兩次科舉考試的名額的。

趙煦這麽做,是準備和保守派徹徹底底地決裂啊!

正像蔡道所預料的那樣,文人學子當中,有人為此而憤怒,準備聯合起來,一起到皇宮門前,一起去叩宮門,勸諫官家收回成命。

卻有更多的學子,為此而歡呼雀躍。

廢除了兩屆的進士,那些上榜的學子們的確是很可惜,白白的做了兩黨相爭的池魚了。

可從另外一個角度想,官家已經在詔書中允諾,在明年放榜的時候,補足被廢除兩榜的缺額,也就意味著有更多的人能夠在明年考中進士了。

況且,這一次變法派卷土重來,即便不會立即恢複王安石的《三經新義》,可科舉考試的內容,也肯定會向策論,也即變法的內容傾斜。

這可就對很多當初擁護變法的學子們相當的有利。

接下來的事情,就更加震撼人心了。

在禁宮的門前,趙煦親自主持儀式,率領韓縝、章惇、蔡氏兄弟、曾氏兄弟一起祭拜元豐十烈士和那個被氣死在當場的太學學正。

而趙煦更是親自為那個激憤之下,在元豐六年一頭碰死在禁宮門上的太學學子——劉白,上了三炷香。

劉白,一個鮮活而年輕的生命早早逝去,人生就此留白,他死了,卻留下了寡母與幾個年幼的弟弟和妹妹,這八年來,有很多人出錢出人想要讚助這個突遭苦難的家庭。

可是,這位堅強的母親卻一概拒絕了。

如今,趙煦親自將這位母親,以及劉白的弟弟妹妹請到了這裏。他就是要全汴梁城的百姓都看一看,文彥博和呂公著當初都做了些什麽。

王安石當政時期,頒布的新法,便民惠民也好,害民也好,就是把反對變法的官員貶斥到地方也好,可他從來沒有迫害過一個書生。

可文彥博和呂公著剛剛當上了丞相,屁股底下的位置都還沒有坐熱,就害死了一個太學的學正,十名熱血的太學學子。而這個劉白更是冤枉,因為,他既不是保守派的擁躉,也不是變法派的擁躉,牽扯到其中,還丟掉了性命,僅僅是因為,他出於好心,將消息傳遞給了蘇軾,卻害得蘇軾還未入宮陛見,便被調任到了杭州。

名為調任,實為貶斥。

文彥博和呂公著剛一上任,還未把蔡確和章墩趕出朝廷,就先拿中間派的蘇軾開刀,間接逼死了劉白。無疑,大大降低了他們二人在汴梁城百姓心中、在天下學子心中的威信。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很多中間派的學子們都沒有在他們二人在任的時候,參加科舉考試。

這一世也就沒有了諸正盈朝的盛景。

司馬光早早就被氣得不能下床理事,文彥博和呂公著威信大失,鄭俠在河東路一路昏招不斷,更是把他們二人的臉麵丟盡了。

幾場盛大的祭奠儀式,勾起了百姓對八年前壯烈犧牲的烈士的思念。

也直接就讓那些準備串聯起來去叩宮門,以死進諫趙煦的學子們偃旗息鼓了。

裏麵有熱血的,可大部分人都是聰明人,他們知道,如果這個時候去叩宮門的話,根本就不用皇家、官府和軍隊出手,他們可能還沒有到禁宮的門前,就會被憤怒的百姓們打成零碎。

這個主意,並不是蔡道給他出得,也不是章惇、或者楊畏出得。

而是完完全全出自趙煦的原創。

元豐六年,趙煦在深宮之中得知此事之後,就暗下決心,要好好地報答一下這十位犧牲的烈士。

而蔡道之前進獻的那個架空丞相,和文彥博說過那句‘為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也’,深深地刺激了趙煦,也給了他這個靈感。

對於趙宋皇朝來說,究竟是士大夫重要,還是百姓重要,就讓事實來告訴趙煦真像。

結果,在百姓們的麵前,殺武將如同屠雞殺狗一樣容易的文官們這一次都選擇了沉默。

第二天,宮中又降下一道聖旨,查呂嘉問泄漏禁中語,罪在不赦,念其為許國公後人,特免一死,永貶熙和路。

遇赦不赦!

漏禁中語,當然是一個罪名很大的罪。可問題是,那個消息本身就是趙煦讓呂嘉問傳遞給呂家的。

不過,也不是說不通。趙煦的確是讓呂嘉問將消息傳遞給呂家,讓整個呂家自己做出抉擇。可呂家居然將消息散播了出去,趙煦降罪給呂嘉問也說得過去。

於是,一時的錯念,讓呂家徹底失去了翻身的機會。當前,呂家唯一一有機會入朝掌權的呂嘉問剛剛回京,就被一擼到底,徹底失去了官身。

當然,趙煦並不會用強硬的手段逼迫呂家主動放棄手中的土地。蔡道已經向他保證,用不了三年的時間,他就整個呂家徹底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