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世家

第473 軍器監的成果

第473 軍器監的成果

所以,那些抹黑蔡道的話流言,不但沒有市場,那些故意在汴梁城裏散播流言的人反而會被聽到的百姓們抓起來先是痛打一番,然後扭送到開封府去。

‘廢母案’的影響,反而沒有朝著保守派所想要的方向發展,向某某也並沒有贏得京畿地區大多數老百姓們的同情,甚至私下裏談論此事的也隻是保守派底下來煽風點火的人,或者那些不怕死迂腐的保守派擁躉。

對於這些人,趙煦采取了兩種不同的解決方法,第一種人,既然那麽的忠心耿耿,隻要是能夠辨明其主子身份的,那就陪著他們的主子一家人都去西北和那些人做伴,替官家和合西夏國。如果找不出其主人的,文彥博就是如今整個保守派的黨魁。

而第二種人,凡是被抓到的,或是被人舉報之後查實的,趙煦既沒有關押他們,也沒有殺他們,更沒有將他們發配到西北,而是給了他們兩個選擇,一是遷居到兩淮去,那裏有朔黨的成員在當轉運使,二是遷居到京西南路,那裏有範純禮作為轉運使。

家財可以倒走,在京的宅子和田地就必須置換到上述幾個地方。趙煦可不會給他們補差價。即便汴梁城裏的物價更高一些。

在接任軍器監三個月之後,蔡道也終於要離開汴梁城了。

在軍器監,除了在原有的技術基礎之上給出一些建議之外,蔡道沒有給這裏提供更多的新技術,隻是頒布了幾條獎懲辦法,卻將軍器監以及其下屬的那些兵器製造工坊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十幾倍不止。

主要是三方麵的影響,在造就了如今的成果。

第一個方麵,是得益於大量的學徒出師,即便仍然還等著學徒的資質,可他們大多數已經能夠熟練的掌握一個單獨的零件或者幾個單獨的零件生產,而自從進行嚴格規範以後,工匠們已經開始適應使用工具進行精確製作了。像是神臂弓這種零件繁多的器械,效率提高得就更多了。

第二個方麵,是得益於工匠們自身待遇和生活的改善。蔡道對待他們,自然不像其他文官一樣,如同對待畜生般使喚,蔡道一上任,便把那些自身不通技術的文官們全部開革出去,愛上那去哪,他一律不管。

開始的時候,有些工匠還是比較同情其中一些待他們還不錯的文官,可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在蔡道的管理之下,沒用三天的時間,就徹底將他們置諸腦後了。

這是因為給蔡道幹活太幸福了。

首先,就是就是他們的夥食得到了非常大改善,甚至於比那些新招募來的皂隸們的或是還要好。

開始階段,不敢說頓頓有肉,起碼每個人都能夠吃到八成飽。

這個時代,每個人肚子裏都沒有多少油水,所以,蔡道也不敢保證讓每個人都吃到飽,何況,一個人要是吃得太飽的話,勢必會影響接下來的工作,他哪有時間讓這些工匠們消食啊?

西北諸路還等著換裝呢,而在南方招募的部隊,由於沒有武器用來操練,隻能聚集在雷州那個地方進行屯田。

隻等著蔡道管理的軍器監生產出足夠數量的新的兵器,西北和京中的禁軍們換裝完畢。蔡道他們才能從陛下手中購買這些‘二手貨’兵器。當然,蔡道他們在收到武器的時候,還是要驗貨的,因為,元佑年間生產的兵器基本上都是垃圾。

有不少武器隻能重新回爐。

這個地方,每隔兩天,就會在免費提供的夥食當中能夠看到葷腥,其味道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軍器監以往的時候,隻提供一餐的飯食,做出來的味道,蔡道嚐過那麽一丟丟,便立即讓那個做出這些連豬都厭棄的食物的‘廚師’親自嚐嚐,結果這廝自己都吃吐了。

看來,後世那種走後門承攬政府生意的人,其實是承襲於古代先輩啊。

所以,蔡道請來了重新招募了幾個大師傅,不過,這些人做幾個人的才還行,可要是做幾百上千人的飯食,其口味自然還是達不到他的標準。

最後,他靈機一動,那幾個應募的廚師中手藝不錯,年紀也小的留下,蔡道將自己在蔡氏學堂中手藝不錯的學生招過來,當老師,經過半個月的培訓,這些老手在小孩子的指導下,終於廚師了。

而蔡道的這幾個學生更是名聲大噪,工部的沈括聽聞此事之後,理解將蔡道的這幾位學生延請到工部,當起了不入流的皂隸。

雖然地位不高,可待遇不錯,蔡道自然也是樂見其成。畢竟,這幾個學生也是那些家中貧苦,學習文化方麵的天資又不高,也就是在做飯上的天份不錯。之前,就已經能夠靠著自己的手藝,養活一大家子人了。如今,能夠得到這樣一個結果,他們自己和蔡道也覺得滿足了。

其實,蔡氏學堂教出來的那八千名學生,除了跟著曾鞏還鄉的以外,其他人在京師之中還是很有市場的,男孩子,除了那些在道觀和寺廟出家的之外,廚子、木工、等等工匠自己都已經能夠獨立作業了,要不是他們的年紀實在是太小,雇傭他們的人就更多了。

相對於男孩們,那4000名的女孩子,就更受到追捧了,已經有超過3000名的女孩子早早就定下了婆家。這個時代,女孩子出嫁都比較早,十二三歲成親嫁人的都屢見不鮮。不過,他們的父母在聽了蔡道的囑咐之後,即便是定了親事,也和婆家做了約定,十六歲的時候才能嫁到婆家去。

蔡道這個奇怪的規定,有個別家長沒有在意,結果,即便她們在蔡氏學堂裏鍛煉下了好身體,其中有幾個卻也沒有逃過生孩子這個鬼門關,早早地就逝去了。

而那些聽了蔡道的話的人家,即便是在生產的時候,遇到了難產的情況,也都逢凶化吉,最終母子母女都存活了下來。

這半年的時間,文彥博和呂公著一直在打壓蔡道在汴梁城中的信譽,可他說過的話,還是漸漸地在汴梁城中流傳了開來,並且已經漸漸形成了一種風俗。

比如,那些家中並不是實在太缺錢的人家,即便定下人家之後,一般也都會把女兒養到十六歲,這才將女兒家人,而婆家也不再急著催促親家讓小兒女們盡早完婚了。

這一點,也要歸功於張商英。

他是依照蔡道的方法和囑托,帶著自己的弟子和學生們在汴梁城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忠實地記錄了很多有關於嬰兒出生率、存活率以及與女子生育年齡之間關係的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