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堂歸燕

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商榷

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商榷

謝嶽與徐渭之還想再勸,可秦宜寧的態度堅決,他們也知道那個叫櫻井的青年為了救秦宜寧而死,且還是死在自己人的手裏,那樣冤枉,那樣淒慘,這成了秦宜寧心裏的一根刺。

以秦宜寧這般重情義的性子,若不能將此事解決,她這輩子都不會安心。

是以兩人也不繼續再勸,隻道:“既然王妃打定主意,此番還是要帶足了人手登陸才好。”

“這是自然。”秦宜寧回頭笑道,“兩位先生足智多謀,善於審時度勢,就留在船上接應吧。我稍後換乘一艘小一些的樓船,帶上足夠的護衛。先生則帶著其餘戰船離遠一些,不要靠近,回頭等我訊號。”

秦宜寧取出一隻青天盟特用的發訊號的焰火。

謝嶽與徐渭之當即明白了秦宜寧的意思,點頭道:“王妃放心吧。”

秦宜寧點頭。立即吩咐人做好準備,自己則回到船艙之中,由寄雲伺候著換上一身華貴的蜜合色錦緞褙子,外披一件楊妃色大袖披風,長發挽起飛仙髻,帶了成套的寶石頭麵,就連領扣和壓裙上的翡翠都是水頭極好的。

秦宜寧多日來難得盛裝,自是光彩照人。

寄雲也換了一身鮮亮的婢女裝扮,扶著秦宜寧道:“王妃,待會兒上了岸,您可別離開奴婢身邊。”

秦宜寧笑著點頭答應,轉而吩咐廖知秉、驚蟄等隨行之人,“稍後咱們就稱自己是南燕來的商人,你們都是我的夥計,可不要在稱呼上出了錯。咱們之中既有會說倭國話的,就難保倭國沒有精通大周話的人,可不要露出馬腳來。”

“是。”眾人都毫無質疑的應下了。

見秦宜寧安排的如此妥當,為不暴露身份連來處都給改了,謝嶽和徐渭之都非常放心,安心的留在船上等訊號。

秦宜寧換乘隊伍之中最小的一艘樓船,緩緩靠近了水澤國的港口。

港口岸邊,有不少人正在圍著篝火喝酒烤肉,許是難得見一艘這樣華麗的大船靠近,待有人發現秦宜寧的樓船揚帆而來時,大家都非常驚慌。

秦宜寧在甲板上便聽見那些倭人嘰裏呱啦的大吼著,穿著沒袖的褂子手持長矛對準樓船,還有人穿著草鞋,撒丫子就跑回去報訊。

秦宜寧問高德來:“他們說什麽?”

高德來道:“他們問咱們是什麽人,不準許咱們靠近港口,否則格殺勿論。”

秦宜寧笑道:“你告訴他們,咱們是南燕國來的商人。並沒有惡意。”

高德來點頭,站在甲板上將這番話大聲以倭國話說了。

對方聽了卻並未撤去防備。一個個如臨大敵的用長矛對準樓船。

“夫人,咱們還靠岸嗎?”驚蟄問。

“靠岸,不必管他們,咱們靠岸下船,先等他們管事的來。我看已經有人去報訊了。”

樓船收了帆,緩緩駛進港口,那些倭國人不由得驚慌後退,口中呼和聲更為激烈。

待到樓船放下船板,秦宜寧與寄雲在眾人前後護衛之下下了船後,那些倭人的聲音乍然小了。

秦宜寧深呼吸了幾次,笑道:“這麽些日子,終於腳踏實地了。”

寄雲也笑:“實不相瞞,這些日跟著夫人出來,奴婢暈船的毛病都給強迫治好了。”

廖知秉、驚蟄和吉大順幾個都笑了起來。

見一行人隻站在碼頭上說說笑笑,並沒有攜帶兵刃,也沒有靠近之意,且對方隊伍之中領頭的那個穿的最華貴的,還是個見所未見的美貌女子,那些倭人的士兵心下就有一些防備。

商人?他們的樣子不像是商人,倒像是貴族。

等候片刻,秦宜寧便看到一行人簇擁著一個穿著長袍的男子快步而來。

那男子與其餘穿草鞋的男子不同,袍袖寬大,腳踩木屐,看起來年過四旬,儀態沉穩,每一步走的都非常穩健,看來模樣便是沉穩多謀之人。

對方來至於近前,站在距離秦宜寧十步遠站定,上下打量秦宜寧,眼中難掩驚豔的光芒,開口說的竟是南燕的話。

“這位姑娘,此處是水澤國,不知各位從何處來?來我們水澤國,要做什麽事?”

大周與大燕的語言文字相通,但是南方口音自然與北方不一樣,這倭人開口說的就是南燕的方言,雖然發音並不準確,但一看便知此人必定親自去過燕朝。

北方人聽大燕話時,就要費一些力氣思考才能聽懂,何況這倭人發音還有些別扭?

如吉大順這些地道的大周人,一時間都有些不明所以,心生戒備。

幸而秦宜寧是土生土長的南方人,身邊廖知秉、驚蟄幾個,更是出生於燕朝,對於燕朝話和各地方言非常了解.

秦宜寧笑容明豔,上前一步屈膝還禮,說的是地地道道的南燕話:“這位先生安好,小女子乃是一名商人,此番出海,是為遊曆行商而來,聽聞水澤國是貴國之中最為繁盛之處,且大名熱情好客,百姓善良富足,是以特地前來叨擾。還望這位先生能夠通融。”

秦宜寧的聲音本就溫柔,又說的是江南的軟語,加之她極盛的容貌和美豔的笑容,對於一個男人來說殺傷力簡直堪比刀劍。

而恰好,這位前來迎接的男子是個非常喜愛美人之人。

他眼中的驚豔藏都藏不住,聲音都溫和了幾分。

“在下足立萬葉,是大名手下第一武士。敢問姑娘怎麽稱呼?”

“小女子姓孫,夫家姓姚。”開口就報上她和逄梟母家的姓氏。

“原來孫姑娘已經成親了。那就該稱呼你姚夫人了。”

足立萬葉的語氣,自然有炫耀自己對南燕了解之意。

秦宜寧也從善如流的與他攀談:“足立先生原來到過南燕?”

“幾年前曾經去過,在燕國住過兩年。後來你們那邊總是打仗,在下便回國了。”

“原來如此。”秦宜寧頷首,心裏卻在腹誹,比起你們這裏三天五天打一次,我們那已經是太平盛世了。

放軟了語氣,秦宜寧又道:“不知足立先生可否通融,讓我等上岸行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