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品武侯

第364章 攤牌(二)

就在所有各方勢力以為各地諸侯會一直保持緘默的時候,事情突然發生了急劇的變化。

劉馨繼位僅僅過了不到五天,靈州、交州、涼州、西域都護、東州、東離國四州一國一都護率先上書表示承認新皇。

二十天後,揚州、徐州、益州、南寮國跟著上書,也承認新皇的地位。

半個月後,蔡陽統治下的荊州、司州、兗州、豫州、巴州也表示承認劉馨的地位,但拒不承認劉揚武威大將軍的職銜。

蔡陽一服軟,燕王就坐不住了,他苦苦思考了大半個月,最終做出了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決定,他非但承認了劉馨的正統地位,連劉揚武威大將軍的身份也認同了。

而劉揚也投桃報李,加封燕王為平北大將軍,太傅,位於三公之上,這身份連劉揚自己都壓了下去,更別說太宰蔡陽了。

然而這還不是更狠的,更狠的是,燕王劉貞的兩個兒子,大兒子劉浩被封為山陽公,兗州牧,二兒子劉辟被封梁國公,豫州牧。

這下算是砸到蔡陽的痛處了,原因很簡單,兗州和豫州都是蔡陽的地盤,而燕王的兩個兒子的藩地卻被封在那裏,這不就是等於向燕王說,你看,皇帝給你的地盤在那呢,你趕緊搶啊!

而燕王也毫不客氣,立刻照單全收,左將軍秋玄立刻率領六萬大軍直撲上黨,並且包圍了蔡陽帳下後將軍張晃,雙方在長子城大戰了一場,結果張晃戰敗,退守河內懷城。

與此同時,西線的曹達和楊資更是勢如破竹,一路南下,非但將據守上郡的右將軍蔡恒打得落花流水,就連前去支援的援軍也被順帶擊垮。

曹達和楊資連勝兩陣,索性將大軍陳壓在馮翔與上郡並州和司州的交界處,擺出一副一鼓作氣,準備直搗上京的態勢。

接二連三的敗仗,讓蔡陽的聲望降到了最低點,京畿地區還好,京畿地區以外的,人心浮動,大量的人偷偷地南下,渡過靈河,投入了劉揚南河地界。

而這個時候,在璞陽關屯守了一個月的逃亡大軍也開始動了。

他們一動,蔡陽就獲得了信息,雖然他也很清楚,這絕對是個圍殲劉揚的好機會,但他壓根就抽不出身來。

他掌控的皇家六軍中,虎賁軍大半人馬隨著近衛軍一整軍在劉揚宣布劉馨繼任新皇之後,就立刻大搖大擺地從上京東門撤出,在李易的率領下,一路東撤,已經到了潁川。

潁川就在南陽郡隔壁,所以如果要調動南陽太守許鐸的大軍前去圍堵劉揚的話,誰知道李易和李奉會不會耍出什麽幺蛾子,這兩人手裏可是有四萬精銳的皇家親軍,許鐸手裏雖然握著五萬荊州軍,但如果是要麵對五千皇家鐵騎和四萬皇家親軍的話,那是半點機會都沒有。

所以許鐸隻能是龜縮在宛城,眼睜睜看著劉揚如今已經膨脹到三萬人之多的雜牌大軍慢騰騰地穿過南陽郡,進入江夏。

而在劉揚進入江夏郡之後,李易和李奉的軍隊也動了,他們從潁川南撤到了和江夏郡相隔的汝南郡。

這下蔡陽算是明白了,這李家壓根就是來惡心他的,他們故意和劉揚走平行線,遙相呼應,隻要蔡陽的人一動,他們兩家便可以來個左右夾擊,他們要是不動,他們就慢慢地一起南撤,最終各自回到他們地盤。

對於這樣的形勢,蔡陽也是無可奈何,眼下,北方的燕王大軍逼境,上京城人心浮動,他不得不把掌握在手中的有限兵力慎而慎之地投入使用。

一方麵他加大力度宣傳燕王殘暴,弑殺先帝的驚天陰謀,要求各州各郡全力抵抗燕王的狼子野心。

另一方麵,他把虎賁、神策、神龍三軍集結起來,一共七萬餘人,由光祿勳前將軍蔡允統帥,並合蔡恒的敗兵,集中在馮翔和上郡的交界處和曹達、楊資對峙;神武將軍蔡奉則統領神武軍、又抽調南陽太守許鐸合軍四萬,前往支援兵敗的張晃。

雖然蔡軍剛開始連敗了兩陣,但東西線增兵之後,局勢又恢複了平衡的態勢。

為了緩解京畿地區的平民的危機感,在西線兵力占優的蔡允采取了主動出擊,雙方在黃土平原展開數次交鋒,結果是各有勝負,曹達主動後撤百餘裏,退守延城,表麵上是退守,但實際上地形完全占優,延城易守難攻,蔡允也沒有辦法,雙方就在上郡僵持了下來。

而東線,蔡家的兵力完全處於劣勢,即使加上張晃的敗兵,蔡家軍總的也不過七萬人,而燕軍方麵,光是秋玄帳下便擁兵六萬,再加上隨後趕來支援的由虎威將軍鄭虎率領的二路援軍,兵力達到了十二萬之多,而這還沒算上上黨太守曹興的三萬人。

雙方總兵力對比已經達到了二比一的比例。

上黨對於雙方來說,都是極其重要的戰略之地,燕軍占據上黨,東進就能對東線蔡陽的老窩鄴郡形成重大威脅,南下可以切斷蔡陽和東麵兗州和青州、豫州的聯係。

而對於蔡陽來說,占據上黨,一方麵可以緩解鄴郡的壓力,另一方麵北上可以進取並州重鎮太原,西進可拿下冀州趙國。

可以說隻要誰據有上黨,誰就會在戰略上據有優勢。

但很顯然,目前占據優勢的明顯是燕王,因為上黨在他手裏,而且兵力上也要遠遠超過蔡軍。

蔡奉采用了二兒子蔡禾的計策,並沒有趕往河內和張晃兵合一處,反而是作出一副畏懼怯戰的模樣,故意拖拖拉拉的,從上京出發,竟然花了半個月的功夫還沒到河東前線。

秋玄總算沉得住氣,並沒有因此而有所行動,他牢牢守住了長子城隻顧加固工事不搭理蔡奉,但新來的虎威將軍鄭虎意見和他相左,自行率領本部六萬多人南下,他想一鼓作氣拿下河內,隻要拿下河內,上京和鄴郡的聯係就會被切斷,蔡家在戰略上將會陷入極其被動的境界,那他鄭虎也將成為燕王稱霸天下的頭號功臣。

他的進展極其順利,在夏季來臨之前,經過了大小十餘次小規模拉鋸戰後,成功地把張晃兩萬餘人的殘兵部隊趕到了懷城,並將他們包圍在了河內懷城。

張晃一夜之間連寫十二封求救信傳到上京,請求支援。

蔡陽也是急得跳腳,但他也沒辦法,唯一的辦法就是從豫州、荊州、揚州調兵,但如果這麽做的話,等於是把一大塊肥肉放在李家和南河麵前。

思來想去,蔡陽別無他法,眼前最重要的是先擋住燕軍的侵襲,至於劉揚,他隻能放到了一旁。

於是他連夜下了數道命令,從荊州、揚州、豫州抽調了八萬人馬,結集在南陽郡,準備北上支援張晃。

荊豫的人馬一抽調,擺在劉揚麵前的,登時變成了一片大平原。

短短一個半月時間內,劉揚從原來的一萬雜牌軍迅速膨脹到十五萬多人,現在這支隊伍,除了皇家近衛鐵騎,宿衛黑騎,以及上京跟來的五六千人閑人之外,還多出了半路上不斷跟隨而來的一大堆人。

這堆人中有士兵,有商人,各地難民,還有不少的武修者,甚至是整個家族。

盡管行軍的速度是越來越慢,但在夏季到來的時候,他們終於進入了淮陰郡的地界。

隔著靈江,對麵就是家了。

雖然這支隊伍中,隻有少數一部分人是從南河出去的,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對南河的憧憬,一路上,雖然蔡陽已經是放鬆了對他們的圍追堵截,但並不代表他們就可以順順利利地南下,五千皇家鐵騎到達淮陰郡的時候隻剩下三千來人,宿衛黑騎隻剩下不到一半,跟隨著下來的官員一路上也是死傷了近三分之一,唯獨損失最少的是官員的家屬和那些從上京跟隨而來的商人。

並不是因為蔡陽的軍隊不針對這些平民和商人,相反,他們更恨這些從政治和經濟上對他們進行打擊的人。

但劉揚說過,作為軍人,保護平民百姓是天職,寧可犧牲一名戰士,也不能損失任何一個願意跟隨我們的百姓。

在他的這種信念之下,盡管一路上大大小小打了上百次的遭遇戰,但有了皇家鐵騎以及各地廷尉府和內衛府無數軍士的犧牲,跟隨著他們南下的百姓和家屬損失可以說是少之又少。

但同時因為南河軍的信念,跟隨的隊伍也是越來越多,甚至中途就有不少整個城全部投降的,若不是有些人實在是跟不上了,到達靈北境的人將會遠遠不止十五萬。

和往常一樣,踏入淮陰境後,前麵開道的前鋒便遭遇了一支小部隊的騷擾。

一支由五百多人組成的當地民團守住了從豫章進入淮陰的關隘,嘉麥關。

豫章到淮陰,可以選的道路不少,不過如果是大隊人馬要經過的話,則嘉麥關是必選之路。

和以往不一樣的是,在之前屢次破關斬將的皇家鐵騎前鋒,這一次竟然栽在了民團上麵。

三百多身經百戰的精銳騎兵,麵對五百來名可以說是烏合之眾組成的民團,竟然是毫無辦法。

原因很簡單,這關隘是設在山峽中間的,兩邊都是峭壁,想要過,除非強攻。

以騎兵攻城本來就不現實,在這之前,之所以能夠那麽順利,經過那麽多道關卡和城池,最主要的原因有兩個,要麽是這個城池根本就來不及做出反應,要麽是廷尉府的人在裏麵暗中接應。

但嘉麥關不一樣,第一,這是一個純粹的關隘,城門雖然沒有關,但不像其他城池,要花費很多時間才能把厚重的城門關上,他們隻要發現哪怕一丁點的問題,就可以迅速地關掉城門,最重要的是,這關隘裏麵,除了軍兵,就沒有一個平民百姓,所以廷尉府根本無法事先滲透進去。

前鋒騎兵發現自己無法突襲關隘之後,為了不阻延大部隊的南下的步伐,毅然下馬展開強攻。

但從淩晨一直打到了中午,作為王朝最為精銳的騎兵,陣亡了足足上百人之後,居然未能登上城牆。

雖然鎮守關隘的鄉團也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五百多人,當場就陣亡了四百多人,但城門依舊未破,剩下的一百多人依舊死死地扼守住這座小小的關隘。

而前鋒騎兵雖然還有兩百多人,但這兩百多人幾乎也是個個被傷,這幾乎是騎兵團南下以來,一次戰爭中損失最為慘重的一次。

可以說攻守雙方的損耗已經接近了極限,但在交換比上,皇家鐵騎還是占盡了優勢,作為進攻方還能拿到一比四的交換比算是不錯了。

但就在他們準備一鼓作氣的時候,意外發生了,對方增兵了,一支足有上千人規模的正規奮威軍火速趕到了嘉麥關,接替了守關的民團。

當劉揚接到前方兵敗的消息後,臉色登時變得凝重了起來。

雖然對方增兵了,但一千人的話,憑著現在自己手頭上的兵力,還是足以應付的,最多也就是多花一些時間。

但是他剛剛接到一個消息,蔡陽大軍在北方大捷,虎威將軍鄭虎入侵河內的六萬大軍全軍覆滅,鎮守上黨的左將軍秋玄受到三麵圍攻,不得不引軍退出上黨,據有了上黨的蔡陽徹底地緩了一口氣。

換句話說,蔡陽現在有精力來對付南方的亂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