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儀寶鑒

第二十八章 教授和大師之爭(二)

前不久,遠在天源省賣給劉易雞缸杯的周老板接到親戚的求助,想花一萬元錢買件景德鎮的國家級大師作品送人,於是,周老板滿世界找人聯係,結果得知這個價位下,隻能買些國家級大師的茶杯、筆筒或者更小作品,部分教授的中小型瓷板畫或瓷瓶,周老板將情況向親戚作了反饋,並征求意見問買教授的作品可不可以,不想親戚態度堅決地表示,除了國家級大師的作品外,其他教授、省級大師的作品一概不要。

不隻是買者本人,一些陶瓷方麵的經紀人也一樣,他們大多都隻認同大師,而不太看好教授的作品,據李高遠介紹,他曾多次受別的藏家委托,想找兩件景德鎮的瓷器,全部都是要大師的作品,而不是教授的作品。

一些在上海、北京、廣東等地舉辦陶瓷藝術作品展,在邀請對象中,有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甚至中青年陶瓷藝術愛好者,但很少有教授。

這種現象不僅僅是表現在市場上,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人認為教授不如大師吃香,有些教授在參加一些活動時,很多人為了顯示對他的尊重,都是以大師相稱,而隱去教授,有人在介紹某教授所帶的研究生時,也說是某大師所帶的研究生。

教授在這個年代似乎就是一個貶義詞,很少被人看好。

大師越來越被看好,教授似乎被慢慢淡忘,從而引起了教授的非常不滿,不僅有言而且有行。

最初的爭論據說是幾年前,有關部門有了一份陶瓷名人錄,上麵有國家和省級工藝美術大師。有市政府命名的陶瓷藝術名人和陶瓷世家,有省級、市級甚至市非公有製企業高級工藝美術師,但卻沒有教授。

一次市領導在陶院參加活動時,知名教授對這份名錄的不解作了反映,之後,名錄作了增補。

圈內盛傳著一個故事:就在名錄增補之前,一位陶瓷經紀人打電話給某知名教授,說在作品展的名字公布中,把他的名字排在了省級大師後麵,言語中透露出對他已足夠尊重之意。這個電話讓該教授非常憤慨:“我是第一屆和第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評委,國家級大師都是我評出來的,你把我排在省大師後麵還以為很看得起我?”

於是,名錄增補又冒出了一個排序的新問題,使這個簡單的事情變得複雜起來了。有關部門門還專門為此召集了人事等多個部門進行商討,最後決定將專業技術職稱排前麵。榮譽稱號類排後麵。

名錄的排序並未在市場中引起什麽變化。大師的作品銷量、價位仍然比教授看好。於是,作品的市場情況與藝術含量關係成了新的爭論焦點。

教授大多不屑大師的藝術水平,有人指出,教授的評選必須要具備本科以上學曆,發表了一定量的專業論文等條件,決定著教授具有一定的專業水準、理論知識。所以教授的作品都比較強調藝術,更具創造力和創新性。工藝美術大師特別是早期所評,他們大部分都未受過係統的、全麵的理論方麵的教育,都是家傳或師傳型。

大師的評選本意是從各種工藝中推出一批優秀者。並不要求具備多深的理論水平,教授的本職要求必須要知識豐富,專業技術紮實。因為景德鎮得天獨厚的條件,所以不僅理論知識,實踐也比大師強的教授大有人在,這都很正常。

大師與教授不同,前者具有明顯的市場性,可以炒作,後者來不得半點虛假,作品的市場趨熱、價位走高等現象,都不是它藝術的衡量標準。

不知是否教授的作品藝術含量高而導致的曲高和寡,也不知是否以教育為主的教授在作品創作中不善尋找市場切入點,還是其它原因,總之在市場上大師是比教授看好,所以便出現了教授參評大師的現象,對此,部分教授認為是自貶。

有關部門曾經指出,教授本身就是國家承認的最高職稱,沒必要參加這種麵向工廠、研究所社會性評比,所以當時的參評對象中沒有教授,“都是手藝人”。

後來有教授參加國家界別的大師稱號評選,結果評選的組長也是教授,他指出教授不宜參加評選,已經是教授了,應該把機會讓給其他人,不過沒什麽響應。

在幾次的評選中,教授都落與下風,甚至隻占總大師稱號的百分之幾,甚至因為評審組長的反對,而慘遭淘汰,這讓教授很是憤慨,他們認為評論不公平。

參評教授都藝術實力雄厚,業內影響非常大,如果一位落選的話可以說是正常,便現在卻三位落選,讓人怎麽能不對這種評選產生懷疑呢?

在各種爭論的同時還有教授提出,評選教授的條件要求比較高,聘任的量更少,到目前為止包括離退休的陶瓷藝術類教授還是二十位左右,大師的評比不僅條件寬,而且還存在一些不正之風,現在評得也很泛濫。

這一爭論遭到了大師和一些局外人的反駁,說教授評選同樣也存在抄襲論文、拉關係等不正之風。

教授為什麽會參評國家級甚至省級工藝美術大師呢?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教授說,他以前也極力反對教授評大師,但由於市場上崇尚大師而輕視教授的現象太明顯了,所以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弄個大師日子要好混些”。

爭論還有很多,但導火索隻有一個:市場崇尚大師而輕教授。

在同等條件下,一個作品或者產品的市場好壞,取決於宣傳時間的長短和力度的大小,近年來,一些媒體和政府部門都隻注重大師的宣傳,從不對教授作宣傳,是大師比教授吃香的主要原因。

藝術市場很怪,那些比較強調藝術、具有創造性和創新型的作品不太適應,它需要的是更多的比較傳統,甚至可以說很俗的東西,教授與大師的兩種藝術風格決定著大師比教授的吃香。

更多的人認為這種偏崇是因為大師前麵冠有中國二字,“省級大師就沒有教授吃香。”還有人認為,國家級大師很少,而教授卻很多(這一說法的人,存在著因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曆史較短,而以為國家級大師僅指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同時還未把教授進行專業特別是陶瓷藝術專業劃分的誤解。)。

市場上的這種顯現,導致很多教授和大師不合,這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這次教授和大師之爭,就是因為矛盾擴大化導致的,如果國家沒有相關的政策的話,這種爭論還將持續很久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