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襲農民工

17.拿來主義?

現在韓劇火的不行,美劇也不甘示弱,若幹年前日劇也曾經風靡全國,每當一部外來劇(可並不一定是引進劇喲!)席卷上下的時候,從媒體到百姓都會痛罵國產劇的不爭氣:咱們怎麽就拍不出《大長今》呢?怎麽就拍不出《兄弟連》呢?怎麽就拍不出《六人行》呢?怎麽就拍不出《東京愛情故事》呢?沒創意?沒錢?沒人才?沒扶植?沒市場?似乎都不是。論創意,空手套白狼的本事誰都比不過咱們一些製片人;論錢,兩個越王勾踐、三個三國,眼看著射雕才幾年又要重新上馬了,這得多少錢啊;論人才,那就更沒問題了,你看咱們小胖哥;論扶植,政府法律規章上白紙黑字,鼓勵企業投資影視業;論市場,要中國沒市場,那美國好萊塢跟咱可愛的D版商急什麽?

不是開玩笑,說起來,創意、錢、人才、市場,咱們都有,惟一缺的就是機製。在其他一些帖子裏說過的,咱們跟人家的電視劇製作機製完全不同。在不了解這些差異的情況下,簡單生硬地學習,甚至直接“拿來”,就很容易出現水土不服的毛病。

韓國的特點,在於韓國大體屬於邊製作邊播出的方式,開始弄個若幹集,先播著,根據觀眾的反映隨時調整後麵的劇情。所以韓國電視劇一般都節奏慢,但是戲好,人物紮實。聽說電影《我的野蠻女友》製作的同時找了不少普通觀眾看,提意見,並根據意見修改,前後多達十餘次!也因此,對於韓國影視劇來說,編劇有時候比導演還重要。

日本的特點,是一周才播一集,因此以前的劇集都很短,標準是十集左右(《東愛》就是十一集),現在迫於韓劇的壓力,也在朝長篇化的方向發展。但在日本,電視劇奉行“編劇中心製”,大牌編劇甚至比大牌演員還有號召力!

美國呢,也不會想咱們這樣一天連放兩三集,一個劇兩三禮拜就放完了。而且美國電視劇的形式很豐富,題材和體裁都會有周期性變化,緊隨市場反饋。像《六人行》,人家一季才24、5集,每周播一集還有大半年閑著呢,始終吊著觀眾胃口,這才能連播十年。要咱們,就說《我愛我家》好,每天不多就一集,連著十年誰受得了?

最後,不論日劇韓劇還是美劇,人家的製作成本都比咱們高得多(即便排除人力成本、價格水平的差異),哪怕同樣的劇本,你交給日本韓國美國和咱們國內的人來拍,肯定也大有不同。

差異到底從何而來?這不是一句兩句能說明白的,說實話也不是小小一個影視策劃能搞清楚的,隻能說,當你看到外國什麽劇特別好,想伸出“拿來主義”之手的時候,先想想同樣的題材和體裁,在國內真的會有土壤嗎?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六人行》,如果拿掉有關性的調侃,以及他們六個不停找異性朋友的段子,一搞60集,還剩什麽?還能看麽?寧財神說《武林外傳》學習了《六人行》,但誰能說他抄襲?他增加了多少有本土特色的東西在裏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