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草鞋取到天下人——豐臣秀吉
亂世的魅力就在於它能打亂治世時的條條框框和諸種世俗的偏見,在這樣一個時代裏,一切皆有可能。在這樣一個時代裏,英雄不問出處,隻看成敗,不看出身,這些都為英雄人物的脫穎而出創造了條件。在群雄輩出的戰國時代有這樣的一個人物,他以一介布衣,靠著自己出色的能力攀升至權力的頂點,成為整個日本最有權勢的人,他是一個真正的草莽英雄,這個人就是豐臣秀吉。
說起豐臣秀吉,我們許多人可能都會耳熟能詳,豐臣秀吉就是明朝萬曆年間中朝聯軍的手下敗將,他野心勃勃,打算征服全亞洲,結果以卵擊石,被大明軍隊在朝鮮打得找不著北,怒氣攻心之下吐血而亡。但是我們可千萬不要輕視這個人,這個人在日本其實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跟戰國時期的其他大名不同,豐臣秀吉出身於一個完全的庶民家庭,秀吉於1536年出生於尾張國愛知郡中村,他的父親是木下彌又衛門,曾經是織田信長父親麾下的一名炮兵,但是由於在一次戰鬥之中受了重傷,無法再上戰場,迫不得已才退伍回家務農,後來又因為舊傷發作,拋下秀吉母子撒手而去,那一年秀吉才七歲,父親去世之後,母子倆的生活更加困難。為了生存下去,母親嫁給了同村的懶漢竹阿彌,由於秀吉長得尖嘴猴腮,繼父非常不喜歡非親生的兒子秀吉,總是找個借口修理秀吉,教訓一下這個不聽話的“猴子”。直到秀吉十六歲的時候,他再也忍受不了這種刁難,決定離家出走。
出走之後,秀吉隻能靠一路幫人傭工過活,秀吉當時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到武士家裏去工作,皇天不負苦心人,秀吉終於如願以償,他順利地進入遠江國的一個武士家中做幫傭。秀吉的第一件工作就是草鞋取,負責幫主人拿草鞋。由於聰明伶俐而且工作勤奮,沒多久秀吉就受到主人的注意,將他提拔為會計,秀吉一下子從體力勞動者變成了腦力勞動者。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好景不長,秀吉的能幹與勤奮受到同事的嫉妒,其他的同事經常刁難秀吉,無奈之下主人隻得把秀吉解雇。
雖然最終離開了第一個主人,但是秀吉在那兒一待就是四年,不但具備了管理財務的能力,而且還學會了武士的本領。隨後秀吉回到老家尾張,通過親戚的關係到織田信長家中當家仆。信長發現了秀吉的能力,破格把秀吉提升為武士,成為織田信長帳下的小小步兵頭。就在桶狹間之戰的那一年,在信長的主持之下,秀吉與織田家的家臣淺野長勝的養女彌彌結婚,從此秀吉不但獲得了賢內助,又多了一個老嶽父的提攜,更加一帆風順了。
此後不久,信長正式實施了奪取美濃的戰爭,當時信長想在咽喉之地墨俁造一座堡壘。但由於對手齋藤軍的騷擾,雖更換了幾次主將,都沒能成功。於是,信長就把任務交給了秀吉。秀吉一方麵采用比較先進的築牆技術,一方麵借助當地的貴族發動群眾,隻用了一個晚上就搶築了一座城堡。當第二天早上齋藤軍殺過來打算破壞的時候,沒想到秀吉已經把堡壘建成了。從此,秀吉開始在信長的家臣裏麵嶄露頭角。我們都知道在古代的日本,普通的老百姓是沒有名字的,隨後秀吉正式取名為木下秀吉。
在織田信長成功支持足利義昭成為“大將軍”後,近江地區各大名都為信長強大的勢力所威懾,但唯有越前藩國的大名朝倉家不服。為了殺雞儆猴,信長決定拿朝倉家開刀。原來朝倉家看到織田家的軍隊向自己開來,趕緊派了人向自己的老盟友淺井家求援。淺井家的家主淺井長政和織田信長也算是兒女親家,但是在聽取了家臣的意見之後認為唇亡則齒寒,如果織田滅了朝倉,很可能就會回頭對付淺井,在這種情形之下,隻有出兵攻擊織田軍大後方,切斷織田軍的後勤供應。由於淺井家的加入,織田軍的形勢急轉直下,織田軍腹背迎敵,信長沒有辦法,隻得下令從淺井軍防守較弱的地方退兵。但是,這時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由誰來殿後,當時信長手下諸將麵麵相覷,誰也不願意接受這個任務,麵對士氣正旺的淺井朝倉聯軍,接受這個任務就可能會白白地犧牲。就在大家噤若寒蟬的時候,秀吉自告奮勇地站了出來。感動不已的織田信長拿出了自己隊伍之中最優秀的武士供秀吉任意選擇,但是秀吉聲稱,隻要求帶領自己本部的千餘人就夠了。1570年4月28日,織田軍大隊從據點金崎撤出。當夜,淺井朝倉聯軍三萬人抵達金崎附近落寨。為迷惑對手,秀吉仿效諸葛亮來了一出空城計。他命令城中的百姓在街道上生火,把城照得燈火通明,做出大部隊還在城中的樣子,而自己則率領軍隊從城中撤了出來,埋伏到敵人的後麵,淺井朝倉聯軍先鋒部隊見金崎城燈火通明,以為織田軍主力還在城中。正當他們猶豫不決的時候,突然受到秀吉部隊從後背的攻擊,一時之下,淺井朝倉聯軍分不清情況陣腳大亂。於是,秀吉趁著這個機會逃走了。直到第二天天亮,敵軍才發現金崎城原來是空城,後悔莫及,趕緊追擊,但是秀吉早已經逃走了。
在這一次戰略大撤退之中,秀吉表現出了非凡的才能,不但沒有損失一兵一卒,而且成功地保護了信長及大部隊的安全撤離。第三年(1573)信長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之後,終於成功擊敗了淺井長政。在這次戰爭之中,秀吉一馬當先,取得了非常好的戰績,之後秀吉被信長封為近江國今濱城城主,將城改名為長濱城,秀吉終於有了自己的一塊地盤,在信長的主持之下秀吉改木下姓為羽柴(羽柴,是取信長的寵臣丹羽長秀和柴田勝家姓中各取一字)。
此後秀吉又繼續追隨信長南征北戰,立下非常大的戰功。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間秀吉還與信長的重臣柴田勝家結下了梁子。例如在1576年織田信長和上杉謙信的巔峰對決之中,秀吉受命去支援柴田勝家對抗上杉軍,但是秀吉看到了上杉軍在越後之龍上杉謙信的指揮之下勇猛異常,眼見勝家落了下風,秀吉一看自己也不是對手,為了避免無謂的犧牲,就主動撤離了,結果勝家在手取川之戰中大敗,從此兩人開始不合,信長在世的時候他們隻是進行所謂的冷戰,誰也不理誰,等信長一死,兩人就刀槍相對地幹了起來。
隨後秀吉又先後參與了攻擊鬆永久秀的戰鬥。1577年秀吉受命攻略日本的中國地方(這裏的“中國”地區是指日本本州島中西部地區),並被封為播磨國的大名,正式成為一方的國主,從此以後,秀吉開始獨當一麵。此後秀吉又受命攻打背叛信長的別所長治、荒木村重等人,終於在1580年分別擊垮了別所長治和荒木村重。
此後秀吉又受命進攻中國地方的一霸毛利氏,正當秀吉的中國地方攻略初見成果的時候,織田信長手下大將明智光秀在1582年發動背叛兵變,攻占京都並夜襲投宿在本願寺的織田信長,信長猝不及防,被迫自殺,這就是曆史著名的“本願寺之變”。信長死後,剛剛初步平定的天下又亂了起來。首先是剛剛被征服的甲斐國武田氏又亂了起來,聞訊而來的德川家康以雷霆萬鈞之勢鎮壓了各地叛亂,控製了此兩國,於是德川家成了關東地區最大的霸主。相模藩國的北條家也很快得知了信長的死訊,立刻與織田家翻臉,組織大軍擊敗了武田在附近的駐軍,並且成功地奪取上總和信濃的部分地區,重新成為關東地區舉足輕重的勢力。顯然各路諸侯都忙著在亂中取利,而謀殺了信長的明智光秀也陷入孤立之中,連自己兒女親家細川藤孝都不願意與他站在一塊兒。
秀吉得知信長的死訊時,信長已死去三天了。而此時,秀吉正處於與毛利氏對立的關鍵時期,為了防止這個消息外傳對自己產生不利的影響,心狠手辣的秀吉幹脆把傳消息的這個人給殺掉了。隨後,秀吉收拾好自己的心情,決定和毛利氏談判,結束這場戰爭回去滅掉明智光秀,為織田信長報仇,當然主要是為了他在以後與其他織田家臣爭權奪利的過程之中能夠占有優勢。為了盡快趕回去,秀吉隻提出了一個條件,那就是殺掉一直跟自己對峙的毛利氏家臣清水宗治。毛利氏由於當時不知道信長遇刺的消息,就答應了這個條件。
結束了戰爭之後,沒有後顧之憂的秀吉軍日夜行進,急速趕往京都。到了京都附近之後,秀吉命令部隊休整一天,把自己積累的所有財富一分不剩地發給了自己的將士,以金錢來鼓勵部下。此時,秀吉全軍士氣大振,看到三軍用命,秀吉大悅,便率軍殺向京都。一路上秀吉召集不少的織田家老將,總共集結了近四萬軍隊。在11日,也就是信長死後的第十天,秀吉終於兵臨城下,打了明智光秀一個出其不意,成功掌握了戰場先機,這就是戰國曆史上的“中國大反攻”。明智光秀得知秀吉攻來的消息後,大驚之下,匆匆迎戰,結果大敗而歸。
兩天之後,兩軍又在山崎打響了一場你死我活的決戰。由於秀吉軍早一步趕到山崎戰場,並占領了戰略要衝天王山,當天下午4點,兩軍在天王山腳下遭遇,經過一天的鏖戰,人數占優的秀吉軍取得勝利。眼見軍事形勢對己不利,明智光秀來不及顧及自己的部隊,帶領禁衛軍逃跑了。守將的逃跑導致明全軍無心戀戰,秀吉軍大獲全勝。隨後,秀吉又派兵繼續咬著明智光秀軍的尾巴打,狼狽不堪的光秀在追軍的截殺之下隻剩下幾十人,好不容易算是擺脫了追兵,他打算逃回老巢,以便有機會東山再起。說來這光秀也真夠倒黴的,可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啊!他走到半路,突然遭到當地土著的攻擊,雖然最後光秀的侍衛打退了土著,但是光秀也受了重傷,眼看自己走不動了,為了防止落入秀吉之手遭受羞辱,光秀隻好自殺。從本願寺之變,到明智光秀敗死,總共不過十一天時間,後世的曆史學家都調侃光秀掌了“十一日天下”。
在打敗了光秀,為信長報仇之後,織田家幾位重臣柴田勝家、羽柴秀吉、丹羽長秀和池田恒興悉數齊集清洲城,討論織田家的繼承人選問題,當然主要還是為了順便瓜分織田信長所留下的政治遺產。當時織田信長共有五個兒子,分別是長子信忠、次子信雄、三子信孝、四子秀勝、五子勝長,在這五子中長子信忠和五子勝長皆死於本願寺之變,而秀勝是個草包,在本願寺之變委曲求全,自動被排除在繼承人選之外。剩下的合適人選隻有信雄和信孝,但是這兩人各有優劣,信雄脾氣暴虐,嗜殺成性,而信孝雖然聰明伶俐,但是他並不是嫡子。雖然信雄和信孝都以繼承人的身份自居,但是說到底誰具有繼承權還是主要靠織田家最有影響力的兩位重臣,柴田勝家和羽柴秀吉來決定。柴田勝家提議信孝繼承信長的位置;羽柴秀吉卻打著維護織田家正統的旗號,主張立已經死去的長子信忠的兒子,當時還僅僅是個嬰兒的織田秀信為家督。雙方各執己見,互不相讓,兩個人早就在長期爭權奪利的鬥爭中積累了很大的矛盾,這次更是為繼承人的人選徹底翻臉,眼看雙方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了,這時候一直保持中立的丹羽長秀站出來表示支持秀吉,因為他的借口是秀吉討滅了明智光秀,為信長報了仇,其他家臣對此也無話可說,於是會議討論決定立秀信為織田家繼承人。
這次會議,雖然表麵上仍保持著織田家的團結一致,但是其中卻隱藏著很深的政治危機。因為以織田信孝、柴田勝家為首的一群人並不認同這個結果,尤其是信孝,更是恨秀吉入骨。會後,有著共同敵人的信孝和勝家為了對抗秀吉秘密結盟。為了進一步爭奪權勢,雙方又爆發了賤嶽之戰。在這次戰爭之中,本來雙方是勢均力敵,但是秀吉卻對部下高喊:“我們打勝了!”原來秀吉判斷柴田勝家的軍隊經過這幾日的戰鬥一定已經精疲力竭,當晚必定會在大岩山附近過夜。於是秀吉又重新拾起了在消滅明智光秀時候所用的那種奇襲戰術,指揮軍隊連趕幾十裏山路來到敵方的陣營。果然秀吉又順理成章地取得了勝利。這次戰役勝利之後,秀吉軍又向柴田勝家發動總攻,最終迫使勝家全家老少近百口人全部自殺。
此後,獲勝的秀吉還不忘斬草除根,找勝家的盟友秋後算賬。最終,織田信孝向羽柴秀吉投降。然而,秀吉不但沒有看在死去的主公信長的分上寬恕信孝,反而逼迫信孝自殺。賤嶽之戰,羽柴秀吉取得了全麵勝利,也順理成章地接管了織田信長生前全部的家業,日本全國近三分之一的地盤都落入秀吉手中,儼然當年織田信長“天下布武”的夢想就要在秀吉的手中實現了。
在秀吉取得了織田信長的家業之後,自然引起了日本各路大名的猜忌和防備。為了扼殺這新生的天下霸主於搖籃,大家決心齊心協力共同消滅秀吉,仿效當年武田信玄、上杉謙信等人對於織田信長所采取的政策,組織了新的“秀吉包圍圈”。參加這個包圍網的,主要有關東的霸主德川家康、四國的長宗我部元親、柴田勝家舊部佐佐成政,以及其他的一些勢力比較小的豪強。雖然各路人馬分布東西南北正好把自己包圍起來了,但他們互不統屬而是各自為戰,而且對手之中也沒有當年甲斐之虎、越後之龍這樣的厲害人物,所以秀吉並不是很著急,而是從容應付,采取各個擊破的戰術。
這些對手之中最具有威脅性的自然是德川家康。當年本願寺之變後,德川家康趁著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回到老巢三河,立刻起兵到各地搶占地盤,先後又將甲斐、信濃和尾張藩國收入麾下,勢力急劇膨脹。家康原本打算趁亂再進一步擴展,但是沒想到秀吉這麽快就擊敗明智光秀,重新穩定了局勢。雖然由於秀吉的強勢,德川軍隻得退回三河,但是德川軍的實力還是非常強的,所以在眾多反對勢力中,最使豐臣秀吉擔心的就是德川家康。而這時候,織田信雄也希望能借重德川家康之力,推翻秀吉擁立的織田秀信,立自己為家督。於是兩人一拍即合,聯合共同反對秀吉。1584年雙方展開了史稱“小牧·長久手之戰”的決鬥。此戰之初擁有兵力優勢的秀吉軍直撲德川領地三河,但是途中卻遭到德川軍伏擊,秀吉手下大將森長可戰死,無奈之下秀吉隻得撤兵,改為攻擊織田信雄,信雄不堪一擊被迫投降。此後雙方談和,家康與秀吉達成和議,家康把兒子秀康送到秀吉的首都大阪作為人質,兩年後的秀吉將他異父的妹妹旭姬嫁給德川家康,於是家康正式臣服秀吉。
搞定家康之後的第二年,秀吉派遣秀長、小早川隆景等將領攻打剛統一四國的長宗我部元親,利用兵力的差距迫使其歸降。此外,秀吉派重兵攻打越中國佐佐成政,開戰後派大軍包圍,成政不戰而降。由此,羽柴秀吉終於統一了日本。
1585年,秀吉再一次改姓藤原,升任代表朝廷最高權勢的“關白”一職,晉升關白後的翌年,就在後陽成天皇即位的那一天,秀吉晉升律令製度下的最高官位“太政大臣”,後來他又讓天皇賜封自己豐臣這個姓,於是他又成了豐臣秀吉。
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也算是治國有方,多年戰亂的日本一時間國泰民安。豐臣秀吉以秋風掃落葉之勢,迅速地統一了日本,使他後來的野心日益膨脹。
也許是因為豐臣秀吉出身低微,思想上沒什麽條條框框,不像日本社會上層人士那樣對中華化奉若神明;也許是他看到明朝海防的廢弛和當年倭寇的任意橫行,以為明朝軟弱可欺。總之,不知道他哪根神經出了問題,竟打算入侵當時大明的附屬國朝鮮,並打算以朝鮮為跳板入侵大明。說來也可笑,此時的豐臣秀吉有些歇斯底裏,他在給家人的信中說,他很快要到大明國的寧波府居住,因為那裏離印度較近,便於他指揮征服印度的戰爭,他甚至還打算遷都北京,讓天皇在北京居住。
而日本人似乎隻知道,他們是跟隨豐臣秀吉統一日本的精銳部隊,十幾年中未嚐一敗,他們擁有當時世界上技術最精良的火槍部隊,他們還占有朝鮮最堅固的城池。自詡為日本最精銳的軍隊將士們並不知道,他們麵前的對手,是一支雲集了大明軍事精英的豪華陣容。比如,曾在東南沿海蕩盡倭寇的戚家軍,在遼東黑土地上痛擊韃靼人的遼東精騎,這都是在沙場上百戰百勝的健將,日本人此舉顯然是以卵擊石。
1592年,豐臣秀吉親率十八萬大軍發動入侵朝鮮的戰爭。朝鮮迅速淪陷,於是朝鮮國王向大明求援。當年明大將李如柏率四萬明軍進入朝鮮,與日將小西行長加藤清正所率日軍激戰,收複漢城。豐臣秀吉返回日本,留小西行長等留駐朝鮮南端。日本與明和談,但因立場差距太大,和談破裂。
五年之後的1597年,豐臣秀吉再派水陸軍十四萬進入朝鮮,決心與明帝國見個高低。但是明軍在將領邢玠、鄧子龍的率領下,大破日軍,豐臣秀吉征服朝鮮的夢想徹底破產。對外戰爭的失敗使得豐臣秀吉一下子蔫了,從此一病不起,終於在1598年氣病而死。日軍也被迫完全撤離朝鮮。
豐臣秀吉逝世後,豐臣政權發生了嚴重的危機。豐臣秀吉死的時候,他的兒子秀賴還隻是個六七歲的孩童。秀吉臨終前囑托前田利家輔佐幼主,待秀賴成年後奉還大政。但是計劃沒有變化快,在秀吉死後的次年,前田利家突然病逝。德川家康一看有機可乘,趁秀賴年幼無助,決定取而代之。1601年9月,德川家康通過關原之戰打敗了豐臣氏,將中央政府從大阪遷到江戶。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戶設立幕府。1615年夏,德川家康再次突然向大阪發動攻擊,大阪城破後,豐臣秀賴自殺。豐臣氏滅亡。日本結束了戰國時代,正式進入曆時兩百多年的江戶幕府政權統治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