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物語

188 信仰問題

188 信仰問題

在大海邊,空氣中都有一種海洋的氣息.清早,梅蘭妮被鷗鳥叫醒了.

梳洗後,按照習慣,她來到廚房.

環姐已經煮了早飯.

閩地的女子非常能吃苦耐勞,一大早,環姐已經把一家人隔天換下的衣服洗了出來.

梅蘭妮到的時候,她正在給衣服上漿.其實不上漿的衣服穿著舒服.但是,梅蘭妮想到這年頭的洗衣不便.每次還是穿上漿過的衣服.

見到梅蘭妮,環姐大方的招呼了一聲.梅蘭妮上前要幫忙,她忙忙製止.

梅蘭妮這麽多年當家庭主婦的經驗,早就精通各類家務的程序.她還是幫著擦竹竿,扶竹竿.和環姐一起把洗好的衣服晾曬了.

這隻是一件小事,可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常常由小事決定.

環姐和梅蘭妮之間的氣氛立刻柔和了.雖然,兩人語言上有障礙,但是不妨礙她們用簡單的詞加上肢體語言進行交流了.

廚房是新蓋的,雖然爐台,洗水池等都按照了蘇州的樣子做,但是,整間廚房的裝修很不盡人意.

梅蘭妮想,一定要提醒秦煉重新裝修一下.

男孩子們很快就來到廚房,平日,他們吃飯就在廚房,省了搬來搬去的時間.

早飯很簡單,吃的是地瓜粥配著鹹菜.

看著如此簡單的早餐,梅蘭妮的廚房改造計劃全都咽回了肚裏.

這天的安排是去視察茶場,工廠等.秦煉和梅蘭妮騎著毛驢去白雲山,那裏他們有茶場和製茶工廠.

茶場才建立兩年,還在不斷的擴大,種下的茶葉長勢很好,已經開始出少量的茶了.

又參觀了糖廠,看了甘蔗地.

秦煉介紹道,這裏種的主要是糖蔗,隻有少量幾畝的果蔗,當地人有吃甘蔗的習慣,所以,種些果蔗分給眾人.

但是,由於這裏的氣溫早晚變化不大,所以糖蔗裏的含糖量並不高,出糖率大約在百分之九左右.由於甘蔗產量高,每畝能到二千多斤,加上種了五,六百畝,所以糖的產量還是上了百噸.

至於糧食,這裏的氣候好,地處亞熱帶,一年可以三熟.自家企業的用糧,基本上可以保證.農田旁還有養殖場,蔬菜地.梅蘭妮知道,這都是梅朵的安排.

港口設在島的北邊,工廠也都設在那附近.主要考慮到運輸的方便.

下一天,梅蘭妮參觀北邊的工廠區.和上一天相比,島上的大多數人都在北邊.

新的火柴廠讓梅蘭妮很感興趣.由於工藝的問題,火柴做的比後世的大.但是還很好用.火柴還沒有運出去,做好的火柴暫時都堆放在倉庫了.

車廠裏的活忙不過來,北方還有很多定單.

梅蘭妮說,如果北方的定單做完了,可以考慮做黃包車.

秦煉聽後,眼睛一亮,"好主意."

一路過來都有人和秦煉打招呼,他們叫他"三少."知道他旁邊的婦女是他的娘,所以對梅蘭妮也很尊重.都叫她‘夫人".

到了居住區,是一片簡陋的住房.其中還有一家小賣部.裏麵的東西不多,無非是些日用品,也有幾頂東山出品的紗帳.梅蘭妮看那價格比蘇州賣的要低,隻有四百五十文.

問道,"你不怕周邊的人過江來購買?"

秦煉道,"可以考慮對我們的員工發證,憑證打折購買物品."

"沒有考慮建造住宅區?"

"當然考慮了,隻是這個時代的房地產業不是那麽簡單的,要請人來看風水,還要設計規劃,這不是建一家一戶,而是建設一個社區.還要準備建築材料.要設計屋型.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所以隻能一步步來."

"這些房產都是企業的房產?"

秦煉點頭,"給員工住,收少量的租金.這樣,他們省下的錢,按照當地人的習慣,定要把錢拿回家鄉去建造房子."

"那對我們有什麽好處?"

"住慣了我們的房子,他們必定會想我們買建築材料."

"那這裏還要做建材?"

"在連江,我們已經買下了磚瓦廠,現在正在建窯場燒地磚和瓷磚.畢竟我們需要大量的建材,靠買不合算.運輸也方便,隻有一江之隔."

有一個地方正在建造房子,梅蘭妮見工人們用石頭壘基牆.

秦煉介紹道,"島上氣溫適宜,但是每年都有台風來襲,房子如果不建牢固,就會被風吹壞.這些石頭磚瓦都是從連江運過來."

"這建的是什麽?"

"醫院."

在建築工地上,他們碰上到了一個四十多歲的老外.這就是德國傳教士史立德.滯留在中國不願回歐洲,現在成了這裏醫院的負責人.

在新房子還沒造好之前,醫院被安排在一間修建過的舊廟裏.除了外國人,裏麵也有中國醫生.但是,秦煉請了史立德當負責人.據說,醫院裏的中國醫生沒少和他鬧矛盾.

梅蘭妮感到奇怪,"為什麽不讓中國人領導外國人?很多中醫的水平是高過外國醫生的.尤其在清代中醫已經發展很成熟了."

秦煉解釋道,"我不是崇洋媚外,我是給機會讓這些歐洲人把現代醫學的理念轉播過來.建立現代化的醫院,並通過他們,提高公共衛生的意識."

讓梅蘭妮最出乎意料的是,島上最完善的建築,竟然是座新建造的媽祖廟宇.

紅牆碧瓦,大塊的青石做基礎,台階,牆裙,柱腳,地麵,正脊中間低平,兩端如燕尾飛翅.裏麵供奉的漢白玉媽祖神像是特地從莆田請過來的.廟裏的香火很旺盛.還有人專門打掃.媽祖像前供奉著十幾隻小船模.

梅蘭妮參觀著廟裏的雕梁畫棟,青石雕刻,心裏感歎著,這要花多少錢!

秦煉看著梅蘭妮的神色,說道,‘媽祖是這裏人民的信仰,信仰是要得到尊重的.我們船廠每造好一艘船,就做了相應的船模,供奉在媽祖麵前,求天後保佑.其他的運輸的船隻,知道了這個廟,也把自己的船模拿來供奉.這裏的人大多數來自莆田,莆田是媽祖的家鄉.所以建造媽祖廟是很得民心的.這個時代的航海,由於船上的設備不好,翻船是常有的事.海裏討生活的人就更希望能得到女神的庇護,我們就應該做些事情來滿足他們.從去年三胞胎到來,在他們的幫助下,製了模,翻造了媽祖的像,發給我們的每艘船上供奉.這件事幹得最得人心.其他的船隻聞訊,也求要媽祖像,我們這裏都供不應求.‘

梅蘭妮點點頭,表示很理解.男人總愛從政治層麵考慮問題.

"民間還信仰佛教,你是不是還準備建造寺廟?"梅蘭妮略帶諷刺的問.

"是的."秦煉很肯定的,"在這個時代,宗教是個不可以忽視的問題.即使在後世西方許多國家已經很發達了,還是有很多人信奉上帝."

梅蘭妮想到後世那些收費很高的寺廟,輕笑了一下.

秦煉說,"不要蔑視宗教.一種文化必須要有兩大支柱,哲學和宗教."

聽到秦煉如此認真,梅蘭妮也肅然,"我沒有輕視.我隻是想到後世的佛教成了斂財的工具."

秦煉忍住了,沒有說出來,當支柱坍塌了,文化也就疲軟了.隻是,這樣的談話,女人們不感興趣.

梅蘭妮問了個新問題,"你在媽祖廟旁建造醫院,有用意嗎?"

"有.人在生病的時候都是比較軟弱的,想到有媽祖的保佑會好過很多."

梅蘭妮笑了,愚民乎?

秦煉正色道,"是心理安慰."

氣氛有點嚴肅,為了緩和一下,梅蘭妮想起了,"那幾個騙子如何了?"

"哦,那幾個,我讓她們在洗衣房工作."

這裏男工多,所以特地開設了洗衣房,幫大家縫縫補補.

"她們習慣在那裏工作?"

"哭鬧總是難免的.你想去看她們?"

不,不.梅蘭妮才不想見那幾個騙子,想到她們信誓旦旦地說自己是她的家人,背後就發涼.

在船廠,工人們在造新船,一艘巨大的木船在船塢裏.

梅蘭妮所乘的船和這艘相比都是小船了.

過去,她一直以為歐洲在這個年代中,造船技術比中國的先進,通過秦煉的解釋,她才知道,中國的帆船技術一直是處於領先地位的.

歐洲的造船技術一直在學習中.比方說他們從阿拉伯那裏學會了大三角帆,從中國人這裏學會了縱帆和舵.

在這樣的基礎上,歐洲人改進的是帆的數目.

他們這艘船仿造的是十八世紀末才出現的歐洲'全裝帆船'.這種船至少有三桅,每桅上至少有三個橫帆,還加上了斜桁帆,可以充分的借足風力.

歐洲的船型和中國的船型不一樣,他們仿生魚,我們仿生水鳥.這個年代歐洲船的最寬部在中間靠前的地方,而中國船的最寬部在中間靠後的地方.

"哪種船型走的快?"梅蘭妮問.

"當然是水鳥型,根據後來的流體力學研究,船並不是象魚那樣在水裏遊,而是象鴨,鵝那樣在水和空氣兩種介質中劃行."

到目前為止,還未被歐洲人學去的造船技術是水密隔艙.按照史書記載,這項技術是在1795年被英國人使用.另外,在這艘船上用了中國傳統的輪槳,但對它加以了改造,接近了後世的渦輪槳的形狀.這艘船的噸位應該在六百噸以上.

按照當地的風俗,女人是不能上沒有完成的新船的.

梅蘭妮嘴上不說,心裏在發牢騷,忘記了媽祖也是女人了?

不過,秦煉還是把指南針拿來給梅蘭妮看.

雖然,中國人發明了指南針,但是,歐洲人對它進行了改造.秦煉這個就是根據歐洲商船上的指南針仿的.銅鑄的圓型指南針兩頭定在圓架上,可以順軸心移動和轉動,再把圓架子的與軸線垂直的兩端定在了一個方木盒子裏,當擺動時,圓形的指南針能自動調節水平.其實這和古代銀香熏球裏的原理是一樣的,中國的工藝技術都在那些物件上得到了充分的發展,而沒有把這技術用在更需要的地方,這個年代的中國航海指南針還是用羅盤.

梅蘭妮看見了那尊的媽祖像,那尊一尺多高站在海花上,手拿如意,端莊媽祖像看上去很眼熟.終於想起天津那尊巨大的媽祖像來.媽祖像的細部很考究,頭上的花帽和冕旒,胸前的瓔珞,內衣的紗製感,飄帶的輕柔感,紅色的霞披,黑色的長裙上罩著輕紗短裙.都表現的惟妙惟肖.

梅蘭妮想拿在手裏細看,咦?整個造像輕於羽毛.

看見梅蘭妮滿臉的驚詫,秦煉告訴她這是用古代夾紵法製的漆器,因為她輕,容易攜帶,放在木匣中,可以掛在船壁上,所以極受歡迎.

在琅琦的日子裏,最讓梅蘭妮中意的事就是泡溫泉.可是,她馬上就要離開了.

環姐比劃著讓她多住些日子.

她搖搖頭,許多事情都是身不由主的.邊峰早已等不及了,和她講好明早一起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