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新天子

第106章 用人頭來證明

第106章 用人頭來證明

劉協終於暴露本性,可朝堂上卻寂然無聲,所有大臣好像根本沒看到那一幕般,再無一人站出來指摘。

所謂此一時、彼一時,如今劉協攜誅殺董卓威勢,又巧妙籠絡住了朝堂大部分重臣的心思,更兼句句在理、字字想著漢室社稷,那個倒黴的家夥這個時候跳出來,隻能說他真是食古不化的那種蠢蛋,挨砸也是白挨。

鍾繇也衷心欣慰,故意對劉協莞爾輕笑,補充完自己的回複:“陛下之意,臣懂的。”說罷,文不加點便擬出兩份聖旨,劉協看也不看,直接在上麵用了私印。

鍾繇前腳一走,劉協就有些後悔。畢竟,接下來的朝論還需鍾繇草擬成聖旨,但不派鍾繇這等代表著皇室的人去延請蓋勳和張機,又不夠顯出劉協對兩人的重視。幸好,他環顧朝堂一圈兒,看到那光祿勳楊彪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樣後,心裏就有了譜兒。

既然朱儁已打開了一道光亮的大門,劉協這見縫插針的家夥自然要將這門開到大街上。他轉頭隨即悠悠自語道:“元常大才,朕口述之下,他下筆便成章。今日大事尚未完畢,不知我朝中可還有此等人物供朕驅使?”

實話實說,鍾繇這等手段雖然厲害,但遠未到無人能及的地步。至少在劉協看來,王允、黃琬、或者馬日磾年輕時,還有蔡邕這些人就都不是吃幹飯的。不過這些人或身居高位、或身陷囹圄,自不能再給他當一貼身秘書使。

劉協之所以說這番話,實際上就是給光祿勳楊彪這老頭子說的。因為他知道,楊彪這家夥的兒子,就有這樣的才能。

果然,楊彪聽到劉協這番話後,便猛然睜開了半眯的眼睛。再看到劉協一眨不眨地望著自己,哪裏還不知道劉協什麽意思,當即一晃三顫地起身,開口道:“陛下,舉賢不避親,犬子楊修浪蕩頑劣,卻也有那麽一兩分才智。若陛下不嫌棄,老夫可差人將犬子喚來。陛下先令他試試,可否?”

劉協嘿嘿一笑:“楊卿也是漢室宿臣,自不會信口開河。既然楊卿提了出來,朕也不能不給楊卿這個麵子,就請令郎上殿聽奏朝事,若果真如楊卿所言,朕便授令郎同為黃門侍郎,如何?”

“老臣叩謝陛下恩典。”楊彪笑著緩緩謝恩,越發覺得自己暗中襄助劉協實在正確無比了。他久經宦海,該有的全都有了,隻有一個兒子楊修養在家中,為避免董卓禍亂才一直沒有出仕。如今朝廷剛有一點氣象,天子不僅知道他這點心思,更借機提拔他兒子為近臣,這樣的安排,可謂煞費苦心了。

這個小插曲過後,劉協繼而進行剛才未完的大略。朱儁一番無意間讓他收獲了兩位人才,更使得他逸興遄飛:“屯騎、越騎、長水三營,便交由皇甫將軍費心了,皇甫將軍乃我大漢第一名將,既掌北軍,當授執金吾一職,恢複槐裏候爵位。”

針對皇甫嵩的任命,朝臣更沒有異議,畢竟這大漢第一名將的稱號早已名動天下,氣蓋世功勳已非筆墨可以形容。執金吾一職乃秩中兩千石的上卿,負責拱衛督掌禁中以外、皇城以內的治安軍防,直接向皇帝負責,比雜號將軍亦要顯赫一級,真可謂京畿要職。

對於皇甫嵩,劉協隻需要一個概念就行了,那便是‘他辦事,可放心’。不過,朱儁既然給了自己一個驚喜,他自然得隴望蜀,期待能在皇甫嵩這棵棗樹也打了幾顆棗來:“皇甫將軍,不知你可有俊才向朕舉薦?”

劉協這般刻意相詢,也有自己的小算盤。關東群雄那裏,一個州牧、太守再領個將軍職,就可在治下建立了一個獨立的小王國。這樣的弊端斷斷不可取,可一旦貿然拔除廢止更是取禍之道,隻能逼得那些豬猴橫心反了朝廷。

政治鬥爭必然需要時間和彈性,劉協今日在此開了將軍舉才需向天子報備的先例,就是要在眾人心中種下一顆種子,等待時機適宜之後,他便可讓這顆種子生根發芽。

皇甫嵩雖不知劉協深意,但畢竟人逢喜事精神爽,跪地謝恩後便微笑著撫須道:“既然楊大人已經舉賢不避親,老臣亦不敢令楊大人專美於前,老臣一子一侄,也有些才量,臣鬥膽覥顏請旨,向陛下舉薦此二人。”

皇甫嵩的兒子皇甫堅壽,劉協是知道的,此人在曆史上官至侍中,卻推辭不拜。曆史上記錄的唯一一件事,便是董卓迫害皇甫嵩性命之事,皇甫堅壽在董卓的宴會上搶步向前,與董卓辯理,且責以大義,叩頭落淚。以至在座的賓客深受感動,紛紛替皇甫嵩求情。董卓離席而起,拉皇甫堅壽和自己同坐,並派人釋放皇甫嵩。如此人才,劉協還想以後讓他有機會當個外交官。不過看皇甫嵩這等老實人既然敢說出此人的名字,便知其人的武略也是不凡的。

另一位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酈,在曆史留下的筆墨也不多。但記錄的,卻是皇甫嵩當初率重兵鎮守三輔的時候,董卓禍亂雒陽,皇甫酈勸皇甫嵩引兵誅殺董卓之事。這個建議雖然與後來魏延提出兵出子午穀一般,均為實行,但其膽魄和韜略卻由此可見一斑。這樣的人,用在兵家上,想來也是一員智將。

這兩人提出來,劉協自然準了。現在朝堂風向一邊倒,又因剛才劉協一砸之威,也沒人再敢觸劉協的黴頭。皇甫嵩或許就看到了這點,在舉薦完這兩人後,他收斂了一下神色,凝眉又向劉協鄭重稟道:“陛下,舉賢不避親之後,更有舉賢不避仇乃為公義。老臣還有一人,欲舉薦於陛下。”

劉協神色同樣凝重起來,他心中已經猜到皇甫嵩要舉薦的那個人,故而聲音也低沉威嚴了一絲:“皇甫將軍有話但講無妨,隻要言之有理,舉賢有據,朕定當慎重考慮。”

“老臣所舉那人,便是董卓舊部徐榮將軍!”皇甫嵩沉凝著將徐榮的名字說出,待滿朝大臣開始**之時,他又加急上前踏了一步,迫切說道:“徐將軍剛毅有度,統兵有術,實乃我大漢不可或缺之幹將。王公言徐榮私縱董卓之事,老臣便在現場,是時,徐將軍並未接到朝廷詔令,董卓那時乃國賊國相尚未有定論,徐將軍忠於職守,引兵平定長安動亂,實乃忠正之舉,萬望陛下明察……”

皇甫嵩此言一落,正是滿朝大臣竊竊私語完畢之時,當下便有一人手持牙笏趨步向前,劉協看到那人乃王允小集團當中的楊瓚,雖然這人也是舍命保漢室的忠臣,可劉協仍舊不由自主將手摸到了禦案上的筆架。

楊瓚顯然看到了劉協的動作,但隻是微怔了一下仍舊舉步上前,開口道:“陛下,臣以為此舉不妥。如今漢室倒懸,天賜良機才蒙一線生機,正是除舊迎新、秉立氣象之時。臣認為,不論徐將軍是否有心私縱董卓,然此事既成定局,徐將軍縱然蒙冤,亦要獻出頸上頭顱,昭明我大漢與董賊決裂之決心。”

劉協摸著筆架的手驀然鬆開了,他以為楊瓚會說出徐榮有罪的言論。可想不到楊瓚一出口,根本不談論徐榮是否有罪,而是以朝廷走向這等大義,堂而皇之道出徐榮縱然無罪,隻因要讓天下人知曉漢室已改頭換麵,便必須用他的人頭來證明的奇論!

這樣的言論,何其酷烈,何其無情!

可就是這樣的言論,偏偏又是那麽無可辯駁!

楊瓚這一番出口,直接就將自己的前程名聲一並搭了進去。在漢末這樣崇尚仁義公正的時代,可想而知,他說出這番話將會有著怎樣的後果。然而,為了心中的執念,他便寧願拋下了這一切,甘當這注定會承受著後世口誅筆伐罵名的人!

一時之間,朝堂重臣也想到了這一點,頓時驚愕莫名。適才還吵吵嚷嚷的朝堂,瞬間變得鴉雀無聲,仿佛就算掉落一根針也會聽得到。

而劉協,在之前一番叱吒風雲、乾坤獨斷之後。也愕然發現,自己這手中的筆架,萬萬不可砸下去……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殿門出卻突然傳來一個年輕的聲音:“楊大人真是好膽魄,為置徐將軍於死地,真是連臉皮都不要了。小人真不知道,徐將軍是挖了你家祖墳,還是偷了你媳婦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