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新天子

第401章 你也學壞了

第401章 你也學壞了

黎明的第一縷陽光灑在未央宮前殿的琉璃瓦上,一時光華萬千迷離繽紛,如同一片奇幻仙境。

幾聲隆隆的巨鼓聲響震動蒼穹,沉睡的長安古城如從睡夢中幡然蘇醒。一瞬間,陽光似乎也不甘寂寞,再度噴薄放射出萬道霞光,將金碧輝煌的未央宮前殿照得一片異光熠熠。

然而,列位在前殿之外公卿文武們,卻無一人有心欣賞這絢爛的朝景。似乎每一個人臉上都隱藏不下那一抹焦灼不安,可一時之間,又無人宣諸於口,整個前殿之外的氣氛顯得怪異沉默至極。

光祿勳楊彪白發蒼蒼,清瘦矍鑠,在場之人誰都知道此人是天子倚重的輔政大臣。更重要的一點,是弘農楊氏至楊彪這一代,已‘四世三公’,若再算上楊彪也曾擔任太尉這一事,楊氏已‘四世四公’,僅比汝南袁氏‘四世五公’略遜一籌,乃朝中最門第顯赫的士家,門生故吏更是遍於大漢朝野。

對於今日朝會議題,公卿大臣們心中早有預料。尤其負責主掌科舉改革的選部尚書梁鵠更是心憂如焚,看到楊彪到來,不由上前請教。然而,楊彪卻是淡淡回了一句:“選部尚書主掌選材之事,有何見教?”

這是一個微妙的反擊。

選部尚書梁鵠主動開口,顯然是受不了內心緊張的折磨。楊彪淡淡的反詰,卻分明表示出一種言外之意,不用試探,你比我更心虛。這使梁鵠感到一絲尷尬,隻好拱手笑道:“梁鵠才疏學淺,何敢言教?”

大臣們正在緊張焦躁,都想聽誰說點兒什麽。見光祿勳楊彪和選部尚書梁鵠這兩位樞要大臣對話,便紛紛聚來,卻又無從問起。畢竟,能說出來的都是些無關痛癢的話,而真正想知道的,他們卻根本不敢這般公然討論。故此,眾人雖然都圍攏了過來,卻都隻是默默地看著楊彪而已。

不料楊彪此刻卻沒有沉默,他向圍過來的大臣們拱拱手,高聲道:“上天佑護大漢,天子勵精圖治,掃蕩八荒,乃不世出之英明之主。我等大臣當共商大計,上書國君,進賢選能,令漢室早日一統!”

這話當真高明老到,既避開了忌諱,又給了大臣們聚集政事堂一個最好的議題。大臣們如釋重負,紛紛呼應:“楊大人所見極是,我等正該如此”話題一開,大臣們頓時活躍起來,三五成群的開始紛紛議論科舉一事,同時又以各種巧妙的方式試探著其他人的回應。

自祭天封賞一事當中牽扯出了故司徒王允之後,朝中各公卿大臣分明謹慎了許多。雖然他們各自有門道探知了今日朝會的議題,但卻從未有過聚在一起商議的時候。當今天子的錦衣衛,比之當年董卓酷虐殘暴更令他們心有忌諱。而由此,對於今日一事來,他們分明處在了劣勢。隻能爭分奪秒趁此聚合起來,用來得知對方的想法同時又不想讓自己的底線被對方探知。

這樣的交涉顯然是很沒有效率的,可時不我待,又必須需要一些答案。一時間,莊重肅穆的前殿頓時哄哄嗡嗡響成了一片。隻可惜,就在這個時候,一隊鐵甲侍衛踏著整齊沉重的步伐開到前殿外,鏗鏘列隊,守在殿外丹犀之處。盔甲鮮明,長矛閃亮。帶隊將軍正是天子第一心腹兼狗腿,虎賁中郎將徐晃!

前殿驟然沉默,未待徐晃身至,公卿們額頭便冒出了晶亮的汗珠,張口結舌,相互目詢。一時間,前殿外的緊張氣氛達到了頂點。

甲士列隊方完,又一陣沉重急促的腳步聲響起。赫然發現今日天子竟未從宣室殿而出,乃是腰懸倚天寶劍率領兩排將領大步走進前殿。那似乎還略帶一絲稚嫩的臉上,卻忽然給人以一抹寧定而又肅殺的感覺,就象是極地塞外的冰山——雖然,這些公卿大臣沒有一個人見過冰山,但正因為如此,他們才覺得那種嚴酷十分契合。

按照正常的朝儀,當是百官入殿列班就座後,天子才會出現的。可今日天子一反常態之舉,登時令殿外公卿們有些措手不及,待一名身穿黃門侍郎服飾的少年笑嘻嘻召喚後,諸位公卿才如夢方醒,魚貫湧入殿中。可每經過一名鐵甲侍衛前,他們都又忍不住心悸一分。

入得殿中,隻見天子劉協一擺手,頂盔貫甲的將領們在前殿後邊肅然站成兩排,個個雙手拄劍,沉默挺立,恰似兩排石雕武士。那笑嘻嘻的少年則往前殿宮門前一站,高聲道:“朝臣列班就座,朝會開始。”

隨後殿外金鍾又三響,公卿大臣們才找到了往日朝會的感覺,一齊跪倒高舉牙笏山呼見駕。

“眾卿家平身……”劉協的聲音並不洪亮,甚至,還帶有一絲隱忍不住的焦躁。這一絲淡淡的情緒被所有公卿敏銳察覺到後,他們臉色驀然又是一肅。

大臣們各有所思,遲疑緩慢的按照往常排位序列,坐入自己的案幾前。剛剛坐好,便聞禦座上劉協開口道:“諸卿觀漢家武將如何?”

這議題與公卿大臣們心中所料大相徑庭,但漢室畢竟從陣痛期走到今日,漢家武將之功有目共睹,滿朝公卿縱然一向排斥武人,但也不得不上前道出讚美之辭。然而,令他們想不到的是,他們每讚一句,禦座之上的天子臉色似乎便陰沉一分,直至光祿勳楊彪出口之後,劉協忽然一拍禦案大怒道:“都是奉承之辭!大漢武將若真如卿家所言,漢室江山為何這般四分五裂,朕一紙詔書竟連關中之地都發不出?!”

這猶如白癡的一句話出口後,滿朝公卿們一個個麵麵相覷起來:天子啊,你說話摸摸良心好不好?當年漢室詔書莫說關中,就連京兆三輔之地都發不出,若非有這些武將殊死奮戰、沙場拚殺,您那屁股能不能坐在龍椅上還是兩說兒呢……

再說了,漢室破碎、山河崩裂一事,能怪在人家武將身上?那是我們這些酒囊飯袋……不,那是有著複雜而漫長的曆史緣故的。隻要武將厲害就可以天下一統,您這邏輯未免也太強大了吧?

可這話所有大臣們都憋在心裏,沒有一人敢挑明了。畢竟,禦座上這位爺,他們可是早有領教的。若覺得他是白癡,那你就是十足十的智障了。

故此,劉協一番話落,整座大殿上竟一片鴉雀無聲。然而,劉協似乎猶嫌不足,竟當著所有公卿大臣們的麵,揚手一指後麵的鎮軍司馬道:“徐榮,你是否覺得你盡職?”

幾十道眼光瞬間刺到徐榮身上,但與平時的鄙夷不同,此刻這些目光當中都帶有一絲同情和寬慰:漢室宿將凋零,老牌兒的皇甫嵩、朱儁都已年邁、不堪征戰,若說能夠被滿朝公卿們記住名字的,唯獨這位徐榮了。

徐榮治軍嚴謹,賞罰分明,大漢北軍自入徐榮接掌後,非但不墮當年氣誌,更增精兵悍勇之姿。而徐榮本人早年戰功赫赫自不多提,隻說追隨劉協後幾番血戰,守護住長安,便乃一員真正無愧的名將。甚至,滿朝公卿都不得不承認,若不是劉協手下將星如雲,他需平衡調度,徐榮可能還會走得更加煊赫。

然而,徐榮上前卻跪地叩首,慚愧開口道:“末將無能,論穩重不及文仲業,論練兵禦卒不如高順,論勇武不及奮武呂布,論膽氣不及孤身豫州太史子義。尤與趙雲千裏護衛劉太傅相比,末將更一無是處……”

聽徐榮說的心酸,滿朝公卿都忍不住想為徐榮說兩句公道話。不是你徐榮無能,而是天子手下那些將領太強啊。可就是這樣,那位天子還不知足,你看他到底啥人啊……

然而,縱然心中都這般想著,但事實上,滿朝還是無一人上前說句公道話。不管怎麽說,士大夫對武人的戒備和打壓之心,可是曆來奉為己任的。雖然徐榮有些小冤枉,但為了大漢的長治久安,你徐榮還是吃點虧吧。

隻不過,就當滿朝士大夫等著那位天子乖張邪氣的憤怒要降臨在徐榮身上時,卻忽然禦案上的天子竟難得地微微一笑:“好,還算有自知之明,有錯改了就是好同誌嘛……來,朕問問你,麵對這等狀況,徐將軍可有良策?”

徐榮臉色驀然一紅,有些慚愧地望了一眼滿朝公卿,但還是低著頭一句一頓說道:“陛下,末將所言之人,皆起於微末、潛於鄉野當中。由此可知,大漢驍勇善戰之士不知還有幾許,然朝廷未能慧眼識才、擢拔重用,才使得末將屍位素餐、濫竽充數……”

這一番話落,那幾十道溫情脈脈的眼神頓時化作一道道利劍,恨不得將徐榮紮一個千瘡百孔:好你個徐榮啊!以前隻覺得徐晃那家夥不實在,想不到你這個濃眉大眼、老實本分的孩子也學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