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新天子

第681章 長安殺人事件

第681章 長安殺人事件

長安城外逛街的甄宓很歡樂,而未央宮中,劉協這位皇帝卻一臉生無可戀的疲憊。距離他五步不到的地方,大漢皇後正慵懶地梳理著自己的妝容。她盤著自己烏黑的頭發,那動作風情說不出的嫵媚動人,劉協看到她的衣襟微微敞開,觸目可及盡是一片雪白。

但伏壽麵對銅鏡自己看到了劉協的目光,嘴角不由勾起一抹慵懶幸福的微笑。可劉協卻也看到了銅鏡中伏壽的笑容,嚇得立刻把目光轉開。隨後,右手摸到了龍榻上的鑲玉步搖,起身下榻遞給伏壽道:“壽兒,長安城中可有什麽趣聞嗎?”

“沒什麽。”伏壽的目光似乎一瞬變得有些調皮,回過頭服侍劉協更衣道:“臣妾聽聞,那位中郎將劉範,這些時日在府中整理出了一片菜園。前些時日,還跟臣妾送來了一些瓜果,似乎表示自己要閉門修身養性了。”

這個消息讓劉協不由莞爾,真想不到老劉家的人一個個都這麽有意思。曆史上劉備寄居曹操麾下,也是搞得這麽一出。但問題是劉備底層貧民出身,搞一個菜園子也算回歸本行。劉範這麽一個鍾鼎玉食的家夥,也會裝模作樣的種地。難道,古代對於耕讀修身就這麽推崇熱愛嗎?

整理完劉協的衣袍,伏壽還戀戀不舍地拍了一下劉協的交領。那目光當中洋溢出來的渴望和幸福,再一次讓劉協一哆嗦。

可沒辦法,縱然劉協是一位真正的鐵血男兒,經曆過伏壽這烈火熔爐的幾次煆燒之後。劉協非但心已經成了繞指柔,那身子也柔弱得跟煮熟的麵條兒一樣了。

怪不得前世的人總說隻有累壞的牛,沒有耕壞的田。劉協怎麽都不明白,為何剛猛身健的男兒,總會力有不足;而身柔如水的女兒,卻可以綿延無期……

想起今日的荒唐,劉協就覺得自己很荒唐。本來他特意趁今日處理好內禁和外朝的時間,來找伏壽坦誠相對地談一下子嗣的問題,解開伏壽的心結。可他實在太低估了伏壽,因為剛商談了不到一炷香的時間,他跟伏壽兩人便真正意義上的坦誠相對了。

不過,結婚後的兩口子,大部分紛爭的結束,都是這樣的。更何況,這個談論的話題,也太容易走向這一步了。

想起當時伏壽驚慌嬌羞還忌諱此時是白日,劉協還賤兮兮地說了一句‘沒關係,壽兒,你閉上眼睛就是天黑……’。此時的劉協,滿心就隻有一個感覺:女人,真的實在太可怕了。三宮六院什麽的,那真的是自己在找死啊!

而現在,看著伏壽那還意猶未盡的眼神,劉協就隻能趕緊再度轉移話題,呼喚門外的冷壽光前來救場:“冷壽光,你最近可在長安城中聽說過什麽更有趣的事情?”

“更有趣的事情?”冷壽光一聽這話,就知道劉協已然知道劉範此事了。略一思索,便開口道:“玄武街上倒是發生了一件人命案,這不算什麽趣事。但隨後的審理卻很有意思,廷尉左監董大人和告老回長安的崔烈大人吵了起來。據說崔老氣得大罵董昭,而董昭似乎也因此焦頭爛額,因為這件事使得他將自己的上司溫正大人都得罪了。”

“哦?這倒稀罕,究竟是何事,竟會惹得這三人如此不留情麵?”劉協當即就被此事吸引了,畢竟殺人大案雖然不乏,但鬧到這份上的大案,就有些離奇了。

要知道廷尉雖然主掌天下刑獄,但就跟後世的最高法院一樣,是不輕易參與刑獄審查的,除非是劉協這個皇帝親自交予的大案要案。長安有人殺了人,那也隻需上報廷尉,等候秋後處斬就可以了。一般而言,隻要證據確鑿、沒有大疑點的案子,廷尉都會批準的。

“非是廷尉董大人不批準此案,而是因為他嚴令要將犯案之人斬首,並且罔顧溫正大人之令,親自監斬了那名犯人。才惹得崔烈大人和溫正大人大為惱怒,據說這兩位正準備在朝會上彈劾董昭大人呢。”

冷壽光的解釋,讓劉協更加一頭霧水,一旁的伏壽也漸漸被這個事情吸引。冷壽光見一帝一後神色,不由趕緊解釋道:“這件案子案情並不複雜,說是兩人為好友。其中一人善養鸚鵡,另一人這日去他家中作客時,也不知道是戲耍還是如何,反正就是抱著一個鳥籠子就跑到了鬧市。結果那人持刀便追,隨後不知誤殺還是蓄意,反正就在鬧市一刀殺死了那搶鳥籠的好友。”

“當街鬧市殺人,過往百姓曆曆在目,這樣的案子這樣一刀問斬便可。為何最後還會鬧到廷尉?繼而還惹得廷尉兩位大人、外加一位曾經的廷尉大人如此?”伏壽也聽出這事兒的蹊蹺來了,她雖然不太懂漢律,但也知道當初高祖劉邦和關中百姓約法三章,當前‘殺人者死’就是最簡單明白的一條。

“皇後所言極是,廷尉董大人就是這般認定的。但事實上,這件案子從京兆尹報到廷尉的時候,就是兩份不同的判決。而這其中,又已讓兩位好友反目成仇。”

“哦?”劉協這下興趣是更濃了,伏壽也想不到這其中還有故事,不由催促道:“說說,快說說。”

“這兩份判決,一份是京兆尹縣尉請求處斬,而另一份則是京兆尹張時大人請求免罪的。按說這等案子是要京兆尹大人親自上報的,但那位縣尉就是不服京兆尹的判決,才私自向廷尉上了一份判表。這京兆尹因為此事,已然同他那位縣尉好友割席。”

“隨後董昭大人看了兩份判決,選擇了處斬的那封判決,被溫正大人和崔烈老大人得知,言詞嗬斥董昭草菅人命。結果,董昭大人便提前親自監斬了那名犯人。”

“那京兆尹和溫正、崔烈等人,為何認為那名犯人不該殺?”聽了半天,伏壽終於聽出了問題的關鍵所在。她有些不明白,如此簡單明確的案子,這三位為何會這般袒護那犯人。

“回皇後,京兆尹張時倒不是袒護,他隻是覺得犯人怒而殺人,極有可能是誤殺,所以請求輕判。但溫正大人和崔烈大人商議後,卻拿出了不一樣的看法。他們認為那人先是搶奪了犯人的鳥籠,屬於搶人財物,而犯人持刀追捕屬於護財傷人,按照漢律應當無罪。”

這下伏壽一下猶疑了。好像,溫正和崔烈的看法,也不無道理。她之前的堅定,在這個道理下變得動搖起來,隨後不由轉過頭向劉協問道:“陛下,此事您認為孰對孰錯?”

劉協卻無奈地笑了一下:“兩方都有道理,溫正和崔烈是謙謙君子,講究以仁治天下。所以他們才會寬赦犯人的罪過。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們才成不了朕的心腹,隻能為朕所用的外臣……”

“陛下何出此言?”伏壽更加不解,一雙娥眉蹙起,似乎很不喜劉協這幅冷清無情的一麵。

“因為亂世必當用重典!”劉協的臉色有些痛苦,但還是解釋道:“漢律後來那麽完備,是在文景之治以及盛世王朝下逐漸補充起來的。可如今局勢不同盛世,溫正和崔烈就是沒有看破這點。而董昭就看破了朕的心思,他知道一旦此人被輕饒,那繁榮長安必當成為亂賊無賴的溫床,漢室的威信和律法將可能成為空文。所以,他才會寧願觸怒上司及崔烈,也要提前監斬了犯人。”

伏壽幽幽一歎,有些心情低落地坐回了梳妝台之前。這一瞬,她對劉協再無一絲興致。而劉協則望著一臉後悔的冷壽光,還是說出了那句話:“冷壽光,你這消息,當真大煞風景。”

冷壽光當然拜伏在地,請求寬恕。劉協也知這不是冷壽光的錯,便擺手說道:“朕也有些時日沒有微服私訪了,想不到長安鬧市已然如此喧嘩。朕此刻心情也有些煩悶,不若就去街市當中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