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霸天下

第三十六章童淵弟子

第三十六章童淵弟子

蜀郡,是益州十二郡之中麵積最小的郡,卻又是人口最多的一個郡,巴郡的麵積差不多相當於蜀郡的十多倍,人口卻也隻有一百萬,而蜀郡的人口現在就已經達到了一百二十萬人,更加要說明的一點是現在益州的治所還不在成都,是在雒縣,後來才因為成都的繁華,劉焉才將治所遷至成都,雖然兩地相距不遠。

而張任正是蜀郡成都人。

既然要到蜀郡,必然要路過刺史張喬所在的廣漢郡,本來楊奉上任伊始就應該首先向刺史張喬報到一下,但是由於南方邊境問題張喬已經被弄得頭暈腦脹了,沒有時間接見這個新上任的漢中太守了,現在南方剛剛安定,張喬也剛回到雒縣不久,所以即使楊奉不去成都尋找張任,也要到雒縣去拜訪張喬的。

張喬在漢末任益州刺史多年,不算是一個十分有能力的人,可以這樣說,對於內政,張喬是得心應手,但是對於領軍打仗,張喬卻是不行了,而且張喬手下並沒有什麽能征善戰的將士,即使有張喬也不是這方麵的伯樂,隻不過現在還算是太平時期,顯得有點無所謂了。

但是,除了這之外,張喬將益州的經濟卻是搞得相當不錯,加上黃巾之亂的時候,益州基本上沒有受到太大的衝擊,也給劉焉留了一個強大的平台,況且劉焉父子二人也是守成有餘之人,沒有什麽大誌,卻也能在張喬的基礎上,讓益州的經濟更上一個台階,最後倒便宜了劉備,這也是為何劉備能夠在同東吳的荊州爭奪戰中征召七十萬大軍的緣故,以益州多年的經濟基礎供應這七十萬大軍自然是沒有任何問題。

張喬早就聽說過楊奉幾乎完勝地評定荊州二郡的叛亂和在朝堂之上的五步成詩,對楊奉十分欣賞,因為張喬也是一個平日喜歡吟詩作畫的文人雅士,在聽了楊奉當場作的一首從軍行之後,張喬對楊奉是更加喜愛,其實這首詩就是在王昌齡的《從軍行七首》中的第二首的基礎上略加修改而成,但是對於剛剛出征回來的張喬來說,無疑正是對他自己的描述,也是張喬出征在外的思鄉感受,使得張喬以為楊奉是為自己量身定做了這首詩:南蠻犯進攪太平,再蒞邊關舊別情;繚亂邊愁訴不盡,高高秋月照雒城。

“喬久聞獻之高才,未得一見,不想今日一見,獻之之才更在喬想象之上,我大漢若能多有幾個像獻之如此這般的青年俊彥,我大漢豈能不興盛久安呢?”從這句話便可以看出張喬對楊奉的評價是相當高了。

楊奉自然是要謙虛一番了:“大人過獎了,楊奉所學隻是領軍打仗、戰場殺敵、醫治病人而已,何況目前正是太平時期,如此便無楊奉施展之地了。而對於內政管理,楊奉卻是完全不通,所能做到的也隻是任用賢才,授以職權,治理漢中,希望日後能頗有業績,也算對得起漢中一方百姓了。”

張喬右手微微捋著胡須,點點頭,似乎對楊奉的謙虛十分欣賞,能有如此才華又能夠如此謙虛的恐怕走遍大漢十三州也找不出幾個來,張喬道:“難得獻之如此謙虛,看來建陽兄教導有方。賢侄也不必煩惱,既然賢侄善於領軍打仗,也不是沒有機會,南蠻之族經常犯我益州邊境,襲擾我邊境居民,老夫也曾和這些南蠻人交戰數次,總是敗多勝少。隻是這些南蠻人不適於平地作戰,所以也不會太過於深入我境內,隻是襲擾邊境,搶掠一番就會自動退兵。如今既然賢侄來到,老夫也就可以放心將平定南蠻之事交由賢侄了,嗬嗬。”

張喬也算是個人物,絲毫不避諱自己和南蠻交手勝少敗多的情況,楊奉不禁對這個曆史上能少提及的益州刺史頗具好感。對於張喬的許諾,楊奉自是大喜過望,雲南之地多是少數民族,一旦征服他們,必然終身不會叛亂。到時候等於是在益州南部安放一枚炸彈,一旦自己開始對益州動手,便可南北共進,取益州更是方便快捷。但是,這件事情卻因為張喬的過早去世而成為了泡影,直到多年之後,楊奉才先占據了益州,後平定了南蠻。

楊奉於是站起,對張深鞠一躬,道:“既然大人如此相信楊奉,楊奉必然不會辜負大人的一片厚愛,隻要能給楊奉一年的時間訓練士卒,一年之後,楊奉必然能提兵兩萬掃平南越各地,令南越之人臣服於我大漢之威。”

“好,好,能有賢侄這句話,老夫便放心了。漢中之地多山少民,經濟在益州最末,根據我大漢律令,漢中郡最多能征兵兩萬,但是根據當地經濟和人口情況而言,卻又是無法支撐。不如這樣,賢侄在漢中征兵一萬,老夫再從各地抽調精兵一萬,糧草問題不需賢侄操心,對於益州來說這還不算是什麽問題。賢侄在半年之後,若能將漢中郡內的賊患平息,老夫也好向皇上請旨讓賢侄兼益州兵曹從事,這樣賢侄便可率領益州大軍南下,掃平南蠻了。”

楊奉知道張喬現在還並不太相信自己的能力,半年之後掃平漢中賊患就是要看看自己的能力究竟如何了。對於漢中賊患楊奉還真沒放在眼中,如果連這點小賊都搞不定,以後也不要在三國時代混了,於是楊奉慨然領令。

告別刺史張喬之後,楊奉便拿著張喬的任命狀,這個任命狀可不是楊奉的,而是張任的,是楊奉專門向張喬討要的。若是楊奉感覺能夠收服張任,這個任命狀自然就不需要了,不到萬不得已,楊奉還是不想用這種方式收得張任的。

同嚴顏的情況一樣,成都張家也是一個大戶。

也是楊奉來的巧,張任剛從幽州學藝回來,張任在童淵處學藝五載,得到童淵傾囊相授,武藝已是不凡,楊奉也是習武之人,從第一眼就感覺到張任身上的那種隻有一定級別的武將才具有的氣質,比龐德要差一些,和成廉一個檔次,比高順、徐榮要強。

張任弄不清這個遠在漢中的太守為何要親自來到家中拜訪自己,也不敢貿然詢問,隻是陪著楊奉東西南北聊開。不覺之中,在楊奉的刻意引導之下,兩人談論的話題便到了武學之上,張任是個武將,對這個話題自然十分感興趣,而楊奉卻是想收服張任,故意賣弄自己的所學。

慢慢地,張任十分驚訝於眼前這個年輕太守的胸中才華,早就聽說他曾占山為王,並將並州第一猛將呂布殺得铩羽而歸,而且還以弱勝強平定、幾乎完勝地平定蒼梧郡、桂陽郡地叛亂,沒想到其在武學方麵果也有如此高的造詣,恐怕比自己還要高出一些,而且更重要的是楊奉對於兵法戰陣,更是如數家珍。

張任是個聰明人,到現在已經知道楊奉來找自己並不是賣弄胸中所學,也不是聽說自己的名字想和自己結交,而是想招攬自己。看來此人雖然年紀輕輕,卻是頗有野心,已經開誓處招攬人才為其所用,難道他也和師傅一樣預感到數年之後天下即將大亂了嗎。

楊奉雖然一直在侃侃而談,對於張任表情的變化,楊奉還是看在了眼中,知道張任已經猜到自己來此的目的,於是也不再多說廢話,道:“伯當兄,楊奉此來便是想請伯當兄能夠助我一臂之力,掃平南越之地,解除我益州邊境之患,不知伯當兄意下如何?”

一旦投靠,必然要終身效忠,這是自己的原則,但是此人年紀輕輕竟然有如此見識,武藝、兵法更是樣樣精通,能力不凡,更難得的是此人很得皇上賞識,以後前途不可限量,單看楊奉身後兩人武藝便不在自己之下,一旦大漢發生動亂,此人必然能夠迅速崛起。

主意已定,張任“謔”地站起,來到楊奉跟前,單膝跪地,雙手合攏道:“張任願為主公鞍前馬後,死而無憾。”楊奉大喜,連忙將張任攙起,道:“我得伯當,如魚得水也。”身後,成廉、龐德二人也向楊奉道喜,恭喜主公再得大將。

為了日後和益州劉焉起幹戈的時候,防止劉焉父子對張任家人不利,楊奉將張任舉家搬到了陰平郡,使得張任對楊奉更是感激。這陰平郡早已在楊奉的算計之中,居住在這裏自是無事。張任看出了楊奉這樣做的目的,更是進言,讓楊奉在益州布置暗探,以為日後攻益之用。

張任的進言頓時令楊奉想到了自己忽視的一件事情,就是情報工作,在通訊極其落後的漢末時代,情報工作顯得極為重要,沒有及時準確的情報來源,在日後的諸侯爭霸中必然會處於劣勢,想到這裏楊奉不禁後背都是冷汗。在並州的時候,雖然想到過此事,但是並沒有太過於重視,如今看來,卻是失誤了。

回到漢中之後,楊奉便開始準備情報工作,一年之後,楊奉的第一批情報人員被安置到了荊州、益州、涼州、雍州、交州之地,而對於中原各州楊奉準備暫時不派情報人員,等到黃巾之亂過後,再行將情報暗探派到其餘各州。否則,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情報人員若是死在黃巾之亂,那可就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