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霸天下

第一百一十一章廣宗爭雄

第一百一十一章廣宗爭雄

廣宗縣乃是一個小縣,並且是安平郡最南端的一個縣,過了廣宗縣之後便是廣平郡了,所以隻要楊奉能夠堅守住廣宗縣,便可將袁紹勢力範圍控製在冀南。隻是廣宗城的城池並不是十分高大,易攻難守,本來就不是駐城防守的地點,所以這一場能夠決定冀州形勢的戰役注定會異常激烈。

楊奉命令大軍駐紮在廣宗城內,準備各類守城的器械,如滾石、巨木、油鍋等,靜待袁紹大軍的到來。大軍剛剛準備妥當,探馬來報,袁軍已在城外二十裏處安營結寨。楊奉得知袁紹大軍到了,也領軍出城,二軍會於伏波崗,青州軍列在崗東,袁紹軍列在崗西。

楊奉縱馬上前,立馬崗上,大聲喊道:“請袁本初上前一敘。”

袁紹深懼楊奉之勇,不敢上前,卻又怕不去會弱了氣勢,於是在沮授的建議下,由顏良、文醜二將左右保護,方敢上前。

楊奉看到袁紹身旁緊跟著顏良、文醜二將,心中好笑,朗聲道:“自奉與本初兄於洛陽一別,到今日不過僅僅數月而已,不想本初兄卻已經得到了冀南之地,奉實在應該恭喜本初兄。隻是素聞袁家四世三公,而且本初兄素來是清風高潔,奈何今日竟然淪落為賊,豈非是愧對袁氏四世三公之名?”

袁紹開始聽還覺得順耳,可聽到後來越聽越不像話了,勃然大怒道:“楊奉小兒欺人太甚,豈敢在此血口噴人,有辱於我?”

楊奉哈哈一笑道:“昔日十三路諸侯討伐董卓之時,本初兄卻隻是屯兵河內,做觀望之勢。當時酸棗會盟的八路諸侯皆欲推舉楊奉為盟主,然奉卻因為本初兄乃是四世三公之後,較之楊家四世二公之出身更是顯赫,所以奉才極力推辭,力舉本初兄為盟主。然,不想本初兄身為盟主卻不能做到號令嚴明,包庇汝弟袁公路,致使眾諸侯皆不能信服,此乃不公也;在董卓西逃長安之時,本初兄卻聽不進曹孟德之言,駐軍不前,致使曹孟德幾乎含恨滎陽,更使皇上至今尚在董卓手中,此乃不忠不義也。今日更是為了一己私利,夥同公孫賊子,興兵來犯冀州,令冀州百姓再陷戰火之中,此乃不仁也。汝之所作所為,乃是不忠不義不仁不公之舉,難道不是狼心狗肺之徒所為之事嗎,你又有何麵目立於世間,又有何麵目對得起袁氏四世三公的榮耀,難道你不是袁家的恥辱嗎!”

楊奉的這一番話說得不慍不火,聲調平緩,更是一句一個本初兄,根本讓人感覺不到這是在罵人,而是在敘舊。但是,聽到最後,楊奉的這一番話卻又是說得極端尖鑽刻薄,罵得入骨三分。袁紹聽了這一番話簡直是氣得一佛升天,二佛出世,大怒道:“楊奉小兒如此欺人,誰可為我擒住此人?”

話音未落,身邊文醜便策馬挺槍,直殺上崗。楊奉上崗的時候並沒有拿著七龍三叉戟,見到文醜出戰,哈哈一笑,策馬回陣,就在楊奉回身的時候,身後越出太史慈,飛馬挺槍,直取文醜,兩人大戰了五六十合,不分勝負。

武安國見太史慈、文醜二人一時之間難分勝負,於是也忍不住向楊奉請命,提錘出陣,那邊也出飛一員大將,正是剛剛投靠袁紹的原韓馥手下大將鞠儀,抵住武安國,兩下大戰起來,也是二十多回合過去,不分勝負。

典韋見太史慈、武安國均尋得對手廝殺,不禁手癢,向楊奉請令出戰。袁紹軍那邊有顏良飛出,擋住典韋,登時場中六員大將,捉對廝殺,好不熱鬧。又過了五十回合,太史慈同文醜依然是鬥得旗鼓相當,顏良和典韋也是勝負未分,但是鞠儀卻是敵不住武安國,敗下陣來.

楊奉一見,七龍三叉戟朝天一舉,三千黑甲軍和三千虎豹騎分別從左右兩側向袁軍衝去,袁軍大亂,顏良、文醜見狀也是各自虛晃一招,退回本陣。楊奉三叉戟再舉,同時策馬前衝,身後大軍如潮水般向袁軍殺去,楊奉在陣中往來衝突,無人可擋,加上楊奉的一番話在袁軍中間也起了不小的效應,使得袁軍氣勢有所下降,加上遇到黑甲軍和虎豹騎這樣的王牌軍隊,袁軍登時大敗,足足退了三十裏才穩住陣腳。

袁紹大敗回營,越想越氣,大發了一通脾氣,隨後便召集眾謀士商討對策,眾人對目前的局麵也沒有什麽好的辦法應對,使得袁紹更是氣惱不已。這時郭圖忽然心中一動,獻計道:“敵軍鐵騎勢猛,我軍不可與之正麵衝突,可以引誘敵方騎兵衝進我方陣中,然後暗伏弓箭射之。這種騎兵最大的缺陷就在雙眼上,重騎兵的身體可以用盔甲覆蓋,但是雙目卻是不能,隻要是挑選出數千弓弩手,必可大敗敵軍。”

袁紹大喜,便按照郭圖的計策行事。沮授想到楊奉此人足智多謀,手下的徐宣也非凡人,必然早就料到此點,豈能無備,但是沮授也想試試這個辦法究竟是否可行,所以聽了郭圖的獻計,隻是張了張嘴,終於還是沒有開口,心中隻是覺得楊奉必然有所準備。

第二日,袁紹令顏良、文醜為先鋒,各引弓弩手一千,也分作左右兩軍,分別埋伏好,命令左邊的弓弩手射擊楊奉左軍,右邊的弓弩手射擊楊奉右軍,再令麴義率領八百弓箭手,步兵一萬五千,列於陣中。袁紹自引馬步軍數萬在後麵接應。楊奉看得袁紹陣勢,已經大致猜到袁紹袁紹的用意,於是便不再派虎豹騎出戰,隻讓太史慈、典韋各領一千五百黑甲軍從左右兩側向袁軍衝去。

袁紹以為楊奉果然中計,心中暗喜,待到楊奉的黑甲軍衝到不到五十步的時候,連忙命令左右兩側弓箭手放箭。豈不知,黑甲軍所披的黑甲乃是楊奉用後世之法配以特殊鋼鐵鍛造而成,堅硬無比,卻又是難得的輕便,普通弓箭對其絲毫不起作用。弓箭射到黑甲軍的盔甲上,紛紛折落在地,就連黑甲軍的雙眼都有特殊的透明物質保護。袁紹大驚,連忙喝令部隊後退,這一陣袁軍再次大敗,折兵無數。

袁紹回到營中,又是大發一通脾氣後,向眾謀士問計。

許攸想了想道:“我軍雖然連敗兩場,但是元氣尚存,尚有大軍七萬有餘。敵軍所占的優勢者,乃是猛將甚多,這是我軍的劣勢,然而畢竟青州軍隻有四萬人。兵書有雲:兩倍於敵,可圍而殲之。明日再戰,主公不可再與青州軍對陣,可令大軍四麵攻城,廣宗城小,易攻難守,必然難以抵擋我數萬大軍的強大攻勢。一旦能夠拿下廣宗,戰敗楊奉,到時候我大軍**,冀州便是主公的囊中之物。”

袁紹大喜:“倘若真的如此,子遠當為首功。”

楊奉連勝兩場,全軍士氣高漲,楊奉召集眾人商議下一步的戰略,典韋殺了兩場,卻是不太過癮,首先起身道:“袁紹連敗兩陣,士氣大挫,我軍正可一鼓作氣,直搗袁紹大營,生擒袁紹,則冀州自然就歸主公所有。”

徐宣連忙擺手道:“主公不可,袁紹雖然連敗兩陣,然而其元氣尚在,還有大軍七萬有餘,兩倍於我軍。我軍雖然英勇善戰,若是正麵衝突,縱然能夠取勝,傷亡必然重大,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此萬萬不可取。”

楊奉一聽,便知道徐宣心中已有良策,忙道:“伯識既有良策,不妨說與眾人聽聽。”

徐宣一驚,心想主公果然厲害,竟然已經猜到我心中已有計謀,心中對楊奉的佩服更是提高,道:“我軍雖然連勝,然而卻未能動及袁軍的根本,即使強勝之,隻會兩敗俱傷,而且冀州之地,北有公孫瓚,南有曹操,乃是四戰之地,如何能以殘兵守之,甚至還可能會危及到青州之本。”

楊奉聽後,暗覺有理,虛心請教道:“以伯識之見,我軍下一步應當如何?”

徐宣道:“袁紹新得冀南數郡,民心未穩,必然不願與我軍在此長耗,到最後也隻是連敗兩場,進退不得。進一步說,袁紹現有大軍十萬,縱使主公能將袁紹滅在此地,也會使我青州實力大損,於主公日後霸業不利。現冀北已經歸主公所有,隻是甄家卻落入袁紹之手,關鍵是甄家與主公已有婚約,若是棄之不顧,恐怕如後為天下人恥笑,有損主公的威名,這便是主公之難處?”

楊奉心中早就是一百個願意,隻是這話不便從自己口中說出來,此刻俆宣說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楊奉自是大喜,口中卻道:“伯識此言正合我意,正所謂鶴蚌相爭,漁翁得利,若是我軍同袁紹在此相持,正是周邊諸侯所想,更會趁我和袁紹兩敗俱傷之時從中取利。”

徐宣又道:“主公所說正是此中關鍵,隻是這停戰的理由確是難找,既不能弱了主公名頭,又不能使袁紹察覺。”

楊奉道:“伯識無需擔心,我軍隻需堅守數日,待子龍打敗了公孫瓚,長安必會有使者前來調停。”

徐宣聞言,微微一愣,頓時明白過來,滿臉佩服道:“主公料事如神,徐宣真是佩服。”

楊奉道:“伯識方才所思之計可速速講來。”

徐宣道:“袁本初此次為圖冀州,盡起河內之兵,河內必定空虛,主公可修書一封派人送到並州,請丁並州派一員上將**箕關,袁紹必然擔心陷於兩麵夾攻,首尾不能相顧之局,自然會派人將甄家送還,則廣宗之圍可解。”

此計確實太妙,楊奉大喜道:“伯識之計甚妙。”於是楊奉立刻修書一封派人快馬連夜送往並州。

次日一早,在袁紹大喝聲下,戰鼓擂響,殺伐聲四起,鼓聲震天,袁軍從四麵八方湧來,開始攻城。楊奉城中早有準備,各種守城物具一應俱全,根本不怕袁軍攻城。楊奉命令太史慈守南門,典韋、韓鶯、韓鸝守西門,武安國、韓鳳守北門,自己親守東門,全力抵禦袁軍攻勢。

東門,隻見袁軍擂起攻城戰鼓,大軍如潮水般湧來,飛矢、火箭鋪天蓋地,楊奉忙令士兵全躲到城垛之後。待袁軍箭歇,架著臨時浮橋前衝之時。楊奉果斷下令:“弩手,弓箭兵還擊,滅火隊滅火。”

同時,楊奉身先士卒,和眾士兵冒著箭雨,用力來推翻敵軍架起的雲梯。隨著雲梯一個個倒下,不斷有袁軍士兵慘叫著從半空跌落。在慘重的傷亡代價下,終於有袁軍士兵登上城頭,不過馬上被青州軍一刀砍飛,血灑成霧。

廣宗攻守戰激烈的進行著,城牆上刀光劍影,不斷有鮮血從城頭灑落,城牆也被染得通紅,幾乎個個城垛口,都有兩方的士兵拚命搏殺。雙方死亡人數不斷攀升,瘋狂慘烈的場景更是讓人驚心動魄、熱血沸騰。

最令袁軍感到頭疼的卻是負責守南門的太史慈,太史慈站在城頭,手持弓箭,專射抬著雲梯衝在最前麵的士兵,隨著抬雲梯的士兵一個個中箭倒地身亡,致使開戰一個時辰之內,竟然沒有一個雲梯能夠架在城牆之上,更不要說登梯攻城了,太史慈的神箭對袁軍士氣是一個致命的打擊,而青州軍卻是士氣大振。

激戰近一天,廣宗城依然固若金湯,袁軍雖然數次有少量的士兵攀上城頭,但結果卻是被城頭守軍一刀砍死,踢下城頭。袁軍猛攻一天後,拋下了五千多具屍體後,再次如潮水般退去。楊奉和眾守軍終於鬆了一口氣。

接下來幾天,楊奉更是準備了大量的守城裝備,並且在楊奉、典韋、太史慈等人身先士卒的帶領下,青州軍個個英勇奮戰,士氣如虹,廣宗城雖然易攻難守,但是袁軍始終沒能大規模的登上廣宗城頭,每次都被青州軍殺退。

轉眼十天過去了,兩方戰事呈膠著狀態,互有傷亡,相持不下,不過青州軍畢竟訓練有素,兼之又是守方,除了第一天傷亡一千人多外,後麵幾天每天的死亡人數全在五百左右,而袁軍每天都有傷亡三千左右的“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