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霸天下

第二百章曹操複活

第二百章曹操複活

楊奉猜得不錯,當日的濮陽之戰,曹操中了呂布之計,眼見情形不好,便命令自己親兵中那個形貌體態與自己相差無幾之人穿了自己的衣服,然後在被呂布俘獲後,說了幾句曹操事先教好的話,便橫劍自刎了,本就是亂軍之中,加之呂布與曹操又是多年未見,呂布豈能分的出真假,隻當是曹操了,而真正的曹操卻趁亂逃出了濮陽城。

自從春秋時期開始,任何一方帶兵的諸侯都會事先準備一個形貌體態與自己相差無幾之人跟在自己身邊,以備萬一出現兵敗被困等情況的時候,以假亂真,使得自己能有機會逃生,三國的時候也不例外,就連楊奉也是如此。

曹操單身逃出濮陽城之後,本來是要回到鄄城,再起大軍與呂布爭奪袞州的。但是在路上,曹操得知了楊奉趁自己與呂布濮陽大戰之機,突然出兵,趕走了呂布,占領了濮陽,曹操這才明白這一切都是楊奉事先設計好的圈套。

自己與呂布目前已經是兩敗俱傷,任何一方都不再是楊奉的對手,而且兩人是不可能聯合到一起的。曹操想了許久,終於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既然都認為自己死了,自己不如繼續詐死,隱藏埋名在袞州之內,等待機會,奪回袞州。

這件事情曹操是臨時決定的,也沒有和任何人商量,就連夏侯惇、曹仁等人也不知道曹操竟然仍然活著,否則的話又怎會投靠袁紹。他們若是全都隱居山野,難免不會讓有心人懷疑,若是全都投靠袁紹,則就不會招人懷疑。

幸運之神似乎在曹操經曆了濮陽兵敗之後開始眷顧他了,在袞州隱姓埋名的這一段日子裏,曹操竟然認識了一個早就應該不在世上、三國時候絕對可以排名前十位的一個謀士,戲誌才,並得到了他的投靠,並為曹操謀劃了奪回袞州之計。

在戲誌才的建議下,曹操開始派人暗中與夏侯惇和曹仁聯係,曹操素來多疑,尤其是現在這種情況下,其手下的謀臣大將之中,能讓曹操相信的隻是曹姓和夏侯姓的人。

夏侯惇和曹仁得到曹操仍然活著的消息,大喜過望,竟然相擁而泣。

兩人按照曹操的安排,以防備袞州楊奉為名,向袁紹請差,一個鎮守河內,一個鎮守梁國。曹操是間接死於楊奉之手,袁紹自然不擔心二人會投降楊奉,而且兩人並不在一起,於是袁紹便答應了二將的請求,封夏侯惇為河內太守,曹仁為梁國相。

在夏侯惇和曹仁的推薦下,曹操又繼續同程立、荀彧、荀攸、劉曄、毛玠一一單線取得了聯係,曹操與其中任何一人聯絡的時候,都沒有如實相告他與其他人也取得了聯絡之事。於禁、樂進和呂虔三人投靠了呂布,曹操不敢確定這三人對自己是否依然忠心,此次故而並未敢聯係這三人。

此次楊奉遠征邪馬台國,抽調了十萬大軍,使得袞州的防守為之一弱。之後,韓烈又抽調了袞州的一萬軍隊,楊奉命令趙雲北伐幽州的時候,又從袞州抽調了五萬大軍,使得袞州的守軍隻剩下不到四萬人馬,曹操和戲誌才均覺得機會到了。

戲誌才對曹操道:“主公,現在袞州空虛,乃是主公收複袞州的大好機會,否則一旦錯過,下次將再無如此的絕好之機了,請主公馬上聯絡夏侯惇將軍和曹仁將軍,請其在接到的主公的書信之後,馬上發兵從西和南兩個方向攻打袞州。”

曹操心中頗有疑慮,道:“若是如此,恐怕袁紹那裏不好交待,即便是得了袞州,若是因此與袁紹翻了臉,日後我孤軍便難以抵擋楊奉的虎狼之師。”

戲誌才見曹操不願這樣做,再次勸道:“袁紹自幼與主公交好,此次主公姑且對不住其一回,一旦等袞州安定下來,夏侯惇將軍和曹仁將軍所率兵馬定會如數還給袁紹,而且,袁紹迎奉天子不久,四海皆未臣服,所需要的是盟友,而不是敵人。再者,如今袁紹雖然迎奉了天子,但在天下各路諸侯當中,卻不是實力最大的一個,而且現在公孫瓚馬上就要麵臨滅頂之災,袁紹正擔心楊奉的實力會進一步增強,如今主公突襲袞州,正好合了袁紹之意,袁紹又豈能會有不同意的道理。”

戲誌才分析的確實有理,曹操沉思良久,終於點了點頭,歎道:“也罷,此次機會稍縱即逝,我給袁紹寫一封書信,道明其中情由,希望袁本初能夠理解。還有,素聞太史慈乃是楊奉手下一員虎將,有勇有謀,此次行事還需小心。”

戲誌才見曹操聽從自己了的勸諫,心中輕鬆了許多,聞言道:“主公旦請放心,一旦夏侯惇將軍和曹仁將軍攻打陳留國和濟陰郡,太史慈必然會分兵全力抵擋,泰山郡、濟北國、魯郡、東平國、任城郡、東郡和山陽郡都是與冀州、徐州、青州相連的郡縣,必然都是空虛無比,主公一旦起事,旬日之內便可將這些郡縣拿下,然後裏應外合,太史慈縱有三頭六臂也非是大敗不可。”

曹操大喜道:“我若早得誌才相助,又豈會落到今日這個局麵。”遂聽從戲誌才之計,暗中布置去了。

戲誌才在正三國史是曹操最早的謀士之一,後來因病去世。但是,在本書中,因為楊奉的到來,使得曹操的發展之路發生了許多重大的變化,戲誌才沒能及早投奔到曹操的帳下,這也使得戲誌才有時間去發現並治好自己的暗疾,壽命得以延長。

且說夏侯惇和曹仁接到曹操的手書之後,大喜過望,收複袞州的機會終於到了,兩人均是盡起郡內大軍,各是率軍兩萬,向袞州而來。

太史慈在任城得知消息(袞州的治所原來是濮陽,後來楊奉得了袞州之後,便遷到了位處袞州中心的任城),急忙招來徐宣、荀諶、辛評三人商議(臧霸此刻駐守在陳留國)。

太史慈道:“袁紹趁主公遠征幽州,率大軍進犯袞州,形勢危急,慈今日特請各位大人過府商議,應該如何抵禦袁軍。”

徐宣從進屋開始就好像在一直想什麽事情,聽了太史慈的話,接口道:“太史將軍,以宣來看,此事應該不是袁紹所為,事情恐怕還另有蹊蹺。”

太史慈聞言奇怪道:“徐軍師何出此言?”

荀諶、辛評聽了徐宣的話,不覺一愣,然後二人都是目光一亮,似乎也發現了什麽不對之處。

徐宣向三人分析道:“如今袁紹新迎奉了天子,大局不穩,朝政尚未完全控製,應該不會在這個時候出兵,此其一;主公北伐公孫瓚之時,曾向天下傳檄公孫瓚之惡行,乃是出師有名,袁紹向來以奉大義為口號,此時出兵似乎不是袁紹的作為,此其二;若是袁紹果真發兵必然會是聯合並州丁行分幾路大軍同時攻打冀州、袞州和徐州,又豈會是僅僅兩郡之兵攻我袞州,此其三;此次帶兵攻打袞州的兩人夏侯惇和曹仁昔日都是曹操手下大將,袞州以前又是曹操的地盤,看來此次之事與曹操大有關聯,此其四。有此四點,徐宣認為此次並非袁紹的主意,而是夏侯惇和曹仁私自行動。”

三人聽了徐宣的分析,均是覺得有理,太史慈仍是不解,問道:“曹操早在濮陽之戰的時候便已經死在了呂布手中,否則曹操的舊部又怎會分別投靠到呂布和袁紹的帳下,而且這幾年再沒有聽到曹操的消息。夏侯惇和曹仁若是想為曹操複仇,僅僅靠這兩郡的兵力也太顯單薄,這不能不讓人感到奇怪。”

徐宣也沒辦法回答太史慈的這個疑惑,難不成是夏侯惇和曹仁在袁紹手下不得誌,無奈之下這才率軍攻打袞州,自己找死,這樣的解釋恐怕任誰都不會相信。隻是,任徐宣想破腦袋也想不出曹操當年竟然是詐死。

太史慈見徐宣也被自己問住了,於是站起道:“俗話講,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既然夏侯惇和曹仁不知死活,犯我袞州,太史慈深受主公信任,鎮守此地,又豈能讓他二人得了便宜而去,徐軍師可率軍一萬,前往陳留支援宣高;慈與辛先生領軍一萬前往濟陰郡,荀先生領兵一萬鎮守任城,諸位以為這樣安排如何?”

徐宣、辛評和荀諶三人連忙站起,齊聲道:“將軍如此安排正是合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