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遊戲之我是星球的遠大意誌

第六百六十六章:東擴西吞(四)軍製改革

第六百六十六章 東擴西吞(四)軍製改革

在“第二次光明戰爭”失敗以後,瑞英麥邱還剩下5個行省,與悉伯接壤的是諾蘭莎行省,首府在顏集克,雖然這個行省曾經是悉伯的土地,名稱也是來自悉尼人的救國聖女諾蘭莎,但是那都是七百多年前的事情了,如今這個行省全都是瑞英人。

和諾蘭莎行省接壤的有兩個行省,北側沿海的是瑞姆行省,首府在北淶水河畔的奧特拉米,悉尼古代擴張的極限就是打到了瑞姆行省的東部,當然這都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比諾蘭莎行省還要早。

比如瑞姆行省的“瑞姆”,這個詞根的來源其實是“悉姆”,是悉尼對當時征服的瑞英麥邱領土的稱呼,瑞英麥邱收複以後在1773年更名為“瑞姆”,一直到今天為止。

諾蘭莎行省南側位於內陸的行省,便是這次戰爭的導火線,1773年始設立的琳娜行省,從中文來看這個行省似乎溫文爾雅,然而實際上地處內陸通過琳娜森林而隔絕的琳娜行省居民是相當的野蠻,貴族也很粗俗。

與瑞姆行省和琳娜行省比鄰的,除了諾蘭莎行省以外,還有南方的雅典娜行省,這裏是瑞英麥邱統治的核心地域,首都柯多密便位於雅典娜行省的中央。

柯多密是一座有著悠久曆史的城市,昔日瑞英麥邱第一次滅掉瑞英時,為了鎮壓此起彼伏的瑞麥邱人叛亂,在1612年將首都從禦敵關搬遷至南方一點剛剛擴建的柯多密,柯多密至此成為瑞英麥邱的首都。

此後八百多年中,除了1993年至2164年之時,由於瑞英往北的擴張,導致瑞英麥邱首都從柯多密搬遷至淶水以外,柯多密一直都是瑞英麥邱合法的首都,不論政體是本撒王朝還是貴族共和製度。

雅典娜行省再南方,就是瑞英麥邱如今最南邊的行省,首府位於麥的北麥邱行省,南方的南麥邱行省和奧盧尼奧行省在上次戰爭中都被奧迪所吞並。

以上就是“琳娜戰爭”爆發時瑞英麥邱所擁有的五個行省的情況,而悉伯貴族們則針對這些行省製定出計劃,這主要依賴於婆利古走之前留下的政策,即設立參謀部,當然,參謀部中理所當然的皆是由貴族組成。

悉伯參謀部針對“琳娜戰爭”很快就製定了軍事計劃,其實這也是因為許多預案之前就有了,如今不過是針對現實情況稍作修改而已,所以才如此之快。

根據參謀部的預案,這次戰爭中悉伯的軍隊主要分為三大集團軍,集團軍則是指由軍團組成的大規模軍團聯合,至於三個集團軍中,一個集團軍當任主力,兩個集團軍作為側翼進行掩護。

在“第三次悉伯戰爭”結束以後,婆利古就幾乎退出了政治舞台,還有插手的地方主要由兩點,一是經濟領域,二是軍事領域。

經濟領域,主要指2502年通過的《婆利古經濟法案》,“期貨市場”和“放貸商人國有化——銀行”,都在這個方案中成為現實並持續影響到今天。

至於《婆利古軍事法案》的推行,則要比經濟法案早的多,早在戰爭結束十周年,即2491年時就被推行。

根據《婆利古軍事法案》的規定,悉伯軍隊的等級分為集團軍、軍團、團、連、排一共5級,其中指揮官的稱呼,排是士官長,連是大隊長,團是將軍,軍團的統帥稱為主將,集團軍的統帥稱為元帥,此外還有名義上領導所有軍事力量的統帥。

其中,“排”最初指的是列裝靈門槍的士兵排成一排的人數,悉伯設立滿編是10人,因為從古代人們就知道,排成整齊的一列有助於靈力共振,很快婆利古就將“排”的製度引入其他的兵種中,將所有兵種統一稱作“排”。

複數的“排”就主城了連,一個連就是一個方陣,通常是30人,“第三次悉伯戰爭”時代“連”被稱為“大隊”,這也是悉尼的古稱,所以連的指揮官仍然保留“大隊長”的稱呼,不過在《婆利古軍事法案》中,這個古老的稱呼被“連”取代了。

“連”裏麵的軍隊兵種都是一樣的,比如全都是衰竭法師,或者全都是靈門槍手,這便於調動,但是“團”就不是了,不同的“連”組成“團”,甚至輔佐軍團也包括在內,最後團的法定人數是一千人。

軍團是上一次戰爭中的基本行動單位,但是在“第三次悉伯戰爭”中,悉伯並沒有“團”這個設置,所以實際上那時候的主將是一個人控製所有“大隊”的,而婆利古通過這個法案簡化了這一點。

至於“集團軍”這個概念,也和“營”“團”一樣,是在《婆利古軍事法案》中新提出的概念,實際上悉伯至今還沒有成立過“集團軍”。

這是軍隊等級,而軍隊類別呢,則是分為4種,正規軍團、輔佐軍團、治安軍團和歸化軍團,正規軍團用於專業作戰,輔佐軍團用於後勤、醫療與聯絡,治安軍團用於維持國內治安,歸化軍團則是外國投靠的軍團。

和平時期,輔佐軍團不會單獨存在,而是在各主城保留複數的排為編製並入治安軍團,戰爭期間才會獨立出來並組建編製隻有營的“軍團”。

治安軍團則是隻用於國內,協助通常的治安處理,進行守城作戰,正規軍團繁忙之時會選擇性的抽掉治安軍團去戰場維護治安,而治安軍團最高編製也隻有營級,即便一座城存在多個治安軍團,也是互不統屬的營級軍隊。

歸化軍團則是保留投靠軍隊的原有編製,隻是悉伯會在軍團中設置聯絡員,以讓悉伯可以更好的調控這些軍隊。

至於正規軍團,在和平時期僅保留十個軍團,這也是悉伯第一次擴軍時留下的十大軍團,如今這十個軍團成為了所有悉尼人的驕傲。

但是顯然悉伯沒有財力也沒有興趣在和平時期也維持十個滿編軍團,所以實際上隻有最初的三大軍團獲準在和平時期也保留“軍團的”編製,這也是所有貴族子弟夢寐以求可以服役的地方。

除了三大軍團以外,剩下七個軍團雖然名稱還是“軍團”,實際上隻有1個團的縮水編製而已,需要等到戰爭爆發以後,才會恢複為正常的編製。

以上是軍團類別和軍團設置,而在法案中除了以上這些以外,婆利古還有一個最大的創點,那就是“軍銜。